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命运的10种优质性格
45920300000106

第106章 赢得友谊的基本法则

友谊是人缘的基础和表现。人与人之间建立了友谊,才能在此基础上赢得人缘。赢得友谊的法则很多,这里不妨借鉴美国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提出的赢得友谊的12条法则:

(1)避免争论

卡耐基认为,与人相处,要尽量避免与人争论。原因在于你无法在争论中获胜,而只能树立论敌。卡耐基说:“十之八九,争论的结果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赢了,你照样还是输了。为什么?如果你的胜利使对方的论点被驳斥得体无完肤,证明他一无是处,那又怎么样呢?你会觉得洋洋自得;但他呢?你使他丢了面子,你伤了他的自尊,他会怨恨你的胜利,而且,一个人即使口服,也未必心服。既然这样,何必去争论呢?

卡耐基关于争论的一条法则是:“从争论中获胜的唯一秘诀,是避免争论。”

(2)不要树敌

避免树敌的第一要领是,要承认自己也会弄错。卡耐基举例说:“当西奥多·罗斯福入主白宫的时候,他承认说:‘如果我的决策能有75%的正确率,就达到我预期的最高标准了。’”卡耐基说:“像罗斯福这样一位本世纪的杰出的人物,最高希望也只有如此,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所以,要看到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

承认自己错了,对方就会原谅你,从而避免树敌。

如果对方错了呢?那也不要正面反对对方的意见。而是要尊重对方的意见,不要直截了当地指出对方错了。

(3)承认错误

如果认错了,不要争辩。卡耐基说:“当我们对的时候,我们就要试着温和地、艺术地使对方同意我们的看法;而当我们错了——若是我们对自己诚实,这种情形十分普遍——就要迅速而热诚地承认。这种技巧不但能产生惊人的效果,而且,你信不信?在任何情形下,这样做都要比强词夺理的争辩有趣得多。”

卡耐基提醒人们不要忘了这句古语:“用争斗的方法,你决不会得到满意的结果。但用让步的方法,收获会比预期高出许多。”

(4)与人为善

卡耐基说:“如果你发脾气,对人家说一两句难听的话,你会有一阵发泄的痛快感。而对方呢?他会分享你的痛快吗?你那火药味十足的口气,会使对方更赞同你吗?不会的,一点也不会。”

因此,卡耐基建议:当你希望别人同意你的想法时,请不要忘记法则的第四条:“以一种友善的方式开始。”

(5)多说“是的。”

与别人交谈的时候,不要以讨论不同的见解作为开端,而要强调双方都同意的事,以此作为开始。

自己多说“是的”,目的是引导对方也说“是的”。要使对方在开始的时候说“是的,是的”,尽可能避免使他说出“不”字。这样双方就达成了一致。

(6)让对方侃侃而谈

多数的人,要使别人同意他的观点,总是喋喋不休地说太多的话。尤其是推销员,常犯这种得不偿失的错误。

卡耐基建议:“尽量让对方说话吧。他对自己的事业和他的问题,了解的比你多,所以,向他提出问题吧。让他告诉你几件事。”

让对方多说话,也是为了避免你显得比对方优越。卡耐基引用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的话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你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但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7)让对方觉得良好的动机是他们自己的

没有人愿意接受命令。卡耐基说,没有人喜欢觉得他是被强迫命令购买物品或遵照命令行事。我们宁愿觉得是出于自愿购买东西,或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来做事。我们很高兴有人来探询我们的愿望、我们的需要,以及我们的想法。

所以,要让人接受某种想法,即使这种想法千真万确是属于你,你也要让别人觉得这个想法是他自己的。

(8)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卡耐基说:“记住,别人也许完全错了,但他并不认为如此。因此,不要责备他;只有傻子才会那么去做。试着了解他;只有聪明伶俐、大度容忍、杰出的人才才会这么去做。”

别人之所以有某种想法,一定是出于某种原因。你不妨试着忠实地使自己置身于他的处境。如果你对自己说:“如果我处在他的情况下,我会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反应?”这样,你就会节省不少时间,省去不少烦恼。

如果你想改变人们的看法,而不伤害感情或引起憎恨,你就记住第八条法则:“试着忠实地从他人的观点来看问题。”

(9)富有同情心

如果你要消除争执,创造良好的气氛,不妨以这样的方式开始:“我一点也不怪你产生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是你,毫无疑问,我的想法也会和你的一样。”

卡耐基说,像这样一段话,会使脾气最坏的老顽固软化下来,而且你说这话时,可以有100%的诚意,因为如果你真的是那个人,当然你的感觉就会完全跟他的一样。

一位心理学家说:“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同情。小孩子急于展示他的伤口,或者甚至把小口子弄大,以求获得更多的同情。大人为了同样的目的展示他们的伤痕,叙述他们的意外、病痛或者外科手术的细节。从某种观点来看,为真实或想象的不幸而自怜,实际上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

因此,卡耐基建议:如果你希望人们接受你的思想方式,就运用第九条法则:“对他人的想法和愿望表示同情。”

(10)让他人产生高贵的动机

让他人产生高贵的动机,就是让他人觉得自己是诚实、正直和公正的。

卡耐基举例说明如何让他人产生高贵的动机。例如,当约翰·洛克菲勒希望阻止报社的摄影记者拍摄他孩子的照片时,他采用了挑起记者高贵动机的做法。他没有说:“我不希望他们的照片被刊登出来。”而是诉诸于我们每个人心中避免伤害孩子的那种“高贵的”的欲望。他说:“你们都知道小孩子的脾气。你们之中有些人自己也有小孩子。你们都知道,小孩子太出风头了,这并不太好。”

因此,如果你希望人们接受你的思考方式,请遵守第十条法则:“让别人产生高贵的动机。”

(11)把你的想法戏剧性地表现出来

卡耐基认为,要让别人接受你的想法,平铺直叙地叙述事实是不够的,必须使事实更生动、有趣、戏剧性地表现出来,才能有效地引起人们的注意。

电影、电视,尤其是商品广告都是以戏剧性的手法表现事实的,所以容易引人入胜。你不妨也试试这种方法。

(12)提出挑战

卡耐基认为,人人都渴望超越别人,渴望有一种重要的感觉。

行为科学家认为,激励人们工作的主要因素就是工作本身。如果工作令人兴奋和有趣,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就会渴望去做好工作。

所以,如果你想使人们接受你的想法,不妨向他们提出挑战,使他们产生一种表现自我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