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命运的10种优质性格
45920300000041

第41章 隐蔽是一种智慧

隐蔽是一种智慧。怎样才能隐蔽自身而又巧妙地达到目的,在某种程度上讲,双方都在比试斗智,如同棋手一样,每一盘棋总有胜负。

(1)隐蔽策动术

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秦军大举北进,进攻赵国。老将廉颇率赵兵迎敌,秦、赵两军相持于长平。秦兵虽然勇武善战,怎奈廉颇行军持重,坚筑营垒,等待时机与变化,迟迟不与秦兵决战。这样一来,两军相持近两年,仍难分胜负。秦国君臣将士个个焦躁万分,却又束手无策。秦昭王问计于范睢,说:“廉颇多智,面对秦军强而不轻易出战。秦兵劳师袭远,难以持久,战事如此久拖不决,秦军必将深陷泥淖,无力自拔,为之奈何?”范睢早已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作为出色的谋略家,他很快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他对赵国文臣武将的优劣了如指掌,深知秦军若想速战速决,必须设计除掉廉颇。于是,他沉吟片刻,向昭王献了一条奇妙的反间计。

范睢遣一心腹门客,从便道进入赵国都城邯郸,用千金贿赂赵王左右亲近的人,散布流言道:“秦军最惧怕的是赵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有为且精通兵法,如若为将,恐难胜之。廉颇老而怯,屡战屡败,现已不敢出战,又为秦兵所迫,不日即降。”

赵王闻之,将信将疑。派人催战,廉颇仍行“坚壁”之谋,不肯出战。赵王对廉颇先前损兵折将本已不满,今派人催战,却又固守不战,又不能驱敌于国门之外。于是轻信流言,顿时疑心大起,竟不辨真伪,匆忙拜赵括为上将,赐以黄金彩帛,增调20万精兵,前往代替廉颇。

赵括虽为赵国名将赵奢之子,确也精通兵法,但徒读经文书传,不知变通,只会坐而论道,纸上谈兵,而且骄傲自大。一旦代将,立即东向而朝,威临军吏,致使将士无敢仰视。他还把赵王所赐黄金、财物悉数藏于家中,日日寻思购买便利田宅。

赵括来到长平前线,尽改廉颇往日约束,易置将校,调换防位,一时弄得全军上下人心浮动,紊乱不堪。范睢探知赵国已入圈套,便与昭王商议,暗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火速驰往长平,并约令军中:“有敢泄露武安君为将者斩!”

这白起是战国时期无与伦比的久经沙场的名将,一向能征惯战,智勇双全。论帅才,赵括远不能与白起相比;论兵力,赵军绝难与秦兵抗衡。范睢之所以秘行其事,目的就是使敌松懈其志,以期出奇制胜。两军交战,白起佯败,赵括大喜过望,率兵穷追不舍,结果被秦军左右包抄,断了粮草,团团围困于长平。秦昭王闻报,亲自来到长平附近,尽发农家壮丁,分路掠夺赵人粮草,遏绝救兵。赵军陷于重围达46天,粮尽援绝,士兵自相杀戮以取食,惨不忍睹。赵括迫不得已,把全军分为四队,轮番突围,均被秦军乱箭击退,赵括本人也被乱箭射死。

长平一战,秦军获得了空前的胜利,俘虏赵兵40万,除年老年幼者240人放还外,其余全部坑杀。这次战役,秦军先后消灭赵军45万,大大挫败了雄踞北方的赵国的元气,使其从此一蹶不振。战后,秦军乘胜进围赵都邯郸。虽曾有赵国名士毛遂自荐,赴楚征援,又有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也只能是争一时之生存,无法挽回赵国败亡的厄运。

长平之战,在秦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与关东六国的战争,如果说秦惠文王时还处于战略相持阶段的话,至此则进入了战略的反攻阶段。

范睢利用赵王已对廉颇“坚壁”不出战大为不满而出现的“裂缝”,巧施隐蔽策动术,致使其“缝隙”增大,终于如愿用无能之辈赵括换掉了多智多谋的廉颇,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

(2)隐蔽造隙术

在楚汉战争最激烈的时刻,汉王刘邦听从陈平的计策,趁项羽伐齐之乱,率领50万大军攻占了项羽的巢穴彭城。进驻彭城之后,刘邦耽于酒色,一味享乐,又自恃兵多,麻痹轻敌,放松戒备;汉军虽号称50万,却多是临时归顺的诸侯军,联盟不牢,军心不齐。项羽听了从彭城逃出来的虞氏兄妹哭诉后,立即命大将龙且和钟离昧带20万人马平定各国,自己带范增、项庄、季布、桓楚、虞子期等大将率3万精兵回师彭城,杀得汉军猝不及防。联盟解体,汉军死伤20余万,刘邦带着少数残兵落荒逃到荥阳城,结果又被乘胜追击的楚军团团地围在城内达一年之久。刘邦请求献荥阳以西以求和,项羽又不允,面对这危机的形势,刘邦情绪低落,沮丧地对陈平说:“天下纷纷扰扰,何时可得安宁?”

陈平见刘邦向自己问计,便胸有成竹地说:“主公不必忧虑,眼下情势正在发生变化。只要主公扬长避短,天下顷刻可定。”刘邦欲问其详,陈平道:“项王主要依靠范增、钟离昧、龙且和周殷几个人。主公如能舍得几万斤黄金,可施反间计,使他们君臣相互猜疑。项羽本来就好猜忌信谗,必然引起内讧而互相残杀。到那时,我军乘机反攻,势必破楚。”刘邦深以为然,便给陈平4万两黄金,任其支配。

陈平于是就开始用这笔钱积极地在楚军中施行他的反间计。他一面派使者入楚,致书项羽,一面又用重金收买一些楚军将士,让他们四处散布流言蜚语,说范增、钟离昧等大将为项王带兵打仗,功劳很多,却始终得不到项王分封土地给他们,也得不到侯王的爵号,他们心里有怨气,打算同汉军联合起来,去消灭项氏,瓜分项氏的土地而自立为王。

项羽见过汉王的求和书信,自然不肯答应,但对那些流言,却疑心顿生,于是便派使者进城探听虚实。

楚王使者进入荥阳城,陈平带人列队出迎,并把使者请进客厅,摆下丰盛的酒席。陈平假意作陪,殷勤问道:“范亚父派贵使前来有何见教?范老先生和钟离将军一切都好吧?他们有书信吗?”楚使者被问得莫名其妙,不知如何回答,只好说:“我乃霸王亲遣的使者,如何有范老先生和钟离将军的信札?”陈平听罢,故意皱起眉头说:“噢!原来你不是范老先生和钟离将军派来的……”陈平说罢,白了楚使一眼,刷地放下手中的酒杯,站起身大步走了出去。使者看着这一切,心里十分纳闷,正在发愣,进来一些侍从,七手八脚就把满案饭菜撤掉了。一会儿,进来一个侍女给他换上一碗菜汤,一个馒头。楚使者一见,十分恼火,心想,他们把范增、钟离昧看得如此尊贵,而把项王视同草芥,这其中必有奥秘,说不定范增、钟离昧早就和他们串通一气了!

楚使者受到羞辱,不胜其忿,一返回楚营,便把详情一五一十地向项王禀报了。项王听罢顿时大怒,自语道:“怪不得近日营中议论纷纷,说亚父和钟离将军私通汉王,心存异志,看来是无风不起浪呀……”项羽起了疑心,对钟离昧渐不信任,对范增也日益疏远。范增是不主张与汉军谈判的,希望楚军能一鼓作气,攻下荥阳,捉住刘邦。他越劝项羽进攻荥阳,项羽就越是怀疑他与刘邦串通一气在耍什么花招。范增非常气愤,请求退隐山林。项羽也不阻拦,竟然准其所请。

范增解甲归田,在回老家居巢(今安徽桐城南)的路上,又气又恼,背生痈疽,一病而死,终年75岁。项羽闻知范增死讯,方知中了反间计,十分懊悔,但为时已晚。一个屡立奇功的谋士,竟被陈平略施隐蔽造隙术除掉了。

疑心生暗鬼,鬼使神差入歧路。项羽为人,性好疑忌,被陈平利用。陈平巧施隐蔽造隙术,就促使其与范增之间的矛盾增大,最后导致他驱除了范增。

隐蔽聪明是一种致胜方法,它可以不让人看到聪明,而确保安身。安身能干什么?安身可以静心谋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