在我国古代海运史上,发生了一次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活动,这就是明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率领着船队7次下西洋,途经亚洲、非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现在非洲东岸的索马里和肯尼亚附近。我国勇敢的船工开辟了一条又一条的远程航线,在中国和亚非人民之间架起了友谊之桥。
郑和是明代杰出航海家,本姓马,小字三保,回族,昆阳人,生于1371年,卒于1435年。明初,郑和任内宫太监,当时人称三保太监,那时中国以南海为界,把通往各国的海路划分为两条,即东洋和西洋。郑和从1405年—1433年前后7次率舰队出使西洋,访问了亚洲和非洲等30多个国家,史称“郑和七下西洋”。
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
1405年6月15日,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郑和七下西洋的序幕从此揭开。郑和出使西洋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其率领的船队性能和装备都非常先进,水手、官兵、采办、工匠、医生、翻译等船队或成员多达27800多人。船队中较大的船舶是当时最著名的宝船,宝船共有9桅、12帆、16橹至20橹,舵重4810千克,最大者长44丈、宽18丈,中者长37丈、宽15丈。1957年5月,南京下关三叉河发现了明朝宝船厂遗址,在这里陈列着由铁力木制成的全长11.07米的巨型舵杆。经过科学家的测算,这支舵的高度在6.25米左右,它是郑和七下西洋所用宝船的实物证明。
1405年10月,62只大船组成的船队载着27800余人从苏州刘家港出发,浩浩荡荡地扬帆驶向大海,揭开了历史性大航海的序幕。10天后,船队到达了占城新州港,在占城做短暂停留之后,船队向爪哇国南下,沿着印度半岛海岸穿过渤泥岛西侧,顺风行驶20个昼夜,抵达了东洋诸国之雄爪哇。离开了爪哇之后,郑和指挥船队取道邦加海峡,访问了旧港、满利加、苏门答腊、锡兰山、柯枝等国家和地区,最后到达了中东贸易中心古里,此次航行的使命至此完成。1407年秋,郑和率领船队回到了国内,爪哇、满利加、阿鲁、苏门答腊、小葛兰、古里诸国的朝贡使节也随同而来。
明代杰出航海家郑和的雕像
在国内休息了几个月后,郑和第二次出海,关于此次航行的记载不是很详细。在郑和完成第二次航行回来之前,也就是1408年,明成祖已经开始拟定第三次航海计划,他为此命令建造船舶。1409年,郑和再次回到国内,明成祖没有让他休息多久,便让他再次率领船队从刘家港出发,第三次航行在东印度洋上。此次航行仍以东印度洋为中心,并在那里建造了堆积货物的仓库,作为海上贸易的中间转运站。
完成第三次航海之后,郑和返回故里度过了平静安定的日子,但是这段日子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1412年11月,明成祖下达了第四次航海的命令。在前三次航海中,郑和率领船队最远到达印度西岸的古里,主要访问的是印度洋以东的国家,明成祖认为此次航行必须继续向西,前往溜山和孙刺等国家。此后四次航海,东非沿海各国都列入了航程之内,中国同海外各国的交往更加密切,中国同西方世界的友谊更加深厚。
郑和七下西洋的宝船模型
为了保证第四次航海能够取得成功,郑和做了积极的准备工作。西亚各国大多信奉伊斯兰教,郑和便从西安请来伊斯兰掌教哈三,让他作为此次航海的外交使者。1413年,船队沿着旧路顺利抵达古里,在古里做了短暂的停留之后继续西行,最后到达西亚的忽鲁漠斯。郑和在忽鲁漠斯奉上国书,并让其向明廷朝贡,国王答应了郑和的要求,完成了使命的郑和开始回航,同时分遣船队继续向西行。1415年,郑和归国。1416年,分遣船队归国,溜山、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阿丹和刺撒等国家的使者随同归来。在随后的几年中,郑和率领船队先后完成了第五次和第六次航行,明朝的文化被广泛传播到阿拉伯沿海和非洲沿海的许多国家。
三宝太监郑和航海图
明成祖永乐皇帝最信任的太监是郑和,人们通常称其为“三保太监”,也有“三宝太监”之称。郑和七下西洋意义重大,中国与亚洲和非洲沿海各国的联系得到加强,亚洲和非洲各国的人民十分怀念中国友好的使者三宝太监郑和。现在在那些国家保留了许多有关郑和的遗迹,如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的博物馆里珍藏着郑和当年建立的石碑,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有三宝垅市和三宝公庙,泰国有三宝庙和三宝塔等。
郑和在七下西洋的基础上绘制了《郑和航海图》,这是中国早期有关海洋地理的珍贵地图,图中对航向、停泊港口、暗礁、浅滩的分布都做了比较可靠的记录,对中国和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郑和七下西洋的总航程为13万千米,共开辟了21条远洋航线,与郑和共同出使西洋的翻译马欢、费信、巩珍还分别写下了《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三部著作,这三本书记录了他们所到之国的风土人情,是描述这些国家重要的历史资料。郑和将他近30年的航海经验和收获,编撰成了《航海地图》和《针位编》两本书,它们是我国航海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郑和七下西洋是航海史上的壮举,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
在郑和下西洋之前,东南亚有两个势力最大的国家,它们就是爪哇和暹罗,这两个国家实行对外扩张政策,对周边国家进行欺压。与此同时,它们还杀害明朝派出的使臣,拦截向中国朝贡的使团,这些不稳定的因素对中国南部的安全造成了影响,也对明朝的国际形象有所损害,不利于明朝的稳定和发展。中国周边的国际环境动荡,东南亚地区各国相互猜疑,互相争夺领土和财富。在这种动荡的形势下,明朝皇帝采取和平外交政策,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试图缓解各国之间的矛盾,对海上交通安全进行维护,从而把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同周边联系起来,试图建立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提高明王朝的国际威望。
郑和下西洋除了具有政治目的外,还具有经济目的。明朝政府实施这么大的战略行动,是出于多方面考虑的。郑和船队在下西洋的过程中,展开了许多贸易活动,其主要形式有三种:
第一种是朝贡贸易。郑和下西洋的贸易活动主要采用朝贡贸易的形式,带有封建宗主国的性质。它通过这种形式获得小国对明朝宗主地位的认可,从而达到朝贡贸易的政治目的。当时各国积极到中国来朝贡,一方面希望得到中原大国明朝的庇护,另一方面还希望得到明朝政府丰厚的赏赐。
第二种是官方贸易。在双方官方的主持下,郑和的船队与当地商人进行交易,这是明朝扩大海外贸易的重要途径,为明朝政府获得了丰厚的利润。郑和船队除了装载赏赐用的礼品外,还有中国的货物,如铜钱、丝绸、瓷器、铁器等,这些商品受到沿海国家商人的欢迎,船队也换回了许多在国内受欢迎的产品。
第三种是民间贸易。在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带动下,民间贸易得以出现。民间贸易指的是不通过官方,而是由商人或民间自发性展开的贸易。郑和下西洋开辟了航线,消灭了海盗,维护了海上安全,民间贸易得到了发展。中国在当时主要输出的产品有瓷器、丝绸、茶叶、漆器、金属制品、铜钱等,换回的产品主要有珠宝、香料、药材、珍奇动物等。
郑和下西洋对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为大航海铺平了道路。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抵达东非海岸时,当地人告诉他们中国人曾几次来到这里,他们在阿拉伯领航员的帮助下,沿着郑和船队开辟的航线顺利到达了印度。
第二,搜集和掌握了许多海洋科学数据。在进行了大量对海洋的调查之后,《郑和航海图》绘制成功,这种海洋调查是最早的海洋考察活动。
第三,对航海区域进行了战略布局。根据担负的使命和掌握的知识,郑和航海时选择了西洋这个广大的区域作为目的地,有利于海外交通和贸易范围的扩大,对以后的航海事业有所帮助。
1楼昵称:醉卧沙场
明朝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是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航海活动,起锚地的选择非常重要,中国有诸多港口,为什么选择太仓刘家港为起锚地呢?
2楼昵称:停留片刻
太仓刘家港靠近长江口,具有衔接江海的地理优势,是元明时期中国最大的港口。元朝在太仓留下了完备的航海基础和码头设施,再加上充足的粮食储备,确保了郑和远洋活动的顺利展开。
3楼昵称:异样烟火
太仓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粮食的产量非常丰富。郑和船上人员27800余人,每次航行两年都要准备大量粮食,当时中国藏粮最多的地方唯太仓,所以起锚地非此莫属。太仓地处东南沿海,自古航海人才济济,所以在此地起锚可以充分利用人才。
4楼昵称:红尘蝶衣
太仓商品充足,集中了中国各地的土特产和东南亚各国的奇珍异物,便于船队给养补充。明朝初期建都南京,太仓是离南京最近的对外天然良港,因此永乐帝在派遣郑和下西洋时,选择太仓作出海的起始港和收泊港、对外朝贡贸易的基地,也便于朝廷与船队联系。
麻将是郑和在下西洋的过程中发明的,它首先成为皇家和王公贵族的游戏,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逐步从宫廷流传到民间,成为现在流行的娱乐工具。
三保太监郑和曾奉皇帝之命,7次率领船队去往西洋,船队的规模非常大,船上有数万名将士。航海的过程孤独而漫长,很多将士都为海上生活的单调枯燥而苦恼,他们深深地思念故乡的亲人,渐渐积郁成疾。郑和看了之后非常着急,他认为这种情况必须有所改变,怎样来改变这种状况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制作新的娱乐工具,给将士们解除烦闷。这种娱乐工具既要制作简便,又要让广大士兵都能学会,最好能容纳两个以上的人同时参与。经过冥思苦想之后,郑和终于想到了供四人同时娱乐的游戏,他把刻上文字图案的毛竹做成竹牌,再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游戏依据规则就可以顺利进行。
游戏规则的制定花费了郑和不少心思,竹牌的文字图案更是让他绞尽脑汁。为了迎合将士们的心理,郑和在文字图案的设计上想了很多办法。船队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将士们会捕鱼来改善伙食,“一条”、“二条”、“三条”……“九条”是捕鱼的数量。船队的食物非常单调,将士们的日常主食是烙制的圆形大饼,“一饼”、“二饼”、“三饼”……“九饼”是食物的数量。航海的目的是经商,“一万”、“二万”、“三万”……“九万”则是钱财的数量。除了这些之外,红中、发财和白板等文字图案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这种新式竹牌娱乐工具自发明以来,就以其简单易学而推广开来,将士们再也不会积郁成疾。后来有人建议给这种竹牌取个名字,郑和针对将士们玩起竹牌来就忘记烦恼的特点,将它命名为麻将。这个名字沿用至今,麻将游戏也深受人民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