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新编科技知识全书:摄影大师与摄影艺术
45873100000015

第15章 摄影构图一点通(2)

同一焦距的摄影镜头,拍摄的距离越近,视野率越小,画面所包含的范围越窄,数量越少,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就越大,形象越醒目,陪体也就会相应地越减弱;反之,拍摄距离越远,镜头的视域就越广,画面所包括的范围就越大,所容纳的景物数量也越多,而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就越小。同时拍摄距离近,成像的清晰度高,色调深,色彩的纯度高;反之,拍摄距离远,影像的清晰度下降,色调变浅,色彩的纯度下降。

(2)景别的变化

在同一拍摄高度、方向和使用同一个焦距的摄影镜头对同一被摄体进行拍摄,随着拍摄距离的改变,会产生特写、近景、中景、全景和远景的不同景别。

①特写

特写是在极近的距离内对被摄体的某一个典型的局部进行拍摄的效果。

②近景

远于特写近于中景的景别。采用近景拍摄的画面能容纳被摄体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小部分。对于人像摄影来说,近景是指从被摄体的胸部以上部分。

⑦中景

中景的拍摄距离远于近景而近于全景。所以它所容纳被摄体的范围大于近景,而小于全景。对于人像摄影来说,中景是指拍摄站立人物的臀部以上,或者是坐于地上的人物的全身。

④全景

这种景别能够展示被摄体的全貌。对于人像摄影来说,通常是表现被摄者站立的全身像;对于建筑物来说,通常是表现其整体结构;对于群众活动场面来说,通常是指能概括全貌的活动范围。

⑤远景

远景画面所包括的空间范围大,景物层次丰富,被摄主体形象矮小,陪体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很大。在摄影中,远景主要是用来表现大自然的秀美景色、山川气势、地形特征等。

(3)景深的变化

拍摄距离的远近引起景深变化的规律在前面的有关章节已经讲述,即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范围越小;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范围越大。

2、不同拍摄方向对画面构图的影响

拍摄方向是指以被摄体为中心,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对被摄体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进行拍摄,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画面特点。

(1)正面方向拍摄

将照相机镜头正对着被摄体的正面进行拍摄,就能获得正面方向的构图效果。正面方向拍摄有利于对被摄体正面特征的表现。这种构图能给观众一种安定、庄重、肃穆的感觉;但正面构图缺少变化,常常给人一种呆板的感觉,同时对被摄体的立体感、空间纵深感和运动感都表现得较差。所以在用光上应以侧光、侧逆光为好。

(2)侧面方向拍摄

侧面方向拍摄又分为前侧方向、全侧方向和后侧方向拍摄三种角度。

①前侧方向拍摄

在拍摄时将照相机的镜头对着被摄体的左前侧或右前侧的方向进行拍摄的构图效果。这种方向拍摄的被摄体,能使观众在画面上看到被摄体的大部分正面和小部分侧面的形像特征。前侧方向拍摄变化较多,立体感强,对于动感的表现也明显地强于正面方向拍摄。

②全侧方向拍摄

全侧方向构图是在拍摄时将照相机的镜头对着被摄体成90°角的方向进行拍摄,以表现被摄体的侧面特征,对其正面和背面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表现。采用全侧面方向拍摄有利于对被摄体轮廓线的表现,画面富有动感,是平行追随法拍摄和拍摄人像剪影照片最好的角度,但不利于对被摄体正面轮廓线的表现,同时画面中被摄体的立体形态和空间透视感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表现。

③后侧方向拍摄

在这个方向拍摄能充分地表现出被摄体大部分背面特征和小部分侧面特征。采用这种方向构图拍摄的人物摄影作品,通常是用于表现被摄者的案头工作和站在窗门或高处对远景嘹望的镜头。这个方向在摄影中一般用得较少。

3.背面方向拍摄

是指将照相机的镜头正对着被摄体的后方,以表现被摄者的背部特征。背面方向在人物摄影中一般不多用。在选择背面方向拍摄时,被摄者的背面一定要有特色,如被摄体背面的装饰、衣着图案、花纹的特殊性、被摄体背面体态的优美、手在背后的动作等等。

3、不同的拍摄高度对画面构图的影响

在拍摄的距离和方向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高度进行拍摄,其透视效果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对画面的结构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拍摄位置高度的不同,会产生平视、俯视和仰视的拍摄效果。

(1)平视拍摄

平视拍摄的画面有正常的透视效果,符合于人们视觉的正常观看习惯,画面的生活气息较浓,便于情感的交流。采用平视角度拍摄的画面中,如果有地平线或水平线出现时,常常会出现地平线或水平线居于画面中间。

(2)俯视拍摄

拍摄位置高于被摄体,从上向下拍摄。这种拍摄角度在拍摄大的场面和风光摄影中用得较多,能展示场面的壮观,在人像摄影中,特别是在拍摄人物的近影中用得较少,因为高角度的俯拍人像,容易形成上大下小的透视变形,但在拍摄某些少女照片中,特别是对那些较胖的少女的拍摄,这种拍摄角度,能够拍摄出一种美丽的瓜子脸。在拍摄具有地平线或水平线的画面时,常常使画面中的地乎线或水平线居于画面的上部。有时地平线或水平线高出于画面之外。

(3)仰视拍摄

照相机处于被摄体的下方,向上拍摄的角度为仰视拍摄。仰视拍摄时地平线处于画面的下半部,有时甚至落在下部画面之外。采用仰视拍摄人物近景时,常常出现下大上小的夸张变形。

(三)陪体在画面中的作用及表现方法

1、陪体在画面中的作用,

一幅摄影作品的画面上,除了主体之外,还应有陪体。陪体是用来陪衬主体,并使主体得到突出的形像和空白,对于那些有损于主体形像和主体突出的景物应排斥于画面之外;陪体在画面中的作用除上述之外,还具有影响摄影构图的完整性和美化摄影作品画面的作用。

2、陪体的表现方法

陪体在画面中主要是通过前景、背景和空间来表现的。

(1)前景

凡是位于被摄主体的最前面和距离照相机镜头最近的景物,均为摄影画面中的前景。在拍摄取景构图时,对于前景的选择和运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考虑:

①季节性前景

在一年四季中,不同的季节,自然界中的景物各具特色,当具有季节性的自然景物用于画面中被摄主体的前景时,就可以从照片得知这幅照片是在哪一个季节拍摄的。假如照片的前景为荷花,表明是在夏季拍摄的。照片的前景为梅花或雪景。

②地方性前景

不同的地方,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人文景观特征,用那些具有地方性的景物作为画面的前景,能说明这幅照片是在什么地方拍摄的。例如以北京天安门前的华表作为前景,说明这幅照片是在北京天安门前拍摄的;以椰林作为前景,说明这幅照片是在我国的南方拍摄的。

③框式前景

框式前景是利用自然界中各种规则的或不规则的物体所形成的框来作为被摄体的前景。框式前景具有增强摄影画面的透视效果和引导观众的视线透过框向纵深发展。规则的框式前景还能使画面富有装饰性的图案美。

④空间性前景

摄影是利用二度空间去表现具有三度空间的被摄体,适当地选用前景有利于增加画面的空间效果。

摄影画面中的前景除上述的四种之外,还有很多,如虚化式前景、模拟式前景、偶然式前景、对比式前景等等。

(2)背景

背景是被摄主体背后的景物。它是表现画面的主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除占据整个画面的大特写之外,被摄主体的背后都存在着有背景。在选择和安排被摄主体的背景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①季节性背景

季节性背景的作用同季节性前景。以雪景作为背景的,在冬季拍摄。

②地方性背景

地方性背景的作用同地方性前景,如以大海为背景,则表示这幅照片是在海边拍摄的。

③虚化式背景

这种背景是利用照相机镜头的光学特性制造出来的,在摄影创作中常常会遇到被摄主体背后景物过杂过乱,影响主体的突出,这时,可以使用长焦镜头或大光圈拍摄,使被摄主体的背景处于焦外,这样就可以消除杂乱,使被摄主体得到突出。

④影调式背景

影调式背景的处理方法通常是亮的主体用暗的背景,暗的主体用亮的背景,高调照片用亮的背景,低调照片用暗的背景,中间影调的照片可用暗的背景也可用亮的背景。

除上述的四种背景之外还有很多,如简洁式背景、说明式背景、特征式背景、加工式背景等。

(3)空白

在摄影画面的构图中,不仅应有形像的实体部分,还应留有适当的空白。空白在画面中是没有具体的形像的,通常只是一些单一色调的物体,它是摄影画面结构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突出主体的作用

在摄影构图时,有时为了突出被摄主体,常常在被摄主体的周围留有一定的空白,使主体从陪体中显现出来。

②加强主体运动感的作用

为了使运动中的被摄体具有强烈的运动感,在构图时,应在被摄运动体的前方留有较大的空白,使观众从画面上就能感受到运动体在向前运动延伸。

③给观众视觉伸展的作用

拍摄具有方向性的被摄主体时,在被摄主体面向的前方应留有较大酶空白,以给观众的视线有一个伸展的余地,这一点在人像摄影中显得尤为重要。

摄影画面中空白的作用还有很多,拍摄者应注意根据不同的拍摄对象灵活地、审美地来处理好画面的空白。对于摄影画面中空白的安排,是摄影者一个创造性的劳动。不少的摄影者,对画面空白的安排和认识各不相同。但总的要求是应处理得当。凡是画面中空白处理恰当的摄影作品,都能获得多种统一的构图效果,都能给观众一种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