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激发孩子灵感的发明发现故事
45911100000066

第66章 蔡伦与造纸术

古时候的人们把文字刻在龟壳或动物的骨头上,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记录的事情越来越多,骨头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后来,人们发现把文字刻在竹片或木片上比刻在骨头上更实用,这些载体就被称为竹简和木简。但竹简和木简也很不方便,如果记载的事情很多,就需要大量的竹片。有的人发现用丝绢记录事情方便多了,但在那时,丝绢是很昂贵的东西,只有少数人用得起。后来,人们用丝做原料制造“丝絮纸”,但这种纸也很贵,不能广泛使用。

到了东汉时期,经济和文化更发达了,人们更渴望有一种既方便又便宜的纸。此时有一位叫蔡伦的太监,他决心找出一种更好的造纸方法。因此,只要一有空他就到宫里的造纸作坊学习技术。蔡伦认为只有改进造纸的原料和方法,才能造出实用且便宜的纸。为了增加造纸的原料,蔡伦还和工匠们反复实验。发现树皮、破布、渔网等原料都可以用来造纸。造纸的原料丰富了,纸的产量也会大幅提高。蔡伦还改进造纸技术,摸索出新的造纸方法:先把树皮捣烂,放在水里搅拌成纸浆,再加碱煮透,然后用竹席把水面的一层薄纸浆捞出来,晒干之后就成了纸。

这样造出来的纸很便宜,因此很快推广开来。从此,纸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为中华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