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命运的10种优质性格
45920300000012

第12章 学会从反面观察人

反面观察法运用在透视人们的性格上,也是很有效的,因为优点的反面就等于缺点,缺点的反面就等于优点。

听到某些意见,马上就“是!对!”表示赞同的人,事实上,是很少会按照我们的意见去做的。一位智人曾说过:“很容易接受对方的意见,而且马上迎合的人,很少能坚持对方的意见。”

因此,当我们听到对方唯唯诺诺时,不必马上相信他,反而要对他加以警戒。

我们把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翻转过来看,也许会发现一些我们料想不到的事。中国古代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百个人当中,有九十九个都说他好的人,那这个人不是轻薄就是先知先觉;不是强盗,就是奸细。”

这是战国时代很严肃的一个观点,但是在太平盛世,这种严肃的反面观察法,就未必正确了。由此可见,战国时代的人心是如何地浮动了。

一位现代哲人也有相似的见解:“众人都认为好的人,不一定就是善人,这好比法官宣判一样,胜诉的一方,都说法官很好,败诉的一方,都说法官不好。那么,到底法官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因此,我们判断一个人,应该经过多方面的观察之后,再下结论。

我们不要只利用反面观察法去发现别人的缺点,应该更进一步,利用这种方法去探寻那些隐藏在缺点中的优点,并加以运用。

俗语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人的嘴巴真是快得可怕,更糟的是,好事没人替你宣扬,可是你一旦做错了一点小事,周围的人很快就知道了。传话的可怕性在于:本来是“大概如此”,慢慢会变成“真是如此”,最后变成为“确实如此”。所以,当我们听到别人批评旁人时,不要跟着人云亦云,应该经过仔细地观察之后,再加以判断。

观察人的时候,也应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不要光看别人的缺点而忽略了他的优点。对于一般人批评的“某某人有什么缺点”,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衡量,可能这个众人公认的缺点,反而是他的优点呢!

有一位陈先生,被大家公认为爱出风头。在一次陈先生没有出席的酒会中,大家聊起陈先生的时候,就有人说:“他真爱出风头。”接着,大家就七嘴八舌地举出例子,证明他确实爱出风头。

不过有个人认为,陈先生一向热心公益,喜欢帮助别人,所以他马上语气和缓地说:“他是有一点多管闲事,不过,还是很乐于帮助别人的。”听了这话之后,同事们立刻转变了态度,开始赞扬他的优点,这种态度上的一百八十度转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真正了解了所谓批评别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人际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以批评的眼光去看别人,愈看愈觉得不好;可是,如果换一个角度去衡量,也许就不认为这是缺点了。“君子之交,贵相知心。”就是要我们尽量去观察别人,发掘别人的长处。

和上述的反面观察法相似的另一种方法,是比较观察法。且看下面举出的例子。

一位君主有一次对他的近臣说了一段话,大意是这样:“某人对妻子十分冷淡,实在很不应该。假使夫妇之间感情不和睦,并且有足够的离婚理由,他大可名正言顺地和妻子离婚,否则就应该彼此互敬互爱,白首偕老,不但要同甘,更要能共苦。像某人这样,对自己的妻子都非常冷淡,对待别人更是可想而知,这种人绝对不可靠。”

这就是以某人对待妻子的态度,推测他可能有的处世态度,用的是比较观察法。

化妆品公司的宣传部长刘先生,曾在闲聊时讲了一则他的经验谈:

有一次,一个广告代理商到他那里洽谈生意,谈到A公司的竞争对手B化妆品公司,这个代理商或许为了拉广告,于是把B公司的宣传机密和盘托出。

刘先生听到这里,忽然想道:

“此人与我并无深交,为什么会对我泄漏B公司的秘密?可想而知,他同样会把我们公司的机密泄漏给B公司。”

刘先生用比较观察法识破对方的诡计之后,从此再也不信任这个广告代理商了。

在《韩非子》一书中,对类似的观察法实例,收录极多。

晋国重臣文子,有一次因为被案情牵连,于是匆忙逃命。在慌乱中逃到了京师外的一个小镇。

跟随他逃亡的侍从说:

“统领此镇的官吏,曾经出入八大府邸,可视作亲信,不如我等先至他家略事休息,待行李到来,再行赶路如何?”

“不可,此人不可信赖。”

“何故?他曾亲密地追随过大人……”

“唔!此人知我喜好音乐,即赠我名琴;知我喜好珍宝,即赠我玉石。像这种不用忠告方式而以宝物博取我欢心的人,如我前去投靠,必被他献给君王以博欢心无疑。”

于是文子不敢稍作停留,连行李都顾不上带,继续赶路。

文子的看法果然不错,后来此官把文子的两车行李拦截下来,献给君王邀功。

从前,一个名叫鲁丹的游士,周游至中山国,想把自己的策略呈献君王,可惜投递无门。于是鲁丹以大批金银珍宝,赠给君王亲信的幕僚,请他代为引见。此法立即生效,鲁丹被王召见,并于谒见之前,先以山珍海味接待他。

席间,鲁丹不知想起什么,忽然放下筷子退出宫殿,也不回旅舍,立即离开中山国。

从者很惊讶地问:

“他们如此厚待,为何离去……”

鲁丹回答从者:

“这位君主被他的侧近所左右,自己没有一点主见,日后如果有人说我的坏话,君主必定会惩罚我,还不如早些离去的好。”

魏国将军乐羊率兵攻打中山国。

其时,乐羊之子正栖身中山国,于是中山国王将乐羊之子杀死,并做成肉汤,送到围在城外的乐羊军队阵营之中。

乐羊面不改色地将肉汤喝光。

魏王听到这个消息,感动地说:

“乐羊为我吃下自己儿子的肉!”

但是他身旁的大臣却以责备的口吻说道:

“连自己儿子的肉都敢吃的人,必定敢吃任何人的肉。”

后来乐羊打败中山国凯旋而归,魏王虽然犒赏他的战功,但从此不再重用他。

鲁国重臣孟孙打猎时捉到一只小鹿,命家臣秦西巴用车子把小鹿带回,在回家的途中,有一只母鹿一直跟在车后哀鸣。

秦西巴觉得母鹿十分可怜,就把小鹿放了。

待孟孙返回家中,知道了缘由,极为生气,于是把秦西巴幽禁起来。

但是,3个月之后,孟孙不但赦免了秦西巴的罪,并且任命他担当辅佐自己儿子的任务,近侍惊讶地问:“前些时候,您刚刚处罚了他,如今却又委他以重任,这是为什么?”

孟孙回答说:“他连小鹿都不忍捉回,将其放掉,对待我儿子也一定会很仁慈的。”

以上的例子都是根据观察对方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的态度,通过比较,由彼推己得出结论。由此,可以看出,待人接物看似事小,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行。这既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人的好方法,同时也告诫我们:你在不经意时所做的某一件小事,也许已经被在一旁的有心人记在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