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家有关社会思想的论述和主张,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与西欧与俄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相比,诞生的时间早、经历的时间长,对古今中国的影响恒久深远。
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晚至19世纪方才提出,而早在两千多年之前,中国儒家业已提出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是对世界精神史乃至社会主义思想史的贡献。儒家社会主义在中国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是历朝历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儒子农夫的共同愿景。它如一条红线贯通中国历史,几乎与任何一次社会改革发生过思想连接,对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产生过精神影响。它最后汇入近现代思潮,为探求真理的先进中国人施行思想“洗礼”。龚自珍的经世理论、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概留下儒家社会主义的鲜明印迹。毋庸讳言,这个“主义”也为马克思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天然的亲和条件。
儒家社会主义对中国思想史的贡献,在于提出大同思想的同时,创发了小康社会理论。“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未之逮也”,孔子确认自己所在的社会远没有到达“大同”境界。这样的社会孔子没有看到过,什么时候实现,也没有具体的时间表。然而“有志焉”,孔子保存着这份理想,矢志无变。孔子也承认,即使“小康”社会,也同样没有实现。显然,“大同”社会是理想社会,小康社会是现实的社会;“大同”社会是社会发展的高端阶段,小康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低端阶段;“大同”是目标社会,“小康”是过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