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婴幼儿疾病中,有一些病症既不常见,也算不得严重,因此,常常被一些家长忽视。但是,不管什么样的疾病,对于幼小的婴幼儿来讲,都是要引起足够重视的,否则,一旦患病,一样会对宝宝产生严重的影响。
小儿消化性溃疡
小儿消化性溃疡是指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也可发生在与酸性胃液相接触的其他胃肠道部位。各年龄均可发病,学龄婴幼儿多见;婴幼儿多为继发性溃疡,常有明确的原发疾病,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相近;学龄前和学龄期婴幼儿多为原发性溃疡,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男孩多于女孩,常有明显的家族史。
小儿溃疡二三事
消化性溃疡是多见于成年人的慢性病,但近年来,小儿患“成人病”有增多的趋势。其中胃溃疡多见于婴幼儿,十二指肠溃疡则以年长儿为多。男孩患消化性溃疡的人数约为女孩的3倍。消化性溃疡是多见于成年人的慢性病,但近年来,小儿患“成人病”有增多的趋势。其中胃溃疡多见于婴幼儿,十二指肠溃疡则以年长儿为多。男孩患消化性溃疡的人数约为女孩的3倍。
病症观察
由于溃疡在各年龄阶段的好发部位、类型和演变过程不同,临床症状和体征也有所不同,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不同年龄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各自的特点。
(1)新生儿常表现急性起病,呕血、黑便。生后2~3天亦可发生原发性溃疡,突然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或两者兼有。
(2)婴儿期表现为食欲差、呕吐、进食后啼哭、腹胀、生长发育迟缓,也可表现为呕血、黑便。
(3)幼儿期常见进食后呕吐,间歇发作脐周及上腹部疼痛,少见成人那种烧灼感,食后减轻,夜间及清晨痛醒,可发生呕血、黑便甚至穿孔。
(4)学龄前及学龄期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脐周及上腹部胀痛、烧灼感,饥饿时或夜间多发,可持续数分钟至几小时;严重者可出现呕血、便血、贫血;部分有穿孔,穿孔时疼痛剧烈并放射至背部或左右;也有表现为贫血、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专家方案
消化性溃疡如何治疗
[膳食治疗]饮食要营养丰富,又要容易消化,每日进餐3~4次,饮食温度适中、食量适度、细嚼慢咽,避免辛辣食物、浓茶、咖啡、果汁、汤类等,过酸水果,煎炸食物均应节制。
[抗酸治疗常用的抗酸药物有](1)H2受体阻断剂。常用制剂有西米替丁20~40mg/kg/天,分四次口服,雷尼替丁2~6mg/kg/天,分2次口服(8岁以内的孩子不宜使用),疗程4~8周。(2)复方制剂如胃达喜,一般为氢氧化铝和三硅酸镁等成分,可直接中和胃酸。
[胃黏膜保护品]常用制剂有铋剂(得乐、乐得胃、胃得乐)和硫糖铝、思密达等,主要是在溃疡形成保护膜,将胃酸和胃蛋白酶与溃疡,使其不发生侵蚀作用。
[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常用抗生素有羟氨苄青霉素、g拉霉素等药物,一般与制酸药或铋剂合用,进行三联治疗(一种制酸剂或铋剂加用2种抗生素,疗程为2~4周左右)。
知识导读
溃疡病的活动期患儿可按流质或少渣的半流质安排饮食,待病情好转后改为普食。一般不要求少食者多餐,细嚼慢咽,唾液大量分泌可中和胃酸的作用,又可避免粗糙食物对溃疡面的刺激。
TIPS:预防小儿溃疡病
小儿溃疡病发生与体质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饮食习惯。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过于溺爱,而又不知道正确地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故易促使溃疡病的发生。因此,溃疡病的预防应从娃娃抓起。具体措施有:
(1)定时定量进餐:三餐均应为营养平衡的膳食。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咀嚼时唾液大量分泌也有中和胃酸的所用。不偏食,不让孩子边吃边玩,或边吃饭边看书和电视等。
(2)防止饥饱无度,碰上喜欢的食品就吃得过饱,不和口味的饭菜就不吃或吃得很少,使胃肠道的负担时轻时重。
(3)不要片面强调高营养,要做到科学的饮食搭配,多食高蛋白低脂肪和易消化的食物。
(4)不要长期吃刺激性大的食物,不过量吃冷饮,如冰淇淋等。
(5)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小孩的学习和生活,不要让孩子过度疲劳,精神紧张。
(6)对有出血症状消化性溃疡患儿,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变换饮食,由禁食、流质、半流质逐渐过度到普食。
(7)对慢性溃疡的饮食以糙米为好,避免食用胃酸分泌过多的食品,如咖啡、红薯等。避免食用精细的食品如精白谷物,特制精白面粉等。动物性食品以白肉、鱼为主。蛋白质应多从大豆以及豆制品中摄取。鼓励患儿使用黄绿色蔬菜。
小儿胃食管反流
小儿胃食管反流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功能缺陷,引起胃液或胆汁反流,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以呕吐为主,如呕吐严重可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反流物吸入呼吸道,产生反复发作性肺炎或哮喘、慢性食管炎、食管狭窄。2岁以上可有胸骨后烧痛,嗳气,上腹部不适,咽下困难,大便隐血阳性。
小儿胃食管反流二三事
为什么会有反流出现呢?目前公认的主要原因:
(1)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不全。
(2)食管蠕动和廓清能力下降。
(3)胃排空延迟,胃内压增高。
(4)一些解剖因素(如食管裂孔疝、食管腹腔段过短、胃食管角过钝和贲门部黏膜皱褶的抗反流作用减低等。
病症观察
小儿胃食管反流病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生后不久的小婴儿反复出现呕吐,表现为吐奶或喷射性呕吐,有的酷似幽门梗阻。但呕吐物多不含胆汁。出现喂养困难(如常因饥饿哭闹,但一喂食就烦躁)。年长儿的再发呕吐除外其他原因者。
(2)生长发育迟缓,由于长期呕吐摄入不足而致。
(3)反复不愈的呼吸道症状:反复发作的哮喘(多在夜间),或气管炎、吸入性肺炎、肺不张、严重者可发生紫绀、窒息甚至死亡。
(4)并发症表现:婴儿表现为哭闹、烦躁。年长儿胸骨后烧灼感和反酸是主要症状。多在餐后出现,卧位加重,服抗酸剂后减轻,亦可有胸骨后疼痛和胸闷及吞咽困难等。伴发食管炎或食管溃疡时可出现呕吐、黑便(或便潜血阳性)、贫血。
专家方案
常用小儿胃食管反流的治疗方法
(1)饮食和体位疗法:采用少量多餐,婴儿给予较稠厚的食物。婴幼儿避免食入过量,避免进食咖啡、巧克力、汽水及柠檬果汁、番茄汁等(因可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或高酸性刺激黏膜)。睡眠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cm左右。
(2)药物疗法:酸反流较重者可选用H2受体阻滞剂如雷尼替丁、甲氰米呱或质子泵抑剂如奥美拉唑等药。常配合胃黏膜保护剂如麦滋林等。
(3)有胃排空障碍者可选用吗丁啉以改善胃动力。
(4)症状严重,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由于一旦停药后症状易出现反弹,西药的长期应用后的影响尚有待探讨。
(5)中医的脾胃学说起了重要的作用,我院用中药配合西药对小儿胃食管反流病进行治疗,并试用中药长期维持治疗,收到一定效果。
知识导读
有的小儿无原因地呕吐,反复出现咽部不适,甚至发生难以解释的反复夜间哮喘发作,吸入性肺炎等表现。此时应注意小儿的胃食管反流病。
TIPS:预防小儿胃食管反流
预防小儿胃食管反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新生儿期多见于生理性,一般不必治疗,应加强护理,少量多次喂奶。喂奶后应保持躯干竖直体位。以前倾俯卧30°角为佳,呕吐后应及时拍背清理口腔,以防引起吸入性肺炎及窒息,并注意患儿呕吐时间、呕吐物的性状次数及患儿营养精神状态。
(2)食物以稠厚为佳,少量多餐,睡前应禁食。婴幼儿增加喂奶次数,缩短喂奶间隔时间,人工喂养儿可在牛奶中加入麦片或谷类、饼干等食品。
(3)大年龄婴幼儿必需注意合理饮食和规律生活作息制度,避免酸、辣、生、冷、油炸不易消化的刺激性食物,以高蛋白低脂肪饮食为主。
(4)严重者尽量短期禁食,应注意静脉补液。
小儿胃炎
小儿胃炎是指各种病因所致的急性或慢性胃黏膜炎性变化。可分急、慢性两类,化学因素、刺激性食物、胆汁反流、免疫因素等都可能引起小儿胃炎。
小儿胃炎二三事
饮食调理对治愈小儿慢性胃炎甚重要。总的原则是食物需“细、软、嫩、烂”,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需要富有营养的食物,如牛奶、炖蛋、鱼、豆制品、面条、粥、新鲜蔬菜、水果等。
病症观察
小儿急性胃炎的表现为
(1)起病急,寒战。
(2)突发的中上腹不适和不同程度的疼痛,压痛明显,酷似急腹症。
(3)突发的恶心、呕吐,有时恶吐频繁和顽固,以致不能进食。
(4)若胃黏膜炎症严重,发展至糜烂、出血,则可有呕血和黑便,有时甚至出现大出血,可引起胃穿孔与腹膜炎。
(5)若本病由细菌或毒素引起,则可能出现寒战、发热。
专家方案
小儿得了胃炎,家长不必过分紧张。因为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快,组织修复的能力比成人强。一般来说,通过控制饮食和药物治疗,急性胃炎3~5天就可治愈,很少超过2周,治愈后不易复发。
西医治疗小儿胃炎的办法如下
[控制饮食]小儿一日三餐要有规律,按时定量进食。急性胃炎时应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要吃得太饱,不吃生冷食品,避免食人各种刺激性食物。
[西药治疗]根据患儿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药物。
(1)解痉止痛剂:有腹痛的患儿,短期内需服用解痉止痛剂,如阿托品每次0.01mg/kg体重,每日3~4次,饭前服,若有呕吐未能口服者,可皮下注射,每次0.01mg/kg体重,每日l~3次。
(2)抗酸剂:有呕酸的患儿,应服用抗酸剂。
(3)止吐药:伴有呕吐者。可用止吐药。
(4)抗生素:如胃炎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应服用有效的抗生素,如轻羟苄青霉索每日100mg/kg体重,分4次;弗莱莫星每日50mg/kg体重,分3次服。
(5)助消化药:有食欲不振的可服用助消化药,如乳酶生每次0.2~0.6g,每日3次;胃蛋白酶合剂,小于2岁每次2.5~5.0ml,每日3次,大于2岁每次5~10ml,每曰3次;多酶片每次l~2片,每日3次。目前市场上治疗胃炎的药物品种繁多,家长不可随便买药给孩子吃,应请儿科医师根据小孩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定期复查,调整用药。
知识导读
小儿胃炎的病原菌是幽门螺杆菌,也称幽门弯曲菌。幼儿挑食、偏食、不吃油腻,就会使体内脂肪缺乏,影响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胃黏膜的防御功能大大下降,使幽门螺杆菌得以乘虚而入。使胃黏膜分泌减少,黏液层变薄。胃防卫功能下降,从而引发炎症。
TIPS:预防小儿胃炎
预防小儿胃炎与预防成人胃炎治疗一样,注意清淡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鱼腥食物,少吃爱吃生、硬、冷食物;注意调整心态,多饮水;饮食要有规律,多数有不良饮食习惯,饭无定时,食无定量,饥饱不均者都容易引起小儿胃炎,注意适量饮食,清淡一些;注意饮食卫生。
另外可以吃一些对胃消化功能有帮助的食品,如山药、扁豆、莲子、鸡肫、猪肚、米仁等。不宜多吃的食品有芹菜、竹笋、肥肉、各种油炸食品等。
小儿哮喘
我们常常见到有一种孩子在感冒、咳嗽或者闻到一种气味后出现呼吸困难,并且喉中发出类似“拉风箱”的喘鸣喘,它是由于支气管痉挛使气道阻塞,产生呼吸困难,这就是哮喘,它可以反复发作,这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小儿哮喘二三事
哮喘病如不经治疗,反复发作而加重呈慢性气道高反应性,治疗较为困难,因此,本病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小儿哮喘病并不是不治之症,不必“谈喘色变”,目前有许多药物可控制哮喘,并正寻找一种有效的根治办法,现已取得一定成绩。
病症观察
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和免疫功能不成熟,当有感染性的病原体如病毒及其毒素就可诱发哮喘,感染被控制后哮喘也好转。当又有新的感染时又可发作。有的孩子当遇到某些过敏性物质时出现喘息,如花粉、螨、灰尘、杀虫粉……,接触时发病,停止接触,症状也很快消失。遗传过敏体质的小儿,如小儿常有湿疹、荨麻疹或家庭中有哮喘病人的小儿,发生哮喘的机会就更多。小儿哮喘的症状:
(1)常有喷嚏、流鼻水、鼻痒(过敏性鼻炎)、喉痒、咳嗽(过敏性咳嗽)等先兆症状。
(2)可有刺激性咳嗽及白色泡沫痰。
(3)多次屡发的呼吸困难,伴喘鸣音以夜间为重。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广泛喘鸣音,部分可闻及湿性罗音,叩诊过清音。
(4)哮喘发作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在合理应用拟交感神经药物和茶碱类药物仍不见缓解者,称为哮喘持续状态。可出现明显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见出汗、青紫、面色苍白,甚至神志不清。哮喘持续状态死亡率高。
(5)小儿哮喘表现因年龄而有所不同,哮喘可能是阵发、或相隔数月才发作1次,也可能几乎每天都有喘鸣,也可能只表现夜间咳嗽。
(6)晚期病者,可有肺气肿和肺功能不全。
小儿哮喘的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室内温度,湿度和通风,体位舒适或半卧位。
(2)镇静、吸氧。
(3)平喘、祛痰。
(4)抗过敏。避免接触致敏源。
(5)抗生素应用。按医嘱选用以下药物:氢化可的松静滴,每次每kg 4~8mg,每日1次;醋酸泼尼松口服,每日每kg 1~2mg,每日3~4次;异丙肾上腺素舌下含服,每次2.5~10mg,必要时每4小时1次;氨哮素按医嘱;氨茶硷口服或静滴,每次每kg3~6mg,每日1~4次;碳酸氢钠5%,按医嘱;葡萄糖10%注射液,按医嘱;甲基氢化泼尼松按医嘱;利喘贝口服,每日每kg 5mg。
专家方案
小儿哮喘的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室内温度,湿度和通风,体位舒适或半卧位。
(2)镇静、吸氧。
(3)平喘、祛痰。
(4)抗过敏。避免接触致敏源。
(5)抗生素应用。按医嘱选用以下药物:氢化可的松静滴,每次每千克4~8mg,每日1次;醋酸泼尼松口服,每日每千克1~2mg,每日3~4次;异丙肾上腺素舌下含服,每次2.5~10mg,必要时每4小时1次;氨哮素按医嘱;氨茶硷口服或静滴,每次每千克3~6mg,每日1~4次;碳酸氢钠5%,按医嘱;葡萄糖10%注射液,按医嘱;甲基氢化泼尼松按医嘱;利喘贝口服,每日每kg 5mg。
知识导读
哮喘是世界上危害最大的慢性疾病之一,尤其婴幼儿多发,在这部分小儿哮喘患者中,今后发展成为成年哮喘的比例也相当高。有些父母认为,当孩子逐渐进入青春期,随着各方面身体条件的成熟,一些幼儿时的疾病也会自然而然消失。但专家称,诱发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很多,且治疗周期长,根治相当不易,婴幼儿患哮喘,家长一定不可轻视。
TIPS:预防小儿哮喘
对患儿加强系统管理,使患儿的防治得到哮喘专科门诊的定期指导:
(1)尽量避免对患儿的精神刺激,使患儿保持良好情绪,加强对患儿的心理指导,使之解除思想负担,建立对治疗的信心。
(2)尽量查明过敏原(要求家长仔细观察发病诱因,到医院做过敏原试验),并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此外,气候变化、情绪波动、过度劳累、消化障碍、刺激性气体等也可引起发作,应注意避免。
(3)清除慢性病灶,如鼻窦炎、扁桃体炎、龋齿等。
(4)让患儿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注射哮喘疫苗也可有一定预防作用。
哮喘发作时可用喘乐宁溶液雾化吸入,有效率可达90%以上。此外,还可用抗生素、氨茶碱、激素类药物。发作严重、缺氧症状明显者须及时送医院治疗。
小儿结核
小儿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因感染结核菌所致。全身各个脏器均可受累,但小儿时期以原发性肺结核最为常见。
小儿结核二三事
当小儿咳嗽不愈、长期低热不退、胃纳欠佳、体重减轻、盗汗、乏力时,有经验的医生就会想到结核病,于是给小儿做结核菌素试验,如阳性者,则必须做肺部X线检查。X线摄片是诊断肺结核重要的依据。
病症观察
一般来说,早期婴幼儿肺结核不易被发现。这是因为患儿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不同于成年人,但可表现在不活泼、精神不振、脾气急躁,或无故哭闹,也可有盗汗、脸部潮红、消瘦、无力、食欲减退和消化不良。稍重者可出现结核中毒症状。婴幼儿可急性起病,突然高热,持续2~3周后转为较长时间低热,同时有结核中毒症状。
少数患儿可出现皮肤结节性红斑及疱疹性结膜炎,检查可发现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处淋巴结轻度肿大,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哑铃状的双极阴影或仅有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反应,血沉加快,部分患儿可从胃液内找到结核菌。
另外,若在孩子的颈部、颌下摸到孤立或成串肿大的淋巴结,特别是家庭中有开放性肺结核病人,且孩子又没有接种过卡介苗时,更应高度警惕,及时就医,以便及早诊断治疗。
专家方案
小儿所患的肺结核病主要是原发性肺结核。自得病后3~6个月大多数病变开始吸收或趋于硬结,于2年内吸收钙化而痊愈。一般95%以上其临床经过属良性。如病情向恶化发展,多出现于初次感染后的半年之内,以致病情迁延难愈可达2~3年或更长。因此治疗小儿肺结核病时,要早期用药,选用敏感药物联合治疗并坚持完成足够的疗程。小儿肺结核病治疗:
(1)一般疗法注意营养,加强休息,无症状者可服药上学,免体育及劳动,应与传染源隔离,以免恶化,避免得急性传染病。
(2)抗结核药物用药原则是:早期、规律、全程、联用、适量。
●单用异烟肼(INH):10~15mg/kg/天),婴幼儿可予15~20mg/kg/天,最大量不超过400mg/天全日量于清晨一次空腹顿服,使血清药物浓度达到较高水平而起到杀菌作用,较分次服药效果好。300mg/天以上者同时服用维生素30mg,以预防末梢神经炎。疗程12~18个月。
●为延缓耐药可用:①INH(剂量同上)+乙胺丁醇(EMB)25mg/kg/天,4~6周后改15mg/kg/天,疗程为6~12个月。EMB主要副作用为视力损害(球后视神经炎),故适用于年长儿,停药后可逐渐恢复。②INH(剂量同上)+对氨基水杨酸钠(PAS)150~300mg/kg/天,每日最大总量不超过8g,分3次饭后半小时服用,末次可用倍量。疗程6~12个月;③INH(剂量同上)+氨硫脉(TB 1)2~3mg/kg/天。疗程6~12个月。
对处于高度过敏状态的患儿,须与结核排菌者严格隔离,采取严密的消毒隔离措施,以免重复感染结核菌。并及时用钙剂脱敏和给大量的维生素C作辅助治疗。如大片的肺实变或肺不张存在或中毒症状严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知识导读
小儿患肺结核大多为首次感染结核杆菌,而且对结核杆菌具有高度敏感性,一旦感染此病,结核病灶周围常有广泛的炎性反应,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反应,并会反复出现疱疹性结膜炎,全身淋巴结肿大,这在成人结核病中是没有的。特别是小儿免疫功能低下,病变不易局限而致全身扩散,因此小儿的肺外结核如结核性脑膜炎较成人多见。
TIPS:预防小儿结核
小儿肺结核是结核杆菌引起的较常见的一种结核病。病人咳嗽时喷出的飞沫中带有结核菌,或吐出的带菌痰液干燥后随尘埃飞扬在空气中。易感婴幼儿随呼吸将带菌的飞沫或尘埃吸入,便感染上了结核菌,发生原发性肺结核。人体感染结核菌后4~8周,即可发生变态反应并获得一定免疫力(此时若做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反应)。根据这一生物学现象,人们将减毒或灭毒的结核杆菌制备成卡介苗给人体接种,使其产生对结核致病菌的免疫力,以提高机体抵抗结核菌感染的能力。
卡介苗接种。几十年来,人们利用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已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使小儿结核病的发病大大降低。卡介苗的接种对象为新生儿及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婴幼儿和青少年。常用皮内注射法或皮上划痕法进行预防接种。并在3岁、7岁、12岁时分别给予复种卡介苗,以维持体内持久的特异免疫力。
婴幼儿时加强身体锻炼,科学营养,有助于强壮身体、提高免疫力。改善环境卫生,积极预防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等,均对结核病预防有一定的作用。
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的成人是小儿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应给予及时隔离和治疗,以避免将结核菌传播给小儿。若小儿与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史或既往未接种过卡介苗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的婴幼儿,可用异烟肼预防性服药,连服6个月以上。
肺结核患儿应适量户外活动,以呼吸新鲜空气。并注意休息和高营养饮食,提高对结核病的免疫力。应用抗结核药物的治疗原则是早用、规律、全程、联合、适量;其中早期合理用药极为重要。第一线可选用的抗结核药有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链霉素。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小儿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也称为传染性肝炎,简称肝炎。它是由数种不同型肝炎病毒所致,目前已确知存在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5种肝炎病毒。肝炎病毒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较复杂,在我国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为婴幼儿常见传染病之一。
病毒性肝炎二三事
小儿急性病毒性肝炎初期为什么会出现发热呢?因为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见于甲型肝炎。甲型肝炎病毒经口进入体内后,首先经肠道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由于病毒血症的影响,所以患儿首先表现为发热。在此期间,直至黄疸出现为止,患儿血液都有很强的传染性。大约经过一周左右,病毒进入肝脏,引起肝细胞损伤。
病症观察
小儿患病毒性肝炎也类似于成人,有一定的潜伏期,但其肝炎症状早期极不典型,常误诊为小儿感冒或小儿胃肠炎。加上小儿自己不能准确表达病情,给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家长要细心观察小儿日常言行举止及活动,学会识别肝炎的早期症状。
(1)小儿突然精神不振、不想玩耍,容易疲倦,想睡觉。
(2)食欲减退,平日不挑食,近期不想吃肉及其他油腻食物,或闻到油味想呕吐。或者每天大便次数增多。
(3)排除饮水少、气候炎热、运动出汗、服用了带有色素的药物等原因出现的小便发黄,如桔黄色、浓茶样。
(4)多为低到中度发热,怕冷,或者伴有轻微的咳嗽、咽痛、鼻塞等感冒症状。
(5)不明原因的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以上五点中两项症状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肝功能指标,以免贻误治疗。
专家方案
小儿病毒性肝炎尚无特效疗法,主要为对症及支持治疗。
[休息]急性期应卧床1个月,隔离40天。有条件者住院。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过劳。
[饮食]急性期给予清淡的半流食。食欲差及有呕吐者可给10%葡萄糖加维生素C、肝泰乐、能量合剂等静点,或静推50%葡萄糖+维生素C。食欲恢复后,吃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油腻饮食,如奶、蛋、鱼、瘦肉、豆制品、青菜、水果等,适量吃糖,每日50g左右。不可摄食过多,以免发生脂肪肝。
[药物](1)给予多种维生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D等,黄疸重,有出血倾向者可予维生素K),婴幼儿更要注意补足维生素A、维生素D。
(2)保肝降酶药、肝泰乐、肝宁、复方胆碱、联苯双酯、垂盆草冲剂、水飞蓟素、辅酶A及三磷酸腺苷(ATP)等。忌用对肝功有损害的药物如苯巴比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
(3)免疫调节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不用,但急性重症肝炎血清胆红素急剧上升时,可早期短程治疗,泼尼松1mg/(kg/天),7~10天可改善症状。
(4)免疫促进剂:胸腺肽10~15mg/次,每日1次,加入10%葡萄糖静脉点滴;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每次1支,每周1次,腋下或腹股沟处皮下注射:左旋咪唑每日2~3mg/kg,每周连用2天,疗程3个月等,可用于细胞免疫低下的慢性肝炎。
知识导读
小儿急性病毒性肝炎初期,尤其在黄疸出现前,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被漏诊。提醒家长,如果有肝炎接触史,患儿有发热及厌食、恶心等症状时,最好能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医生如果发现患儿肝脏肿大,应做肝功能化验检查,以便及早诊断及治疗。
TIPS:预防病毒性肝炎
小儿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1)隔离病人:甲型肝炎隔离期短,自发病之日起3周,托幼机构隔离期延长到45天以上。乙型肝炎隔离至血中乙肝病毒消失,所以隔离期长。慢性肝炎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应隔离,HBsAg阳性的幼儿不宜入托幼园所。家中有肝炎病人,吃、住应分开,餐具煮沸30分钟以上,排泄物用漂白粉搅拌后2小时才能倒入厕所中(大小便5份加1份漂白粉),饭前便后用肥皂和流动水认真洗手,生吃水果蔬菜一定要洗净。
(2)尽量不接受血源性药物治疗,如输血及血液制品等,因为检测肝炎病毒的方法还不完善,有些型的肝炎病人检测不出来。尽量用口服药,因为注射器和注射针头容易受到肝炎病毒污染,提倡一人一针管、一针头,最好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治疗。
(3)接触甲型肝炎病人,应在10天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或胎盘血丙种球蛋白,因两种制剂都含有甲型肝炎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即甲肝抗体),注射剂量为每kg体重0.02~0.05ml,一次肌肉注射,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小儿心律失常
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并按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按一定的频率、速度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其正常频率新生儿平均120~140次/分钟,1岁以内为110~130次/分钟,2~3岁为100~120次/分钟,4~7岁为80~100次/分钟,8~14岁为70~90次/分钟,节律比较规则。由于各种原因使心激动的频率、起搏点或传导发生障碍,均可引起心脏节律或频率的异常而导致心律失常。
小儿心律失常二三事
常见心律失常有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及房室传导阻滞等。
病症观察
小儿心律失常症状表现
(1)窦性心动过速(窦速)除心悸、不安外,无其他症状,体征则是心率增快,在心率100~140次/分钟之间。
(2)窦性心动过缓(窦缓),心室率多为45~60次/分钟,也可低于40次/分钟,当心室率过慢时,常有疲乏、头晕、心悸、气促、胸闷、胸痛、和低血压等。
(3)窦性心律不齐,可有头晕、心悸等;窦性停搏时间较长可有昏厥。
(4)早搏病人常有心脏“突、突”地跳出胸腔的心慌感或心脏停跳的感觉,脉搏则有间断的缺如,脉搏次数少于心跳;频繁出现的早搏可有自觉症状,较大的婴幼儿可主诉心悸、自觉心跳有“漏搏”或有心跳到嗓子眼的感觉,小的孩子可表现有乏力、苍白及气促等。早搏一般分为:“良性”(功能性、生理性)早搏,无器质性心脏改变,多无症状又可称之为无症状性早搏,此类早搏不必治疗,经过观察一段时间之后可自然消失。
另一类为病理性早搏,主要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和电解质紊乱时。此类早搏有些可发展成为恶性甚至是致命性心律失常。对这类患儿必须做心电图等一系列检查,明确诊断后及时医治。
(5)阵发性心动过速是阵发性发作,突然发作,突然消失,可反复发作,发作时心跳可达150~220次/分钟,可有心悸,心前区不适,眩晕,发作时间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甚至数天;家长遇此情况不要紧张,应立即采取刺激迷走神经方法使心搏减慢,如用筷子刺激嗓子的悬雍垂(“小舌头”)或令患儿深吸气后屏住气,然后做用力呼气的动作;小婴儿还可应用冰袋蒙面法等。
(6)房室传导阻滞可有心跳脱汇、心率变慢或心跳暂停,甚至每分钟心跳仅有20~40次,出现昏厥、抽搐。
(7)心房颤动可有心跳不规则、脉搏快慢强弱不一,次数少于心跳。
专家方案
心律失常的治疗除兴奋迷走神经法之外,尚有电学治疗、介入治疗和药物疗法。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几十种,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因为有些心律失常不需治疗,不同种类的心律失常需用相应的药物才有效,此外还要考虑药物剂量和副作用等。
轻者无需特殊治疗,严重者则需紧急处理。对抗异位心律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异位心律的药物治疗、电除颤、电转复与电起搏等电疗法,以及刺激迷走神经的各种操作法。同时应尽量采取适当措施以控制原发疾病和发病因素。
中医学中没有心律失常的病名。但与心律失常临床表现类似的症状在中医古代文献中描述甚多且早,如“心悸”、“怔忡”、“昏厥”、“虚劳”等病证中都有记载。心律失常中所出现的脉象,多为中医学中的结脉、代脉、促脉、疾脉、迟脉、数脉。心主血脉,藏神,其华在面。心气弱虚,心血失养,神不守舍而见心悸怔忡不安,心阳虚弱不能帅血上荣与四布则时见头晕,甚至昏厥,抽搐。心律失常的直接病位在心,和肝、脾、肾三脏关系亦甚为密切。情志所伤、痰湿、寒邪、气滞血瘀、气血虚衰等致病因素淫心阻脉,均可令心伤脉结。
知识导读
小儿心律失常病因先天性因素占了一定比例。如三尖瓣下移易并发房性过早搏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大血管易位常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房间隔缺损常发生第I度房室传导阻滞及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单纯心脏传导系统发育畸形可引起心律失常,如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TIPS:预防小儿心律失常
预防小儿心律失常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防治各种心脏的器质性病变,先天性心脏病者应尽可能手术治疗;平时应注意营养和休息,避免参加剧烈的运动,生活要有规律;每天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预防受凉及各种感染如细菌或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时,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免并发病毒性心肌炎。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
小儿泌尿道感染比较常见,本病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和尿道炎。在小儿时期感染局限于某一部位者较少,常难以定位,故统称泌尿道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二三事
小儿容易发生尿路感染是因为小儿输尿管长而弯曲,管壁肌肉弹力纤维发育不良,易扩张而发生尿滞留,同时婴幼儿尿道常暴露于外,尤其是女孩尿道短而宽,离肛门很近,污染机会多。
病症观察
本病在急性感染期,年龄不同,症状也不同,新生儿症状多极不典型,以发热或体温不升、皮肤苍白、拒奶、腹泻和嗜睡等全身症状为主,自败血症伴黄疸到隐性细菌尿不等。婴幼儿全身症状重,局部症状轻,主要有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有时仅发现婴儿排尿时哭闹不安、尿恶臭。婴幼儿表现与成人相似,慢性感染病程多在6个月以上。患儿可有贫血、消瘦、发育迟缓、精神不振、也可间歇出现发热、脓尿或细菌尿。
一般表现
(1)新生儿 临床症状极不典型,轻重悬殊。发热或体温不升,面色灰白,厌食或呕泻,生长迟缓,体重不增,有时可见黄疸,半数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烦躁、嗜睡或抽搐。
(2)婴幼儿 全身症状严重,而尿路症状轻微。突发高热,面色苍灰,精神不振,食欲低下,可有腹痛,吐泻,亦可见嗜睡、惊厥。排尿时哭闹,尿布恶臭,顽固性尿布疹或会阴红斑。
(3)年长儿 临床表现与成人相近,可有发热。下尿路感染,有尿频、尿急、尿痛,有时可有终末血尿或遗尿。上尿路感染全身症状较明显,可有发热、寒战、周身不适,伴腰痛及肾区叩击痛、肋脊角压痛,可兼有尿路刺激症状。部分病例有血尿,少量蛋白尿。
(4)慢性尿路感染在病程6个月以上,病情迁延者为慢性。小儿期较少。可以无明显症状至有肾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间歇发热,腰酸乏力,贫血等。
专家方案
西医治疗
积极控制感染,防止复发,去除诱因,防止肾功能损害是本病治疗关键。有尿路结构异常者,应予纠正。
[一般疗法]急性期卧床休息,多饮水以促进细菌毒素及炎性分泌物的排出。
[抗菌疗法]使用原则(1)依据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选择用药。(2)上尿路感染选用血浓度高的药物,下尿路感染则选用尿浓度高的药物。(3)选择肾毒性小的药物。(4)新生儿尿路感染如为败血症的一部分,宜静脉途径给药。急性初次感染如治疗2~3天症状不见好转或菌尿持续存在,多表明细菌耐药,应及早调整。急性尿路感染疗程7~10天,最多不超过14天,对反复尿路感染者,药物宜用至6周。
[使用方法](1)抗生素类:新生儿及婴幼儿宜选氨苄青霉素(每日50~100mg/kg)或羟氨苄青霉素(每日30~50mg/kg),妥布霉素及丁胺卡那霉素较庆大霉素疗效优而毒性小。(2)复方新诺明:为初次感染首选药,用量每日50mg/kg。(3)呋喃坦啶:每日8~10mg/kg,饭后服,酸化小便可增加疗效。(4)氟哌酸:每日5~10mg/kg。
知识导读
尿路感染经合理抗菌治疗,多能迅速恢复,但半数病人可有复发或再感染。慢性病例1/4可治愈,其中部分病人可迁延多年发展至肾功能不全,特别对伴有先天尿路畸形或尿路梗阻者,如未及时矫治预后不良。
TIPS: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如何避免孩子发生泌尿系感染呢?重要的是家长和保育人员都要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以预防孩子、尤其是女孩的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1)注意尿布清洁,脏尿布不要乱扔,应放在专用的盆内。尿布洗干净后,最好用沸水烫过再晾,应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悬挂晾晒。有条件的最好使用一次性尿布。婴儿不需垫尿布时,也不宜穿开裆裤,同时要勤换内裤。
(2)保持外阴部的清洁。由于女孩阴道靠近肛门,大便后应用干净卫生纸从前向后擦试,或用热水清洗(也是从前向后方向),以免赃物或脏水污染尿道口。洗涤时所用的盆要专人专用。
(3)对于已经来月经的女孩要教育她们做好经期卫生,月经期间不要坐盆浴,而是洗淋浴。平时要保证孩子的营养,注意多进行体育锻炼和室外活动,以增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与免疫力。
(4)当小婴儿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时,家长应细心观察孩子有无精神萎靡、胃口欠佳、面色灰白、烦躁不安,特别是排尿时哭闹等不正常现象,给医生提供诊断的参考;同时不要急于给孩子服药,等医生做了尿常规检查及培养以后,再根据尿培养的细菌对哪种药物敏感选择疗效最好的药物。
(5)如果男孩反复发生泌尿道感染,或感染后很不容易治好,还应进一步检查,看看有没有泌尿道各部位的先天畸形。已知患有泌尿道畸形的孩子,要警惕泌尿系感染的发生,如果已经发生需要积极彻底的治疗。
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
小儿身高处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婴幼儿生长曲线第三百分位数以下,或低于两个标准差者,称为矮小身材,其中部分患者,因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所导致者称为生长激素缺乏症。
生长激素缺乏症二三事
垂体在人体的颅内,它的前叶能分泌一种激素称为生长激素。此激素能促进合成代谢,促使人体各种组织细胞增生和增殖,使人体各部位生长发育而导致个体长高。当垂体前叶功能不足时,可导致生长激素缺乏引起生长发育障碍,又称为垂体侏儒症。引起垂体前叶分泌生长激素功能不足的常见病因有:
(1)原发性:多数患儿垂体发育异常及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的原因不明,仅很少部分为遗传达性,大多有家族性发病史;
(2)继发性:肿瘤、放射损伤、头部创伤、颅内感染等任何病变损伤垂体前叶或下丘脑均可引起生长发育迟缓。
病症观察
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多见于男孩,患儿在出生时的身高和体重都正常,多数在1岁以后呈现生长缓慢,随着年龄增长,其外观明显小于实际年龄,智能发育亦正常,患儿面容幼稚,头发纤细柔软,皮下脂肪较多。牙齿萌出迟缓,恒齿排列不整,手足较小,男孩阴茎较小,多数有青春发育期延迟。继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幼年即出现生长迟缓,且常伴有尿崩症状。颅内肿瘤则多有头痛、呕吐、视野缺损等颅内压增高和视神经受压迫的症状和体征。
专家方案
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多见于男孩,患儿在出生时的身高和体重都正常,多数在1岁以后呈现生长缓慢,随着年龄增长,其外观明显小于实际年龄,智能发育亦正常,患儿面容幼稚,头发纤细柔软,皮下脂肪较多。牙齿萌出迟缓,恒齿排列不整,手足较小,男孩阴茎较小,多数有青春发育期延迟。继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幼年即出现生长迟缓,且常伴有尿崩症状。颅内肿瘤则多有头痛、呕吐、视野缺损等颅内压增高和视神经受压迫的症状和体征。
知识导读
生长激素是促进人体体格及器官生长的重要激素。生长激素并不是直接作用于组织,而是先促进肝脏生长介素生成,通过生长介素来激发细胞及骨骼生长。在骨组织,可刺激软骨细胞增生、分化和胶原合成,从而促进骨骼生长和软骨生成;在骨外组织则促进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增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时,即可引起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生长激素缺乏症以男孩居多,约为女孩的2倍。
TIPS:预防生长激素缺乏症
有时周围生活环境的不良刺激使小儿精神受创伤,也可暂时引起生长激素缺乏,不良因素消除后即可恢复正常。
避免小儿头部外伤。生长激素缺乏有几个原因,最主要是下视丘或脑下垂体的毛病。先天性脑下垂体机能不足,乃出现在胎儿发育期时,脑下垂体或下视丘出现不正常发育。而后天性脑下垂体机能不足是因在出生或出生后脑下垂体或下视丘受到伤害,像严重的头部外伤,疾病引起的脑部受损、放射腺治疗、肿瘤等都是起因,结果会造成一种或多种荷尔蒙的分泌不足。
小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由于甲状腺缺如、异位、发育不良;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等原因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而引起,小儿主要表现为体格和智能发育障碍。过去常称为呆小病或散发性克汀病。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二三事
甲状腺素的主要作用有促进新陈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酶的话力,增进糖的吸收和利用,加速脂及分解和利用,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特别是大脑等神经系统、骨骼和性腺等的发育。当甲状腺功能不足时,可引起生理功能低下、生长发育迟缓、智能发育障碍等。
病症观察
新生儿期常无特异症状,患儿常为过期产,出生体重超过正常新生儿,黄疸时间延长,便秘、腹胀、多睡少动、反应迟钝、食量少、吞咽缓慢、哭声低、声音嘶哑、体温低等。
随年龄增长症状逐渐出现,患儿体格智力发育迟缓、食欲差、体温低、怕冷、少哭、不爱活动、皮肤苍白干燥、毛发稀少、眼睑浮肿、眼距宽、鼻梁宽平、舌头外伸、身材矮小、躯干长而四肢粗短、表情呆板、淡漠、反应迟钝等。甲状腺功能检测示低下,骨X线片骨化中心出现迟缓,骨骺骨干融合延迟。
专家方案
由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损害小儿的神经系统和生长发育,早期确诊和治疗至为重要。不论其病因如何,主要是长期使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可服用甲状腺素片或L-甲状腺素钠,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坚持治疗,并定期复查监测以保证治疗效果。治疗时间开始愈早愈好。
知识导读
导致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原因是由于孕妇缺碘或口服过量抗甲状腺药物,以及某些遗传基因缺陷等,影响了胎儿甲状腺发育和激素的合成,分泌不足或缺乏。
TIPS:预防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早期发现患儿,使患儿得到早期诊断治疗的有效方法,避免了其残疾的发生。因此新生儿出生应在充分哺乳72小时后,在出生医院采集足跟血进行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筛查,以得到早期诊治。
婴幼儿时期1型糖尿病
糖尿病是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功能障碍所致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的全身性慢性疾病。
婴幼儿时期糖尿病是指小于15岁的婴幼儿发生糖尿病者;95%以上为1型糖尿病。
婴幼儿时期1型糖尿病二三事
1型糖尿病及其亲属常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桥本甲状腺炎、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恶性贫血、重症肌无力、类风湿关节炎等。在糖尿病胰组织病理切片中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胰岛,这是1型糖尿病存在细胞免疫的直接证据。
病症观察
婴幼儿时期1型糖尿病症状表现:
起病较急,多数患者常因感染、情绪激动或饮食不当而起病,通常有典型的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简称“三多一少”症状。
婴儿多尿、多饮不易被发现,可很快发生脱水和酮症酸中毒。
幼年期患儿因夜尿增多可发生遗尿。
部分婴幼儿食欲正常或降低,而体重减轻或很快消瘦,出现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如果有多尿、多饮、又出现恶心、呕吐、厌食或腹痛、腹泻等症状则可能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如延迟诊断将危及生命。
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阴道瘙痒和结核病可与糖尿病并存。患儿一旦出现临床症状时,尿糖往往阳性,血糖明显升高,一般不需做糖耐量试验就可确诊。
经治疗1~3个月后,往往有一临床缓解期,此时胰岛素的需要量减少,但在感染和环境因素影响下,缓解期立即消失,最终都需要常规剂量的胰岛素治疗。
病程较久,糖尿病控制不良者,可发生生长落后、身材矮小、智能发育迟缓、肝大,称为糖尿病侏儒。晚期可出现白内障、视力障碍、视网膜病变甚至双目失明。还可以有蛋白尿、高血压等糖尿病肾病的表现,以后导致肾功能衰竭。
专家方案
1型糖尿病的治疗目的是降低血糖、消除症状,预防、延缓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使糖尿病婴幼儿能与正常婴幼儿一样生活和健康成长。
[胰岛素治疗]婴幼儿1型糖尿病一经确诊常需终生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由于患儿胰岛残余B细胞功能有差异,胰岛素治疗要注意个体化。
[饮食治疗](1)计划饮食,控制总能量,但要保证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2)均衡膳食,保证足够营养,特别是蛋白质的供应。应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多选择高纤维素食物,烹调以清淡为主。
(3)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最好一日三餐,另加3次点心。
需注意进正餐和加餐的时间要与胰岛素注射时间及作用时间相配合。
[运动治疗]婴幼儿1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稳定后都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这对糖尿病的病情控制有良好作用。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应个体化,循序渐进,强度适当,量力而行,注意安全,包括防止运动后低血糖。
[心理治疗和教育]这是糖尿病患儿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包括呼吁社会、学校、家庭给予糖尿病婴幼儿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能与正常婴幼儿一样健康成长。
[门诊随访及预防]一般患儿应至少每2~3个月到糖尿病专业门诊复查。
知识导读
在门诊复查时应注意:
(1)每次携带病情记录本,以供医生对病情控制情况进行了解,作为指导治疗的依据。
(2)每次随访均应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尿常规、尿糖及酮体、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3)每半年至1年应检测血脂、尿微量白蛋白、眼底及空腹或负荷后C肽水平等,以早期发现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并了解胰岛B细胞的功能变化。
预防婴幼儿时期1型糖尿病
预防婴幼儿时期1型糖尿病由生活开始:
(1)注意合理膳食搭配和膳食安排。
(2)让孩子参与食谱设计和烹饪前准备工作,这样孩子对改变饮食习惯更投入,也可加强亲子关系和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
(3)选择食物,首选有机食物,全谷食物等,远离加工食品。多食蔬菜,少食油炸或油腻食物。
(4)保持适当的体重;充足睡眠可改善身体功能、协调、集中力、心情和警觉性。睡前应避免观看恐怖电影、吃甜食和饮含咖啡因的饮料。睡前给孩子阅读故事。
(5)运动能有效预防二型糖尿病和控制一型糖尿病的重要方法:能改善身体对胰岛素分沁的敏感性和预防糖尿病,增加血液运行和供应胰岛素给肌肉组织。选择适合孩子的运动,如体操、游泳、跑步、登山、手球、高尔夫球、网球、滚轴溜冰、骑单车、滑冰等。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各种化脓菌引起的脑膜炎症。是一种婴幼儿期较多见的疾病。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脑膜炎及双球菌、肺炎双球菌、嗜血流感杆菌等。细菌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脑膜。最常见的是从呼吸道侵入,也可以从消化道、皮肤、新生儿脐部创口等侵入,然后经血流,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膜。中耳炎、鼻窦炎等可直执着侵入。细菌侵入脑膜后即可引起炎症。
化脓性脑膜炎二三事
不同的致病菌在不同的年龄发病情况也有所不同。如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见于较大的小儿。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多见于较大的小儿。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多见于婴儿,但新生儿也可发病,而且多发生于冬春季。流感杆菌脑膜炎以3周至3岁小儿为多。大肠肝菌脑膜炎主要发生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特别是早产儿和新生儿,葡萄球菌脑膜炎则各年龄段小儿均可发病。但以新生儿和较大婴幼儿多见。
病症观察
化脓性脑膜炎的症状
[急性起病]大多数患儿起病较急,病前数日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症状。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暴发型,起病急骤,迅速出现进行性休克、皮肤出血点或瘀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在24小时内危及生命。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患儿常有高热、头痛、精神萎靡、疲乏无力、关节酸痛、皮肤出血点、瘀斑或充血性皮疹等。
[神经系统表现](1)颅内压增高,主要表现为头痛和喷射性呕吐,可伴有血压增高、心动过缓;(2)惊厥;(3)意识障碍;(4)脑膜刺激征;(5)局灶体征,部分患儿可出现 Ⅱ、Ⅲ、Ⅵ、Ⅶ、Ⅷ颅神经受累或肢体瘫痪症状。
3个月以下的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常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发热或有或无,甚至体温不升。主要表现为少动、嗜睡、易激惹、目光呆滞、哭声弱或呈高调、拒食、呕吐、黄疸、发绀、呼吸不规则、惊厥、休克、昏迷等,查体可见前囟隆起,而少有脑膜刺激征。
专家方案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因为化脓性脑膜炎是由细菌引起的,所以大剂量的使用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抗生素应早期、足量、静脉给予;并选择透入脑脊液浓度较高的抗生素,以杀菌剂为优选。规律、足量的使用药物是治疗的原则。
(1)病原菌尚未明确时的初始治疗任何年龄患儿均可选用氨苄青霉素每日300mg/kg和氯霉素每日100mg/kg,或氨苄青霉素与大剂量青霉素(每日40万~80万U/kg)。主张选用头孢三嗪(ceftriaxone)每日100 mg/kg,或头孢噻肟(cefotaxime)每日200mg/kg治疗。对始终未明确病原菌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应继续以上治疗10~14天,如疗效不好,应注意除外脑内合并症。
(2)病原菌明确后的治疗及疗程应参照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一般认为,抗生素的应用至患儿的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脑脊液检查结果正常后的两周左右。新生儿脑膜炎疗程一般不少于3~4周。减低颅内的压力,止住抽风,在治疗中也是很重要的。父母或家人要与医生配合,密切注意孩子的体温、饮食,当病情需要禁食的时候,绝不可擅自给孩子进食;还要给孩子勤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
知识导读
脑膜炎治疗得愈早,后遗症则愈少,如疑为此病可作脑脊液检查和培养等检查,以期早诊断,治疗针对不同的致病菌,采用有效的抗生素,注意患儿休息,加强护理。
TIPS:预防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是小儿、尤其是婴幼儿的一种常见病。不同病原菌及不同年龄阶段其临床表现各有不同,且年龄越小,临床表现越不典型,易误诊。当小儿在一些疾病的基础上,出现神志改变、头痛、发热、呕吐甚至抽搐时应及时就医,配合医生尽早做腰穿检查脑脊液,一旦确诊,须坚持彻底治疗,预后将是良好的,否则,易并发硬脑膜下积液、脑积水、脑脓肿等,给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或留有严重的后遗症。预防化脓性脑膜炎应做到以下几点:
(1)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治疗。
(2)做好卫生宣传教育,搞好环境和个人卫生。
(3)密切接触者服用磺胺药物,每次1g,每日2次,连服3天。
(4)预防注射可用A群多糖菌苗。
小儿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主要因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不良或消耗过多引起。多见于能量、蛋白质缺乏的婴幼儿,也可见于年长儿,表现体重下降,消瘦,水肿,生长发育停滞,组织功能紊乱,易合并感染等。
小儿营养不良二三事
营养不良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者常伴有水、电解质紊乱。慢性者常伴有多种营养素缺乏。本病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营养性贫血、各种维生素缺乏、感染、自发性低血糖等。而且如果患儿生长发育广泛受损,智力及生理发育迟缓,可能是永久性的。婴儿营养不良时间越早,其远期影响越大。尤其是知觉和抽象思维能力缺陷。
病症观察
父母们若能及时发现婴幼儿营养不良,就可采取措施将营养不良扼制在“萌芽”状态。体格测量是评估小儿营养不良最可靠的指标:
[体重低下]婴幼儿的体重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体重低下,低于参照人群的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体重低下。此指标表示婴幼儿在过去和(或)现在有慢性或急性营养不良。
[生长发育缓慢]婴幼儿的身高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生长迟缓,低于参照人群的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生长迟缓。此指标主要反映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专家方案
对于婴幼儿营养不良的治疗应采用综合措施,积极补充营养物质,调整饮食,去除病因和促进消化功能改善,及时处理各种紧急情况等。
(1)治疗原发病。
(2)指导喂养,合理调整饮食,使每天总能量、蛋自质及各种营养素达到要求,对重度营养不良患儿饮食调整必须从低能量开始,通常从每日167~250kj/kg开始,逐渐增多,根据小儿消化功能与吸收情况逐步增加能量和蛋白质,不要提高过快,以免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3)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4)同时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5)配合中医中药治疗,如捏脊、服用开胃健脾中药,如参牙白术散(党参、获苓、白术、扁豆、陈皮、山药、莲肉、砂仁、苡米、桔梗、大枣、甘草)。
(6)必要时在补充足量能量和蛋白质基础上使用苯丙酸诺龙的蛋白质合成剂。
知识导读
小儿营养不良小偏方
淮山药30g,鸡内金12g。均炒至微黄,研细末。加入适量面粉、芝麻、红糖,烙成烧饼,每个含药粉2~3g,每次吃1个,每日2~3次。
山药、麦芽、茯苓、莲子肉、槟榔各15g,山楂20g,鸡内金30g。共研细末,每次用5g,加鸡蛋1个搅匀、蒸熟,再加适量白糖,每日服1~2次。
TIPS:预防小儿营养不良
要避免孩子营养不良,办法是积极做好预防。婴儿在6~7个月内最好实行母乳喂养,按时增添辅食,做到饮食多样化。给予高能量、高蛋白、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同时,要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病及胃肠疾患,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1)母乳喂养 婴儿期应采用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及出生低体重儿。小儿断乳一般在1岁左右,但在炎热夏天或寒冷冬天,或是患病初愈都不宜断乳。对母乳不足及无母乳者,应采取合理的喂养或人工喂养。随着年龄的增长,应补充各种辅食,以补充不足的营养素,如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应补充优良蛋白质。
(2)小安排良好的生活制度保证小儿充足睡眠,纠正不良饮食和卫生习惯,适当安排户外活动、锻炼身体以增进食欲,提高消化能力;
(3)防各种传染病和矫正先天畸形。要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接种、隔离和早期治疗,预防急慢性腹写及肠寄生虫病。对患有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及幽门狭窄等,也必须予以及时治疗,以保证正常摄食和消化吸收。
小儿缺铁性贫血
小儿缺铁性贫血是目前常见的一种缺乏症,与小儿的不良挑食习惯有关。多发生于6个月~3岁。据调查统计我国这一年龄段的中发病率约为40%左右,这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小儿缺铁性贫血二三事
缺铁性贫血影响婴幼儿智能发育,主要与缺铁时一些与神经代谢活动有关的酶的活性改变有关。婴幼儿期是脑、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如缺铁未能及时防治,前述症状将继续发展,必然会导致智力、体力发育迟滞,学习落后。值得注意的是,婴幼儿若长期缺铁,到6~7岁时仍有注意力不集中及多动等现象,这说明缺铁对小儿智能的不良影响可持续较长的时间。因此,若怀疑孩子患缺性贫血,应速去看医生。
病症观察
缺铁性贫血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之一。我国6个月~2岁婴幼儿中较多见,患病率约为20~30%,农村高于城市。主要原因与断乳期喂养不当,未及时补充铁质有关。
缺铁性贫血小儿常面色苍白、食欲减退、活动减少、生长发育迟缓,因免疫功能降低而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而且,缺铁还会影响婴幼儿智能发育,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有些贫血婴幼儿可有呼吸暂停现象,俗称“背过气”,常在大哭时发生。较大的贫血儿可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差,少数还会有异食癖,如吃土、沙子、墙皮及纸等。
专家方案
中医认为,小儿脾胃运化功能较弱,多食则伤胃,过饥则伤脾,水谷精微无从运化气血津液不能化生,而形成贫血。另外,如果能进食充足,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很弱,也会出现贫血。所以,中医对于小儿缺铁性贫血主张用健脾益气养血的方法来治疗。中成药可选用小儿健脾丸、启脾九、健脾消食丸等治疗。汤药可选用经验方:党参、茯苓、白术、黄芪、当归、赤芍、黄精、生阿胶、扁豆、山药各10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00ml。
除了药物治疗外,也可采用食疗的方法、因为中医所用的许多具有补益功效的药物,本身就是食物,即所谓的“药食同源”。可以用薏苡仁、山药、大枣、花生、莲子、黑芝麻、赤小豆、龙眼肉、蜂蜜等制成营养食谱。
(1)糯米300g,薏仁米50g,大枣20枚,莲子20g、山药30g,白扁豆30g,煮烂粥服食。
(2)黑木耳3g、红枣30g,煮熟后加少量红糖服用。
(3)黑木耳25g,瘦肉100g加水炖煮,加盐调味,食肉服汤。
(4)龙眼肉10g,花生米12g,薏苡仁30g,红枣10g,同煎服汤。
以上方法可以辅助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
另外,幼儿时期许多疾病,如消化不良、长期腹泻、肠道寄生虫病、结核病等,都会引起贫血的发生。因此,及时地治疗这些疾患,也是预防小儿贫血的积极措施。
知识导读
人们日常生活中在给小儿增加辅食时应注意增加含铁量高且易吸收的食物例如动物的肝脏、瘦肉、鱼肉、鸡蛋黄等等。另外再加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橘子、橙子西红柿、猕猴桃等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利用。还要提倡用铁制炊具如铁锅、铁铲来烹调食物可以增加铁的吸收。
TIPS: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
小儿贫血特别是缺铁性贫血预防的关键在于。我们知道,胎儿时期的完全来自母体,尤其在中期最后几周,随着胎儿自身造血活动的增强,并且需要储存足够的铁供出生后造血之用,因而需要由母体供应的铁更多。因此,保证孕母有足够的铁摄入,注意选用含铁多的是预防小儿贫血的重要因素之一。
婴儿出生后,铁的补充就要依靠摄入的。为了预防缺铁姓贫血,对于1岁以下婴儿要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婴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奶。如果母乳充足,在4个月以内尽量不添加牛奶或其他代乳品,以减少其他对母乳中铁吸收的干扰。维持母乳喂养至少要4个月,最好6~9个月。自第2个月起,可于哺乳后加喂鲜桔汁或维生索C 50~100mg。对于足月婴儿最迟应从4个月后开始按每kg体重每天1mg补铁。最好采用铁与维生索C合配的液剂。
人工喂养要用加入铁剂的牛奶。5~6个月后加添固体。6~7个月在加入适量铁剂的粥内加入肉、鱼末、肝泥等。铁剂补充最好维持至l~2岁。但服用铁强化要防止变质和意外中毒。
对于2~3岁幼儿,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动物性和豆类。如鸡、鸭、猪血、荠菜、紫菜、海带等。并多食新鲜,帮助铁的吸收。
小儿缺乏维生素D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又称营养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致使体内钙、磷代谢失常,从而引起以骨骼生长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二三事
我国北方佝偻病患病率远远高于南方,可能与北方冬季时间较长,日照时间短、寒冷季节户外活动少有关,但南方也不少见。本病主要见于婴幼儿期,3岁以下发病率高,不仅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还影响全身功能包括免疫功能,致使小儿易患肺炎、肠炎等疾病。
病症观察
正常人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为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紫外线照射生成。紫外线不能通过普通玻璃窗。如果小儿户外活动少,则影响内源性维生素D的获得。婴幼儿生长速度快,维生素D需要量大,正常小儿每日维生素D的需要量为400~800单位。每升人乳含维生素D 40~100单位,每升牛乳含3~40单位,蔬菜及水果含量极微。若不经常晒太阳或补充鱼肝油,就易引起维生素D缺乏。因维生素D缺乏,使血钙、血鳞下降,使正常骨组织钙化不良而导致佝偻病。另外某些胃肠道有肝胆疾病也可能影响维生素D及钙磷的吸收和利用而患佝偻病。
婴儿多在3个月左右发病,主要表现有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易惊啼、多汗等。由于头部多汗,病儿摇头擦枕致枕秃。骨骼的改变,多在生长发育最快的部位发生,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骨骼表现。3~6个月的婴儿可见颅骨软化,压之似乒乓球样感觉;方颅多见于8个月以上的小儿;前囟闭合晚,重者可延迟至2~3岁才闭合;出牙迟至1岁,3岁才出齐,易患龋齿。胸廓畸形多见于1岁左右小儿,如肋骨串珠、肋膈沟、鸡胸或漏斗胸。四肢腕踝呈镯样畸形。能立、走后可形成“X”形腿或“O”形腿,脊柱可后突或侧弯,骨盆可呈扁平状,病儿全身肌肉松驰,腹部膨隆如蛙腹,坐、立、行等全身运动功能发育落后。大脑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患儿表现淡漠,语方发育迟缓,学习差、反应慢。
专家方案
[治疗原则](1)维生素D治疗。
(2)多晒太阳,注意保护骨骼。
(3)严重骨骼畸形做手术矫形。
(4)支援疗法。
[用药原则](1)普通疗法为口服维生素D制剂和钙剂。活动早期维生素D每日5000~10000U。极期,维生素D每日1~2万U,均持续1个月。恢复期:口服维生素D每日400U,至2岁。
(2)突击疗法适用于重度佝偻病,有并发症不能口服者,同时口服钙剂。活动早期:维生素D 3肌注,30~60万U,1次即可。极期,维生素D 3肌注,每次30~60万U,2~4周1次,连用2~3次,总量<180万U。
(3)普通疗法后1个月,以及突击疗法后2~3个月起给维持量、维生素D口服,每日400U,或浓缩维生素A+U滴剂口服,每日3~5滴。
(4)较轻的骨骼畸形经治疗后多能自行矫正,对遗留严重下肢骨骼畸形者在4岁后可考虑外科矫形。
(5)重度佝偻病、体弱儿可配合支援疗法。
知识导读
母孕期食物中维生素D明显不足,使母体内维生素D极度缺乏,或有严重的软骨病史。新生儿期就出现明显的佝偻病症状和体征,常伴低钙惊厥。血钙、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骨骼X线检查可见典型的佝偻病改变。
TIPS: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佝偻病是我国卫生部提出的婴儿时期要防治“四病”之一,为预防小儿佝偻病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哺乳期,应重视母亲和婴儿的维生素D营养,病儿应多进食富含钙、磷维生素的食物,适量补充锌、铁等元素。
(2)多晒太阳,有下肢畸形者尽量少走、跑、跳,待病情恢复可增加下肢活动。(3)应在3岁前及早治愈,以免引起骨骼畸形后遗症。
(4)定期到医院进行婴幼儿保健检查,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维生素D制剂,以免过量产生中毒。
小儿风湿热
小儿风湿热是一种由A型β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所致的全身结缔组织免疫反应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红、肿、热、痛,呈游走性,及心悸、气促、心脏杂音等表现,咽炎常为该病诱发病因。
小儿风湿热二三事
目前大都认为风湿热的发病是由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链球菌细胞成分及其菌外产物具有高度抗原性及特异性。人体感染链球菌后产生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和抗原物质在结缔组织内导致退变和溶解。凡链球菌感染后抗体产生较多的,发生风湿热的机会也越多。风湿热患者的ASO或其他链球菌抗体滴定度较一般无并发症的链球菌感染患者为多,这也支持免疫反应为发病机理的看法。
病症观察
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人体本身免疫失调性反应。病变累及全身结缔组织非化脓性炎性损害,尤以心脏和关节最显著。
约半数患者在发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发病初期多有发热,常为轻度或中度不规则热,伴精神不振、面煞费苦心苍白、乏力、多汗、疲倦、腹痛等症状。随后出现具有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
专家方案
风湿热的治疗,在急性期应绝结卧床休息,无心脏炎患儿至少需卧床休息2周,有心脏炎表现者需1~3个月至症状完全消失,血沉接近正常时逐渐起床活动。伴心衰者应在心功能恢复后再卧床3~4周。饮食少食多餐,富于营养,容易消化。为清除链球菌感染灶,可每天2次肌内注射青霉素60~80万单位,不少于2周。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抗风湿治疗应以水杨酸盐或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为主。风湿热的预防为增强小儿体质,防止呼吸道感染,避免寒冷潮湿。对链球感染早诊断,早治疗。
对链球蓖性扁桃体炎、中耳炎等应及早给予青霉素骨内注射,每次40~80万单位,每天2次,不少于10天。青霉素过敏者可应用红霉素或磺脓药物治疗。
对已患过风湿热的小儿应预防复发,初发年龄越小,复发机会越多,可选长效青霉素,每个月肌内注射120万单位。
知识导读
小儿风湿热的饮食注意事项:应给容易消化,富于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C的饮食。重症病例可额外供给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可适当地限制盐及水分的摄入。为防止胃部膨胀压迫心脏而增加心脏负荷,可采取少量多餐。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儿亦应适当限盐。
TIPS:预防小儿风湿热
小儿风湿热的预防
(1)加强体格锻炼,增强小儿抵抗力,防止呼吸道感染。
(2)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因地制宜地改善居住条件,避免寒冷、潮湿。
(3)及时与彻底地预防和治疗链球菌感染。对急性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咽峡炎,扁桃体炎,淋巴结炎、中耳炎、上颌窦炎以及猩红热等应给以足量青霉素治疗。每日两次肌肉注射,每次40~80万单位,一般应维持10~14天。炎症未完全消退或咽拭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必要时可适当延长注射日期。如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磺胺嘧啶或红霉素等。
(4)注意预防复发 第一次发病年龄愈小,复发率愈高,12岁以后复发减少。
复发多发生在第一次发病后的五年内,故在12岁前初发五年内预防更为重要。可在每年冬季及猩红热流行时应用长效青霉素,每月一次90~120万单位,肌肉注射,或口服青霉素片20万单位/次,每日3次,或磺胺嘧啶0.5g/次,每日2次,或周效磺胺每次15~20mg/kg,每六七日一次。用磺胺药期间定期复查血、尿常规。
(5)去除病灶如龋齿、扁桃体炎,中耳炎等。风湿病患儿需摘除扁桃体者,手术应选择在静止期进行,手术前3天及术后2周均应注射青霉素。拔牙前后亦应注射青霉素2~3日。以防诱发风湿活动或发生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
小儿川崎病
川崎病是一种血管炎综合征,也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结综合征,好发于2~4岁孩子,以男孩多见。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高。川崎病的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在我国以7~9月发病较多,因此,夏秋之交,家长应特别警惕婴幼儿发生川崎病。
小儿川崎病二三事
据儿科医生透露,每10万个5岁以下的婴幼儿当中,就有上百个婴幼儿患有一种称为川崎病的疾病。小孩在患病初期就有如一般的发烧样,但是病重时,它会影响心脏功能的运作,甚至导致死亡。在发达国家里川崎病已成为导致婴幼儿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症观察
患儿一般在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
(1)持续高烧(39~40℃)超过五天,这是诊断川崎病的必要条件。
(2)急性期在手脚末梢出现红肿,第二到第四周时可能在手脚掌或指尖及肛门周围产生脱皮现象。
(3)多形性红斑,全身可能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斑疹。
(4)两侧性结膜炎,结膜充血、发红,通常无分泌物。
(5)口腔黏膜变化,如草莓舌、口腔咽喉黏膜充血,嘴唇红肿干裂甚至流血。
(6)急性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直径多超过1.5cm。
专家方案
[在治疗方面]如果没有引起心脏血管的并发症,川崎病并不会造成任何的后遗症,因此治疗的目的是在避免造成心脏血管的并发症,尤其是冠状动脉病变。
目前重要的治疗方法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与阿斯匹林。急性期给予高剂量阿斯匹林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相对于只单独使用阿斯匹林,可使冠状动脉瘤之发生率由15~20%降至5%。恢复期改为低剂量的阿斯匹林,来抑制血小板凝固。
病患若无冠状动脉异常,持续以低剂量阿斯匹林治疗6~8周即可停药。若有冠状动脉病变者则需长期服用阿斯匹林,直到冠状动脉恢复正常为止。但并不是每位川崎病患者治疗方法都一样,须依疾病发展的时机而有所不同。如果是在发病十天内,诊断确定是川崎病,立即使用血清免疫球蛋白和高剂量的阿斯匹林效果不错。
但若超过十天以上,则效果通常很差,甚至没有效果。在治疗期间,心脏超音波的追踪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心脏超音波的检查可协助我们了解病人心脏血管的功能和异常的变化。
知识导读
部分川崎病患儿可并发心、脑、肝、肺、肾等多脏器损害,其中,心血管损害最为突出,大多发生于发病后2~3周,可持续数月到数年。川崎病并发心血管损害的类型包括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等。动脉瘤可单发或多发,大多可于1~2年内消退,但局部管壁的纤维化可促使内膜增生,导致冠状动脉不能有效扩张,严重者可形成血栓、管腔狭窄闭塞乃至心肌梗死,还可导致严重的心脏缺血症状或发展成缺血性心脏病,是川崎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TIPS:预防小儿川崎病
由于引起川崎病的原因不是很清楚,故目前还没有预防其发病的良好措施,但由于大多数患儿在发病前有过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夏秋之交,应尽可能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川崎病患儿不管有无冠状动脉病变,都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性,尽量避免发生高脂血症和高血压,以减少长大后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另外,患过川崎病的孩子,其再次发病率为1~3%,故不可掉以轻心。当孩子出现发热伴皮疹、黏膜损害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平时要注意少患感冒以免复发。
小儿类风湿
小儿类风湿病又称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JRA)是小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以慢性关节炎为其主要特点并伴有全身多系统的受累包括关节皮肌肝脾淋巴结。
小儿类风湿二三事
小儿类风湿病程的差异很大。偶见于一次短期的急性发作后完全恢复。少数患儿经过2~3年的急性期后症状方消失,不发生后遗症。大多数患儿关节症状缓解与复发相交替,时轻时重。有时病情平息已经多年,仍可复发。
病症观察
小儿类风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4岁和8~10岁发病最多。女多于男。发病可分三型:
[全身型]多见于幼儿,男女均可得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炎和其他脏器受累的症状。发热呈弛张热型,一日内可出现一次或两次高峰,高热可达40℃以上,每日波动可达3~4℃,发热前可伴有寒战。发热期间病情较重,热退后患儿一般情况转佳。发热可持续数周或数月,常自然缓解,但易复发。
发热期间常伴皮疹,皮疹呈多形性,为散在的大小不等的红斑,偶可融合成片,或0呈环形红斑,皮疹出现时间短暂,易复发,以躯干多见,亦可见于四肢甚至手掌和足底。
关节炎症状一般较轻,多表现为多关节受累,亦有全无关节症状。患儿多有程度不同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少数病例可有胸膜炎、心包炎或心肌炎。
[多发关节型]此型表现类似成人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开始仅1~2个关节受累,早期为游走型,逐渐变为固定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主要侵犯小关节为本型的特点,近端指间关节最常发病,其次为掌指、趾关节,大关节亦可累及如膝、踝、腕、肘、髋、脊椎,特别是颈椎等关节。
本型起病多缓慢,少数发病急骤。病初局部酸痛、晨僵,以后关节肿胀,热,痛,逐渐变成梭形,活动受限,膝、肘、指、腕部呈固定屈曲位。少数病例只痛不肿或肿而不痛。关节附近的肌肉痉挛,继而发生萎缩,终至病变关节变形而发生畸形和强直,关节变形多见于发病半年至一年后,此时疼痛即减轻。若身体其他部位如颈椎关节受累可引起颈项疼痛及强直,颞颌关节受累常引起咀嚼障碍。
全身症状轻微,仅有低热、乏力、食欲下降、轻度贫血及轻度肝、脾、淋巴结肿大。少数患儿于关节附近有皮下结节。类风湿因子可为阳性。
[单发关节型]仅少数关节受累(常为一个),主要累及大关节如膝、踝、肘等处。
关节可呈慢性炎症过程或反复发作,但极少引起关节活动严重受限。本型中少数病例在关节受累的同时或以后可有虹膜睫状体炎,有时成为本型的首发症状。全身症状轻微,可有低热、无力、轻度贫血及肝脾淋巴结肿大。
专家方案
小儿类风湿的治疗:
[一般处理]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时卧床休息,但应鼓励每天起床适当活动。特别在一般情况好转时,更要进行关节肌肉活动锻炼,夜间可用夹板将关节固定在生理位置,以免发生畸形。
[水杨酸制剂]一般病例首先用阿司匹林,开始时剂量80~100mg/kg/d,分4~6次口服。1~2周后病情好转时,即逐渐减量,最小有效量维持至少六个月。
如果停药后症状复发,可以小剂量维持,疗程为1~2年。应避免长期、大量用药。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全身症状较严重或并发心肌炎、心包炎、虹膜睫状体炎的患儿应提早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开始剂量为1~2mg/kg/d,分3~4次口服,应用l~2周,至病情好转及血沉恢复时,即可在水杨酸制剂的协助下逐渐减量至最小有效量(减量后可采用隔日或间歇用药),维持3~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如病情稳定,可以逐渐减量直至停药。停药时,应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早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似能预防或延迟关节畸形的发生,曾以活组织检查方法观察病理,也显示滑膜炎在激素治疗期间有所消退。
[消炎痛]是一种非皮质类固醇的消炎、解热、止痛剂。与激素合用,似可减少激素的剂量。用量0.5~1.0mg/kg/次,1日2~3次,饭后服用。
知识导读
小儿类风湿病与成人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之间仍存在着较多的差别。如口有较多的全身表现(弛张热,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等),而关节病变较轻,偶有并发虹膜睫状体炎、心包炎、颈椎受累等症;另一方面小儿皮下结节比较少见,类风湿因子阳性率较低。
TIPS:预防小儿类风湿
如怀疑有感染病灶存在,应选择适当的抗菌素治疗。如有虹膜睫状体炎应局部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散瞳药。对骨关节挛缩或畸形应采用医疗体育、活动锻炼、夹板固定等法进行治疗,或进行矫形手术。
小儿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多种原因引起一变态反应性血管炎,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高,引起皮肤、黏膜广泛出血,并可伴有肾功能损害的一种疾病。
过敏性紫癜二三事
据研究,过敏性紫癜和患儿的过敏性体质有关。附着在灰尘上的细菌、海鲜类食物、动物皮毛、冷空气、花粉和含有抗生素等成分的药物等,都会造成紫癜发作。
病症观察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季节性比较强的疾病,每当季节转换时都是高发季节。它是全身性以坏死性小血管炎为主病理的疾病,多发于3~10岁的婴幼儿。一般表现为皮疹、关节肿痛和胃肠道症。最为典型的症状是在四肢,尤其下肢体出现比较密集的血点皮疹,而且容易反复发作,无传染性。
过敏性紫癜发作起来轻者关节肿痛、腹痛,重者出现便血、呕血现象,甚至发展为肠套叠、肠穿孔。如果不及时治疗,则会造成肝肾功能损害,出现血尿、蛋白尿。有的患儿还会头痛、抽搐、昏迷,甚至导致多种并发症,如:脑血管炎、消化道出血和肾病综合症。
专家方案
过敏性紫癜无特效疗法,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寻找致敏因素,对可疑的食物或药物,应暂时不用,或对可疑的食物,在密切观察下,从小量开始应用,逐渐增加。
[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在中医学中属发斑的范畴,为邪热伤血所致,与阳斑的证候相似,治则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为主。常用加味犀角地黄汤:犀角1g,银花15g,连翘,紫草、丹皮各10g,丹参6g,生地,白茅根各15g,赤小豆30g。
紫癜重而色深者为毒热盛的表现加紫雪丹0.5~0.75g冲服,每日1~2次。腹痛重加延胡15g、没药6g。便血加地榆炭、乌梅炭各10g,或三七粉1.5g冲服。
如患儿出血量多,且迁延不止,面色苍白、心慌、气短等症者,属气血两亏,脾不摄血、治则以滋阴健脾,补气摄血为主。常用归脾汤加党参15g、白术、龙眼肉、当归各10g、熟地15g,阿胶、地榆炭各10g、大枣5枚。气虚加黄芪15g,血虚加白芍、黄精各10g,或重用熟地。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对部分患儿有效,可改善症状,对腹痛伴便血及关节症状者疗效好,但不能防止复发,对肾炎往往疗效不佳,单纯皮肤紫癜者可不用。常采用强的松1~2 m g/k g/d,分次口服,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至停药,疗程一般为1~2周。腹痛便血严重或有脑出血者可用氢化考的松1 5 0~300mg/天(5~10mg/kg/天),或地塞米松15~30mg(1~2.5mg/kg/天)静脉滴注,肾脏受累呈肾病综合征表现时,按肾病综合征治疗。
知识导读
过敏性紫癜食疗方。桂圆大枣党参汤:桂圆肉20g,大枣10个,党参30g。上三味加水煎服,每天l剂,分2次服食。主治:过敏性紫癜,属气不摄血型,反复出现紫癜,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食欲不振,头晕目眩。
TIPS:预防过敏性紫癜
冬季是过敏性紫癜的高发季节。专家提醒家长注意,如果孩子为过敏性体质,其皮肤出现皮疹,且伴关节疼、血尿及肚子疼等症状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早就诊。由于过敏性紫癜的出血斑多出现在小儿下肢或臀部,家长应仔细留心;另外,由于表现为皮疹、腹痛、关节痛等症状,容易误把过敏性紫癜当成肠胃病、关节炎或皮肤过敏而延误病情。
因此,春季发现小儿有以上症状出现,千万不能大意,要及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日常治疗应注意事项:
(1)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2)注意运动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3)忌食辛辣食物及刺激性食物、海鲜类等。
(4)饮食宜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5)及时治疗:过敏是一种顽固、反复发作的顽固症状,传统医学界对过敏没有很好的根治手段,大量的黄胺类、激素类的药物运用只是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而且副作用极大,特别对婴幼儿、婴幼儿、青少年的发育有极大的影响。
小儿湿疹
婴儿湿疹,俗称“奶癣”,是一种对牛奶、母乳和鸡蛋白等食物过敏而引起的变态反应皮肤病,它也可能是一种由遗传性素质引起的皮肤病,如果爸爸妈妈小时候患湿疹,他们的宝宝也容易得湿疹。
小儿湿疹二三事
湿疹可使小儿奇痒难忍、夜不成眠、烦躁不安。药物治疗有一定效果。必要时可在医院指导下使用消炎、止痒、脱过敏药物,切勿自己使用任何“肤轻松”等激素类药膏。因为这类药物外用过多会被皮肤吸收带来副作用,长期使用还会引起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或轻度萎缩。患儿在停药后,往往会复发,如因搔痒而影响睡眠时,可请医生开点镇静药。如果湿疹化脓感染或小儿因此发烧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病症观察
小宝宝的皮肤十分娇嫩,很轻微的刺激就能使宝宝的皮肤患病。婴儿湿疹一般都出现在出生后1~2岁这段时间,又以2~3个月的宝宝最严重。常发生于双颊、头皮、额部、眉间、颈部、颌下或耳后,也可扩展到其他部位。皮疹形态大同小异,有的婴儿是在潮红的皮肤表面覆有黄色油腻性鳞屑或痂皮,有的却是在潮红的皮肤上散布着疹子与小水疱。
不论哪一种皮疹,都伴有一阵阵奇痒,婴儿往往倚着妈妈的身体磨擦止痒,直到小水疱擦破,形成大片潮红湿润的糜烂才肯罢休。这时候渗液很多,可湿透衣被,干燥后结成痂皮,也可继发成化脓性感染,或引起附近淋巴结肿大。奶癣经过适当治疗,会很快痊愈,但常常复发,到断乳后大多会自行消失,但也有迟迟不愈的,发热时皮疹减轻,出牙时皮疹加剧,冬春季重,夏季较轻。
专家方案
得了湿疹以后,应采取以下几项治疗措施
(1)总的治疗原则是:找出原因,对症治疗,合理喂养,精心护理。
一般说来,先要观察有没有食物过敏,特别是牛奶、母乳或鸡蛋白等动物蛋白的过敏;其次,母亲吃鱼、虾、蟹、鸡等,也可通过母乳传给婴儿,在吃这些动物性食品后,应观察婴儿的皮肤病是否加重,如果与上述情况有关,婴儿应改变喂养方法;如母乳过敏,改用牛奶,牛奶过敏则改用母乳,或在喂奶期间母亲不吃鱼、虾、蟹等食物。与此同时要及时治疗婴儿的消化不良,大便秘结和腹泻等。
婴儿的皮肤比较柔嫩,抵抗力较差,要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渗水结痂时,不要用热水肥皂擦洗,免得渗液越来越多,结痂越来越厚,应该用植物油轻轻涂擦,不要强行把痂皮剥下。
(2)常用的内用药有苯海拉明糖浆、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等,有继发感染时还要加用抗生素。
(3)外用药要视皮肤病变状态而定,出水糜烂或红肿时,用2%硼酸水液或0.1雷佛奴水溶液湿敷,渗液与糜烂消失后,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如湿疹霜、祛湿油、肤轻松霜等。
(4)婴儿湿疹发作期间不要种牛痘(天花已消失,现已不种牛痘),也不要和有单纯疱疹的人接触,以免发生疱痘。
知识导读
治疗湿疹的特效办法:用生土豆切片涂在患处两三天就能好,涂在脸上滑滑的,没过两天湿疹就能好;对付轻微的湿疹,可以擦点粉红膏体的郁美净。
TIPS:预防小儿湿疹
诱发小儿湿疹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8点主要因素
(1)对牛羊奶、牛羊肉、鱼、虾、蛋等食物过敏;(2)过量喂养而致消化不良;(3)吃糖过多,造成肠内异常发酵;(4)肠寄生虫;(5)强光照射;(6)肥皂、化妆品、皮毛细纤、花粉、油漆的刺激;(7)乳线接触致敏因素或吃了某些食品,通过乳汁影响婴儿;(8)湿疹也有遗传倾向。
预防小儿湿疹要注意
(1)避免过量喂食,防止消化不良。
(2)如系牛奶过敏,可把牛奶多煮开几次,改变其成分结构,减少致敏因素,奶内少加糖,或试用其他代乳食品。
(3)如系某些食物过敏,可开始吃少量,再慢慢加量,使小儿逐渐适应。吃鸡蛋时,试着单吃蛋黄,不吃蛋白,必要时可选用植物蛋白质食物。
(4)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要丰富,糖和脂肪适量,少吃盐,以免体内积液多。
(5)母乳喂养小儿如患湿疹,乳母应暂停吃引起过敏的食物。
小儿尿布皮炎
擦烂,又名间擦疹是由于皮肤皱折处湿热、积汗及相互擦伤等引起充血发生的皮肤急性炎症。有时可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多见于生后不久的新生儿及肥胖婴儿。尿布皮炎是由于潮湿尿布沾污了大小便及未洗净的肥皂或肥皂粉,摩擦后造成尿布区域的擦烂。
尿布皮炎二三事
即使给婴儿用纸尿布也应勤换。在更换尿布时,大人一定要注意尿布上尿液、粪便的颜色,量的多少及气味等。日间换尿布时,最好用清水洗一洗孩子的小屁股,然后让小屁股透透风;夜间更换尿布则可用湿毛巾轻轻擦一擦,这样就可以预防尿布皮炎的发生了。
病症观察
新生儿及较小婴儿表皮和真皮之间结构不致密,表皮角化发育不全,其臀部受尿液及积汗的刺激机会较多,皮肤容易发红,水肿发亮,分布对称,表皮脱落,有丘疱疹、糜烂、渗液甚至溃疡。发生在臀部、大腿内侧及生殖器部,可蔓延到会阴、整个臀部及大腿外侧。
专家方案
应勤换尿布,多撒爽身干粉,多晒日光或用灯光照射,使蒸发干燥。轻者仅擦2%龙胆紫溶液及局部暴露即易见效。
重者宜在涂抹龙胆紫后扑甘草粉、松花粉,后者有消炎、解毒作用,可加速创面干燥及表皮再生。有人试用青黛散加锡类散于严重病例,认为疗程可以缩短。平时,可涂5%鞣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尿布应在清水中浸泡,开水煮沸,冷水洗净,晒干,以免刺激皮肤。如继发感染,酌情给于雷夫诺尔、氧化锌糊外用,必要时可以短期口服抗生素及氦氖激光、红光照射局部。
有糜烂渗液时应先用3%硼酸溶液湿敷,待流水停止后再涂擦氧化锌油或含抗菌药物的炉甘石洗剂。糜烂渗液严重者还可用中药苦参10g、黄柏10g、枯矾3g、五倍子5g、滑石15g加水局部湿敷。继发白色念珠菌感染者应涂擦2%甲紫或达克宁霜等抗真菌药物治疗。
知识导读
一般来说,在给孩子臀部做完清洁后,可扑上薄薄一层粉,这样能达到于燥、清爽、润滑的作用。但是,如果不管孩子屁股是否潮湿、有无粪尿就扑上一层粉的活,粉与尿液、粪屑混合在—块,则易产生新的化合物及—些微粒,堵塞毛孔、汗孔,不但妨碍皮肤透气,还会诱发或加重皮炎。
TIPS:预防尿布皮炎
尿布皮炎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尿布更换不及时及尿布加用的橡胶布、油布、塑料或纸尿裤使用不当,使局部皮肤经常处于潮湿或浸渍状态。
(2)尿布洗涤不净,残留尿渍及粪便易被寄生菌等分解,产生氨类物质刺激皮肤。
(3)尿布上的染料、残存的肥皂、橡胶、塑料会成为刺激因素,诱发尿布皮炎。
针对以上病因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勤换尿布换尿布时,用清水清洗臀部,擦干,撒扑滑石粉或爽身粉。
(2)洗净尿布忌将尿布未清洗烘干就使用。洗涤尿布时,可选用适合婴幼儿的专用洗涤剂,用清水洗涤多次,太阳下晒干。
(3)正确选用尿布尿布宜选择白色、柔软、吸水性强的纯棉纱布,少用橡胶布、油布、塑料垫。白天尽量少用纸尿裤,使用透气性好的纱、棉布为主,夜间可适当选用,以保证宝宝的夜间睡眠。如已出现红斑性损害,父母要给宝宝勤扑粉,如硼酸滑石粉、氧化锌扑粉。
小儿地中海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又称海洋性贫血。是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其共同特点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的缺陷使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肽链有一种或几种合成减少或不能合成。导致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改变,本组疾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大多表现为慢性进行性溶血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二三事
本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轻型者一般不需治疗,重型者要定期输血减轻贫血以保证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补充足够维生素,脾肿大的病人也可行脾切除减轻贫血。关键是一旦家中发现此病患者,即应进行家系调查,以发现轻型患者及时指导患者的婚姻及生育时应注意的问题。
病症观察
[地中海贫血症状表现]
(1)发病年龄:早则婴儿期,晚则为婴幼儿期。
(2)慢性进行性不同程度的贫血,伴有生长发育落后。
(3)不同程度的黄疸。
(4)不同程度骨骼改变。严重贫血者形成特殊面容:鼻梁塌;眼距增宽;颧骨、额骨、顶骨及枕骨突出。
(5)肝脾肿大,尤以脾肿大明显。
(6)家族中往往有同样疾病者。
专家方案
[治疗原则](1)注意休息和营养。
(2)积极预防感染,避免使用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
(3)纠正贫血以保证患儿正常生长发育。
(4)预防含铁血黄素沈着症。
(5)必要时手术治疗。
[用药原则](1)轻型病例无需治疗。
(2)重型病例:定期输血以维持红蛋白100g/L或以上,以保证小儿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同时补充各种维生素。
(3)反复输血的患儿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去铁敏清除体内多余的铁。
(4)可用羟基料、异烟胼等药物治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5)经以上治疗疗效不满意,贫血严重,肝脾明显肿大者,可行脾切除或脾栓塞治疗。
知识导读
注意饮食调养,宜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凡辛辣厚味,过于滋腻,生冷不洁之物,当禁食或少食。由于小儿脾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喂养要合理,以免饥饱无常,偏食,饮食不洁损伤小儿脾胃。健脾养血可选以下食疗方:乌龙大枣汤:乌鸡1只,龙眼肉20g,砂仁15g,大枣50g,加水适量,加油盐调味,文火炖2小时,食肉饮汤。
TIPS:预防地中海贫血
本病是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一旦确诊为此病,需注意以下几点:
(1)病儿不要服用磺胺抗疟药物或具有氧化性作用的药物,以防急性溶血的发生。
(2)家庭中有患本病者,其他成员必须到医院进行有关方面检查,以明确有无患病。
(3)婚前进行检查,避免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婚配。
(4)根据病史进行产前检查,如确诊本病,应终止妊娠。
(5)患儿应即到医院找医生诊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缓解症状。
(6)不要轻信社会医生“包治”的谬论。
婴幼儿多动症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心理疾病,这类孩子智力一般正常,但存在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征,以致影响学习。多动症的发病率为3%左右,男孩约为女孩的4~9倍。
多动症二三事
感知是人的感觉和知觉,通过视、听、触、味、嗅等感觉器官来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其中,视觉和听觉是最重要的认知基础,然而多动症婴幼儿却对外界的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失去敏感,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心不在焉,看书、看黑板常常顾此失彼,甚至东张西望,不知所从。视觉缺乏主动性和定向性,听觉缺乏分辨性和协调性,从而注意力无法集中,感觉接受发生困难。同样,时间观念的缺陷也使多动症婴幼儿出现认知障碍,如上学迟到早退,忘记做作业,办事拖延,写字抄错或漏抄,没有方向意识,上下左右不分等等。
病症观察
婴幼儿多动症有两大主要的症状,即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多。
[注意障碍]注意障碍一直被公认为本症最主要的表现之一。表现为上课不能认真听老师讲授,易受外界的细微干扰而分心,做作业也不能全神贯注,做做玩玩,做事不能坚持始终,不能按照规则、要求去完成等等。
[活动过多]活动过多为另一常见的主要症状。可表现为明显的活动增多,或小动作严重增多。患儿过分地不宁静,如来回奔跑,在教室内不能静坐,常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或站起等等。
[情绪障碍]易怒、易兴奋。情绪不稳,易激动,控制力弱,常因不能满足其要求而大哭大闹,甚至在冲动时打闹不休,较难预测其情绪波动。
[学习困难]尽管其智力不差,但由于注意力涣散,学习内容不能全面掌握,家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对学习缺少自信心,因而学习成绩不佳。
但如何评定一名婴幼儿是否活动过多,首先应结合患儿的年龄、性别及智商,与同龄婴幼儿比较。其次,应了解患儿活动的环境,如在操场上又跑又叫是正常的,而在教室内上课时跑动或高声大叫则应考虑是否有问题。再者,应了解活动的性质,患儿的行为常常唐突、冲动、富于冒险性和破坏性等。其活动与正常婴幼儿比较常常不仅有量的差异,还有质的不同。
专家方案
如果早期发现幼儿的行为问题;即应及时给予适当的行为指导并予以治疗,预后还是较好的。目前对婴幼儿多动症的治疗有以下几种方法:
[行为治疗]主要是训练婴幼儿采用合适的认知活动,改善注意力,克服分心;其次是通过特定训练程序,减少婴幼儿过多活动并纠正不良行为。培养婴幼儿自我控制能力。通过行为指导,婴幼儿行为趋向良好时应及时予以肯定、表扬,以增强其自信心。对患儿进行教育,要改善方式,循循善诱,切忌粗暴批评、讽刺打骂等损害婴幼儿自尊心的不良做法。
[饮食治疗]在食物中尽量免用某些人工色素调味品、防腐剂和水杨酸酯等。酌加咖啡因,配合兴奋剂的治疗,可增加疗效。
[药物治疗]用药前要进行详细的生理和神经系统检查,查明病因。婴幼儿行为障碍由先天体质缺陷引起的,应首先采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
a.兴奋剂:如右旋苯异丙胺和利他林。用药1~2周后,有显著疗效;
b.安定剂:如氯丙嗪和硫利达嗪,在兴奋剂治疗无效时可采用;
c.大量服用维生素,对改善多动症婴幼儿的行为有一定效果。
知识导读
有些家长把孩子好动视为不老实,调皮,不遵守纪律,对好动的孩子加以种种限制。这种做法是违背婴幼儿心理特性的。孩子好动,是精力旺盛、身心健康的表现。只有患有营养不良、重症贫血或有其他先天性疾病的孩子才不好动。好动也是孩子探索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表现。他们看什么都要摸一摸、动一动、看一看,还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来,对周围的事物都新鲜、好奇和不理解。可是有些家长却把正常孩子的好动误认为是“多动症”。
TIPS:预防多动症
家庭可以为子女创造一些条件以预防婴幼儿多动症的发生,具体可以从下两条入手:
[为婴幼儿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如果环境不安静,家里或者亲朋满座,高谈阔论,或者电视机声音开的很响,都会影响孩子,使之无法专心学习。因为婴幼儿很容易分心,他们的被动注意力强于主动注意力,所以一旦外面有动静,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吸引。如果孩子一面看电视,一面做作业;或者一面背书,一面参与大人的谈话,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做事没有条理,思考问题也难有系统性,容易杂乱无章,没有头绪。这就是不良的家庭环境引起的婴幼儿多动症状,而这一点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此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安静的学习环境,对避免形成多动症状是十分重要的。
[家长要引导孩子读书时注意劳逸结合]父母不要逼孩子死读书,如果在孩子学习时,不让他们适时休息,而是老是不停地做作业、背书,时间一长,大脑会产生保护性抑制,这样孩子不知不觉思想就开小差了,看上去人是在读书学习,但心里却在想其他事情,久而久之,孩子慢慢养成了许多不好的习惯,既像多动症,但比多动症更麻烦,因为这会影响到孩子以后思考问题的思维效率。
婴幼儿学习能力障碍
婴幼儿学习能力障碍是指有一类发育障碍婴幼儿,主要在言语、学习技能(包括阅读、拼音、计算等)、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发育延迟,表现与其实际智力水平有明显的差距。但不是由于严重的智力低下、感觉器官的缺陷、情绪障碍或缺乏学习机会所造成。特殊发育障碍婴幼儿通常不能接受普通学校的教育,需要特殊的教育。
婴幼儿学习能力障碍二三事
环境因素是导致学习困难的一个主要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很多家长以为孩子的学习只是学校和孩子之间的事情,见孩子学习不理想,会将责任推给学校和孩子,事实上,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杨博士分析了家庭环境对孩子学习影响的几个方面:家庭背景对学习成绩有明显的影响,比如,父母的文化水平、职业文化层次等,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而家庭的经济条件对孩子的学习影响却并不明显。
此外,还有最易被家长忽视的家庭心理环境,如果家庭关系不和睦、矛盾冲突多、情感表达和交流少,或者对文化知识的价值和个人成就不重视的家庭,还有教养方式的不良类型家庭,像态度不一致、走极端,或娇纵溺爱、或严厉责罚,这些家庭心理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均会出现心理发育障碍,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进而导致学习困难。
病症观察
[症状表现]主要以学习能力特殊发育障碍为特征,与其同龄婴幼儿相比,在阅读、拼音、书写、计算或运动技巧某一方面的发育有显著延迟或缺陷,形成学习困难,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虽很用功,但仍常留级,学习成绩测验结果,与其实际智力水平能达到的成绩有明显差距。神经系统检查可有软体征,脑电图异常较为多见,有慢波活动、节律异常或局限性放电。
[ICD~10将特殊发育障碍分为下列几种类型]①语言特殊发育障碍;②学习技能的特殊发育障碍;③运动功能的特殊发育障碍;④混合性特殊发育障碍。
专家方案
[治疗]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关键,需要家庭、学校和临床医疗三方面结合,采取教育干预和医疗结合措施。
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殊药物治疗,一般可给予促进脑功能的药物,包括脑复康、R-氨酪酸等口服。对其他伴发行为症状可采取对症处理。
知识导读
心理因素也是导致婴幼儿学习能力障碍的一个因素。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卫生问题,如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多动症等,都会影响到学习。此外,还要注意学习方法和策略。婴幼儿在学习中,要学习依靠多个感觉通道如听说读写等进行协同的活动,如果长期仅依赖某个感觉通道,比如只看书不朗读、识记方式简单,或者偏科学习,也会影响到学习技能的发展,出现学习困难。
TIPS:解决婴幼儿学习能力障碍
如何解决婴幼儿的学习能力障碍?专家提出了“三级预防”方法。优生、优育、优教是一级预防,也是基础预防,它可以从源头上杜绝学习问题的出现。而家长一旦感到孩子在学习上可能存在问题,就要头脑中多一根弦,孩子是不是有学习困难或者障碍?要及时咨询专业人士,因为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心理功能发育的关键期,可塑性很大,专业人士可以实施心理健康系统工程,对孩子进行心理评估,在此指导下因材施教,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保证婴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这就是二级预防“早发现,早干预”。而对于学习确实存在困难或者障碍的婴幼儿,就要启动三级预防,制定个体化方案,进行综合处置。
小儿弱视
婴幼儿发生弱视一定要及早治疗。因为弱视是发育性疾病。错过发育阶段就很难治愈。临床经验证明:3~5岁弱视治愈率可达82%,12岁的治愈率仅达50%,因此,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斜视或近视、远视散光或者小的时候眼睛受过伤,要及早到眼科检查视力,经过验光配戴合适的眼睛,训练视力差的眼睛,也能治疗婴幼儿弱视。
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改变,而远方视力矫正≤0.8者称为弱视。如果早期发现,坚持矫正,80~90%以上的婴幼儿均能得到治愈,恢复正常视功能,如果延误治疗(如超过10~12周岁以上)将终生低视力,而严重影响婴幼儿的学习、工作及生活,而遗憾终生。
病症观察
[斜视性弱视症状]两眼视线不平行、强光下会闭起一只眼,严重的斜视会造成明显的斗鸡眼,但轻微斜视的小角度斗鸡眼很难被发现。
[非正视性弱视症状](1)超过400°的高度远视:部份病童有斗鸡眼,但少数也可能外观正常。
(2)超过600°的高度近视:经常眯起眼睛看东西。
(3)超过200°的高度散光:经常侧着头看东西。
[不等视性弱视症状]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只能透过视力检查才会被发现。
除此之外,如果小孩走路常常跌倒,老拿不到东西,也可能是弱视影响到他抓不准物体的距离感。
[成因]通常是两眼都有高度近视、远视或散光,会造成视网膜的影像模糊,影响视力的发育。
专家方案
小儿弱视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遮盖法、压抑疗法、光栅疗法、后像法及红色滤光疗法、精细作业训练及同视机训练等。根据弱视程度和注视性质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如下:
[遮盖法]强迫弱视眼注视,并嘱在家做些描图、穿针、穿珠子等训练(精细目力的工作),以促进视力提高。
[压抑疗法](1)抑制主导眼看近:方法是主导眼每日滴1%阿托品,戴矫正镜片,弱视眼戴过矫正2.00D镜片,迫使弱视眼单独进行阅读或做近工作,适用于严重弱视,有或无旁中心注视者。
(2)抑制主导眼看远:方法是主导眼每日滴1%阿托品,戴过矫正3.00D镜片,只能看近,弱视眼戴矫正镜片,迫使单独看远,适用于轻度弱视或防止弱视复发及治疗异常视网膜对应。
(3)选择性压抑:方法是主导眼点阿托品,戴矫正镜片,弱视眼给过度矫正正2.00D,采用双光镜片,促使看近并消除调节性内斜视,适应症是弱视已基本纠正,但有调节性集合过程看近时有内斜者。
(4)交替压抑:方法是配两副眼镜,一副使右眼过矫+3.00D,另一副使左眼过矫+3.00D,不滴阿托品药水,每日交替换戴眼镜,适应症为双眼视力已基本相等,但异常网膜对应尚未纠正者;或因某种原因暂不能进行手术者,对年幼婴幼儿斜视初期可预防弱视和发生异常网膜对应。
知识导读
弱视的治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场“持久战”,其最佳治疗时期是在学龄前的1~5岁之间,要想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就需要家长的协助配合。眼镜配好后要坚持连续戴用。初戴眼镜时视力提高不明显,有的可能出现视力下降,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只要坚持戴镜视力就会逐渐提高。如果因为小朋友的取笑而放弃治疗,这就需要家长向孩子讲清道理,说服他们坚持治疗,另一方面可与老师或幼师联系,做好周围同学或小朋友的工作,协助督促检查。
TIPS:预防小儿弱视
在孩子发育的不同阶段,根据其生理特点,通过到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或者色彩鲜艳色调柔和的玩具等过程接受视觉的锻炼,促使其发育。如果在孩子两三岁以前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遇到阻碍,譬如存在屈光不正或一些眼病的发生,使外界的光线和物体对眼睛的刺激受阻,时间长了就会影响视觉的成熟,从而造成弱视。弱视还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父母一方或双方弱视,孩子患病的机率就大些。作为家长,应尽早地检查婴幼儿的视力,并关注以下几点:
(1)婴幼儿满4周岁时眼球发育成熟,视力应当正常(1.0)。故4周岁婴幼儿无论发现双眼正常与否,都应按常规由专业眼科医生做一次全面检查。
(2)托幼园所应每半年检查一次婴幼儿视力,以便早期发现斜视及弱视。不要错过眼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孩子3岁左右这一阶段,弱视是可以治疗的。
(3)怀孕期间,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如风疹、脊髓灰质炎等都有可能使胎儿晶状体发育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