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病,的确是件让人担心而又恼人的事情。但是,如果你能了解这些疾病是孩子易发的病症,并尽可能多地了解疾病成因、症状和应对措施,相信一定能缓解你的紧张、减轻你的烦恼,让孩子尽早康复起来。
孩子得了病,的确是件让人担心而又恼人的事情。但是,如果你能了解这些疾病是孩子易发的病症,并尽可能多地了解疾病成因、症状和应对措施,相信一定能缓解你的紧张、减轻你的烦恼,让孩子尽早康复起来。
小儿感冒
小儿感冒也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鼻咽喉的急性炎症,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多为病毒感染引起,症状轻重不一,平日缺乏耐寒锻炼的小儿易受感染。患病后仅有短暂的免疫力,因此感冒可经常发生。
小儿感冒二三事
在儿科门诊病人中,约2/3患呼吸道感染;在住院病儿中,有1/3患呼吸道疾病;在婴幼儿死亡原因中,有1/3是由于呼吸道疾病。可见呼吸道疾病是小儿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常见病、多发病。这是由于小儿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比较娇嫩,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差,自我保护功能处于低级阶段。
病症观察
本病表现多样,可有不同类型。细菌感染主要现为咽炎和扁桃体炎。年长儿症状较轻,婴幼儿则较重。常于受凉后1~3天出现症状。
冬季易出现喉咙疼痛、流鼻涕、鼻塞、打喷嚏、或者伴有流泪、微咳。
夏季易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
当鼻腔被浓鼻涕阻塞时,婴儿就会出现鼻塞、拒奶、呼吸困难等现象。
2~6岁的小儿感冒时,常常会先出现高热,1~2天后才出现流鼻涕、咳嗽等症状。可伴有呕吐、腹泻、烦躁,甚至惊厥。部分患儿发病早期出现脐周阵痛。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等。
5~6岁的小儿感冒后,常常仅有流鼻涕、咳嗽或咽喉痛等症状,有时也有发烧。
一般轻症感冒在3~4天内即可自愈,而重症感冒有时高烧可持续达数天。
专家方案
西医治疗
[抗病毒药]抗病毒口服液、好医生抗感颗粒、双黄连新博林等。
[抗菌药]因本病多为病毒感染,特别是早期感染,抗生素不但无效,且易引起体内菌群失调,有利病毒的繁殖,必须避免滥用。如有以下情况可酌情使用抗生素,疗程一般为3~5天,可选用青霉素或磺胺类药物。
(1)六个月以下婴儿发热较高者。
(2)发热较高持续不退,一般状况较重者。
(3)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4)已并发中耳炎。
(5)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
[注意]给孩子服用退热药物时,一定要观察孩子的体温下降情况,以免由于出大量的汗出现血压降低。一般孩子38.5℃以上才给予退热。
外治疗法
[气雾吸入疗法]取荆芥防风牛蒂子银花桑叶各10g,甘草6g加热煮沸,让小孩口鼻靠近蒸气,至全部气化为止,每日3次。
[饮食疗法](1)取荆芥苏叶各10g,生姜2g,冰糖适量共煎,代水饮。功能为祛风散寒,防止感冒。(2)取新鲜葱白10根,洗净切段,先用粳米100g煮粥,待米半生半熟时加入葱白同煮成粥,乘温热服,适用于伤风感冒,头痛鼻塞等。
知识导读
小儿感冒的一般护理需按时服药,注意休息、饮食:
感冒时孩子往往食欲不好,选择易消化较清淡富营养的食物,可少食多餐。应将进食时间安排在退热后体温接近正常的时候,这时孩子稍感舒服,就能吃些食物。家长可根据孩子食欲及消化能力,给予流质饮食或面条,营养粥等食物。
TIPS:预防小儿感冒
反复感冒的孩子大多体质弱,抵抗力差。那么,提高小儿机体的抵抗力,增强对病原体防御能力是预防感冒的重要方法,可采取如下措施:
[尽量母乳喂养]母乳喂养至少坚持到宝宝生后4~6个月,母乳是婴儿最好的、理想的天然食品,尤其是分娩后最初分泌的初乳,含有丰富的抗体,特别是分泌型抗体免疫球蛋白(IgA)有助于预防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因此,应鼓励母乳喂养。
[减少病原接触机会]在冬、春季呼吸道疾病多发期,要注意增减衣服,尽量不带小儿去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接触病原菌的机会。若家里人患感冒,应避免接触,并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不要在孩子活动场所、居室吸烟。吸烟不仅污染空气,而且还可以影响肺的发育和抵抗力。
[加强体格锻炼]多让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天气变化时,注意随环境温度增减衣被,不要穿盖太多,让宝宝习惯四季气候的变化。可以开窗睡觉,冼泠水澡等方式锻炼宝宝,但要循序渐进,要考虑孩子的身体承受能力。
[增加营养]获得人体各种必需的营养素有助于提高小儿的免疫力,因此要注意宝宝营养,平衡膳食,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类等食物,同时,要注意调理孩子的肠胃功能,可提高宝宝肠道的营养吸收能力。
[按时注射防疫针]有一些传染病如结核、麻疹、百日咳等都是呼吸系统传染病,这些病只要及时做好免疫接种,就可以避免发病。
小儿感冒的护理
因为没有治疗感冒的特效药,必须等待孩子自身产生足以对付病毒的一定数量的抗体,这通常需要1~2周的时间。看护过程中需注意:
[仔细观察]每日早、晚查看宝宝身上有没有出现皮疹,大腿根部、腋下有没有肿痛,眼神是否发呆,全身皮肤有没有出现血点等。因为有些传染病如猩红热及水痘等的早期症状和感冒差不多。如果发现孩子感冒后迟迟不能恢复,或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咳嗽、气急、体温不稳定或热退后又出现高热,就要想到是否病情加重或有并发症。6个月~3岁的小儿感冒高热时,还要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
[充分休息]病儿年龄越小,越是需要休息,待症状消失后才能恢复自由活动。有时,宝宝即使生病,也不一定肯乖乖地睡觉,甚至会缠着妈妈,这表示宝宝还有力气活动,所以妈妈不必为此担心。
[即时退热]若体温在38℃以上,要立即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物理降温法是用35%的酒精擦浴、温水洗澡(注意水温不宜过热,否则易引起血管扩张,加重病情,一般控制在27~37℃之间)、冰袋冷敷或者用冰枕等退热的方法。如果患儿的体温超过38.5℃以上,应遵照医瞩采取药物降温。同时,要多饮水,以利于体温下降。
[鼻塞及鼻涕]吃奶前,妈妈可用热毛巾替宝宝敷鼻或轻揉鼻子,让鼻涕容易流出,吃奶至一半时,让宝宝休息一会,让他的脸侧放,使朝上的一边鼻孔的鼻塞现象消失。至于黏稠的鼻涕,可用吸鼻器吸出来。
假如只是鼻塞,或是流出一点点鼻涕,而没有咳嗽或发烧等其他症状的话,妈妈可以给宝宝洗一个热水澡,湿气可以令鼻涕畅通。
小儿咳嗽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呼吸道内的病理性分泌物和从外界进入呼吸道内的异物,可借咳嗽反射的动作而排出体外。可是如为频繁的刺激性咳嗽而致影响工作与休息,则失去其保护性意义。骤然发生的咳嗽,多由于急性上呼吸道炎症(特别是刺激性气体吸入所致者)及气管或支气管异物引起。
小儿咳嗽二三事
婴幼儿在咳嗽期间饮食要清淡,长期咳嗽不愈的患儿,可用梨加冰糖煮水饮用,它的效果是润肺止咳;也可用鲜百合煮粥,这对咳嗽日久、肺气已虚的婴幼儿效果甚好。对于脾虚疾多的患儿,平时可多食山药,或煮莲子粥、薏米粥及大枣粥等。
病症观察
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咳嗽,因此孩子咳嗽时,妈妈要注意观察,看看孩子的属于哪一种: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有轻度的咳嗽,一般多为偶发性单声轻咳。
(2)气管支气管炎:此种咳嗽症状多为阵发性连咳,开始干咳少痰,恢复期则多见喉间痰鸣,有些患儿咳嗽时甚会呕吐。
(3)肺炎:患儿咳嗽伴纳差,奶量明显减少。同时,患儿精神差,呼吸增快,或口吐泡沬则是肺炎的重要线索。
(4)毛细支气管炎:多发生于6个月以下的小儿,气喘喘弊,活动或哭闹后咳嗽明显,且缺氧症状突出。
(5)感染性喉炎:咳嗽声音很难听,如破竹样、犬吠样多是形容这样的咳嗽,且有声嘶和不同程度的喉喘鸣音。
此外,还可能是支气管哮喘、支原体感染、支气管异物、肺结核或咳嗽变异性哮喘等,因此,家长一定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咳嗽特征,确定疾病,以期尽早治疗。
专家方案
专家指出,小儿一般不适合使用中枢性镇咳药,如咳必清、咳美芬等,婴幼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咳嗽反射较差,气道管腔狭窄,血管丰富,纤毛运动较差,痰液不易排出,如果一咳嗽,便给予较强的止咳药,咳嗽虽暂时得以停止,但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蠕动功能受到了抑制,痰液不能顺利排出,不利于疾病恢复。
小儿咳嗽适合选用兼有祛痰、化痰作用的止咳药,糖浆优于片剂。糖浆服用后附着在咽部黏膜上,减弱了对黏膜的刺激作用,本身就可达镇咳目的,服用时不要用水稀释。
按中医理论,把咳嗽分为热咳、寒咳、伤风咳嗽和内伤咳嗽,选用中药止咳糖浆时,因药性不同,也有寒、热、温、凉之分,须对症服用。
[蛇胆川贝液]具有驱风镇咳、除痰散结之功效,主治风热咳嗽、咳嗽多痰等症,对于风寒引起的咳嗽、咯白稀痰、夜重日轻者切勿使用。
[复方枇杷膏]具有清肺、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风热咳嗽、咽喉干燥、咳嗽不爽等证。
[鲜竹沥]药性偏寒,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作用,适用于燥咳及痰黄带血者,风寒咳嗽则不宜服用。
[消咳喘]药性偏热,不能用于小儿的发热咳嗽、痰黄带血者。
[百日咳糖浆]药性都偏温,用于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比较适宜,如果是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则不可服用。
[伤风止咳糖浆]也叫非那根糖浆,以止咳为主,兼顾化痰、镇静作用,适用于夜间咳嗽多痰、影响睡眠及由于过敏引起的支气管炎等病,小儿要掌握好剂量。
知识导读
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就是说身体一旦受了寒,饮入寒凉之品,均可伤及人体的肺脏,而咳嗽多因肺部疾患引发的肺气不宣、肺气上逆所致。此时如饮食仍过凉,就容易造成肺气闭塞,症状加重,日久不愈。不论是婴幼儿还是成人,咳嗽多会伴有痰,痰的多少又跟脾有关。脾是后天之本,主管人体的饮食消化与吸收。如过多进食寒凉食物,就会伤及脾胃,造成脾的功能下降,聚湿生痰。
TIPS:预防小儿咳嗽
咳嗽是婴幼儿秋冬季最为常见的外感疾病的症状之一,在许多呼吸系统疾病中都可见到,如流感、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预防小儿咳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气候转变时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过冷或过热。
(3)少带小儿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4)经常开窗,流通新鲜空气。家人有感冒时,室内可用醋熏臭消毒,防止病毒感染。
(5)及时接受预防注射,减少传染病发生。
(6)感冒流行期间可服中药预防。配方是:贯众12g,防风12g,荆芥10g,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2~3天。
对经常易感冒的小儿,可每天以黄芪15g,红枣7只,煎汁代茶,长期服用可增加机体免疫力,减少感冒的发生。
小儿咳嗽的护理
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保持宝宝呼吸道清洁的重要因素。温度过高、湿度过低时,会大大降低宝宝呼吸道抵御病菌的能力,反复遭受致病菌的侵袭,呼吸道内膜受到损伤,宝宝的咳嗽就会经久不愈。对小宝宝来说,室内最适宜的温度是18~22℃,环境湿度应高于50%,这样能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存货,防止病毒侵袭。
房间的温差不能过大宝宝房间的温度要和其他房间一致,这是因为当宝宝室内温度过高时,周身的毛孔都处于开放状态;有人进出时,冷空气会随之进入,宝宝的毛孔不会像成人那样迅速收缩阻挡冷风的侵袭,因此对温差变化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缺乏保护能力,病毒细菌就会乘虚而入。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水分睡眠不足,不但影响宝宝生长发育,还会降低宝宝的抵抗力。抵抗力低下的宝宝会反复感冒,这是导致宝宝咳嗽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咽部干燥是导致宝宝患咽炎的原因之一,而咽炎则是导致宝宝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因此应该多休息,多饮水。
少吃辛辣甘甜食品辛辣甘甜食品会加重宝宝的咳嗽症状。妈妈常常喜欢给咳嗽的宝宝煮冰糖梨水,如果冰糖放得过多,不但不能起到止咳作用,反而会因过甜使咳嗽加重。
小儿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小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的小儿。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通过咳嗽时带出的飞沫传播。临床特征是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后伴有深长的鸡鸣声或有呕吐。
小儿百日咳二三事
有的家长认为:百日咳就是要咳嗽一百天,可以不治自愈,这是非常错误的。百日咳有较严重的并发症,病人年龄越小,越容易有并发症,如肺炎、百日咳脑病、心血管系统障碍、营养不良等,对小儿健康危害较大,应积极治疗,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病程,缓解病情,减轻症状,避免合并症发生。
病症观察
[百日咳的病症特征是]一连串的、反复的痉挛性咳嗽,并有深长的鸡鸣样回声。婴儿常不出现痉咳而以阵发性呼吸暂停、青紫为主要表现。如未经适当的治疗,病程可达2~3个月以上,所以有“百日咳”之称。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一般以冬春两季最多,小儿时期易感性最强,包括新生儿在内,但以1~4岁小儿最为多见。患过百日咳后有持久免疫力,一生中得两次者极为少见。百日咳潜伏期一般为7~14天,最长21天。
发病过程中,病初与一般上感咳嗽相似,并伴流涕、喷嚏、轻微发热。感冒症状消失后,咳嗽日渐加重,夜重昼轻,特别是痉咳发作为阵发性、成串的、紧接不断的咳嗽,连续10声以上,有鸡鸣样回声,直至吐出黏稠分泌物为止,咳嗽发作时泪涕交流、面红耳赤、两眼鼓出等。
发作间歇时,患儿如常,胸部检查常无阳性体征。体检可见:面部浮肿、眼结膜充血、舌下系带溃疡等。发病两周后,化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细菌培养:早期阳性率较高,可以确诊,发病4周后就很少有阳性结果。
专家方案
对于百日咳患儿应及早选用抗生素,以清除鼻咽部的百日咳杆菌。在初咳期应用红霉素或氨苄西林,持续用药至少3周。
此外还可对症治疗,如止咳药液,痉咳出现窒息时吸氧,因痰液黏稠堵住喉部时可用低压吸引器吸痰等。并积极治疗并发症。
对于病情重的患儿,可使用高价”百日咳免疫球蛋白”肌内注射,每次1ml,隔日一次,连续用3次。
中成药治疗百日咳也有一定疗效,如“百咳灵”,每岁每交服一片,每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鹭鸶咳丸”,每次一丸(1.5g),日服2次,用梨汤或温开水送服。另外,在以上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及时进行隔离,以免发生传染。
知识导读
百日咳与患者年龄、一般健康情况、有无并发症有关。近年来由于多能早期治疗,病死率显著降低;但新生儿和幼婴易并发肺炎和脑病,预后仍危重。佝偻病患儿感染百日咳,病情多较重。
TIPS:预防小儿百日咳
百日咳的预防方法:
[疫苗接种]主动免疫:目前常用白百破(DPT,白喉类毒素、百日咳疫苗、破伤风类毒素)三联疫苗,对出生3~5个月的婴儿进行基础免疫,即分别在生后3、4、5个月进行皮下注射。以后在1岁时加强三联1针;4~7岁时各加强“白百”二联1针。
[隔离传染源]对本病患者严格执行隔离,防止扩大蔓延。隔离期自起病开始,为期7周;或痉咳开始,为期4周。密切接触的易感儿(特别在集体机构中)需检疫3周。疫源地需通风换气。
[被动免疫]对幼婴或体弱者,接触病人后可用百日咳免疫球蛋白,2.5ml肌注。
[避免接触]百日咳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病家串门,以免感染得病。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小儿百日咳的护理
(1)发现百日咳病儿,要及时隔离4~6周。在家中最好能让孩子单独居住一个房间或一个角落;防止风、烟、劳累、精神紧张等不良刺激。
(2)患儿居室要保持空气新鲜,同时要防止感受风寒,衣被勤洗晒,保持清洁。发病后,病儿要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对咳嗽频繁而影响睡眠的孩子,可酌情给予镇静药。
(3)注意饮食调节,要保证每天能量、液体量、维生素等营养素的供给。特别是咳嗽呕吐影响进食的病儿,食物要求干、软易消化。做到少量多餐,随时补充。不要吃生冷、辛辣、肥甘等食品。
(4)及时排痰,防止呼吸暂停。可以给予一些能稀释痰液的药物,但咳嗽反应重及小婴儿不宜应用,严重的痰涎阻塞,要用吸痰器将分泌物吸出。
(5)生呼吸暂停、青紫缺氧、惊厥时,要给予人工呼吸或使用呼吸机、氧气吸入、吸痰,惊厥时要用止惊药。
小儿肺炎
小孩患的肺炎主要是小叶性肺炎。是由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及流感杆菌引起,病菌常侵犯孩子支气管、肺泡,因此又叫支气管肺炎。
小儿肺炎二三事
小儿肺炎的家庭护理时应该注意:病室要求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清扫时要湿抹湿扫,防止尘土飞扬以刺激发炎的呼吸道而加重咳嗽。为保持空气流通,冬春每天开窗通风换气2~3次,每次20~30分钟,要防止穿堂风直吹患儿身上,家内最好安置一支温度,保持室内温度在18~20℃,湿度为55~65%。
病症观察
小儿肺炎大多发热,体温持续38℃以上,并有咳嗽、气促、呼吸增快等症状。严重者出现缺氧及影响心脑功能,出现心衰及昏迷等危重病情。因此肺炎需早期诊断和诊疗。
主要观察下四个方面:
(1)咳嗽、呼吸增快,肺炎时小儿呼吸增快,呼吸增快的标准:新生儿≥60次/min、2~12个月≥50次/min、1~5月≥40次/min说明患肺炎。呼吸增快的同时伴有胸凹陷、呼吸困难、喉喘鸣等提示病情严重,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2)精神状态 小儿患肺炎时,精神状态不佳,常烦躁、哭闹不安,严重者惊厥或嗜睡、昏迷等。
(3)食欲 患肺炎时,饮食显著下降,不吃东西,不吃奶,时常有呕吐等。
(4)睡眠 患肺炎后,睡眠不安,爱哭闹;夜里有呼吸困难加重等趋势。
专家方案
肺炎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同时需采取对症治疗等综合措施,如止咳去痰、降温、吸氧、补充水和电解质等。
(1)抗生素根据病原菌选择相应的药物,尽早用药,联合用药,时间应持续到提问正常后的5~7天,临床症状体征及半小时后3天。但如果是葡萄球菌肺炎应用药到提问正常后2周,总疗程为4~6周。
(2)抗病毒治疗一般可以选用干扰素、三氮唑核苷、聚肌胞等,或者也可以选用中药治疗。
(3)对症治疗主要是对肺炎引发的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降温:体温持续性高热38.5℃以上,对机体可能带来影响,应给予降温。可用冷水或冰袋垫头下,头上用冷毛巾湿敷,15~30分钟换一次,有寒颤就撤去;如仍无效,可用小儿退热栓塞肛内退热,较大的小儿可用阿司匹林退热,剂量按医嘱,两次用药间隔不要少于4小时。
止咳祛痰:可使用必嗽平、痰易净、鲜竹沥等以液化痰液,利于排出;或采用雾化吸入湿化痰液。
吸氧:吸氧可采用导管或头罩,一般用鼻导管吸氧。
除此,还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保持患儿体内电解质平衡。
知识导读
肺炎病儿在患病期间需要足够的水分以及高能量、高维生素、易于消化吸收的食品。婴儿时期最好的食品是奶制品,此时切不可断乳,小儿愿吃时不可十分限制。人工喂养的小儿可在牛奶中适当加些米汤,有腹泻的可用两份牛奶加一份米汤,如消化没问题,可用全奶。
较大的患儿可取半流质食品,如稀饭、烂面、麦片汤、鱼末、肉末、碎菜煲粥。食欲不好的不要强进饮食,可多给流质、菜汤、果汁、鸡蛋汤等,以保证提供充足的水分和维生素;超过一整天未进任何食物的,应送医院输液处理。
TIPS:预防小儿肺炎
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低下,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差,患肺炎之后较严重,因此必须认真做好预防。婴儿要尽量少与外界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家人患感冒或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要尽量和婴儿隔离。
喂奶时要细心,避免呛奶、溢奶和呕吐,要防止奶、食物及呕吐物误吸人肺。要根据小儿的年龄、身体的发育情况,给予必需和足够的营养,及时和合理地添加辅食,如蔬菜、豆制品、肉类、蛋类等。
要积极预防和治疗佝偻病,因为佝偻病与肺炎的发生和程度以及治疗的效果均有较密切的关系。要多到户外活动,锻炼身体,练习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多晒阳光,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预防感冒及流感发生。要做好各种预防接种,增强呼吸系统对病原的免疫作用。患肺炎后,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肺炎虽然对小儿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但只要积极预防,可以避免发病。发病后,早期及时发现,在医生指导下或到医院诊治,大多会迅速恢复和痊愈。
小儿百日咳的护理
[眼耳口鼻的护理]有的小儿患肺炎时,眼睛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应每天洗脸擦净“眼屎”,可每天滴2~3次眼药水,新霉素眼药水、红霉素眼膏均可。如果小儿不断眨眼,眼干燥,尤其是营养不良合并肺炎的,可用淡鱼肝油滴眼,每日2~3次,以保持眼睛湿润,或用加湿生理盐水纱布盖上。口腔要经常用冷开水或1%苏打水清洗,每日三次,有糜烂或疱疹破裂者,可用1%龙胆紫或珍珠层粉涂之,每日二次,口唇干燥、口角皲裂可涂些食用植物油,如煮沸消毒的花生油、石蜡油或50%甘油。同时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随时清除鼻痴,如结痂清理困难可加少量盐水软化,然后用棉签抠出,这样可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呼吸。
[对居室的要求]居室内阳光充足,安静舒适,定时开窗,保持空气新鲜(要注意避免对流风),室温以18~20℃为宜,相对湿度50~60%,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患儿盖被要轻暖,防止过重而烦躁不安或过量出汗。衣服要宽松,以免影响呼吸。
[保证患儿休息]患儿应卧床休息,以减少氧耗量,保护心肺功能。要勤翻身,更换体位以减少肺淤血,促进分泌物的排出。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痂及呼吸道分泌物,鼓励患儿咳嗽排痰,呼吸道分泌物较多而排出不畅时可更换体位,进行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利于排出。
[腹胀]因肠胀气可防碍正常呼吸,可置热水袋于腹部或采用肛管排气,以减轻腹胀。
小儿急性肠炎
小儿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婴幼儿胃肠道功能比较差,对外界感染的抵抗力低,稍有不适就容易发病。一般情况下,肠道内的感染由细菌和病毒造成,特别是致病性大肠杆菌,是主要的致病菌。如果孩子有病而大量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也会造成霉菌对胃肠的侵犯。
小儿急性肠炎二三事
小儿急性胃肠炎的致病因素很多,如不合理地喂养婴幼儿,孩子吃得过多,过少;或过早、过多吃淀粉类、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突然断乳等,都能引起孩子拉肚子。气候变化,如过冷使肠蠕动增加,过热使胃酸及消化酶减少分泌,也可以诱发急性胃肠炎。
病症观察
便别小儿急性胃肠炎应把握住以下几点:
(1)急性胃肠炎如果引起的是轻型腹泻,一般状况良好,每天大便在10次以下,为黄色或黄绿色,少量粘液或白色皂块,粪质不多,有时大便呈“蛋花汤样”。
(2)急性胃肠炎也可以引起较重的腹泻,每天大便数次至数十次。大量水样便,少量粘液,恶心呕吐,食欲低下,有时呕吐出咖啡样物。
(3)如出现低血钾,可有腹胀,有全身中毒症状;如不规则低烧或高烧,烦躁不安进而精神不振,意识朦胧,甚至昏迷。
专家方案
小儿急性肠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常见病,人工喂养比母乳喂养者较多发病,其原因除畜乳容易污染外,还与母乳含有一种能促进双岐杆菌生长的粘多糖有关,双歧杆菌能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小儿得了急性肠炎应如何用药呢?
(1)轻型腹泻的,要禁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和高脂肪饮食,暂饮米汤、豆浆、酸乳或脱脂乳,母乳喂养者要缩短喂乳时间。重型腹泻的患儿要速送医院救治。在家中治疗的轻型腹泻,可口服补液盐(药铺中有售),每包冲水500ml,少量多次喂服,一般轻度脱水的,每日每kg体重50ml;中度脱水的,每日每kg体重80~100ml。吐泻好转后3~4天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2)小儿得肠炎,有条件时最好要做大便化验或培养以明确诊断。可用卡那霉素,每日每kg体重50mg,分3~4次口服。疗程不要超过7天,以防菌群失调。
(3)霉菌性肠炎可用g霉唑,每日每kg体重20~60mg,分3次口服。
(4)病毒性肠炎,抗生素治疗无效,可用中成药卓丹止泻灵,1~3岁每次5ml,每日3次;3~7岁,每次10ml,每日3次效佳。
知识导读
小儿胃肠炎的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应设法查出并及时消除这个病根子。如果是由消化不良引起的,可以调整饮食并服用乳酶生、酵母片等;如果是由身体的其他疾病引起的,可选用抗生素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果是由身体的其他疾病引起的,就积极治疗这个疾病;如果是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引起的,就需请教医生,使抗生素的使用合理化。孩子呕吐、腹泻失水过多,要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发高烧时,采用物理或药物降温;缺钾补钾,缺钙补钙;有代谢性酸中毒或休克时,应及时送医院急救。
TIPS:预防小儿急性肠炎
小儿急性肠炎多因吃了不洁食物所引起,故预防最要紧的是食物之清洁及保存安全。小孩尽量不要吃街上贩卖的生冷东西,在家中吃东西要煮沸以及用其他方法洗净消毒灭菌。食器亦要消毒干净,婴儿所有奶瓶、奶头都要严格消毒,冲好的奶或吃过一半的奶,不可放置在温室太久。家里有下痢人时,应将病人隔离,其大便呕吐等排泄物的用具要消毒,排泄物要小心处理,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孩。总而言之应注意:
(1)注意家户卫生、装纱窗、扑灭苍蝇、蟑螂,以及环境清洁。
(2)隔离病人及小心处理其排泄物。
(3)小儿之食器注意安全及清洁。
(4)避免带小儿到公共场所。
(5)个人卫生及卫生教育,尤其带小孩的人,要常常洗手,给小儿换尿布以后即要洗手;在接触小儿泌物后亦要洗手,以免细菌传染给小儿。
小儿急性肠炎的护理
孩子的肠炎症状好转以后,孩子的饮食仍要注意,应当喂以米汤、稀饭等有助于改善腹泻的食物。添加食物从流食开始,由软到硬,由少到多,逐步恢复到正常,注意不要给孩子吃对肠胃有刺激的酸辣食品。平时要教育孩子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过期、含防腐剂的食品,少吃油炸食品,切忌暴饮暴食。
小儿口腔溃疡
小儿口腔溃疡是小儿常见的口腔疾病,其症状为口腔黏膜出现小溃疡,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常影响小儿进食,导致营养不良。
小儿口腔溃疡二三事
中医认为,因小儿过食肥甘厚味,致心脾蕴热,熏蒸口舌,或复感邪毒,瘀阻气血,腐蚀肌膜,易患本病。本散有清热降火、解毒消肿、生肌止痛、祛瘀散结、收敛防腐之功效。局部外用易于口腔溃疡面的粘着和吸收,经临床验证,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且简便实用,疗效颇佳。
病症观察
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充血,溃疡平坦,中心微凹陷,表面呈灰黄或灰白色,有明显的烧灼样疼痛。单个或多个散在,多发生在唇、颊部,其次是舌尖、舌边缘及牙龈等处。
专家方案
饮食调节,饱餐过度与口疮有不解之缘,尤其是消化不良者,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不可偏食,多吃蔬菜水果,注意营养搭配。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已有溃疡者,应用薄荷含片或1/5000的呋喃西林液漱口。
局部用药:当口腔溃疡发生时,局部可用洗必泰漱口液,或复方硼砂漱口液等含漱;溃疡面可涂1%甲紫或2.5%的金霉素甘油,也可涂锡类散、冰棚散等。
发病较重情况下考虑全身治疗:
(1)在溃疡发作时,补充维生素B 1、维生素B 2、维生素B 6及维生素C,可提高自愈能力。
(2)抗生素类药。当溃疡有继发感染时,可适当服用抗生素类药。
(3)调整免疫功能的药。在溃疡数目多,不断复发时,可考虑使用。
知识导读
小儿如果患上了口腔溃疡,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大多数的口腔溃疡会在4~10天内自然痊愈。父母可用稀释的苏打水给孩子漱口,以加速溃疡面的愈合;也可以给孩子服用解热镇痛剂溶液,以减轻疼痛。
TIPS:预防小儿口腔溃疡
消毒
对口腔溃疡的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基本上都是对症治疗,目的主要是减轻疼痛或减少复发次数,很难完全控制复发,所以在生活中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损伤口腔黏膜;保证平衡膳食,避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减少口疮发生的机会。妇女经期前后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疲劳,饮食要清淡等等,以减少口疮发生的机会。
小儿口腔溃疡的护理
口腔溃疡的患儿一定要避免食用酸性、口味重、辛辣或过咸的食品,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溃疡伤口。如果患儿咀嚼时感到异常疼痛,那么就让患儿食用软质食物,或将他的饭食流质化,用吸管来进食,这也对减轻患儿的疼痛有帮助。因为这样可以防止液体接触到溃疡处,减少了对溃疡伤口的刺激。口腔溃疡的患儿一定要避免食用酸性、口味重、辛辣或过咸的食品,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溃疡伤口。如果患儿咀嚼时感到异常疼痛,那么就让患儿食用软质食物,或将他的饭食流质化,用吸管来进食,这也对减轻患儿的疼痛有帮助。因为这样可以防止液体接触到溃疡处,减少了对溃疡伤口的刺激。
小儿鹅口疮
鹅口疮又名雪口。它是由一种白色念珠菌感染而引起的,是婴儿尤其是新生儿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表现在口腔颊部、舌背、牙龈,及上颚等黏膜处呈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可有一处或多处同时发病。
茶饮养生二三事
鹅口疮多见于乳儿,与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奶头、奶瓶和衣物或玩具有关;新生儿鹅口疮可能与产道感染有关;还有部分患儿是由于抗生素使用不当造成口腔内菌群失调,引起发病的。在人体口腔内细菌和真菌共同存在,并保持生存的平衡,长期大量的使用抗菌生,破坏了它们的平衡,使一些抗真菌的细菌被抑制,于是真菌得以迅速繁殖,引发机体的反应而发病;另外,抗生素的毒性作用,可以造成婴幼儿器官的损伤,使其机体抵抗力减低,有利于念珠菌的感染。
病症观察
本病特征是口腔黏膜上附有点、片状白色凝快样物,不易拭去。若强行剥落,可见局部潮红、粗糙、有溢血。重者可累及喉、气管、肺食道等,出现呕吐、声音嘶哑、呼吸困难,但一般不影响哺乳,也无全身症状。
专家方案
治疗婴儿鹅口疮,在家中可采用下述简易有效的方法。
药物治疗
(1)可用1~2%的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清洁口腔。
(2)1%甲紫、青黛粉涂患处,每日2~3次,或制霉菌素10万单位/ml涂患处,每日3~4次。
外敷法
(1)胡黄连、大黄各5g,吴茱萸10g,胆南星3g,共研细末后用醋调成稀糊状,涂敷两足心,覆盖塑料薄膜,纱布包扎,每日1次。
(2)用细辛适量,研成粉末,加适量水和少量甘油或用米醋调成糊状,每次取药膏适量,做成药饼贴敷肚脐,上盖纱布,用胶布固定,三日1次。
知识导读
鹅口疮的食疗法
(1)将熟透樱桃去核,榨取原汁3~5 ml,置杯内隔水炖,凉后分1~2次灌服,每日1~2剂,连服3~5天。
(2)苦瓜汁:苦瓜汁60ml,冰糖适量,将苦瓜汁放进沙锅内煮开,适量冰糖加入溶化搅匀,即可服用,不拘时服。
(3)西洋参莲子炖冰糖:西洋参3g,莲子去芯12枚,冰糖25g。将西洋参切片,与莲子放在小碗内加水泡发后,再加冰糖,隔水蒸炖1小时,喝汤吃莲子肉,剩下西洋参片,次日可再加莲子同法蒸炖。西洋参可用2次,最后1次吃掉。
TIPS:预防鹅口疮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鹅口疮?首先,定期消毒婴幼儿进食的餐具如奶瓶和奶嘴,并保持干燥,哺乳期的母亲要经常用清水清洗乳晕;对于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
其次,婴幼儿应经常性地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最重要的是不要轻易给婴幼儿使用抗生素,如果婴幼儿生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同时,母亲哺乳前要洗净双手及乳头,而有手足癣的母亲更应注意避免双手接触喂奶用具及自己的乳头,必要时应停止哺乳。
小儿口腔溃疡的护理
(1)母乳喂养的婴幼儿,每次喂奶前后,母亲均应洗手、洗乳头,保持清洁。人工喂养者,对用过的奶嘴、奶瓶,应先用4%的苏打溶液浸泡消毒半小时,然后煮沸消毒后备用。
(2)患儿的洗漱用具(毛巾、脸盆、漱杯等)和食具应单独使用,煮沸消毒15分钟。
(3)及时给患儿补充高能量、高维生素、易消化而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摄入过酸、过咸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疼痛。同时让患儿多喝水,以清洁口腔,防止感染。
(4)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有发热,烦躁不安,口腔黏膜上有乳凝块样物,向咽部以下蔓延等症状,应及时就诊,以防止发生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
小儿积食
食积是由于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胃肠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
小儿积食二三事
通常年轻父母会给孩子吃很多东西,这反而不好。如果是积食,给他喝服用肥儿疳积冲剂,按民间说法是积食了,可轻轻按膜婴儿的肚阙周围,注意给肚阙保暖,王氏保赤丸不一定对路吗,我当初给孩子吃这吃那,如亨氏营养米粉等,结果把孩子的肚子吃坏了,就是吃肥儿疳积冲剂加按摩治好。最好用母乳喂养。
病症观察
一岁至一岁半的小儿还不具备自我控制的能力,只要见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就会停不住口,尤其是到了逢年过节,面对美味佳肴,让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管住自己的小嘴是很难的,此时孩子的小肚子常常吃的鼓了起来。
小儿口臭、手足发烧、肤色发黄、精神萎靡;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所谓食不好,睡不安。妈妈还可以发现,孩子最近大开的胃口又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小儿常说自己说肚子涨,肚子疼;小儿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且厚。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同时,还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等症状。如果你的宝宝有上述症状,那就是积食的表现了。
专家方案
如果宝宝一岁以上,还可以选择一下药物治疗:
[小儿化食丸]当宝宝贪食受凉后,引起肚腹胀满,恶心呕吐、烦躁口渴、舌苔黄厚、大便干燥时,可服用小儿化食丸。
包装:每丸1.5g。
用法:1岁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大于1岁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要用开水溶化后服用。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当宝宝因积食引起咳嗽、喉痰鸣、腹胀如鼓,不思饮食、口中有酸臭气味时,可服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包装:每支10ml。
用法:小于1岁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1~2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2~4岁每次服用15ml,每天3次;5岁以上每次服用20ml,每天3次。温开水送服,2岁以上的宝宝可直接饮服。
知识导读
煎服山楂汤对小儿积食也很有效果。从超市买的新鲜山楂,洗净取适量切成小块,放入炖锅中小火煮3~4小时,煮出汤色后,用干净纱布过滤果块和杂质,根据宝宝的口味,稀释或者加糖,让宝宝当成水喝。有时如果没有买到新鲜山楂,就买些未加工过山楂干代替,用高压锅大火滚烧后转小火淬制汁水,让宝宝服用。另外,山楂还有清肺功效。
TIPS:预防小儿积食
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意思是说要想小儿不生病,就不要给孩子吃的太饱、穿的太多。仔细琢磨一下这些话满有道理的,无论是哪一种食物再有营养也不能吃的太多,否则不但不能使孩子健康,反而会造成孩子“积食”,给小儿的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小儿积食,预防为主。
帮助你的宝宝调整好饮食结构。给孩子安排多吃些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不要一味地增加高能量高脂的食物。
按捏疗法
捏脊让患儿面孔朝下平卧。家长以两手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两侧,随捏随按,由下而上,再从上而下,捏3~5遍,每晚1次。
[揉中脘]胸中与肚脐连线的1/2处,即是中脘穴位。家长用手掌根旋转按揉,每日2次。
[摩涌泉]足底心即是涌泉穴。家长以拇指压按涌泉穴,旋转按摩30~50下,每日两次。
小儿积食的护理
(1)少量多餐,不要让小儿一次进食较多,防止形成新的食物堆积。
(2)培养成每天解大便的习惯,即使没有便意也要试一下,对小儿定时排便有好处。
(3)饮食卫生不能忽略,以免引起新的感染,让患儿更加不适。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内,其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生长发育障碍、营养不良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儿腹泻二三事
因婴幼儿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而消化系统又发育不良,消化功能较差,不能适应食物量和质的较大变化,喂养不当即可引起腹泻。如喂养不定时,量过多或少,过早添加淀粉或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品种等。有时气候的变化、腹部受凉等也可诱发腹泻。感染是引起小儿腹泻常见的病因。由于小儿机体防卫功能差,肠道内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以及上感、肺炎、中耳炎、肾盂肾炎、皮肤感染等肠道外感染的疾病都可能引起小儿腹泻。
病症观察
小儿发病时大便次数增多,有时每天可达10余次至数十次。大便呈稀水样便、黏液或脓血便。轻型腹泻多为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所致,也可由肠道内病毒或非侵袭性细菌感染引起。小儿除腹泻外还有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
一般精神较好,无脱水症状,体温大多正常,偶有低热,多在灵敏天内好转。重型腹泻则多由肠道内感染所致,常急性发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除有较重的腹泻外,常有呕吐、食欲低下、脱水、发热等,患儿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意识朦胧、甚至昏迷。
专家方案
(1)轻度腹泻的,应继续喂养,不应禁食,选择易消化富营养的食物。对于小婴儿仍要坚持母乳喂养,可采用少量多次哺喂方法,以免发生营养不良。因为此时患儿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仍可达正常时的2/3左右,所以应继续进食,可以补充营养。同时注意口服补液盐的补充,防止脱水的发生。
(2)重度腹泻的患儿要速送医院救治。
(3)注意消费隔离和饮食卫生。对感染性腹泻者要控制感染,对有脱水的患儿要合理补充液体、纠正脱水等。
(4)对腹泻时间长,体质虚弱者予支援疗法。
(5)对于病毒性肠炎引起的腹泻,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6)慢性腹泻者要注意寻找病因,针对病因合理治疗。
知识导读
小儿腹泻的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如果是由消化不良引起的,可以调整饮食并服用乳酶生、酵母片等;如果是由身体的其他疾病引起,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病;小儿腹泻一般不使用抗生素,感染性腹泻在病原明确情况下,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否则会适得其反。
TIPS:预防小儿腹泻
预防小儿腹泻应紧把病从口入关。提到病从口入关,父母想到的就是卫生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父母常常会这样说“我们非常注意卫生”。但是,父母所说的卫生是狭义的,指的仅仅是“干净”。广义的卫生包括方方面面,是预防腹泻病的重要环节。
[父母要有效洗手]每次给婴儿换尿布后、喂奶前、给婴儿冲奶前、给婴儿喂饭前、给婴儿做饭前都要洗手。洗手方法很重要,要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时间不少于2分钟。
[餐具、炊具不要水淋淋]给婴儿做辅食的餐具(菜板、刀叉、过滤纱布或漏网等各种容器)用后晾干,用前清洗、消毒(6个月以前的婴儿是必须的)。
[食物的放置有讲究]冰箱内放置的食物,冬季保存时间不能超过72小时,必须煮沸后食用。煮沸后,不能再装入原来的容器中食用,要更换一个干净的容器。如果剩奶没有及时倒出,再使用时,不能把剩奶倒出后,用开水涮一涮就使用,一定要煮沸后再使用。
[辅食添加]添加新的辅食后,只要出现腹泻,马上停止,待腹泻消失后再试着重新添加,但添加的剂量,要比上次减少一半。注意:不要同时停止其他已经添加的辅食。爱吃的食物,也不能上顿下顿都吃,或连续几天都是一样的,这也会使孩子腹泻的。
喂饭给孩子,千万不要给孩子嚼饭,这可以导致婴儿腹泻。有的妈妈怕饭热烫着孩子,喜欢用舌头尖舔一舔,试试温度,这是不好的习惯,还有的妈妈喜欢啄一下奶嘴,尝一尝奶的温度,这更不好。成人口腔内的细菌对于婴儿来说,可能就是致病菌。
[腹泻流行时更应注意]秋冬季是轮状腹泻病流行季节,尽量少接触其他孩子,少带孩子到病儿集中的场所。
小儿腹泻的护理
(1)保证足够的液体补充以防脱水,口服ORS补液盐等。绝对不要给小儿喝高糖饮品,否则可使腹泻加重。
(2)保证足够的食物供给,不可禁食,以防发生营养不良,原则是少量多餐。母乳喂养的婴儿,乳母要少吃脂类食物,已经添加辅食的小儿选择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
(3)保证臀部皮肤清洁。因排便次数增多对臀部皮肤刺激性加大,所以每次便后都要用清水冲洗小儿臀部、会阴。如果使用尿片,最好选用一次性尿片。如果是自制的尿片,要选用柔软吸水的棉质布,且每次用后应用弱碱性的清洗剂洗干净,并用清水冲净,晾晒在日光下消毒。
(4)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当小儿腹泻不见好转或出现频繁大量水样便、频繁呕吐、口渴加剧、进食进水异常、口服ORS补液盐但尿仍很少等症转,或有眼窝、前囱下陷,口唇干燥,发烧、便中带血等时要及时就诊,以免病情恶化。
小儿便秘
小儿便秘是指婴幼儿大便异常干硬,引起排便困难,患儿排便时会因肛门疼痛而哭闹不安,多日便秘的小儿还会出现精神、食欲不好、腹胀等症。便秘不仅给小儿带来痛苦,给父母们也带来极大的不安和烦恼。
小儿便秘二三事
小儿发生便秘,年轻的父母往往束手无策。因为西医对小儿便秘没有特效的疗法,用小儿开塞露或肥皂头塞肛机械刺激肠壁,可以排便,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用久了还易造成习惯性便秘;用导泻药物,小儿肠道功能不够完善,会引起肠道功能紊乱。
病症观察
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一般而言,便秘主要与喂养方式、饮食的质和量、排便习惯、胃肠道消化吸收能力、腹肌压力、肠道平滑肌的发育和推动力有关。
人工喂养儿较母乳喂养容易便秘,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更多的钙和酪蛋白,而糖和淀粉含量相对减少,食入后容易形成钙皂引起便秘;生活没有规律,对婴儿没有训练成按时排便的习惯,也易此起便秘;有些慢性病症如佝偻病、皮肌炎等导致营养不良也元气引起便秘。由此可知,如对婴幼儿喂养和护理不当,很容易引起小儿便秘。
小儿便秘的症状为:大便干燥、硬结,排便困难;数天一次。而生长发育正常,无全身疾病,90%以上为功能性便秘。粪便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在孩子的身体里停留的时间过长,会引起头晕、乏力、口臭、恶心等一系列身体中毒的症状。
专家方案
饮食疗法对治疗小儿便秘也很有效果。防治便秘的饮食原则是宜进食含粗纤维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如芹菜、韭菜、萝卜及苹果、香蕉等,以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加快,粪便易排出体外;也可多饮水,清晨起床后饮温开水一杯,加食盐适量,可促进肠蠕动;平时炒菜时多加烹调油,利用脂肪的润滑作用,也可达到缓解便秘的效果。
对于内热重,大便干结如球,小便短赤,身体素质尚好的小儿,可采用以下食疗方法:
(1)鲜菠菜250g,香油15g,菠菜洗净在沸水中氽3分钟取出,用香油拌食。每天2次,连服数天即可起效。
(2)苹果1~2个,每天早晚空腹时吃,连吃数天。
(3)香蕉250g,冰糖30g同煮汤吃,每日1~2次,连服数天。
脾虚体弱的小儿可选黑芝麻、蜂蜜各60g,黄芪18g,将芝麻捣磨成糊状,煮熟后调蜂蜜,用黄芪煎汤冲服。每两天1剂,分4~6次服完,连服数天。
便秘的药物治疗和食疗固然重要,但除去病因必不可少。因此必须让小儿做到生活有规律,不挑食,少吃寒凉饮食,这样才能根治便秘。
知识导读
中医采用红枣熬汤取汁喂小儿,效果很好且无副作用。红枣“有补中益气,滋脾胃、润心肺、调荣卫、缓阴血、生津液、悦颜色、通九窍、助十二经、和百药”的功用,红枣也有“治心腹邪气化顽用之功”。当小儿便秘时,年轻的父母不妨一试红枣汤,以解决小儿的便秘之苦。
TIPS:预防小儿便秘
婴幼儿便秘是很让家长头疼的一件事,当然,如果能够掌握一定的规律,让便秘远离你的孩子也是完全可能的。
[少量多餐]孩子胃容量小,精力旺盛,几乎每3~4小时就需要补充饮食。在选择点心的时候也要注意,中医提到银耳、杏仁、蜂蜜具有滋润作用,不但可以软便润肠,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孩子最佳的营养补给来源。按个人喜好加料的饭团,布丁、水果沙拉,甚至一小包葡萄干或枸杞子,都能够成为不错的营养来源。那些对牛奶过敏的孩子,则可以用豆浆、豆花取代补充钙质。不过,在准备孩子的食物时要特别注意,粗糙、大块或过量的食物,都很容易让孩子消化不良,所以一次准备小碗份量就好,一般大约为成人的1/3或1/4的量。
[多吃瓜果]中医认为孩童便秘原因出在体质燥热、火气大,平时可以多补充瓜类水果,如西瓜、香瓜或香蕉等,散散体内热火。不喜欢吃蔬菜水果的孩子,也可以多吃木耳、海苔、海带、干果等,这些都具有丰富的纤维质和矿物质。此外,燕麦片也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适当的运动]现在城市孩子的活动量普遍较少,所以平日在家可以多练习加强腹肌的动作,有助于唤醒懒惰不肯动的肠子。简单的蹲、身体往前、后弯曲或是转腰的动作,可以扭转到腰部肌肉,有助加速肠蠕动。当然,父母也可以在睡前顺时针轻按孩子肚脐周围,帮助加速肠蠕动。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孩子便秘的原因之一,有时是忘了上厕所。3~7岁婴幼儿腹部及骨盆腔肌肉正在发育,排便反射机能不成熟,不知有便意就该上厕所,经常需要提醒,因此养成孩童每天固定排便习惯很重要。可以选择早餐饭后一小时,做为孩子的固定排便时间,并在如厕前先给孩子喝杯果汁或温蜂蜜水润润肠,有助排便更通畅。
另外,孩子牙齿不好会变得挑食、食欲不振,也会影响到排便能力。因此注意口腔卫生也是让孩子远离便秘的预防措施之一。
小儿便秘的护理
(1)母乳喂养的婴儿便秘时,可多喂开水,并添加橘子汁、红枣汁,白菜汁和蜂蜜汁等;如果患儿正在断乳,在增加辅食时,除了考虑高营养的蛋类、瘦肉、肝和鱼类外,还要增加纤维素较多的蔬菜、水果及粥类;稍大些的孩子便秘时,可增加一些五谷粗粮,将鲜牛奶改换为酸牛奶。
(2)可定时做腹部按摩,以便促进肠蠕动。同时,要增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3)通过训练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因为排泄大便是反射性运动。3个月以上的小儿,每天通常在早晨哺食之后,训练其按时排便,或要有意识地培养小儿坐便盆或用排便小椅。
(4)婴幼儿便秘时,原则上不用泻药,必要时可临时用一点开塞露。如果新生儿因消化道畸形引起便秘,则需要到医院检查,进行手术治疗。
小儿厌食症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主要是3~6岁)较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的症状。它是一种症状,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某些慢性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炎、结核病、消化不良及长期便秘等都可能是厌食症的原因(仅占9%)。但是,大多数小儿厌食症不是由于疾病引起(占86%),而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合理的饮食制度、不佳的进食环境及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因素造成的。
小儿厌食症二三事
中医治疗厌食的常用疗法为推拿、针刺、外敷、中药煎服。西医多采用补充锌剂治疗小儿厌食症。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补锌配合中药优于单纯补锌,因为中药调理脾胃机械、化学消化过程,促进了锌、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并改善了单纯锌剂所致的严重胃肠道反应;另外补充锌剂和消化酶对全身症状疗效不显著,而中药则疗效显著,中西医结合可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病症观察
患了厌食症的小儿较长时间食欲不振或食欲减退,见食不贪,甚则拒食。发病初期,小儿面色乏华,身体渐渐消瘦;随着病情的发展,患儿出现口干,饮水增多,进而含量减少,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可出现食欲很差而进食稍多,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后,大便可见食物残渣,或大便溏薄。此时小儿出汗偏多,容易感冒。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多见。
厌食症对小儿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智力发展均有影响。长期厌食可导致小儿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及免疫力低下,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小儿厌食症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喂食不当所致。如没按时添加辅食或断乳后未能使小儿适应普通饮食,或予以过多肥甘厚味,任其恣食生冷等;此外,小儿突然遭受情绪刺激,特别是进食时遭受责骂训斥,多病、久病,病后失调,用药不当等也是小儿厌食症的常见致病因素。
专家方案
几种常用中成药对治疗小儿厌食症有很好的疗效
[健儿消食口服液]具有健脾补气,理气消食的功效。适用于小儿厌食属气阴两虚型。3岁以内每服5~10ml,3~6岁每服10~20ml,日服2次。
[小儿消积丸]具有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小儿厌食有停食积滞者。3~6个月每服10丸,6个月~1岁每服20丸,1~3岁每服30丸,3~6岁每服50丸,日服2次。
[小儿喜食片]具有健脾益胃,消食化积的功效。适于小儿各种原因引起的食欲不振。1~3岁每服2~3片,3~5岁每服3~5片,5岁以上者酌量增加,日服3次。
[健脾糕片]具有开胃健脾的功效。用于厌食属脾胃虚弱者。嚼服,1~3岁每服6~8片,3~6岁每服8~12片,日服2次。
[大山楂冲剂]具有开胃消食的功效。用于各种原因之食欲不振。1~3岁每服3g,3~6岁每服6g,6~9岁每服9g,日服2~3次。
[健儿散]具有开胃健脾,生津消导的功效。用于小儿厌食属脾虚津亏者。3~6岁每服2~3g,6~9岁每服3~5g,日服2次,需连续服药1~2个月。
知识导读
家长应该避免“追喂”等过分关注孩子进食的行为;当孩子故意拒食时,不能迁就,如一、两顿不吃,家长也不要担心,这说明孩子摄入的能量已经够了,到一定的时间孩子自然会要求进食;决不能以满足要求作为让孩子进食的条件。
不要盲目吃药,莫滥用保健补品;可以适当服用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吸收功能的中、西药,但注意:一是要看小儿科或消化专科医生,不要听信游医巫医的甜言蜜语;二是不要过分依赖药物,孩子的胃肠消化功能潜力很大,如果严格按照以上几条去做的话,大部分孩子的厌食症是可以不药而愈的。
TIPS:预防小儿厌食症
小儿厌食症属中医“疳积”范畴,多为乳食积滞,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所为,当以健脾益胃、消食导滞为治。积极的家庭护理可有效地防治小儿厌食症。
培养习惯,预防小儿厌食症,要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从婴儿时期起就要注意进食要定时定量,一般婴幼儿每日三餐,每餐间隔4~5小时;幼儿每日四餐,每餐间隔3~4小时。这样才能使孩子产生正常的空腹感,促进胃液正常分泌。1岁以后则应培养小孩自己进食的能力,以提高他们进食的兴趣。
控制零食,不要给小孩太多零食、饮料等。中医认为,甘则令人中满,果汁型饮料中糖分含量较高,婴幼儿饮用后腻胃滞脾,且孩子可从饮料中获得不少能量,从而影响正常进食,久而久之形成小儿厌食症。因此,要控制小儿的零食及饮料摄入,必要时,可给小孩吃少量干鲜的果品、酸奶或新鲜果汁。
体育锻炼,适当增加小孩户外活动的时间,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及轻微的家务,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消耗能量,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环境适宜,吃饭应有稳定的场所和愉快的气氛。愉快的情绪可兴奋大脑皮层的进食中枢,提高食欲。大人和小孩最好能一起吃饭,要教育小孩集中思想,细嚼慢咽,不要边吃边玩。吃饭时,家长切忌批评训斥孩子,也不要在吃饭时逗小孩玩。孩子拒食时不要坚持引诱,更不要强迫进食。可在饭前给孩子吃点山楂等酸性水果,以刺激胃液的分泌。必要时还可口服食母生、多酶片等帮助消化。
小儿厌食的护理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增加锻炼有利于促进食欲。保证睡眠充足,学龄前婴幼儿每日11~12.5小时。同时,要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紧张,造成小儿身心疲劳或精神忧郁。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培养小儿按时进食、不偏食、不挑食,两餐之间不要吃过多的零食,不要边看电视边吃饭等。进餐前15分钟应让小儿做好心理和生理上的就餐准备,以免由于兴奋或疲劳影响食欲。
(3)注意进餐时的避免不良刺激,家长不要强迫孩子进食,不要在此时责备或批评孩子。而要耐心鼓励。应在良好、愉快的气氛中进餐。
(4)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及营养搭配,防止蛋白质过高或甜食过多。食物的种类和制作方法要经常变换,以增加小儿食欲。
(5)夏天气候炎热,湿度较高,此时如饮用过多的冷饮就会影响消化液的分泌而导致食欲下降。教育孩子冷饮和雪糕要适量,不宜过量。
(6)对于采取上述护理措施无效的顽固厌食患儿,应到医院请医生进一步诊治,及早给予矫治,避免因长期厌食而造成营养不良、体质衰弱,甚至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师是发生在腮腺的炎症。属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此病多发生于冬春两季,2岁以上小儿多见。
流行性腮腺炎二三事
中医称本病为“痄腮”是由风温邪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治宜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发病期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食油腻厚味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特别应该注意禁食酸味食物,酸味食品刺激腺体分泌,会使腮腺肿得更大。
病症观察
小儿得了腮腺炎的症状有
(1)发热、头痛、咽痛、全身无力、哭闹不安、食欲下降。
(2)患病1~2天后,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局部皮肤表面发热、不红,疼痛明显,张口吃东西时加重。
(3)2~3天后症状突出,体温可达39~40℃,在上颌第二臼齿旁颊部黏膜上,可看到肿大的腮腺管口,无脓性分泌物排出。约7~14天痊愈。
(4)严重者可合并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专家方案
流行性腮腺炎无特效疗法,一般抗生素和磺胺药物无效。主要给予充分的水、足量的进食、卧床休息,常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症处理。
(1)一般护理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
(2)对症治疗宜散风解表,清热解毒。用板兰根60~90g水煎服或银翅散加大青叶15g水煎服;局部外涂可用紫金锭或青黛散用醋调,外涂局部,一日数次;或用薄公英、鸭跖草、水仙花根、马齿苋等捣烂外敷,可减轻局部胀痛。必要时内服去痛片、阿斯匹林等解热镇痛药。
腮腺炎脑炎治疗:可按乙型脑炎疗法处理。高热、头痛、呕吐时给予适量利尿剂脱水。
胰腺炎治疗:禁饮食、输液、反复注射阿托品或山莨菪碱,早期应用皮质激素。
重症并发脑膜脑炎、严重睾丸炎、心肌炎时,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知识导读
流行性腮腺炎小偏方:
(1)蟾蜍1只,清水洗净,去头及耳后腺,将皮剥下煎成膏药状,表皮向外直接贴敷患处。若自行脱落后,可浸水后重贴,待肿消为止。
(2)吴茱萸9g,虎杖5g,地丁6g,胆南星3g,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次取6~15g,加醋适量调成糊状,外敷双侧涌泉穴。适用于痄腮腮肿咽痛。
(3)万年青根、鲜蒲公英、鲜马齿苋、鲜鞭蓉叶、鲜鱼腥草、鲜大青叶、鲜地龙糊(可任选1种),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数次。
TIPS: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方法
[管理传染源]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接触者一般不一定检疫,但在集体婴幼儿机构、部队等应留验3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自动免疫]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途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还可采用喷鼻或气雾吸入法,该疫苗不能用于孕妇、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对鸡蛋白过敏者。近年国外报道使用腮腺炎疫苗(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后,虽然明显降低了腮腺炎的发病率,但疫苗所致腮腺炎病毒的感染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有预防疫苗]在12~15个月时注射的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中就含腮腺炎疫苗。最佳的预防是在适当的年龄接种疫苗。怀孕妇女,那些有蛋类过敏者是否可以接种疫苗须由医生决定。
[被动免疫]一般免疫球蛋白、成人血液或胎盘球蛋白均无预防本病的作用。恢复期病人的血液及免疫球蛋白或特异性高价免疫球蛋白可有一定作用,但来源困难,不易推广。
[药物预防]采用板兰根30g或金银花9g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
小儿腮腺炎的护理
(1)阻断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一经发现患儿耳垂肿胀疼痛、发热,即考虑为此病。这时马上进行家庭隔离,隔离期为7~14天。
(2)维持肌体营养。应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多喝开水。由于患儿饮食及吞咽时,双侧耳垂部疼痛加剧,患儿往往不愿进食,应鼓励、指导患儿进食。为减少消耗,应卧床休息2~3天,并禁止食用酸性食物,以免引起疼痛,同时不要食用牛、羊肉、海鲜等发腥物,以免引起复发。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温度、湿度适宜。
(4)做好口腔护理。由于腮腺管口红肿,食物残渣易存留于口腔,给细菌带来繁殖空间,因此应做好患儿口腔护理,每日进食后给朵贝儿液漱口。
(5)严密观察病情,以便及时发现并发症。如腮腺肿胀加剧、体温持续不退、心率加快、嗜睡、谵妄等,应当及时送医院治疗。
小儿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多见于5~9岁的小儿,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性强,常在托儿所、幼儿园等婴幼儿集体中流行。
小儿水痘二三事
水痘病毒存在于早期病人的呼吸道内,经呼吸道传染是主要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另一种是接触传染,由于接触病人的衣物、食具、被褥及毛巾等用具等而得病。一般自出疹前一日至出疹后五日或至皮疹全部结痂、干燥前均具有传染性。本病潜伏期大约2~3周。
病症观察
水痘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可伴有发热、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3~17天。
发病前症状:轻微发热,全身不适,食欲欠佳等类似感冒症状。
在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天后出现皮疹。皮疹为向心性分布,躯干、头、腰部多见,而四肢少见。最初为丘疹或红色小斑疹,后出现椭圆形疱疹,几天疱疹变干,中心凹陷,然后结痂,再经数日至1~3周结痂脱落,不留有疤痕。皮疹在病后3~6天陆续成批出现,可在同一时期见到丘疹、疱疹、结痂。
专家方案
患了水痘的小儿要加强护理和治疗。首先要隔离。其次,在发热和出疹期间要卧床休息,多饮白开水,进食易消化食物如菜粥,面条、蒸鸡蛋羹、牛奶等。第三,皮肤瘙痒可涂0.25%的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溶液。合并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第四,中药银翘散疗效好,重症可用腊梅解毒汤(腊梅花6g,银花10g,连翘10g,菊花6g,板兰根6g,蝉蜕6g,赤芍2g,甘草3g,黄连6g,木通3g,地丁6g)水煎分2次服,连服1~2天。
知识导读
水痘通常属较温和的病,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是慢性病患儿,特别是白血球过多症或正在服用类固醇药物的人,要加倍小心,因为水痘会引致肺炎、脑炎等并发症,甚至招致死亡。
TIPS:预防小儿水痘
预防小儿水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变干后为止。对密切接触儿检疫21天。
(2)病室注意通风,可用紫外线消毒。
(3)对正在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儿进行被动免疫。
(4)可给易患儿接种水痘疫苗。
小儿水痘的护理
(1)发热时要让病儿休息,多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饮食,要多喝开水和果汁。
(2)看好病儿不要用手抓破疱疹,特别是注意不要抓破面部的疱疹,以免疱疹被抓破化脓感染。为此,要把孩子的指甲剪短,保持手的清洁。可缝制一副毛边向外的手套,戴在病儿手上。如果疱疹破了,可涂1%的紫药水,如有化脓可涂抗生素软膏。
(3)另外,病儿的被褥要勤晒,衣服要清洁宽大,防止因穿过紧的衣服和盖过厚的被子,而造成过热引起疹子发痒。如发现病儿高热不退、咳喘,或呕吐、头痛、烦躁不安或嗜睡,可能是合并发生肺炎、脑炎,应及时找医生诊治。
(4)水痘不是出得越多越好,因此不要给孩子吃促进发疹的药,以免导致全身水痘密集,加重病情。若孩子感到奇痒难忍,烦躁不安,很可能用手去抓,轻者会留下疤痕,重者可能造成细菌由局部感染病灶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
小儿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一种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一般全年都可发生,夏秋季多发。它主要通过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苍蝇和菌痢病人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过度疲劳、受凉、暴饮暴食都有利于菌痢的发生。
细菌性痢疾二三事
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我国现以福氏菌与宋氏菌所致菌痢最常见。痢疾杆菌的致病性及传播性很强,仅10个志贺菌I型就会引起发病。中毒型菌痢多见于2岁多体格强健的小儿,故其发病机理与机体反应性密切相关。另外,细菌毒素也起重要作用。
病症观察
痢疾的潜伏期长短不一,最短的数小时,最长的8天,多数为2~3天。由于临床表现和疾病经过不同,医学家将痢疾分为普通型痢疾、中毒型痢疾、混合型痢疾和慢性痢疾。
[普通型痢疾]起病急,恶寒、发热,体温常在39℃以上,头痛、乏力、呕吐、腹痛和里急后重。痢疾杆菌主要侵犯大肠,尤其是乙状结肠和直肠,所以左下腹疼痛明显。患痢疾的孩子腹泻次数很多,大便每日数十次,甚至无法计数。由于直肠经常受到炎症刺激,所以患儿总想解大便,但又解不出多少,这种现象叫里急后重。里急后重现象严重的可引起肛门括约肌松弛。腹泻次数频繁的孩子可出现脱水性酸中毒。对痢疾杆菌敏感的抗生素较多,绝大多数病人经过有效抗生素治疗,数日后即可缓解。
[中毒型痢疾]此型病人多是2~7岁的孩子。由于他们对痢疾杆菌产生的毒素反应强烈,微循环发生障碍,所以中毒症状非常严重。多数孩子起病突然,高热不退,少数孩子初起为普通型痢疾,后来转成中毒型痢疾。患儿萎靡、嗜睡、谵语、反复抽风,甚至昏迷。休克型表现面色苍白,皮肤花纹明显,四肢发凉,心音低弱,血压下降。呼吸衰竭型表现呼吸不整,深浅不一,双吸气、叹气样呼吸、呼吸暂停,两侧瞳孔不等大、忽大忽小,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混合型具有以上两型临床表现,病情最为凶险]中毒型痢疾病人发病初期肠道症状往往不明显,有的经过一天左右时间才排出痢疾样大便。在典型痢疾大便排出前,用肛管取便或2%盐水灌肠,有助于早期诊断。在痢疾高峰季节,孩子突然高热抽风,精神很弱,面色灰白,家长应立刻将患儿送往医院检查和抢救。
[慢性痢疾]慢性痢疾婴幼儿少见,多因诊断不及时、治疗不彻底所致,细菌耐药,患儿身体虚弱,病程超过2个月。慢性痢疾患儿中毒症状轻,食欲低下,大便粘液增多,身体逐渐消瘦,预后不好。
专家方案
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止痢汤(由干石榴皮、白头翁、黄柏各30g加水300ml,煎至100ml),每次30ml,每天3次口服;TMP每次0.2g,每天2次口服,两天为1疗程,未愈可再服1疗程。婴幼儿酌减。
止痢汤中石榴皮内含鞣酸,有固涩作用,体外试验时对痢疾杆菌有抑菌、杀菌作用,敏感率83.7%;白头翁含有白头翁素,有镇惊、镇痛、抗痉挛作用,对肠黏膜有收敛作用;黄柏清热解毒燥湿,二药体外实验对痢疾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知识导读
特别要注意的是冷饮在细菌性痢疾的传播中有重要作用。夏季不让孩子吃冷饮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要注意购买品牌优良的产品,不要喝小摊上的饮料。在马路上吃冰棍和冰淇淋是极不卫生的,特别是风大时,落在冰棍上的尘灰常都带有病菌。
TIPS:预防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小儿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得病的途径就是吃了带有痢疾杆菌的粪便污染的食物或饮料而引起的。因此,为预防细菌性疾疾的发生必须注意饮食卫生。
(1)注意食品必须新鲜,不吃变质、腐烂、过夜的食物,存放在冰箱的熟食和生食不能过久,熟食应再次加热。生吃的食品及水果要清洗干净,最好再用开水洗烫。
(2)有些孩子得痢疾是由家里人传染的。大人得了痢疾,症状比较轻,仅有腹泻,没有注意大便的性状,未能及早发现,往往成为传染的来源。还须注意对痢疾患儿的粪便消毒,1%漂白粉溶液或沸水消毒后才倒入便池,更不能随地大小便。
(3)苍蝇是传播痢疾的媒介。苍蝇性喜栖息在脏物上,脚上沾满成千上万的病菌,可将病菌带到食物、餐具、物体上。当孩子吃了这些食品,手接触了被污染的物体,都可以感染上痢疾。在预防肠道传染病方面,手的清洁卫生应该重视。由手将病菌带入口内也是孩子得痢疾的主要途径。因此,便后饭前要彻底清洗双手,改掉吃手指的不良习惯。
至今尚无预防细菌性痢疾的菌苗。因为痢疾杆菌的型别较多,难以制成多型混合菌苗。另外,患痢疾后产生的免疫力持续时间也不长,仅数月而己。所以,采用预防接种的办法没有多大价值。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护理
(1)细菌性痢疾的患儿必须隔离,其食具的消毒可在开水中煮沸15分钟,孩子的玩具可选择易于消毒的木制或塑料制品。
(2)大便的处理,可以大便1份,漂白粉1/4份,放在痰盂里搅匀后加盖2小时再倒掉,床单被褥可在日光下曝晒6小时。
(3)患儿应卧床休息。腹痛时腹部可放热水袋。
(4)如果患儿大便有里急后重现象,可让其大便解在尿布上,不要求坐起在痰盂里解便,以防止肛门直肠脱垂。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并用5%鞣酸软膏涂于肛门周围的皮肤上。如有脱肛,可用纱布或软的手纸涂上凡士林,托住脱垂的肛门,一面轻轻按摩,一面往上推,直至复位。
(5)若患儿呕吐频繁,可短期禁食,或给予静脉补液。然后给予糖盐水、清淡的流质,如藕粉、豆浆等。待病情好转,即应及早进食。但此时患儿的饮食仍保证是少渣、易消化的半流质,如麦片粥、蒸蛋、煮面条等(注意:牛奶易引起腹泻胀气,应予限制,待大便成形后可适当增加)。
(6)在恢复后期,应设法引起患儿的食欲,也可以饭前半小时服消化酶类药物如胃蛋白酶等,并在饮食中增加营养,开始可少食多餐,逐渐增加,防消化不良。
小儿蛔虫病
蛔虫病是最常见的小儿肠道寄生虫病。环境被蛔虫卵污染,是婴幼儿感染的主要来源。蛔虫卵主要通过手和食物进入人体内。小儿喜欢用手抓食物吃,喜欢吮指头,还喜欢把一些不洁的玩具放入口中;尤其是小儿的指甲缝中很易藏有蛔虫卵,是极易造成感染的。
小儿蛔虫病二三事
这里应特别提醒家长的是,不要孩子一有腹痛就给孩子吃打虫子药,而应先由医师确诊为蛔虫病后,再驱虫。再一点就是,有的人也不管孩子有没有蛔虫病,过上一年半载,就“自动”给孩子服一次驱虫药。这种做法是很不应该的。
病症观察
肠内蛔虫一般处于安静状态,但受到各种刺激(如高热、消化不良、驱虫不当等)后易使蛔虫骚动及钻孔,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常见的有:
[胆道蛔虫症]系蛔虫钻入胆道而引起,表现为剑突下突然发生阵发性绞痛或钻顶痛,可放射至背部及右肩部,难于忍受,极度不安。常伴有恶心及呕吐。腹壁软仅疼痛发作时腹壁轻度痉挛,剑突下明显的局限性压痛。当进入胆道的蛔虫退到小肠后,则症状突然消失。
[蛔虫性肠梗阻]多见于小儿。由于虫数较多,扭结成团阻塞肠腔,引起部分肠梗阻。病人有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腹壁软,可扪及大小不等粗麻绳样索状块物。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
[其他]伤寒或少数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感染蛔虫后,蛔虫可穿破病变处肠胃壁引起穿孔,产生弥漫性腹膜炎。蛔虫向上逆行时可由鼻孔、口腔排出,或钻入耳咽管而引起耳鼓膜穿孔,并由外耳道排虫。偶而蛔虫可到达喉或气管,引起窒息。
专家方案
驱虫治疗常用:苯咪唑类化合物,为广谱驱虫剂,可杀死蛔虫、钩虫等。其杀虫机理为药物对虫体有选择性、不可逆性地抑制其摄取葡萄糖的作用,使虫体内源性糖原耗竭,并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阻碍三磷酸腺苷产生,致使虫体无法生存与生殖,最终死亡。常用的药物有:
[甲苯咪唑]婴幼儿用量每天为50~150mg,早晚各次,连服3天;若未驱尽,三周后可再用第二疗程。该药驱蛔效果较佳,副作用少见,大量感染用此药驱虫时,可有腹痛、腹泻,但较轻微。
[丙硫咪唑]商品名肠虫清,为新的广谱驱虫剂。剂量为400mg,一次吞服。疗效达90%以上。但在大规模治疗中,偶有发生口吐蛔虫的反应。
知识导读
蛔虫在小肠里吸取营养,排泄毒素,能引起许多下状和并发症。小儿得了蛔虫症有不想吃饭,或能吃长不胖,腹胀,阵发性腹痛等。蛔虫有钻孔的习惯,有时钻以胆道里,引起胆道蛔虫病,有时钻到阑尾里,引起阑尾蛔虫症;蛔虫多时可扭成团,阴塞肠管而引起蛔虫性肠梗阻,幼虫钻到肺脏,可引起过敏性肺炎;蛔虫症还可引起皮肤搔痒症、荨麻疹、过敏性紫斑等。
TIPS:预防小儿蛔虫病
蛔虫的寿命只有l~2年,如果感染了蛔虫不进行任何治疗,只要做到不再重复感染,那么过l~2年蛔虫就会自行消灭。反之,如果蛔虫病小儿在有效驱虫后仍不注意卫生,那么两个月后肠内因含再次感染蛔虫卵而重新出现蛔虫的成虫。所以预防蛔虫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关,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教孩子饭前便后洗手。用盆洗手时水不宜太少,最好用自来水直接冲洗。
(2)瓜果蔬菜要彻底洗净,水果要铣净削皮,生吃西红柿要洗后用开水烫去皮再吃。
(3)教育孩子尽量不要在地上玩,如玩士、弹球、踢毽子等。玩后应洗净双手、清洁玩具。
(4)要勤剪指甲,平时不要咬指甲。手帕要天天洗净,要放在干净的衣兜里备用,最好能用餐巾纸。
(5)消灭苍蝇、蟑螂,不吃被它们叮爬过的食物。
(6)教育孩子不要喝生水,不要随地大便。
小儿蛔虫病的护理
(1)2岁以内的小儿不能服驱虫药,因为2岁以内的小儿肝、肾功能尚不完善,服驱虫药会损害肝、肾等器官。
(2)驱虫药不能频繁使用,一般间隔6个月到1年为宜。
(3)如小儿并发胆管蛔虫症或蛔虫性肠梗阻时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小儿急性肾炎
急性肾炎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是一种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肾脏疾病,为婴幼儿常见病之一,多发生在学龄婴幼儿,特别是早期学龄婴幼儿,2岁以下很少见。
小儿急性肾炎二三事
起病1~2周内应卧床休息,待浮肿消退,肉眼血尿消失,血压正常才可逐步在室内活动或户外散步。2个月后如无临床症状,尿常规正常,逐步恢复上学,但仍应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并定期复查。
病症观察
在发病前1~4周常有急性扁桃体炎、皮肤脓疱病等先驱感染。开始有低烧、头晕、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浮肿和少尿是本病的特点,一般浮肿先从患儿的眼睑开始,逐渐扩大到全身。指压不凹陷,浮肿时尿量明显减少,甚至没有尿,大约1~2周内尿量逐渐增多,浮肿也逐渐消退。
大部分患儿的血尿是肉眼看不见的,只有少部分患儿肉眼可见血尿。血尿的颜色有的呈鲜红似洗肉水样,有的似浓茶色。一般这种肉眼可见的血尿在1~2周内消失。患儿血压增高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但如果血压上升过急,会出现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发病早期患儿尿量显著减少,浮肿加重,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烦躁不安、进而病情可急剧恶化,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面色灰白,四肢冰冷,频繁咳嗽,咯出粉红色泡沫样痰,说明患儿有心衰发生。
如果患儿在发病的早期头晕严重,恶心、呕吐,并出现一时性失明,严重者突然惊厥、昏迷,则为高血压脑病的表现。部分严重的病例在早期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以上这些情况,如不及时得到处理,后果严重。当你的孩子前一段时间曾有扁桃体炎或皮肤化脓性感染的病史,继而又出现浮肿和少尿的现象,应及早进行诊治。
专家方案
本病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起病2周内需卧床休息,水肿消退、血尿消失、血压降至正常后才能下床轻微活动。有水肿及高血压的患儿应限制钠盐的摄入。食盐每天1~2g。为清除感染灶内残存的链球菌,疾病早期可用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1~2周。其作用在于彻底消除病性灶或残存的病原菌,对肾炎本身并无治疗作用。
[对症治疗]血压升高迅速,甚至出现自觉症状时可给利血平降压;浮肿,尿少明显的可给速尿等利尿剂。
病情较重,有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可能时,应立即送往医院抢救治疗。
中药在本病的治疗中有相当作用,可根据患儿病情辨证用药。
知识导读
患儿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应充分供给维生素C。要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卧床休息时日常的个人卫生如早晚洗脸、洗手、漱口、洗外阴等应照常进行。皮肤清洁也是很重要的。
TIPS:预防小儿急性肾炎
急性肾炎为3岁后小儿常见病之一。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或皮肤的链球菌感染之后。当然本病预后大都良好,不留任何后遗症,但如果发病早期处理不当,或一些严重病例,则可转为慢性肾炎甚至肾功能衰竭,而危及宝宝的生命。本病防治要点如下:
(1)平时加强孩子的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防止呼吸道感染及皮肤感染。
(2)患病后在治疗的同时,要注意休息,加强饮食治疗,如高糖、高维生素、低蛋白、低盐饮食。
(3)治疗主要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多选用膏霉素药物治疗,防止使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浮肿时选用利尿剂。
(4)治疗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脑病等。应根据出现的不同情况,由医生决定其不同的治疗措施。
小儿急性肾炎的护理
患病初期一般需要住院治疗和绝对卧床休息直至症状消失。一般检查正常后即可出院在家中调养,所以家庭护理对小儿的康复有重要意义,护理时应注意:
(1)改善环境,预防感冒、感染等并发症。
(2)监督病儿坚持休息。
(3)饮食一般宜清淡可口,避免过咸,蛋白类食品不用特别限制,可适当多食米饭、馒头等主食。
(4)皮肤护理:定时清洁,防止褥疮。
(5)注意观察病情,定期检查。
小儿遗尿症
遗尿是指5岁以上的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临床可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两种,前者是指持续的或持久的遗尿,其间控制排尿的时期从未超过1年;后者是指小儿控制排尿至少1年,但继后又出现遗尿。
小儿遗尿症二三事
美国学者对小儿遗尿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后提出,饮食中的牛奶、巧克力和柑橘类水果过量,是造成小儿夜间遗尿的主要原因,其中牛奶过量造成的遗尿达60%。只要停止进食上述食物,遗尿现象就会消失。主要原因是这些食物在小儿体内可以产生变态反应,使膀胱膨胀,容量减少,并能促进平滑肌变得粗糙,产生痉挛。这一变态反应也引起小儿睡得过深,在有尿时不能及时醒来,导致遗尿。
病症观察
[小儿遗尿症]多数患儿易兴奋,性格活泼,活动量大,夜间睡眠过深,不易醒。遗尿频繁,几乎每夜发生,一夜发生1~2次或更多;或者遗尿可为一时性,可隔数日1次,或间隔数月1次或发作一段时间。
专家方案
小儿遗尿症治疗:
行为疗法
(1)设置记录表。从治疗第一天起,要求家长为孩子设置记录表,以便每天进行记录(可使用日历)。当尿床时,努力寻找可能导致尿床的因素,并记录在表上,如未按时睡眠,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激动,傍晚液体摄入量太多等。当患儿无尿床时,便把一颗星画在当日的表格上,并予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
(2)建立条件反射。从治疗开始起,要求家长每天夜晚在患儿经常发生尿床的时间前(一般提前30分钟~1小时),用闹钟将患儿及时唤醒,起床排尿,使唤醒患儿的铃声与膀胱充盈的刺激同时交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条件反射建立,患儿就能够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唤醒达到自行控制排尿的目的。另外,要鼓励患儿自己去厕所小便,目的在于使患儿在比较清醒的情况下把尿排泄干净。
(3)膀胱功能锻炼。督促患儿白天多饮水,尽量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使膀胱容量逐渐增大,鼓励患儿在排尿中间中断排尿数次,然后再把尿排尽,以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西医治疗
(1)盐酸丙咪嚎:5岁以下用12.5mg,5岁以上用25mg,每晚1次,症状消失后减量,疗程6~8周。
(2)遗尿丁(氯脂醒):0.1g/次,每日2~3次,疗程1~2周。
小儿遗尿症中成药
(1)缩泉丸,每次5~10g,每日2次。
(2)金匮肾气丸,每次5~10g,每日2次。
(3)附子理中丸、每次5~10g,每日2~3次。
(4)补中益气丸,每次5~10g,每日3次。
知识导读
有些患儿使用尿布时间过长,以致自幼就没有养成自己控制排尿的习惯;有的母亲训练幼儿的方法不对。比如夜间把幼儿唤醒后,让他坐在便盆上边玩边排尿,孩子有时可能排了尿,有时可能只是坐在便盆上玩,并未排尿,母亲如果没有看看孩子是否已经排尿,就把孩子抱上床,这样会使幼儿不能把排尿与坐便盆联系在一起,构成条件反射,造成孩子排尿紊乱,无法形成良好的排尿习惯。还有的母亲常在晚上把孩子弄醒强迫排尿,不管孩子如何挣扎、哭闹,反正孩子不排尿就不让他(她)离开便盆,这样会使幼儿对排尿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同样不利于培养有规律的排尿习惯。
TIPS:预防小儿遗尿症
小儿遗尿常见的原因是精神因素,如受惊吓,过度疲劳,骤然换环境,失去父母的照顾及不正确的教养习惯,预防此病症应注意以下几点:
(1)积极治疗与预防引起遗尿的原发疾病。积极鼓励婴幼儿消除顾虑,克服怕羞以及精神紧张等不良因素,建立治愈遗尿的信心。
(2)自幼开始建立合理的生活习惯及按时排尿的习惯,白天不要限制饮水。3岁小儿膀胱充盈时,常能利用膀胱括约肌、肛提肌和耻骨肌在短时间内制止尿的排出,这一控制作用在白天逐渐有效。4岁小儿当膀胱接近充盈时,常能使膈肌和腹肌收缩,从而使膀胱内压力增加而引起排尿。此时也能在膀胱充盈时,通过大脑皮质的控制,暂时延迟排尿,夜间的排尿也逐渐形成。6~7岁时,小儿在膀胱处于不同程度充盈时都能自主排尿。根据这一生理功能,对于小儿遗尿者白天不要过度限制其饮水量,要求患儿每日至少有一次随意保留尿液到有轻度胀满不适感,以锻炼膀胱功能。
(3)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兴奋,若食用这类食物,可使大脑皮质的功能失调,易发生遗尿。因此,在膳食中应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多盐、糖和生冷食物。多盐多糖皆可引起多饮多尿,生冷食物可削弱脾胃功能,对肾无益,故应禁忌。
(4)晚饭或睡前,不入含水分较多的食物,少喝水,汤药尽量在白天服完,以减少尿量。睡前叫患儿尽量排空小便,入睡后在其发生遗尿的时间内唤醒小儿去小便,从而养成按时排尿的良好习惯。
小儿遗尿症的护理
小儿遗尿症的护理除了上面介绍的预防措施外,还要注意:
(1)少吃玉米、薏苡仁、赤小豆、鲤鱼、西瓜。因为这些食物味甘淡,利尿作用明显,可加重遗尿病情,故应忌食。
(2)保持患儿的精神愉悦,不要过度紧张,或遭受惊吓。
(3)保证患儿良好休息,不要过度疲劳。过度疲劳也会使得患儿夜间难以醒来。
女宝宝的阴道炎
有些女孩在幼年期会有断断续续的阴道出血现象,专家指出,引起婴幼女外阴、阴道出血的原因可分激素性和非激素性两大类。
女宝宝阴道炎二三事
由于女性的生理结构,尿道口、阴道口与肛门同处于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当中,因此交叉感染的机会也比较大。故而,给女孩儿清洗阴部的时候,要从中间向两边清洗小阴唇部分(也就是小便的部位),再从前往后清洗阴部及肛门,一定要将肛门清洗干净,便便中的细菌最容易在褶皱部分积存。
病症观察
周岁前的宝宝大小便大多都在纸尿裤里进行,倘若排泄物没有清洗干净,加之汗液就很容易滋生细菌。而小宝宝阴部发育尚未完善,尿道口、阴道口容易暴露在外,阴道黏膜又比较薄,细菌或感染源很容易进入尿道或阴道,引发炎症。也有些宝宝是由于对纸尿裤过敏引起的过敏性阴道炎。
及早发现。小宝宝阴部难受的表现多为哭闹,或用手搔抓外阴;外阴或纸尿裤上出现不明分泌物,或者是血性分泌物,外阴红肿,又异味,有的表现为反复阴道出血。如果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请医生进行鉴别,以对症治疗。
专家方案
治疗: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呈淡粉色)洗外阴,对较大的幼女可令其坐浴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左右。禁用刺激性较大的肥皂用力擦洗。也可用浓度为1%的洁尔阴液,通过较细软的像胶导尿管,轻轻送至阴道顶端进行冲洗。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如为一般细菌感染,局部可涂用红霉素软膏。是否需用口服药物,则应根据医嘱进行。特别注意的是对顽固性经久不愈的幼女阴道炎,应想到阴道内有异物存在的可能,请医生仔细检查,较大的异物或长时间有嵌顿往往需在麻醉下进行手术取异物,不可擅自乱取,以免造成直肠等部位的损伤。
知识导读
初生女婴的外阴,可能因在胎中受母亲内分泌的影响,偶尔有白色(或带有血丝)的分泌物出现在阴道口处,家长可以用浸透清水的棉签轻轻擦拭,不必紧张。爽身粉的粉尘极容易从阴道口进入阴道深处,甚至是内生殖器,所以女孩最好不用爽身粉扑下身。
TIPS:预防女宝宝阴道炎
为了更好地预防女婴或幼女的外阴阴道炎,保证宝宝的外阴清洁、干爽,应使用吸水性强、透气性好的尿布,如果宝宝是对纸尿裤的材质过敏,纯棉的老式纱布尿布应该还是不错的选择。勤洗换保持卫生,大便后要清洗外阴,谨防粪便不能擦净而污染会阴部。
尽早穿合裆裤,减少阴部外露污染的机会。宝宝的用品与大人的洗浴用品严格分开,宝宝专用的盆、毛巾等要定期消毒;孩子与大人的衣物也要分开洗。
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防止异物插入阴道。对有明显畸形造成反复感染者,应早做手术修补。
妈妈也要注意个人卫生,要积极治疗自身生殖系统传染性疾病,以免患上阴道炎传染给孩子。
女宝宝阴道炎的护理
(1)如果为急性感染,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呈淡粉色)洗外阴,对较大的幼女可令其坐浴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左右。注意不要刺激性较大的肥皂用力擦洗。来可用浓度为1%左右的洁尔阴液,通过细软的橡胶导尿管,轻轻送至阴道顶端进行冲洗,并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2)如为一般细菌感染,局部可涂用红霉素软膏。
(3)对顽固性经久不愈的幼女阴道炎,应想到阴道内可能有异物存在,请医生仔细检查,不可擅自乱取,以免造成直肠等部位的损伤。
(4)应使用吸水性强、透气性好的尿布,勤洗勤换保持卫生,大便后要清洗外阴,谨防粪便不能擦净而污染会阴部。
小儿贫血
所谓贫血,就是红细胞数减少,或者血红蛋白量减少。检查是不是贫血,一般通过验血就能确诊。红细胞在每立方毫米血液内,幼儿在380~550万,学龄婴幼儿为470~610万。小儿血红蛋白在每升血中有多少g才算正常呢?其具体数目是:3月龄95~145g;6月龄~6岁105~140g,7~12岁110~160g。
小儿贫血二三事
小儿贫血可按病因分为几类,如营养性贫血、造血功能低下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中毒性贫血等。但多数均为营养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2岁前的小婴儿发生贫血,多因饮食中铁缺乏而引起。多见于从母体中未获得足够铁量的早产儿,或未按时添加辅食,通常生后八九个月仍单纯喂母乳等,使铁的摄入不足而发生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11g/dl,诊断为贫血,小儿应服用铁剂治疗,同时饮食上要多食用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血、肝、鱼类、瘦肉类及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等,帮助铁的吸收。
病症观察
生活中易导致小儿贫血的原因有
有时婴儿会在无意之中接触到用作涂料的铅,因铅中毒而发生贫血。玩具、铁栏杆上面涂料中的铅,也会中毒而引起贫血,如果孩子身边有上述致毒物品,可送到医院进行检查。
患有钩虫病小儿,可引起严重贫血,有食用不施化肥的蔬菜时,一定要常检查粪便中的虫卵。
患慢性肾炎小儿,也能引起贫血,如怀疑贫血时,一定不要忘记查尿常规。
学龄前婴幼儿,有的因为爱吃精白米,不喜欢吃鱼、蛋以及绿叶蔬菜,使铁质不足而引起贫血。虽然叶酸不足也可引起贫血,但常和坏血病同时发生,这是不吃蔬菜和水果的缘故。
长期使用抗癫痫药,可致叶酸不足而引起贫血,因此癫痫患儿服用苯妥英钠需要注意。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2岁最多见。发病缓慢,多不能确定发病日期,不少患儿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才被发现患有本病。
[一般表现]皮肤、黏膜逐渐苍白或苍黄,以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易感疲乏无力,易烦躁哭闹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造血器官表现]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淋巴结常轻度肿大。年龄愈小,病程愈久、贫血愈重,则肝脾肿大愈明显,但肿大程度罕有超过中等度者,淋巴结肿大程度较轻,质韧不硬。
[其他症状和体征]由于上皮损害可出现反甲,口腔黏膜及肛门发炎,舌乳头萎缩等。消化系统症状常有食欲低下,异食癖,时有呕吐或腹泻。呼吸,脉率加快,心前区往往可听到收缩期杂音。贫血严重者可有心脏扩大,甚至并发心功能不全。
专家方案
一旦诊断是贫血,要积极治疗,一般两三个月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可见到疗效,如果好转的话,白细胞先恢复,血小板恢复最慢。经各种治疗,仍不见效果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进行骨髓移植。
去除病因是治疗小儿贫血的关键,对某些病因未明的贫血应积极加以检查和研究。针对贫血的病因选择有效药物。如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维生素B 12和叶酸治疗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并注意小儿饮食质量和搭配,预防感染,必要时可输血治疗。
知识导读
哺乳期4~6个月前能利用从母体内来的铁质造血,在4~6个月后即出现铁质的不足,所以在3~4个月时就应注意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蛋黄中含铁质较丰富,即应注意添加。动物肝脏含铁也较高,其他尚有鱼、豆类、豆制品均可逐步让小儿食用。新鲜绿叶蔬菜、水果等含铁质也较多亦可同时食用。当然在贫血严重时,尚须在医生指导不服用铁剂及维生素C、E等。服用这些药品,须注意不应与茶叶、咖啡等同时服用。
TIPS:预防小儿贫血
婴幼儿处于生长最快时期,一旦出现贫血,肌体供氧能力差,胃肠道黏膜细胞分泌和转运动能减退,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将加重肌体营养不良。此外,贫血时婴幼儿脑部供氧不足,必定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这样,营养不良及神经内分泌功能障碍的加重,就会对小儿体重及身高的正常发育构成不利影响。
小儿贫血的防治重点放在1岁婴幼儿身上。主要措施包括:生后第4个月开始中蛋黄类以补充造血原料铁的不足,以后逐月添加肉、鱼、蔬菜及水果等含丰富蛋白质、脂肪、糖、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6~7个月中应适量增加些粥、面类食品,以逐渐过渡到以米、面食品为主食的饮食,防止因突然改变饮食而产生胃肠功能不适应。
如果婴幼儿已有贫血,轻度者无需特殊治疗,注意饮食合理、多样和平衡性,大多可调理至正常。中度以上者可适当补充铁剂,如补血露、硫酸亚铁、维生素C、叶酸及维生素B 12口服或注射。严重贫血者可小量多次输血,以尽快纠正贫血,促进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
小儿贫血的护理
(1)应尽量做到母亲喂养,因为母乳中铁的含量和铁的吸收率都比牛奶高。
(2)一定要按时添加辅食,特别要加一些含铁丰富的食品。人工喂养的小儿,可在生后2个月加菜汁和水果汁,4个月加蛋黄、菜泥和豆制代乳粉,六七个月加豆腐、肝泥、肉泥和鱼肉等。
(3)在添加辅食时,还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以增加铁的吸收率。例如瘦肉、家禽、鱼肉、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要使植物中的铁容易吸收,最好与荤菜一起炒着吃。另外,饭后服维生素C和水果也可增加铁的吸收。
(4)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也是护理中特别应注意的重要方面。
小儿惊厥
惊厥或称抽风、惊风,是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或功能异常的紧急症状,这时,大脑神经功能暂时紊乱,导致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婴幼儿患者更为多见。常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全身痉挛抽搐,部分患儿可呈强直性或局限性抽搐。严重者可反复发作或呈持续状态。
小儿惊厥二三事
导致小儿惊厥的病因很多。各种颅内感染,寄生虫引起的脑炎、脑膜炎、脑脓肿等,各种颅内病变(脑损伤、癫痫、颅内畸形、颅内占位性病变等),颅外病变和低血钙、低血镁、低血钠、高血钾、低血糖、维生素缺乏等代谢性疾病,各种食物和药物中毒、心脏疾病、肾脏疾病、出血性疾病等,均可导致惊厥。
病症观察
患儿惊厥发作前可出现精神恍惚、烦躁不安等先兆症状;但大多数突然发作,患儿意识不清、两眼上翻或固定、头多后仰、面部及四肢呈强直性或下阵挛性抽搐,常有呼吸暂停、面色转白或发青,惊厥停止后马上入睡。少数抽搐时意识清楚。如果在意识还未清醒之前再出现惊厥,或惊厥难以制止而呈持续状态者提示病情严重。惊厥仅是一种症状,应尽快找出病因,否则可导致严重脑损害。
专家方案
出现惊厥时,应立即将患儿平卧,解松领扣,头偏向一侧,使口腔分泌物易于流出,以免引起窒息。若出现窒息时,应立即吸出呼吸分泌物,施行人工呼吸。
用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入口腔内上、下齿之间(如没有压舌松可用铝匙柄外面裹以手帕),以防舌被咬伤。
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对患儿的刺激,惊厥发作不可将患儿的刺激,惊厥发作不可将患儿抱起或高声呼叫。
有高热时,应给以物理或药物降温。如惊厥发作时间较长,无论有无紫绀,均应给以吸氧,以减轻脑缺氧。
惊厥发作时,禁忌任何饮食,包括饮水。待惊厥停止、神志清醒后根据病情适当给以流质或半流质。
必要时可用针刺入中、合谷等穴位。
迅速送医院就医,并向医生反映抽痉开始时间、抽痉次数、持续时间、抽搐部位、两眼有否凝视或斜视、大小便有无失禁以及解痉后有无嗜睡现象等。以便诊断和处理。
制止惊厥可选用地西泮、苯巴比妥等药物治疗。高热者宜物理降温,也可用药物退热。同时尽快找出病因,采用相应治疗。
知识导读
引起小儿惊厥的原因很多,通常可以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属于感染方面的,有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有各种脑炎、脑膜炎;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有败血症、中毒性菌痢、肺炎等。例如3岁以内的小儿,患上了呼吸道感染等病,发高烧的初期,也会发生惊厥。
TIPS:预防小儿惊厥
小儿惊厥对婴幼儿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积极进行预防,是保护婴幼儿健康的有效措施。预防的方法主要有:
(1)加强护理和小儿体格锻炼。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多让小儿到室外活动,使机体能适应环境,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2)要注意营养。小儿除了奶类饮食以外,还应当及时添加辅食,比如鱼肝油、钙片、维生素B 1和维生素B 6以及各种矿物质,不能让小儿饥饿,以免发生低钙和低血糖性惊厥。
(3)要适当合理用药,防止小儿误服有毒的药品。
小儿惊厥的护理
(1)加强看护,防止小儿撞跌头部引起脑外伤,更不能随意用手打小儿头部。
(2)如果小儿发生了惊厥,要让小儿侧卧,解开衣领用手帕裹压舌板或者把筷子放在上下齿之间,防止其咬伤舌头;要让小儿保持安静,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3)如果惊厥的小儿发高烧,可以用凉水、井水或者30%~50%的酒精擦浴,或者用冷盐水灌肠,并且用安乃近滴鼻或者肌注退烧针剂。
(4)惊厥不止的,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小儿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其他)是指小儿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早期,体温升高≥39℃时发生的惊厥,并排除颅内感染及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
小儿高热惊厥二三事
引起小儿高热惊厥的主要原因是高烧。小儿为什么常常会发烧呢?中医认为:小儿具有“阳常有余的生理特点,又有“易从阳化热”的病理机制。因此,小儿患外感疾病很容易转化为热证,也就发起烧来。另外,很多急慢性疾病均可引起小儿发烧。家长遇到小儿发烧应首先带孩子到医院儿科确诊是哪种病引起的发烧并对症治疗。
病症观察
惊厥是小儿发高烧的继发症,遇到发高烧的婴幼儿,特别是6个月~3岁以内的小孩,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及身体状况,避免发生惊厥。惊厥发作前,可有先兆,如惊跳、抖动、发呆或烦躁不安。但大多数突然发作意识丧失,头向后仰,两眼球凝视、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面部和四肢肌肉强直性和阵挛性抽动,大小便失禁,发作时间可由数秒钟至数分钟,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导持续状态。发作严重或惊厥时间较久者,面、唇、指甲发紫,伴喉部痰声,甚至窒息,危及生命。
专家方案
对于在家中发生高热惊厥的小儿、家长不要惊慌,应马上用指甲掐按小儿的鼻下人中穴、双手虎口部的合谷穴及双手腕上的内关穴。
并且应让小儿面朝下,防趾口中粘液呛入气管,然后迅速送至医院儿科抢救治疗。预防高热惊厥的关键在于退热,热退惊自止。遇到6个月~3岁的婴幼儿发高烧,也就是体温在38.5℃以上。应采取积极的退烧方法。
退热无外乎两类,一为物理退热,二为药物退热。
物理退热:
(1)擦浴:分为2种,一种是酒精擦浴,一种是温水擦治。常用的卫生酒精应加入适量温水,用柔软的布,蘸兑了温水的酒精,温度在37℃左右为宜、擦小儿的手心、足心、腋下、月国窝、腹股沟等处。用温水擦浴时,水温应微高于体温,可洗可擦。但时间宜短,并迅速擦干身体并穿好衣服,以防再次着凉,加重病情。
(2)冰枕:发热、惊厥,对大脑会产牛一定的影响。所以,当小儿高烧时,应使用冰袋,枕在头部,或敷在前额以降低头部的温度,保护大脑。
药物退热:
(1)阿苯片:阿苯片又称阿鲁片,由两种药物组成,是解热止痛的常用药物:苯巴比妥纳是镇静安神、止抽定惊的常用药。阿苯片适于l~5岁的小儿。8~9个月的小儿服半片;1岁半服1片;3岁服1片半,4~5岁服2片。应注意体温应在38.5℃以上才是适用症。若体温持续在38.5℃以上者,可每4小时应用1次。服药后应多喝水,因发热的小儿,只有在出汗以后,体温才会有所下降。
(2)中药牛黄清热散、紫雪散、救急散均为退热定惊良药,具有副作用小的优点。可以在家庭中给高热患儿服用。但此类药物为苦寒泻下之品,适用于有高热、面红、口臭、大便秘结症状者。若虽有发热,但大便不成形者,不宜使用。在应用时,应见效即止不必服完。也就是说不可久服,久服会影响小儿食欲。
知识导读
惊厥的患儿,禁食含有脂肪等厚味的食品,应以素食流质为主。病情好转后,适当酌加富有营养的食品,如鸡蛋、牛奶、藕粉等。根据季节变化,夏季时给予西瓜汁、番茄汁,冬季可饮苹果泥。痰多时可予白萝卜汁,或荸荠汁。
TIPS:预防小儿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惊厥反复发作或惊厥持续时间过长,可引起缺氧性(惊厥性)脑损伤。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增强小儿抵抗力,避免患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疾病,一经发生上述疾病,应立即口服退热药及就医,以防高热惊厥的发生。
一旦发生高热惊厥,不要惊慌失措,千万不能用手挖咽喉或“艾火烧皮肤”,以免加重病情。应立即将患儿平卧床上或台上,防止患儿抽搐时跌下摔伤,头应侧位,在上下磨牙之间放牙垫以防舌咬伤,解松领口、裤带,用冰袋或湿毛巾置于额、颈、腋窝及大腿根部降温,指压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止惊,并速送医院就医。若单纯性高热惊厥反复发作或发生复杂性高热惊厥则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癫痫药物(如鲁米那或丙戊酸钠)数年,以预防惊厥复发导致脑的进一步损伤,经上述处理预后应是良好的。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
(1)先把发生惊厥的孩子放到平坦、较宽敞的地方,如大床上或地板上,使其头偏向一侧,同时解开衣领,以使其呼吸道通畅。
(2)用拇指掐压患儿的人中穴,同时取一筷子,外面包一层清洁的布或纱布,插在两侧或一侧上下大牙之间,以防止舌咬伤以及舌后坠引起的窒息。但如果患儿已咬紧牙关,则不宜强行撬开。
(3)取冷湿毛巾大面积敷于额头,5~10分钟换一次,如有冰敷带或酒精则更好。冰带敷额,酒精擦额部、腋下、大腿内侧等大血管处,以利迅速散热降温。
(4)及时清除患儿口腔内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堵塞气管引起窒息。
(5)经上述降温处理后,惊厥多会很快停止。但这只是权宜之计,紧急处理之后,家长应立即把患儿送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进行针对性治疗。
病症观察
中耳炎就是中耳长了脓包,未破溃流脓之前,耳内疼痛明显。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疼痛可放散到同侧额部、颈部、顶部、牙齿或整个半边头部,婴儿全身症状表现为哭闹不安,拒绝吃奶,发冷发烧,有时可发生耳后部红肿不让触摸。还有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
一旦脓液形成,可由外耳道流出,这说明鼓膜己发生穿孔,排脓后疼痛可得到缓解,小儿不再哭闹,此时中耳炎已过极期。所以早期中耳炎不易被发现,家长应当提高警惕,当婴儿不明原因哭闹时,或找不到发烧原因时,都应想到中耳炎的可能,必要时可到耳鼻喉科作检查。
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
专家方案
小儿中耳炎的治疗
(1)使用抗生素治疗,最少要治疗10~14天。
(2)发烧时予退烧处理。
(3)如有脓流出,只能在外耳将之拭干。
(4)平常有感冒时,应保持鼻道畅通。
(5)平时避免躺著喂奶,吐奶时应使小孩侧卧,避免仰卧。
(6)若有大量脓汁流出时,患耳周围皮肤应用冷霜。
(7)氧化锌或凡士林涂擦,以防外耳及皮肤的剥蚀。
知识导读
如果耳内有脓,应先用3%双氧水清洁耳道,然后再滴药。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拉直耳垂向下,年长儿应拉耳廓向后上,滴药后用手指轻轻按压耳屏,促使药液流入鼓膜区,如鼓膜已穿孔,药液甚至可以流入中耳腔,这对治疗十分有利。病儿滴药后要侧卧,不要马上站起来,待药液渗入组织后再起来活动。
TIPS:预防小儿中耳炎
预防小儿中耳炎,首先要从小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预防呼吸道感染。
其次喂奶的时,母亲最好抱着孩子,不要躺着。喂饱了以后,把孩子轻轻地竖起来,头躺在你的肩膀上,轻轻地拍后背,从下往上拍,让孩子打个嗝把胃里的气排出来,然后再把孩子放平,这样就能够防止漾奶。如果孩子一旦漾了奶,让孩子侧头,使奶出来,或是把孩子立起来,防止奶流到咽管里头去。
给孩子洗澡的时候注意耳朵别进水。还要特别提醒做父亲的,教育孩子的时候,急了就打耳光,就有可能把鼓膜给打破了,鼓膜穿孔了,脏东西就有可能进去,就易得中耳炎。
小儿中耳炎的护理
(1)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孩子,应遵照医吃应用抗生素,有高热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同时酌情用退热药。
(2)在鼓膜尚未穿孔的时候,可用1%酚甘油,减少疼痛;已穿孔的患儿,可用抗生素滴耳药,或滴眼药水于耳内,每日滴3~4次,连续数天直至不流脓为止。需要注意的是,滴药前应先揩去耳道内的脓液(可用过氧化氢即双氧水揩)。滴药时,让患儿外耳孔向上让耳药在耳道内滞留数分钟,以便进入中耳内。
(3)在鼓膜没有愈合之前,应避免污水进入耳道,因此一定不要游泳。
(4)还在哺乳期的患儿,在喂奶时应避免奶汁流入耳道内,以防引起再次感染;常常感冒的小儿,不要用力擤鼻,以免影响耳咽管。
小儿鼻炎
鼻炎的症状有很多种,依据鼻炎的种类不同,鼻炎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小儿鼻炎二三事
如果不及时治疗鼻炎,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如腺样体炎、中耳炎、咽炎和支气管炎。由于鼻腔炎性刺激容易引起婴幼儿急性腺样体炎,长期炎性刺激又会导致腺样体肥大;鼻腔借鼻窦开口和咽鼓管分别与鼻窦及中耳道相通,为此,由于炎症蔓延和擤鼻不当会导致化脓性鼻窦炎和中耳炎症;再者鼻腔炎性鼻涕倒流至咽部,会引起咽炎和支气管炎。
病症观察
婴幼儿鼻窦炎
鼻窦是对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的统称。小儿出生后就可能罹患上颌窦炎和筛窦炎。
急性鼻窦炎除鼻塞、多脓鼻涕外,可有发热咳嗽、精神萎靡、烦躁不安,也可伴发中耳炎、鼻出血和关节痛,较大儿可诉头痛。形成慢性鼻窦炎后,出现闭塞性鼻音和张口呼吸,黏液性鼻涕“源源不断”。长期鼻阻塞和张口呼吸会影响面部和胸部的发育。
婴幼儿鼻窦炎的症状和体征与普通的感冒症状相似,诊断有一定困难,具有以下特征应想到鼻窦炎的可能,及时到耳鼻喉科应诊:一是症状持续10天以上;二是每年都多次患上呼吸道炎症,发热伴有脓性鼻涕。
婴幼儿过敏性鼻炎
主要症状有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鼻涕倒流、夜间突然咳嗽。和感冒不同的是,过敏性鼻炎一般是在气候改变、早上起床、或空气中有粉尘时发作,不过这种现象,一般只持续10~20分钟,一天之中可能间歇出现,如果这些患儿合并有皮肤过敏或哮喘的病史,家长则应特别留意。
专家方案
治疗小儿鼻炎,家长要多加观察,发现小儿鼻炎的征兆,应尽快到正规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6岁以下婴幼儿不宜实施穿刺冲洗,切忌随手拿成人鼻炎药物治疗,婴儿禁用血管收缩剂,如:滴鼻净、麻黄素等。
同时配以西药内服(6~8岁小儿用量):地塞米松:0.75g×9每次0.75g,每日3次;氨苄西林:0.25g×18,每次0.5g,每日3次;甲硝唑:0.2g×9,每次0.2g,每日3次;息斯敏:10mg×1.5,每次5mg,每日1次。请注意:
(1)青霉素过敏者,氨苄西林禁用;有过敏体质者,氨苄西林慎用。
(2)地塞米松系激素类药,连续应用不超过5天。
知识导读
婴儿忌用滴鼻净:滴鼻净是一种有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的肾上腺素药物,有使局部血管收缩的作用,常用于急慢性鼻炎。婴儿极易感冒,也容易鼻塞,但不可使用滴鼻净。主要原因是婴儿对药物的耐受力很差,鼻黏膜吸收药物又非常完全而且迅速,很容易引中毒。善良的父母看到可怜的宝宝感冒鼻塞而老被奶呛得哇哇大叫,测隐之心不忍,几滴滴鼻净下去,鼻塞自然松解。然而,婴儿很可能马上出现脸色苍白、呕吐、嗜睡、甚至昏迷等中毒症状。所以,滴鼻净对婴儿是不安全的,应禁用。
TIPS:预防小儿鼻炎
预防过敏性鼻炎的3个措施
(1)被动预防措施:先找出致敏因素加以避免,常见的过敏原有花粉、家中尘螨、动物皮屑或霉菌孢子,在室内可利用空气过滤器,并且避免用厚重的毛毯,外出时,则可以适当地使用口罩过滤过敏原。
(2)主动预防措施:适度的让宝贝多运动、锻炼身体,以提高免疫力,不失为有效且“主动”的方法。
(3)中药调理:中药的调补必须根据宝贝的体质使用不同类型的中药,才不致于适得其反。
小儿鼻炎的护理
(1)家长要学会为小儿擤鼻涕的正确方法:一般人习惯用手绢或纸巾捏着孩子的双鼻孔擤鼻涕,这样会造成鼻涕倒流进鼻窦,使细菌感染鼻窦,患上鼻窦炎。正确的方法是:分别堵住一侧鼻孔,一个一个的把鼻涕擤干净。
(2)多饮白开水和果汁,使鼻分泌物软化,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的堵塞,若分泌量过多,可以用热水、蒸汽物化薰鼻。
鼻出血
气候干燥,孩子易发生鼻子出血的现象。偶然出一二次鼻血,家长不用惊慌,这是孩子机体自我“放毒”的一种现象。然而,经常出鼻血,则要注意了。
小儿鼻出血二三事
有些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白血病等,鼻出血常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如果宝宝常常不明原因地鼻出血,家长应格外注意,并及早带宝宝就医。
病症观察
小儿鼻出血是很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在气候干燥的冬季,鼻出血的现象更多。宝宝患感冒、扁桃体炎、肺炎或腮腺炎等疾病时,会出现高热的症状,此时,鼻黏膜的血管会充血肿胀,甚至造成毛细血管破裂而出现鼻出血。轻微的外伤或宝宝用力挖鼻,会损伤鼻中隔的黏膜,导致鼻出血。鼻腔局部的炎症,如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可使鼻黏膜血管扩张或溃烂,导致鼻出血。
专家方案
在医院诊治时,医生会根据鼻出血的部位及出血量的多少给予相应的处理。小儿鼻出血多发生在血管丰富的“黎氏区”(鼻中隔的前1/3),若此处反复出血可用冷冻、微波及化学药品进行局部治疗。较少量的鼻出血也可用含1%麻黄素的滴鼻剂滴鼻,通过收缩血管止血。
但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鼻出血的治疗应从病因着手,如果是外伤或鼻内异物引起的鼻出血就要处理外伤,取出异物;各种鼻炎引起的鼻出血,要先治疗鼻炎;如果是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出血,如猩红热、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血液病(包括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则要针对这些疾病进行治疗。
知识导读
经常出鼻血的孩子,平时应少吃辛辣食物,食服以下药膳:
牛角生地粥
水牛角30g(先煎),生地15g,白芍、丹皮、生地、白茅根各10g,甘草、酒军各5g,共水煎,取液,与大米50g,共煮稀粥,温服。
[适用证]血热型鼻出血,口舌生疮,面红目赤,大便秘结,烦躁不眠等。
豆腐石膏汤
生石膏60g,豆腐300g,水煮1小时,用盐少许调味,饮汤吃豆腐。
[适用证]肺热型鼻出血,鼻腔干燥出血,色红但量不多,身热,咳嗽痰少,口干,舌红。
TIPS:预防小儿鼻出血
预防小儿鼻出血
(1)如果宝宝患鼻炎、鼻窦炎,应及早治疗。
(2)宝宝发烧、咳嗽时,应给予正确的降温、止咳等处理。
(3)帮助孩子改掉抠鼻子的坏习惯。
(4)教育孩子不要偏食,并给他多吃蔬菜和水果。
(5)让孩子多喝水,如果室内空气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来保持房间的湿度,应经常开窗使房间通风,并注意不要让室温过高。
小儿鼻出血的护理
[出血量少时的处理]让宝宝先坐下,用拇指和食指紧紧压住宝宝两侧的鼻翼,压向鼻中隔部,一般压迫5~10分钟左右,出血即可止住。
父母用这种方法止血时,应耐心安慰宝宝不要哭闹,并张大嘴呼吸,头不要过分后仰,以免血液流入喉咙中,引起不适。
[出血量较多时的处理]如果出血量较多,或用上面的方法不能止住出血,可用脱脂棉或干净的纸充填孩子的鼻腔。但注意不要松松填压,因为这样达不到止血的目的。同时,在鼻梁或颈部两侧大血管处放上冷水浸湿的毛巾做冷敷,也可以止血或减少鼻出血。
宝宝鼻出血时,家长首先要镇静,否则,会让宝宝更加紧张,从而加重鼻出血的症状。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鼻出血,即便出血被止住了,也应该带宝宝去看医生,查明原因,防止再次出现鼻出血。
小儿龋齿
龋齿是牙齿硬组织逐渐被破坏的一种疾病。发病开始在牙冠,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
小儿龋齿二三事
小儿易患龋齿是因为小儿爱吃细软的食物,比如糕点、饼干、糖果、果汁等。这些食物含糖多,又易粘在牙上不容易清除。对细菌的繁殖有利。在加上小儿刚萌出的牙齿并不完善,钙化程度低,耐酸性差,自然更容易被腐蚀。
病症观察
龋齿初期,患儿没有什幺感觉,也不会引起家长注意,仅在牙面沟窝或齿缝间有褐色、黑色斑或小窝。当龋蚀进一步发展,侵蚀了牙本质,患儿吃进冷、热、酸、甜食物就会感到疼痛。由于乳牙髓腔较大,牙外层的硬组织(包括牙釉质和牙本质)较薄,龋蚀容易穿通髓腔,发生牙髓炎,进一步还可发生颌骨骨髓炎。龋齿如成为慢性病灶,可以诱发许多疾病,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了龋齿,应及早到医院治疗。
专家方案
如在龋止发生早期,只是牙齿的表层受害,治疗简单易行,一次可作永久充填,要是波及牙体深层,治疗就分2~3次进行安抚治疗,即对牙髓刺激小,有镇痛安抚和防腐作用材料作暂时填充,当症状消失后,再换永久充填材料。
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因有些早期龋齿发生部位较隐蔽。等到发现龋齿或孩子牙疼时,病变很深了。还有父母认为乳牙迟早就要换掉,不治疗也没关系。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因龋洞一旦形成就不会自愈。
知识导读
未经治疗的龋洞是不会自行愈合的,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龋齿是细菌性疾病,因此它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龋齿的继发感染可以形成病灶,致成或加得关节炎、心骨膜炎、慢性肾为和多种眼病等全身其他疾病。
TIPS:预防小儿龋齿
龋齿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预防也要从多方面着手。目前,一般认为有效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15岁以下的婴幼儿,应该注意合理的营养。尤其是多吃含有磷、钙、维生素类的食物。例如黄豆和豆类制品、肉骨头汤、小虾干、海带、蛋黄、牛奶、鱼肝油和含有大量维生素与矿物质的新鲜蔬菜及水果等,这些食物对牙齿的发育、钙化都有很大的好处。
(2)在饮食中适当地选择一些粗糙的、富有纤维质的食物,使牙面侧得到较好磨擦,促进牙面清洁,从而构成抗龋的良好条件。
(3)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尤其是睡前刷牙更为重要,可以减少食物残渣的存积和发酵。特别是睡前刷牙更加重要,因为夜间间隔时间长,更宜细菌繁殖,发酵产酸较多,容易腐蚀牙齿。小儿3岁即可练习刷牙,选择好适合年龄特点的牙刷和牙膏,要竖刷不要横刷,即上牙向下刷,下牙往上刷,里里外外都要刷到。
(4)应用氟化物。氟素可预防龋齿,在科学上已有证明。不论是在牙齿表面局部涂布氟化物,还是控制饮水中的含氟量,均有显着的防龋效果。在饮食上,如果能选择一些含氟的食品,例如茶叶、莴苣、白菜、青葱等,也可以产生一定的作用。中国人普遍有饮茶的习惯,茶内的氟素与牙齿表面有较长时间的接触,并使人体获得一定量的氟素,这对牙齿可以起到局部涂氟和如同在饮水中加氟的同样抗龋效果。在应用氟素防龋的过程中,要防止氟素过多,尤其在婴幼儿时期更要注意,因为过量的氟素反而会防碍牙齿的发育,有时还会引起全身氟中毒现象。
(5)教育孩子少吃零食,少吃糖果,睡前绝对禁止吃东西。
(6)父母定期查看小儿牙齿,发现龋齿,带孩子及时去看牙科医生,防止龋洞变深变大。因为小儿龋齿容易并发严重疾病,不要等换恒牙。有条件的家庭,最好半年带孩子去找牙科医生检查一下口腔。
小儿龋齿的护理
(1)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餐后刷牙,保持口腔清洁,每天刷牙至少两次。特别是睡觉前,不能再吃东西,妈妈尤其不要养成孩子含着奶瓶睡觉的习惯。
(2)不要进食生冷、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疼痛或不适。
(3)如果已经有了牙洞,切忌随便乱挖,以避免不必要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