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生活必备丛书——糖尿病饮食与防治
45920000000021

第21章 糖尿病合并肠病

糖尿病合并肠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糖尿病性腹泻,发生率为10%~2 0%。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内脏自主神经病变与小肠动力异常引起,与下列因素有关:由于内脏自主神经病变,小肠动力减退,食物通过小肠时间延缓,细菌过度生长,促使胆盐分解而引起腹泻;糖尿病控制不良所致的低钾血症、高钾血症、高血糖及低血糖,都可影响肠运动功能,并通过改变小肠的水和电解质的转运,而诱导腹泻的发生;胃泌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大量分泌,抑制水分转运,影响正常的水吸收,胰泌素必影响肠的水吸收而致腹泻;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脂肪酶分泌减少或消失,导致脂肪的消化吸收障碍,而发生脂肪泻。

临床症状

糖尿病性腹泻多发生在患糖尿病8 年后,其特征表现是肠功能异常。可有顽固性无痛性腹泻和吸收不良,亦可发生脂肪泻,大便为稀便或水样便。每日3~5次,多者达20~30次,常在夜间发生;严重者白天也可发生,夜间可出现大便失禁。也有的患者表现为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甚至发生顽固性便秘,腹泻间歇期可表现正常的排便活动。腹泻发生与焦虑忧郁及糖尿病控制不满意有关。多数患者有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如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力减弱、感觉麻木异常,亦可见小便失禁、阳痿、出汗异常及体位性低血压等。胃肠X线检查显示胃张力低和排空延缓,小肠通过时间可加快或延缓。

预防措施

积极治疗糖尿病,使血糖和糖基化血红蛋白控制良好,但在用药方面,应避免用可加重肠道负担的药物。

饮食指南

对各型糖尿病合并肠病均适用的饮食原则为多饮水,每日清晨空腹时饮1 杯白开水或淡盐水。适当增加食盐的摄入量,可促进饮水要求,以达通便的作用。

无力型糖尿病性便秘则选用富含粗纤维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以促进肠蠕动,使粪便易于排出。适当增加脂肪摄入,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多吃洋葱、生萝卜、生黄瓜等产气食物,有通便之效。忌用浓茶,限制强烈刺激性食物摄入。

推荐食疗方

食疗方一

“原料”补骨脂120 克,肉豆蔻60 克,大枣50 枚,生姜120克,淡盐水适量。

“烹调步骤”(1)补骨脂、生肉豆蔻研粉。

(2)将姜、枣同煮,枣烂去姜。

(3)以枣肉和入补骨脂、肉豆蔻粉,作如梧桐子大的丸。每次用淡盐水送服50 丸,每日早、晚两次服用。

食疗方二

“原料”鲫鱼l条,橘皮10 克,胡椒2 克、吴茱萸2 克,生姜50 克、黄酒5 0克,盐、葱、味精各少许。

“烹调步骤”(1)将鲫鱼去鳞及内脏,生姜切片,洗净后留几片放鱼上。

(2)将生姜和橘皮、胡椒、吴茱萸用纱布包扎在一起,并将药包填鱼腹内,加入黄酒、盐、葱和水15 毫升,隔水清炖半小时后,取出药包,放入少许味精即成。佐餐食用。

食疗方三

“原料”猪心一具,玉竹20克,沙参15克,葱25克,盐少许。

“烹调步骤”(1)猪心洗净,同沙参、玉竹一起放入沙锅内,然后将葱洗净放入,加清水20 0 0毫升。

(2)先用武火烧沸,后改文火炖至猪心熟透即成,食时加盐少许。佐餐食用,每日2 次,2~3 日食完。

食疗方四

“原料”发菜3克,牡蛎肉60 克,瘦猪肉60 克、大米适量。

“烹调步骤”(1)将发菜、牡蛎肉洗净;瘦猪肉剁烂制成肉丸。

(2)用沙锅加适量的清水煮沸,放进大米、发菜、牡蛎肉,同煲至大米开花为度,再放入肉丸同煮熟。吃肉食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