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对年轻父母都希望自己有一个聪明的宝宝,这颗希望的种子早在父母孕育新生命的那刻就已经被埋下了。在宝宝出生以后,父母更是绞尽脑汁,要让宝宝更加聪明。的确,宝宝出生后的头五年是为宝宝构筑一个聪明头脑的关键期。在这期间,父母每天所说的、所做的,其实都在构筑宝宝的大脑——帮助它思考、感觉、运动以及学习。所以,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多用心,让宝宝聪明起来。
钻爬蹦跳,运动让宝宝更聪明
人的生命与健康离不开运动。运动时,要受到大脑指挥,反过来,各种运动又会对大脑形成刺激,从而使大脑更活跃。调查表明:喜欢运动的孩子,不但发育良好,身体健康,而且智力也会得到提升。
运动二三事
运动对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十分重要,尤其以弹跳运动最佳,这主要得益于弹跳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医学研究表明,人体本身就是由一系列振动系统构成的,如心脏的不息搏动、胃有规律的收缩、肠的不停蠕动、肺的呼吸吐纳等,其实都是振动。如果孩子能够经常做些弹跳运动,将这种“外源性”振动与“内源性”振动结合起来,健身与健脑的效益会更加突出。
运动观察
让婴幼儿经常进行适宜的运动,不仅可以强健体魄,还能够开发智力:一方面,运动可提高心肺系统功能,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大脑供氧状况,提高机体对氧的利用率,这对婴幼儿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从而为宝宝的智力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运动时的各种动作,会通过运动器官的末梢感受器传入大脑,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活动的强度、灵活性、均衡性以及分析综合能力,从而建立起各种复杂的神经联系,使宝宝的整个神经系统功能得以加强,使智力水平得以提高。
专家方案
为了让宝宝安全有效地运动,专家根据各个年龄段给出了婴幼儿的运动方案:
[亲子健身操(2~6个月)]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最好是孩子醒后或饭前饭后一小时),让宝宝跟着轻柔的音乐节拍,在妈妈的帮助下做简单的屈臂、伸臂、抬腿、曲腿、俯卧、坐起等动作。每次坚持10~15分钟。
[游泳(4~18个月)]在特定的水域中(如大洗澡盆或浴缸),放一些能在水上漂浮的、色彩鲜明的玩具。家长给孩子佩戴好浮具。下水后,让宝宝头向上,面部出水,身体保持直立姿势,让其自主地进行全身运动。
[钻拱桥(8~12个月)]家长以双膝、两手撑地,形成一个“拱桥”,让孩子从“拱桥”下面钻爬过去。若孩子爬得不够快,就将身体往下轻轻一压,让孩子意识到慢了就会过不去。熟练后,孩子的快速钻爬能力会大大提高。
[扑蝴蝶或蜻蜓等(1~3岁)]在野外或平坦的草地上,用自制的网让孩子去扑捉飞舞的蝴蝶或蜻蜓。能否捉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可以让孩子跑来跑去,跳上跳下,培养他的灵敏性和反应力。
[跳房子(2~4岁)]在地上画出一幢有多个房间的楼房,或铺上有数字或动物、水果造型的PV板,先由父母发令,孩子跳入相应的房子内,再交换角色进行。等孩子熟练后,增加难度,如连续跳跃;或先投沙包入房子内,再跳进房子;也可先跳进房子,再接沙包。
知识导读
婴幼儿天生具有运动潜能,开发得好,就会变成后天的技能。如果不注意开发,几个月的时间,这种潜能就会消退。研究表明,3岁前是开发婴幼儿运动潜能的敏感期,因此,在3岁前,家长就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运动潜能。此外,适宜的运动不但能强身健体,而且可以提高身体活动的准确性、灵活性和协调性。运动能力的高低还是衡量大脑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婴幼儿期的健身运动锻炼了孩子的胆量、自信、毅力、自控能力,对未来形成良好的个性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TIPS:不同年龄段宝宝的弹跳运动
在各种运动中,弹跳运动是最能开发宝宝大脑的运动,但是,在孩子还站立不稳的时候,如何对孩子施行弹跳训练呢?下面是各个年龄段宝宝的弹跳运动:
[10个月左右]宝宝开始尝试站立,此时家长可扶孩子站立起来,并用手托住其两侧腋窝,孩子将会借力用两脚频频跳跃。
[1岁半后]可将坐垫放在床上或光洁的地板上,让孩子站在坐垫上往下跳。[2岁后]孩子的运动能力明显增强,可做“兔跳游戏”,即家长两手拉着孩子的小手,让他借力向上跳,谓之拉手跳;或者家长在前面双脚跳动作示范,孩子模仿着向前跳。
[3岁后]孩子完全能够独立地进行各种弹跳活动了,花样也可多起来,比如跳绳、舞蹈、踢毽子、跳橡皮筋、跳水等。家长可根据孩子的爱好,鼓励他选择一种或几种交叉练习,每次10分钟就够了。
音美声妙,训练宝宝听觉
婴幼儿大脑的发育是由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开始的。在各种感官中,听觉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大约是所有感知的11%。可见听觉的发展,对宝宝智能提升、情绪管理、人际互动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注重听觉的发展,将会为宝宝有个聪明的大脑奠定基础。
听觉二三事
人的听觉早在胎儿6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初步形成了,但这时,我们还不太能感觉出来。婴儿出生以后,即便是刚刚出生3天的新生儿,当他正在大哭时,如果能听到高频率的持续的声音在呼唤他,他便会把头慢慢地侧向呼唤声的一侧,且能暂时地停止哭声。当婴儿离开母体产生不安而哭闹时,母亲把婴儿抱起贴近左侧胸壁靠近心脏时,婴儿又复听到熟悉的心音,便会安静下来。
听觉观察
孩子刚出生就可以听到声音,但他们不知道声音从何而来,也不能分辨不同的声音。这时他们的听觉反射是简单的“惊吓反射”。所以说,新生儿突然受惊哭将起来,完全不必紧张,这并不是孩子的异常行为,而是正常的神经反射。不过,从4个月开始,宝宝能分辨出大人发出的声音,如听见母亲的说话声就高兴起来,并开始发出一些声音,好像是对成人的回答。因此,这时家长应该经常给宝宝听优美的音乐,刺激宝宝的听觉。同时,无论做什么都要和宝宝谈论一下每一件你正在做的事情。如当你搅拌的时候,你就说:“妈妈在搅拌。”当你倒水的时候,你就说:“妈妈在倒水。”“妈妈在洗菜”等等。你可以让他做数匙、数碟子的游戏。当他足够大的时候,让他帮你倒水、敲打和搅拌;同时,告诉他你所用的不同食物和器皿的名称,以扩展他的词汇。
专家方案
对于小婴儿,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其听觉的发育,为大脑获取足够的外界刺激创造条件:
首先在宝宝刚出生时,就要给他一个有声的环境,如:走路声、关开门声、水声、刷洗声、扫地声、说话声、车声等等。这些声音会给婴儿听觉的刺激,促进听觉的发育。
宝宝2~3个月时,可以用发出悦耳声音的玩具训练婴儿左右转动寻找声源。
4~5个月时,可以用亲切的声调在婴儿背后叫他的名字,逗婴儿回头。
5~6个月时,可以给婴儿听带响玩具发出的响声,让他看见玩具后,再将玩具藏起来,继续摇响,逗他寻找声源。
宝宝1岁后,已经基本能够理解话语的意思,这时,更要多于宝宝交谈,宝宝认真接收家长给他的听觉刺激,有利于听觉注意力的集中和灵敏。
知识导读
良好的听觉功能是婴幼儿智力开发的重要条件,尤其对语言功能的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0~6个月时,宝宝已经对声音有初步的辨识能力,如太大的声音会造成惊吓,或者会找声音来源;6个月~1岁时,可以分辨各种声音的不同,尤其可以听出妈妈的声音;1岁~1岁半是宝宝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宝宝会按照大人的指令做动作,还会模仿大人发出的声音;1岁半~2岁时,宝宝多半已经会讲单字了;2岁以后,宝宝说话已经可以连成句子了。专家指出,婴幼儿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是1~3岁。而在婴幼儿时期,主要是以听言语为主,如果此时婴幼儿的听力出现问题,势必会造成语言发育障碍,从而导致婴幼儿学习和人际交往的困难,进而影响婴幼儿智力的发育。
TIPS:不要小看与宝宝对话
婴儿自出生起,便有对声响需要,并能从各声响中产生“诱发效应”,从而很快以声音辨别是不是母亲。可别小看母亲与婴儿间的“对话”,细心的母亲会发现,在对婴儿说话时,他会动手动足,一副满足的模样。更重要的是,多与婴儿“对话”,可使大脑正处在急剧发育中的婴儿,很快牙牙学语,为日后语言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事实上,缺乏母婴语言交流的婴儿,发语均迟于有母婴语言交流的同龄儿,且发语不清,表情不活泼。所以,年轻妈妈一定要看到与宝宝的密切接触与交流多么重要。千万不要只顾忙碌,而忽视了身边的小宝贝。
色彩斑斓,给宝宝敏锐的视觉
人眼是大脑获得外部信息的重要感觉器官。视觉是各种感觉中最丰富多彩的现象,人们所有信息的8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因此,有专家强调,视觉能力的开发应放在婴幼儿早期智力开发的首位。所以说,视觉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感觉能力,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注意从视觉入手开发宝宝的大脑潜能。
视力二三事
视觉是人体成熟最晚、发展最慢的一种感觉。虽然在胎儿7个月时,基本视觉皮层就已经能从胎儿的眼中接收讯号,但视觉通道的神经细胞在出生后数月仍不成熟。因此,对于婴幼儿来说,世界大都是模糊不清的。
视力观察
宝宝刚出生时:视觉皮层神经细胞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新生宝宝的最佳焦距是20至38cm之间。尽管视力模糊,但他们能分辨圆形与方形(比较喜欢圆形),并且喜欢看爸爸妈咪的脸。
[3个月时]小宝宝能以视线追随移动的物体。
[4~7个]宝宝的颜色视觉发育完成,一些色彩鲜艳的玩具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了。
[6个月时]宝宝的深度感和距离感能可靠地运作。
[2岁时]大部分宝宝的视力已达到大约0.3。
[3~5岁]宝宝的视力会陆续增至大约0.8,视力的清晰度会继续加强。
[9岁以后]宝贝的视力会与正常的成年人差不多。
专家方案
视觉刺激训练婴儿观察事物的能力比人们想像的还要强,出生大约两周的婴儿就能辨认简单的物体和周围亲人的面孔。通过每天不断地观看,婴儿在4~6个月时,两只眼睛已能协调使用了——
(1)由于婴儿非常喜欢新奇的事物,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变换宝贝生活室内的视觉环境。比如每天在摇篮边悬挂色彩不同的悬挂球或生动有趣的小动物,但要注意给宝贝保留一部分他熟悉的小东西,每次不要更换太多。
(2)可以适当地给宝贝演示如何玩一件玩具或东西,然后慢慢地将该物件移向宝贝,建立宝贝视觉与室内的联系。如果同时向宝贝轻柔地谈论这件东西,将他的视觉和听觉联系起来,这便是最初的认知能力的形成。
(3)婴儿出生的前6个月,对事物特性的视觉辨认正处于形成阶段,这种能力的形成可以帮助宝贝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会辨认复杂的数字和文字。让宝贝通过视神经了解事物的特性很重要。比如宝贝通过观察可以了解一样东西的外部轮廓、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等。因此,我们应为婴儿提供那些对比鲜明、色彩亮丽、几何形状不同的丰富多彩的视觉环境,这将会更有效地促进宝贝大脑视觉神经系统的发育。
(4)需要注意的是,为宝贝选择的玩具或物品一定是从宝贝的角度出发。这些东西应该是有趣的、形状轮廓分明的、不太复杂的,如果再辅以一些色彩分明、手感舒适的纺织物,则会对完善宝贝的感观体验更有帮助。
知识导读
完善视觉应包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色泽、明暗等一系列特征的感知。另外,让人感到神奇的事,人的眼睛能适应几万倍的明暗差别,能分辨一万七千余种不同的色调。不过,这种感知能力并非出生就很完善,而是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育完善的,而且,相对其他感觉,视觉的发展比较晚一些。
TIPS:训练宝贝视力的挂件要求
(1)对于新生儿来说,五颜六色的气球、圆环、转动的彩色风车等都是刺激宝宝视觉的合适物品。不过,此时宝宝仰卧时的视力范围是右方80~90%,左方20%。所以,应该放在宝贝想要注视的地方。
(2)挂物不应置于宝贝的正上方,最好是右上方或左上方,或者两边移动,这样可以避免宝贝因总是注视一个地方而产生斜视。
(3)注意挂件的距离要适宜。对于1个月的宝贝来说,应该把挂物放置于离其眼睛大于15cm小于60cm的地方(最好是在40cm左右)。随着宝贝年龄的增长,挂件的高度要不断调整。
游戏按摩器上阵,锻炼宝宝触觉
触觉是人类五觉当中最早发展的感官系统,同时也是婴幼儿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良好的触觉有促进幼儿心智成熟及身体健康的作用,如果在幼儿时期能满足其触摸需求,那么幼儿各方面发展也会显得较健全。相反,若给予婴幼儿的触觉刺激不足,将可能使婴幼儿的情绪、智力、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受到限制。
触觉二三事
一些处于触觉型学习的孩子,常常无法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或认真地看老师板书,从而造成学习障碍。如果能利用触觉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会学得很好。为此,父母应当让孩子多触摸物品,以便感受物品的质地;多走路或跑动,感受路途的远近及自身的平衡与速度等,这些都是对孩子触觉的刺激。在安全的前提下,还可以让孩子多触摸、摆弄一些用具或可以拆装的玩具。
触觉观察
触觉是人类五觉当中发展最早,同时也是分布最广、接收讯息最多样的项目。对婴幼儿来讲,若缺乏大量的触觉刺激,其粗精细动作及神经系统等方发展将可能会失去调和,情绪也会出现问题。其次,触觉的重要性还有:
[组织能力]婴幼儿经过足够的温度、湿度、质感、压力、形状、大小及痛痒等触觉经验,可以发展出较完整的组织及逻辑能力。
[EQ管理]如果婴幼儿的触觉刺激不够,可能会出现精神不佳、EQ低、辨识能力不佳、心智发展不成熟、冲动、抗压力弱、易烦躁或忧郁,甚至暴力、自伤、自闭等倾向。
[脑神经抑制功能]如婴幼儿缺乏足够的触觉经验,可能会缺乏健全的脑细胞,脑神经抑制功能较弱,从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情绪紧张、防御心强、易和人起冲突或反应慢、小肌肉发育和运动不灵活、大脑的分辨能力和记忆力差等现象。
专家方案
早期触觉训练的好坏影响长大后手的灵巧程度,通常训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常给孩子洗澡。洗澡时可用手和细海绵、细纱布擦洗全身,然后用干毛巾擦干。这样可给皮肤不同的刺激。洗好后再用手轻轻拍打、搓擦和按摩全身各个部位。最好边洗边和孩子说话。
(2)用清洁的粉扑摩擦。方法是让婴儿躺在你的膝上或床上,用粉扑摩擦他的腰部、胸部和背部各三次,并且一面摩擦一面告诉婴儿身体各部位的名称。要注意的是室内必须十分温暖,以免宝宝着凉。
(3)孩子稍大后,在保证温暖的条件下,最好只给娃娃包上尿布,把孩子的手脚解放出来。让他们去抓,去踢、去爬,孩子的手脚和全身在频繁和广泛地接触外界事物中,触觉功能会得到较快发展。
(4)3岁以后,可以有目的地开展触觉游戏。比如:可以在一个大纸盒内放入匙、塑料杯、石子、海绵、麦秸、连指手套、蜡笔、小玩具、短袜等触觉不同的物品,然后将盒子密封起来,在盒子相对的两边各剪一个3寸多直径大小的洞,让孩子从洞中伸手进去摸,目的是通过触觉分辨东西。
知识导读
因为拥有触觉系统,婴幼儿可以借此而辨识母亲或照顾者,从而建立起紧密的依附关系,这种紧密的依附关系不但会影响宝宝的人际互动,情绪发展,甚至会对宝宝将来的学习能力(如专注度)产生影响。婴幼儿除了用眼睛注视,耳朵倾听来探索环境外,还会用手把玩并且常常把玩具放进嘴巴咬咬看,这样会使得孩子对物我间的分辨、空间概念、操作能力更加成熟与精进。总之,触觉系统将影响婴幼儿的喂食情况、是否安稳,情绪调节,手眼协调以及学习能力的发展。
TIPS:母亲要多抚摸宝宝
一般情况下,每一位母亲都会为自己的宝宝授乳。但是,授乳并不只是为宝宝提供生长发育的营养那么简单,它还为宝宝最初的触觉产生和发展提供条件。宝宝以其最为敏感的口角、唇边和脸蛋,依偎在母亲温暖的乳房旁,能在大脑中产生安全、甜蜜的信息刺激,这对其智力发育起着很大的催化作用。因此,母亲经常抚摸、拥抱婴儿所产生的肌肤接触,也会获得同样的效果。研究发现,一生下来就失去上述交流的婴儿,在成长过程中会表情冷淡,发音迟缓,性格孤僻而难与同龄儿和睦相处。所以,妈妈一定要多多抚摸自己的小宝宝。
仙乐飘飘,开发宝宝智力
音乐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还可以提高右脑创造能力和加强直觉思维,改善注意力和记忆力。有科学家认为,音乐可以锻炼大脑提高认知能力。因此,将音乐作为一种挖掘婴幼儿潜能的一种重要手段也越来越受到爸爸妈妈们的重视,希望宝宝的人生在音乐的伴随下充满智慧和活力。
音乐与智力二三事
出生后,宝宝在哭闹时听到胎儿期播放的音乐就会安静下来,说明他已有记忆能力。刚出生的婴儿喜欢听优美的乐曲,如果让新生儿平卧,他会将头转向音乐发出的方向;2个月大的婴儿已能安静地躺着欣赏音乐;2~3个月时婴儿能区分出音高;3~4个月时能区分音色;6~7个月时可以区分出简单的曲调。可见,孩子从小接受音乐训练是有生理基础的。
音乐与智力观察
接触音乐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接触,是指婴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状况下的积极听辩和主动学习音乐的过程或活动;一种叫做被动接触,是指婴幼儿在不愿意或者还没有什么兴趣的状况下,无意识地听辩或被动地接受音乐学习的过程或活动。但是,无论是哪一种,适当地接触音乐对婴幼儿早期智力开发都是有益的。当婴幼儿被动地接触音乐时,不仅可以使其在绝对无意识中对音乐有一个感性的记忆,还可以为婴幼儿听动感统的协调能力打下一个和谐的基础。而当婴幼儿主动地接触音乐时,就更可使其在相对有意识记忆中,具有听动感系统协调能力的基础,也能促使其触动感系统甚至视动感系统多元化共时性地和谐。
专家方案
那么,如何运用音乐来发展婴儿的智力呢?专家建议从以下两点入手:
(1)和小婴儿说话时用儿语,高声调,有节奏,像唱歌一样的语言对宝宝说话。多给婴儿唱些民歌、儿歌、或你喜欢唱的内容健康、有节奏感、优美、欢快的歌曲。当唱歌时按节奏摆动宝宝的上下肢。到宝宝六七个月后,你唱歌时宝宝已会挥动自己的小手臂了。
(2)播放古典音乐,特别是含莫扎特创作的乐曲。但在播放中父母应细心留意婴儿的反应,如面部表情及身体语言,避免对婴儿造成过分的刺激。
(3)以下音乐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的曲目:
勃拉姆斯摇蓝曲[作者:勃拉姆斯]明亮纯净的音符,愉快的旋律,一如孩子天真的儿语,使人也变得纯真而愉悦。
音乐的瞬间[作者:舒伯特]整首乐曲保持着宛若天成,不加雕琢的自然美,天真纯洁,令人欣喜。
童年情景[作者:舒曼]动人的抒情风格和芬芳的幻想色彩,梦幻般的音符,宛如如花般灿烂的微笑,枕着快乐和惬意,梦也沉醉。
婴幼儿进行曲[作者:柴可夫斯基]轻快活泼的旋律生动地描绘了孩子们吹着小喇叭,昂首挺胸,神气十足的神态,表现了孩子们活泼敏捷的特色。
小狗圆舞曲[作者:肖邦]乐曲以快速度进行,在很短的瞬间中了,因此又被称为《瞬间圆舞曲》或《1分钟圆舞曲》。
春之歌[作者:维瓦尔第]其中的第一乐章(快板)最为著名,音乐展开轻快愉悦的旋律,使人联想到春天的葱绿。
莫扎特弦乐小夜曲[作者:莫扎特]活泼流畅的节奏和短促华丽的八分音符颤音,组成了欢乐的旋律,其中充满了明朗的情绪色彩和青春气息,随后是轻盈的舞步般旋律。
欢乐颂[作者:贝多芬]此曲充满了庄严的宗教色彩,气势辉煌,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
知识导读
人们通常认为古典音乐是比较难欣赏的,因此很少有人给婴幼儿听专业的古典音乐。但是,科学家经过多年测试发现,在婴幼儿时期经常听古典音乐的孩子,在智力反应速度和与人交往方面,都明显优于其他孩子。有关专家解释说,虽然婴幼儿还无法理解所播放音乐的深刻含义,但通过长时间的播放,音乐信息会进入婴幼儿大脑皮层,形成音乐信息记忆,等到将来婴幼儿产生思维意识时就会显现出来。
TIPS:给婴幼儿听音乐的几点注意
[节奏要适中]科学研究发现,音乐对婴幼儿的智力、听觉发育有益。但过强的声音则有害,如果音乐的节奏超过了正常的心律(70~80次/min),便会使人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如果低于正常心律,便会使人产生一种悬而不安的心理状态。
[音量不要太大]婴幼儿长时间在90分贝以上音响环境中,可引起鼓膜及内耳听觉器官器质性病理改变,甚至因鼓膜震动过剧而导致噪声性耳聋。
[时间不要太长]时间过长会引起婴幼儿听力疲劳,从而使其对语言的差别感受性降低,阻碍良好的音乐听觉的发展。
[要听就听“第一流”音乐]有的家长所说的:随便听一听,热闹就行。反正孩子小,不懂音乐的好坏。这是个很大的误会。先入为主的原则告诉我们,如果孩子首先听到的音乐是第二流、第三流的作品,而不是第一流的,那么他今后就无法建立第一流的审美情操、第一流的音乐智能。因此,在幼儿时期,要给孩子优先输入良好的信息,避开不良信息。
安全第一,益智玩具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家庭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等。而在众多所谓的“成长因素”中,人们往往忽略了与孩子自幼相伴的玩具的作用,如果每一位父母能用心挑选适合自己孩子的理想玩具,那么,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以及今后的成长,无疑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益智玩具二三事
玩具是孩子的“教科书”,不仅对增加孩子的生活情趣,丰富知识,开拓智力有显著的效果,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例如:选择静态性的玩具可以纠正孩子的多动症;选择动态性玩具可以纠正孩子孤僻的性格;选择制作性玩具可以纠正孩子急躁的脾气等。可见,选择适当的玩具寓教于乐,引导孩子在玩耍中纠正自己的不良性格和坏脾气,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
益智玩具观察
玩具是婴幼儿亲密的伴侣,是开发婴幼儿智力的有益工具,而各类智力玩具,是促进婴幼儿智力开发的启蒙“教师”,通过孩子的摆弄、动手、玩才能理解玩具声、色、形等特点。一些色彩鲜艳,能发声的玩具,能促进婴儿的视觉、听觉器官的发育,还能培养婴幼儿的观察力;一些具有现代化功能的玩具,如“会拍照的小熊”、“会摇头的娃娃”等可使婴幼儿获得知识,并激发其思维力和想像力;各种积木、拼板类玩具,则最能锻炼婴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在玩耍的过程中,不但使孩子心情愉快,还培养了婴幼儿眼手协调和动作能力,提高了智力水平。
专家方案
那么,究竟该为自己的宝宝选择什么玩具有助于其智力的开发呢?专家介绍10类适合婴幼儿各个年龄组的启智玩具,供家长参考:
[响环]3个月大的婴儿就能用手握着“响环”玩,并开始尝试触觉、感觉、视觉或味觉的作用。这类最简单的玩具就是婴儿开发智力的第一步。
[球]6个月大的婴儿对一切能动的东西都感兴趣,可以滚动的彩色球对他们最有吸引力,用手一推球就会向前滚,婴儿会好奇地爬着追逐小球。
[积木]8个月大的婴儿已有了不少的发现,他们已认识玩具、家具等多种用具。面对积木,他们知道两块积木相碰会发出响声,一个叠在另一个上面就会比单独一块积木高,而且还可以用积木叠成多种不同的形状。
[复台形状盒]对18个月大小的婴幼儿来说,这种玩具可以训练宝宝观察物品形状的能力,通过玩具让孩子了解生活用品各种不同的形状。
[玩沙]18个月以后的宝宝已经知道不能随便把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这时就可以让他们玩沙了。家长为宝宝提供各种小工具,如小铲、小耙、小桶等,让孩子发挥创造能力,把沙堆砌成各种形状。
[娃娃]2岁大的幼儿已经开始有个性表现了。有了娃娃玩具,特别是女孩子,就可以像妈妈对待自己那样为娃娃洗脸、穿衣、喂食,赞扬或责备娃娃了。
[叠杯]2岁大的幼儿还可以玩叠杯,既可叠成高塔,又可缩成一只单杯,还可把一些小东西藏在里面。这样,孩子们能够知道有些东西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却是实际存在的。
[图画书]2岁大的幼儿已经认识了不少物品,通过在图画书中找到自己认识的物品,可以增加孩子的认知兴趣。父母还可以通过图画书让孩子认识更多的事物。
[玩具车]到了2岁末,幼儿已经基本能够控制自己身体的各部位,可以驾驶“小车”了,可以开快,开慢,也可以骑“大马”,他们可以任意发挥自己的控制能力。
[拉着走的动物玩具]幼儿拉着会走动的“动物”会理解这一根绳子原来还有这样的牵动力量,相对于那些用干电池的电动玩具车更有启智作用。
知识导读
[认知类玩具]这些玩具使宝宝既动手又动脑,具有发展智力,启迪智慧,提高认识,丰富知识的作用,也是父母们比较注重给宝宝选择的玩具。比如:拼图玩具、操作类玩具、语言教育玩具、益智玩具、科学实验玩具等。
[社会生活玩具]这类玩具是通过让宝宝模仿、扮演某类社会角色去加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感受成人世界,体会社会角色,丰富社会知识,进而培养宝宝良好的个性和社会性。如:娃娃及动物形象玩具、娃娃家游戏用具、社会角色型玩具等。
[体育类玩具]这类玩具可以活动宝宝身体,通过跑、跳、投、爬、平衡等方法,锻炼宝宝四肢肌肉、心肺功能及身体的反应能力,使肌肉结实,反应灵活,动作协调。如球类玩具、车辆玩具、传统体育玩具等。
TIPS: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宝宝的玩具
首先,在选择玩具时,你应考虑到宝宝的性格和年龄。如:女孩喜欢色彩鲜艳的软性玩具,而男孩则喜欢结构庞大的硬性玩具;月龄小的孩子只能玩结构简单的玩具,月龄大的孩子能够玩一些结构复杂的玩具。所以要注意,过于简单或复杂的玩具,都不会引起他的兴趣。
其次,在选择玩具时,你还要注意该玩具对孩子是否安全以及是否便于清洁消毒。不要选择有尖口或棱角的玩具,以免孩子碰伤和擦伤。玩具要经常清洁消毒,以免细菌引起疾病。
另外,不要给孩子购买过多的玩具。玩具过多,会分散他的注意力,从而养成三心二意的不良习惯。
咿呀学语,让宝宝走在前面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而婴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语言可以促进婴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在认识事物过程中,可用词将事物的名称、形态、习性表达出来,使认识的对象成为可理解的知识。如果婴幼儿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没有条件充分学习语言,错过了时机,以后就很难真正学会说话。因此,如何能够让婴幼儿尽早尽好地掌握语言,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宝宝说话二三事
有关专家经过大量的试验表明,在“一对一”的交流环境中,宝宝的语言能力更容易提高。这是因为在有很多人参加的集体交谈中,说话的人语速较快,而且大多使用宝宝不熟悉的词句。再者,对宝宝来讲,那些人的表达方式和音调都是陌生的,因此,宝宝不可能从他们那里获得太多语言能力。国外研究表明,多子女家庭中第三、第四个孩子相对于前两个孩子语言发育明显滞后,也是因为他们和父母一对一的“交谈”机会要比前两个孩子少得多。
宝宝说话观察
研究证明,婴幼儿的语言智能实际上是自主学习的过程,而并不是成人教、认的结果。只有有了兴趣和主动性,孩子的语言智能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发挥。所以,只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他顺其自然地发展就可以了。
父母还应注意做好与孩子之间的亲子感情交流(不仅仅指说话,还包括肢体语言、表情和眼神的对视等)。情感发展是认知发展的基础,所有的智能都是在此基础上得以开发的。父母说的话、做的动作以及表情等,都会激发孩子极大的学习兴趣。游戏则是一种最好的提升孩子口头与书面语言能力的方式。即使是两个孩子坐在一起各自搭着各自的积木,他们也能你一言、我一语,很快产生相互交流。此外,幼儿园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进行集体朗读游戏,对孩子语言智能的发展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孩子学习语言需要一个心情愉快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对孩子来说,就是“玩”,也正是他们最愿意做的事情。
专家方案
父母可以从语言发育的几个阶段,帮助婴幼儿进行相应的语言训练:
[发音阶段]家长为其换衣服、尿布的同时,可和小儿讲话,或让小儿听玩具的声音和音乐声、歌声,促使小儿听到声音能作出反应,发出“咿呀”的声音。
[“咿呀”作语阶段]此阶段家长要多加引导,从发出声音、模仿发音、到正确发音,要经常与他互相应答。也可采用游戏方式问小儿以培养其理解大人的语言。
[单词单句阶段]1岁半以上的小儿,已经基本能够用正规的语言代替简单的单词了。此时要丰富小儿的生活,启发他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兴趣,并且让他多听、多看、多问、多想、多说。同时,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如看图片、看婴幼儿节目、讲故事、学唱歌、做游戏等,丰富小儿词汇,为发展婴幼儿语言创造条件。和他们说话要使用适合小儿的语言,用他们熟悉的句子,让他们能听懂。
知识导读
我们都知道,环境对于学习语言是最重要的。婴幼儿正处在语言学习的敏感期或关键期,特别是语音发展的敏感期。婴幼儿的语言模仿能力很强,尤其是对语音的把握最为纯正。婴幼儿语言的习得不需要经过间接思考理解,而是借助于当时的语言环境和说话人的动作直接领悟、直接接受。而0~6岁的婴幼儿,其语言接收系统呈开放状态,能够自然地学习语言,只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环境,除母语外,婴幼儿也可以同时习得一两种外语,甚至可能更多。
TIPS:婴幼儿早期语言训练的三大误区
[“奶话”误区]父母看到孩子“咿咿呀呀”想要说话的急切样子,常常会教起诸如“汪汪(狗)”之类的奶话。这种教授方法虽然生动有趣,有助于孩子形象思维的开发,但是却容易忽略孩子抽象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因此,家长在教孩子学说话时,应注意将理性词汇和感性词汇相结合。
[“方言”误区]父母用方言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是长期以来的一种普遍现象。家长应尽早地帮助孩子学会听普通话、说普通话。如果太晚,孩子会认为“这不是我的语言”而不愿说。这不仅影响其早期阅读,还会减缓其把书面语言变成思维语言的进程,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很不利。
[“语言能力估价”误区]家长往往认为在孩子出生后15天甚至更早的时候,给孩子输入词汇是天方夜谭。其实,在胎儿4月以后,就逐渐具有了接受语言、声音刺激的能力。家长们对孩子语言能力过低的估价,是造成有些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
聪明宝宝,科学饮食的结晶
幼儿时期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如果注意营养的摄入,将大大有利于脑结构的分化,对大脑的发育成熟起着重要作用,为其今后的智力发育奠定基础。因此,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多加留心,保证小宝宝的大脑营养。
益智饮食二三事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使头脑更加聪明的食物的的确确是存在的。日本大阪大学蛋白质研究所教授中川八郎指出:饮食习惯与性格及精神活动有密切关系。比如,欧美人以肉食为主,因而擅长理论思维,性格刚强、固执;而日本人则是以米食为主,所以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富有创造力。
益智饮食观察
据研究发现,决定脑功能优劣的因素,虽然与遗传、环境、智力训练等条件有关,但80%以上却是取决于营养。脑是人得以生存和从事各种活动的中枢,它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偏与衰更为敏感。也就是说所摄取食物“质量”的高与低,与脑子是否聪慧有直接的关系。现代生活中,不少家长由于缺乏营养科学知识,过分强调“补药”的作用,却恰恰忽视了饮食的科学搭配,使摄取食物中糖、脂肪和蛋白质偏多,钙和维生素偏少,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因此,科学合理地饮食习惯,才是让孩子的大脑得到充分发育,提高其智力的重要措施。
专家方案
在断乳以前,母亲的乳汁当然是最好的健脑食品,但是随着月龄的增长,乳汁已不能够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因此应逐渐增加辅食和以下健脑食品:
[含锌丰富的食物]人脑中锌含量占全身锌总量的7.8%,如果缺锌,大脑中酶的活性就会大大降低,并直接影响脑神经发育,使记忆力、理解能力下降。含锌丰富的食物有:人奶、瘦肉、青鱼、肝、蛋、牡蛎、芝麻、花生、核桃等干果以及胡萝卜、土豆等。一般来说,动物性食物中含锌量较多,且都容易吸收和被利用。
[优质蛋白质食物]大脑细胞中35%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大脑能够发挥记忆、思考、语文等活动的能力正是仰仗了蛋白质的作用。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瘦肉、奶类、蛋类、大豆、鱼虾等。
[含有卵磷脂的食物]卵磷脂是乙酰胆碱的能源,而神经的冲动和传导正是靠乙酰胆碱在脑细胞中起“患实使者”得以实现的。含卵磷脂的食物有:动物的脑、蛋黄、大豆、肝、鱼等。其中,大都磷脂吸收后可直接为大脑所利用,生成乙酰胆碱,非常有益于改善人的记忆。
[脂肪类食物]脑细胞中有60%的不饱和脂肪酸,它能保持细胞的活动经久不衰。而这种脂肪酸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有:玉米芽油、红花油、芝麻油、核桃、玉米、小米、花生、瓜子仁、松子、动物脑、肺、心等。
[能量的供给]大脑每天消耗的能量占全身需要量的1/5,其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它由主食米、面等经过体内一系列生物化学的作用,最后转化而成。
此外,婴幼儿的大脑发育还需要一定量的钙质、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以及B族维生素等。总之,婴幼儿每天需要摄入多种食品,而且即不要过量,也不能缺少,不要偏食,营养素之间相互协调和互补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知识导读
菠菜含有大量的草酸,在胃肠道内与钙质相遇,很容易凝固成不易溶解和吸收的草酸钙,导致钙的流失。若婴幼儿已有缺钙的症状,吃菠菜更会使病情加重。另外,菠菜属于碱性食物,小儿常吃,会造成腹泻,把菠菜烫一下虽然可除去其中的草酸,但烫过后,其中的维生素也多遭到了破坏。因此,不宜常给婴幼儿吃菠菜。虽然菠菜中铁的含量很高,一直被认为是补铁的最佳食品,但人体却很难吸收利用。若小儿缺铁,可从蛋黄、瘦肉等食物中获得,可让婴儿吃些碎肉末、肝泥、鱼泥、蛋黄、菜泥等。
TIPS:影响孩子智力的食品
一些看似“干净”的食物,其中可能潜藏着许多危害孩子智力发展的“杀手”:
[含铅食品]当血铅浓度达到15g/100ml时,就会引起婴幼儿发育迟缓和智力减退,且年龄越小,神经受损越严重。含铅食品主要有爆米花、皮蛋、罐装食品或饮料等。
[含铝食品]天天吃油条、粉丝、凉粉、油饼等会造成铝摄入过多(人体每天摄铝量不应超过1mg/kg体重),从而影响脑细胞功能,导致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迟钝,常用铝锅、铝壶的家庭应注意。
[含过氧脂质的食品]过氧脂质会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干扰人体吸收蛋白质,使大脑早衰或痴呆。含过氧脂质较多的食品主要有油温达200℃以上的煎炸食品。
[含食盐、糖精过多的食品]婴幼儿生理需盐量为4g/d以下,吃过咸的食物会损伤动脉血管,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使大脑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导致智力迟钝,记忆力下降。糖精的原料是苯酐,无任何营养价值,应限制食用,否则会损害脑、肝等组织。
智力培养,优资宝宝不一样
有些宝宝似乎生来就比其他宝宝聪明,学什么都快,家长都会引以为豪。但是,如何正确的引导和培育,才能让宝宝的天赋发挥得更好,也许比单纯的骄傲更为有用。因此,家长应学会尽早发现孩子的天赋,并给与适当的培育,让宝宝成为超一流的人才。
资优宝宝二三事
也许家长通过努力可以创造一个能够刺激宝宝发展的环境,但却绝不可能创造出一个资优宝宝。根据研究指出,不少的资优宝宝都是来自相对优裕的家庭,多数父母都受过高等教育,他们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启发孩子的智慧,因此这些聪明的孩子在父母的培育下就成为了资优宝宝。但是,专家指出,过分强迫并不能增进孩子的智慧,家长可能开发他的潜能,但是却没有办法改变他的潜能。
资优宝宝观察
要判断一个孩子是否真正的资优,一般等到年纪大些会比较容易。但资优宝宝通常在早期都会有一些征兆,如果家长细心观察,就可以尽早发现。资优宝宝最早的表现是在语言能力上的进步,如果他在2岁前就有流利的语言能力,那么这是相当明显的征兆。另外,资优宝宝的另一个征兆就是能较早学会识字,很多聪明的孩子大概在2~4岁左右学会识字阅读,其中只有6%的宝宝在2岁左右时就学会识字了。除此,资优宝宝还可能出现下面特殊才能:
★具有良好的推理能力
★对地方及姓名的记忆力尤佳
★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好奇、喜欢提出问题
★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及创造力
★喜欢和大人而非其他小孩相处
★能够了解抽象观念
★性格独立
★有能力解决问题,如玩拼图等益智游戏特别好
★具有很好的词汇能力
★能够在很长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
专家方案
如果你却是发现你的孩子是一个资优宝宝,那么,高兴之余切不可采取任其发展的态度。因为,这些宝宝必须要有与其相适应的智力启发教育,否则,再聪明的宝宝也有可能会荒废掉。那么,作为父母,由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宝宝呢?
(1)给宝宝一些互动的学习玩具,同时,要限制宝宝看电视的时间,因为看电视有碍学习。
(2)除非孩子需要帮忙,否则尽量不要插手,要给宝宝充分的自由游戏的时间。
(3)如果父母本身也具有特殊才能,最好和宝宝一起分享,并用你的爱好与热忱感染他。
(4)让你的宝宝参加为资优婴幼儿所开办的课程,认识更多的资优学生,以便从别人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
(5)不要打消他问问题的积极性,如果你不知道答案可以和宝宝一起找出答案。
(6)多给宝宝读一些故事,以便加强其想像力。
(7)让宝宝多参与你每日做的事情。
(8)鼓励宝宝发展特殊才艺,如绘画、音乐等。
知识导读
我们看到,很多看似并不出色的孩子,因为有出色的父母或老师而成为优秀的人;而有些资优的孩子,最后却“泯然众人”。因此,与其说“资优”是资质优异,不如说是资源优异。因为孩子的发展是内、外部协同作用的结果。在孩子发展的过程中,给予其充分而和谐的刺激,使其有多方面接触、探索、选择的可能性,就是最好的教育了。孩子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们能够提供的,甚至包括我们自身都只是环境,如果这个环境安全、宽容、自由、丰富,那么孩子就可能在其间大胆地、创造性地、多方位地去探索和发展。
TIPS:不要忽视资优宝宝的心理需求
虽然你会认为资质优异是上天赐与宝宝的资产,而不是麻烦,但是过于聪明的孩子可能无法满足于目前你所提供的一切,他可能有一些特殊的心理需求。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与大人的沟通,有时,资优宝宝并不是要吸引大人的注意或故意惹麻烦,但是大人或家长却可能认为资优婴幼儿自大、早熟或没有礼貌,甚至给与一些负面回应,这常常会导致其退缩,不善交际。其实,这是因为资优宝宝能很快理解你交给他的东西,因此,可能会感到无聊或者无法专心。所以,对于这类宝宝,家长一定要从其实际出发,为其安排合适的游戏或活动。
宝宝口吃,家长教育莫心急
幼儿的言语发展要经历一个脑嘴协调、学习表达的过程。两三岁的幼儿正是言语发展的起步阶段,掌握的词汇量很少,表达能力有限。遥想正确表达自己观点,对他们来说是有些困难的。因此,他们可能会表现出犹豫、吭哧、停顿和重复,也就是“口吃”。但是,如果家长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却有可能将这种现象延续下去,给宝宝留下终身遗憾。
宝宝口吃二三事
很多时候口吃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当口吃的孩子知道说话停顿是不好的习惯后,会特别注意自己讲话的方式。但是越是在意,越是紧张,口吃的情况就会越严重,挫折感导致孩子会尽量避免开口说话,尤其是在陌生人面前。到了学校,孩子宁愿装作自己不知道答案,也不愿张口说话,以免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出丑。
宝宝口吃观察
宝宝在最初学说话,乃至后来能表达一些想法时,通常都不可能十分流畅,这是由于宝宝的词汇还不够多或语言技巧还不够熟练,才使得他们无法立刻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感觉。此时,如果宝宝急于将话说出口,就会出现口吃的现象。
专家指出,其实,大部分小孩在某些阶段或某些情况下都会出现口吃现象,比如:当他疲倦、兴奋或处在特殊的状况或环境中时,他便可能口吃,这不需要太过担心。但同时,专家也提醒说,家长也不能一味地毫不在意,如果宝宝出现口吃的情形太频繁,造成孩子极大的困扰,或者孩子到了两岁半还不能讲话,那么就应该带他到医院就医。因为有些宝宝口吃,可能是因为某些生理机能不够健全或病理原因造成的,应该及早解决,以免耽误宝宝学说话的时机。
专家方案
如果你的宝宝是由于某些病理原因造成的口吃,那么应该及早到医院就医。如果你的宝宝不属于病理原因,那么父母一定要注意正确引导孩子,比如:
(1)与孩子讲话时,要注意放慢速度,尽量讲些他能立即体会的事情,不要问他过多的问题,尽量表达你的感觉,与他分享你的经验,这样,可以鼓励孩子也提出自己的看法。
(2)如果孩子口吃,父母千万不要对孩子口吃的现象表现出不耐烦,否则他会非常在意,从而使口吃更严重。当孩子努力的想说完一个句子时,请不要插嘴帮忙,鼓励他自己讲完。
(3)如果你的宝宝已经认识了一些字,并且在阅读时有困难,那么你可以和他一起大声地读出来,这样可以减轻他因为害怕口吃产生的心理负担。
(4)孩子在讲一些他们非常熟悉的人、事或者物时,通常会比较流利,因此你应该多鼓励孩子将这些事。
(5)平时多注意孩子讲什么事时容易口吃,那些会让他口齿伶俐,这样可以避免一些让他尴尬的情况。当你需要他回答问题时,如果他不能表达,可以让他用“是”或“不是”来回答,以帮助他说话时的信心。
(6)利用一些方式帮助孩子说得流利,例如:念童诗、数数字、表演节目或者唱歌等。
(7)和孩子真诚地谈谈口吃的问题,让他知道你很了解他的难处,他并不需要刻意去隐藏这个问题,也不需要在你面前为此而紧张。
知识导读
真正的口吃实际上就是语言能力发展迟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最为常见的是耳聋,或者由于孩子未能接受正确的语言刺激,例如:僵化的教育方式,或父母很少与其交谈造成孩子的大脑未能及时接收有效的语言信息,而造成语言能力发展迟缓。通常,男孩子发生语言障碍的机会比女孩子为高,双胞胎的语言能力发展会慢于平均年龄的婴幼儿。有时,语言能力迟缓也可能是因为语言肌肉、咽喉或口腔等生理缺陷造成的。此外,如果是大脑中控制语言的部位发生某些异常,也可能发生语言困难。
TIPS:心理压力也会造成口吃
有时候,孩子口吃并不是病理原因或者词汇不够、语言技巧不成熟所致,而是父母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造成的。比如孩子做错事,家长强求其说出错误原因,而事实上2~3岁的宝宝还没有形成这样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孩子就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宝宝很担心所说的话会招来父母的斥责,因而不知道怎样来回答,但在父母的逼问下,又不得不说。这时,孩子的回答就会断断续续。家长注意在宝宝要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或者你希望他们说话的时候,即使你再生气,也不要打断他们,以免孩子因过于紧张而造成心理压力,使孩子出现结巴。此外,专家还提醒说,小孩的模仿能力非常强,所以如果孩子周围的环境中有口吃者,他很容易因好奇而模仿,如果不及时制止,也会导致习惯性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