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历史文化百科——音乐
45859800000010

第10章 历代音乐名篇(4)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清商曲辞·吴声歌曲》中题为《春江花月夜》的作品有七首,最早创制此题的南朝陈后主的作品今已不传,现在着录的是隋炀帝等人所作,大抵是五言短篇,并不出色。其中最璀璨晶莹、珠圆玉润的名作当推初唐诗人张若虚的那首七言长篇。

后人讽咏、讴歌、盛赞的《春江花月夜》,大凡都特指这一首。张若虚诗作传世的不多,据《全唐诗》所载仅两首,但这首诗的影响却极大。清人还称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陈兆奎辑《王志》卷二);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将此诗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又据说现在日本人最欣赏的中国唐诗有两首,即白居易的《长恨歌》与本篇(见刘继才《唐宋诗词论稿》):凡此均可见这首《春江花月夜》使人心醉的艺术魅力。

烂漫春天最容易触动情弦,悠悠江水也常惹人思绪绵绵,何况又是静谧的花好月圆之夜,当然更令游子思妇神驰遐想不已。“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所表达的就是游子思妇这种淡淡的哀怨和浓浓的情思。全诗用笔轻灵,着色雅淡,音韵流畅婉转。“春”、“江”、“花”、“月”、“夜”五字回环交错,动静相间,光色并媚,春之温煦,江之浩瀚,花之馥郁,月之皎洁,夜之宁馨,犹如五色交辉,织成一片奇绵,美不胜收。而澄澈的丽景与凄清的哀怨水乳般交融,透露出感情的纯洁与青春的怅惘,把四处飘泊游子与独守空房思妇的心灵映衬得玲珑剔透,隽永无比。

工尺谱

工尺谱,简单说来就是用上、尺、工、凡、六、五、乙这7个汉字代表Do、Re、Mi、Fa、So1、la、Si这7声记音的乐谱。工尺谱虽然用汉字记谱,但它与五线谱和简谱一样,也属于唱名谱,只不过是唱名不同。也就是说,当人们看到这7个字时便可以直接唱出这七声的音高。当然,假如现在你尝试要用这7个字来取代Do、Re、Mi、Fa、SoI、La、Si演唱曲调,一定会感到非常离奇和有趣,不过在800多年前,它的确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先进的乐谱。

宋代的工尺谱能够记录3个8度音程之内的任何曲调。由于在工尺谱中只有7个汉字,因此当它在记录高8度与低8度的时候,就在原有的汉字上采用变通的方法予以记谱,高8度各音在原有汉字边加“亻”偏旁,成为亻上、亻尺、亻工、亻凡、亻六、伍、亿,前面5个字自然不是规范的汉字,只不过是作为高8度的标记而已,实际演唱时,则唱作高八度的上、尺、工、凡、六、五、乙。低八度的情况又稍有不同,低八度的六、五、乙须唱成合、四、一,其余四音则在原有汉字的最后一划加‘,’以示区别,就是上,尺,工,凡。工尺谱的调名也都以这7个字来命名,如小工调,尺字调,上字调,六字调等,其中五字调也称正宫调。宋代以后,工尺谱又采用了板眼记号作为曲调的节奏。就这样,最初胚胎于隋唐而兴盛于两宋的工尺谱逐渐形成为一种当时比较完善的记谱法体系。不仅我国许多珍贵的音乐文化遗产以工尺谱的形式得以保存,而且极其丰富的民间器乐和戏曲音乐的演唱、演奏也通过工尺谱的记录而得以流传至今。

当然,我国地域广阔,工尺谱记谱法在不同地区以及各个时代都不尽相同,如有一种“俗字记谱法”,经研究可能就是工尺谱的手写体,当你有机会看到这种俗字谱的记号时,你一定会惊讶地发现它与日语中的假名非常相似,而现在日本的一种民间乐器“尺八”又正是宋代从我国传入日本的。看来,两国的音乐与文化之间这种显而易见的渊源关系值得我们去考证和探讨。

中国第一支管弦

西洋音乐传入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的明朝。

当时来我国传教的意大利教士利玛窦就曾献给明神宗一架古钢琴和一套钢琴曲集。可是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一贯以“天朝大国”自居,守旧排外,所以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西方的音乐理论和技法根本没有对我国的音乐生活产生多少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我国最早一批学习音乐的留学生学成归来以后,西方音乐才再次被介绍到国内。他们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程,传授理论知识和演奏技法,成为向人民大众实施音乐教育的开拓者。

不过,中国人真正亲眼目睹自己的乐队演奏西洋音乐,那还是更晚一些时候的事。1923年在北京大学校园的礼堂里举行了一场由北大音乐传习所乐队演奏的音乐会。消息传开后,不仅当时普通的老百姓,就是校园里的大学师生也感到是件新鲜事。因此大家都兴味盎然地前去观看。音乐会还没有开始,礼堂里早已座无虚席了,人们在昏暗的煤气灯下急切地等待。

终于,舞台上的帷幕徐徐拉开了。音乐会前半场表演的是独唱和独奏,后半场才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贝多芬的《第五套大曲》。什么是第五套大曲呢?原来它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第五交响曲》,又称《命运交响曲》。当时的人对西洋音乐还颇感生疏,对于那些专业的音乐术语也缺乏统一严格的定名,于是把交响曲这种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多乐章的音乐作品与我国古代的一种大型歌舞套曲的形式名称联系起来了,称之为“大曲”。担任这场演奏的指挥是我国第一位音乐博士,曾留学日本和德国的肖友梅。此时只见他西装革履,仪态端庄,一支银光闪闪的指挥棒稳执手中,充满自信地走上舞台正中。但是人们对这个乐队的装束却不禁哑然失笑了。原来他们穿着清一色的学生长衫,上身披着马褂。当这些“老夫子”们手中操起洋琴洋喇叭演奏时,那情景煞是有趣。尽管乐队队员的服装很不正规,而且人数也太少,总共只有15个人,远远达不到演奏这首乐曲所要求的编制。所缺少的声部不得不借助原本不属于管弦乐队的钢琴来凑合;然而他们的演奏确实可以说是严谨踏实,一丝不苟。那时而铿锵激越,时而委婉抒情的旋律将听众带进一个从未领略过的美妙境界之中。演出获得了成功。人们为终于有了第一支由中国人自己组建、训练和从事演出的管弦乐队而感到欣喜。他们就风趣地送给这支乐队一个不同凡响的雅号:马褂乐队!

这支乐队从创建伊始到演出的成功,凝聚了肖友梅先生许多心血和汗水,不久,他经过多方奔走,于1927年又在上海创建了我国第一所传授音乐的最高学府——国立音乐院,也就是今天的上海音乐学院,并亲自担任校长和主持教学。他的一生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培养音乐细胞

常会听到有的同学说:“我肯定没有音乐细胞,所以唱歌唱不好。”“我对音乐一点不感兴趣,大概是没有音乐细胞。其实,对一个正常人来讲,音乐细胞人人都有,只不过有的人长得快些,有的人长得慢些罢了。那么音乐细胞到底是什么东西呢?音乐细胞是指“音乐的耳朵”。由于每个人“音乐的耳朵”有差异,所以他仍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程度也就不同了。例如同学们在欣赏同一部音乐作品的,有的同学听后就会感到非常优美动听,还能说出一些音乐作品表现的内容;有的同学听后只能简单地说很好听或不好听,而对作品的内容却不大理解。正如马克思说道的:“只有音乐才能引起人的音乐感觉,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是没有意义的。”这里必须指出,“音乐的耳朵”不是一个人天生的,而是要靠不断的培养和训练。

我们认为,要培养自己的“音乐耳朵”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多学。要多学一些音乐知识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如乐理知识、民歌知识、器乐知识等等。假如条件许可,最好还要学会一、二种乐器。因为这些音乐知识都是培养自己的“音乐耳朵”所必备的条件。这就像要看一部小说,就必须要认识字一样。并通过学习音乐知识来培养和提高自己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多听。要经常多听一些音乐,欣赏的面要广一些。人声唱的,乐器奏的古今中外优秀音乐作品都要听,还要听些民歌和戏曲,必须注意欣赏的音乐作品要适合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欣赏能力,要使自己能听得懂、能接受和理解的。遇到听不懂时,可以请老师或家长讲解一下。总之,要养成多听音乐的习惯。

三、多练。无论是学习音乐知识,还是学习乐器和欣赏音乐,除了老师的指导外,还要自己不断地多想、多练、多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音乐的耳朵”越练越好,使音乐细胞越长越多。

当然,对个别缺乏音高、节奏概念和听觉很差的同学来讲,只要能从上面讲的“多学、多听、多练”三个方面努力去做,相信也一定能使自已有较好的“音乐耳朵”。

中国的音乐院校

我国近代的音乐教育始于1839年由美国传教士马礼逊在澳门开办的新式学堂中的音乐课。后来则有1898年邓家仁在广州开办的“时敏学堂”的音乐课。第一个高等音乐教育单位是1920年开设的“北京女师大音乐专修科”。第一所较完备的高等音乐学院是1927年开办于上海的“国立音乐院”(后称“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专业音乐教育、师范音乐教育得到进一步的恢复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这些音乐教育的院校有了更快发展的机遇。目前已形成了布局合理的音乐教育体系。为音乐学子的培育创造了条件。作为专业音乐教育的全国高等音乐学院有:

中央音乐学院1950年建院于天津,后迁至北京。这是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的一所全国重点院校。设有作曲、指挥、音乐学、声乐歌剧、钢琴、管弦乐、民乐七个系。学生分别在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班、博士研究生班、干部进修班、干部专修班、电子琴师资培训班、外国留学生进修班、音乐教育管理专业夜大学、提琴制作专业班、附属中小学等不同学历层次的专业中学习。其中作曲、指挥、音乐学、声乐歌剧四个系的本科生学制为五年,钢琴、管弦乐、民乐三个系的本科生学制为四年,专科学制为三年。

上海音乐学院1917年建院于上海。

设有作曲指挥、音乐学、民族器乐、钢琴、声乐、管弦乐六个系。本科学制4-5年;普通专科3年。该院招收的硕士专业有:音乐学、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艺术研究、民族器乐研究。博士专业有:音乐学——外国作曲家与作品研究,作曲——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和声理论。

中国音乐学院1964年建院于北京。

下设作曲、音乐学、民族器乐、声乐、歌剧、音乐教育六个系。本科学制4-5年,专科学制2-3年,招收硕士生的专业为:

音乐学、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民族器乐演奏、演唱。

星海音乐学院1957年建院于广州,设有作曲、民乐、钢琴、声乐、管弦、师范六个系及成人专科教育。本科学制4-5年,专科2年、附中6年。

武汉音乐学院1985年由原湖北艺术学院的各音乐系组建而成。设有理论作曲、钢琴、声乐、管弦乐、民乐、音乐学六个系及师范部,各系的干部专修科,师范部的教师专修科。本科学制4-5年、专科学制2-3年。招收的硕士生专业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中国乐器演奏。

四川音乐学院1939年建院于四川郫县,现在省会成都。设有作曲、钢琴、师范、声乐、管弦乐、音乐学六个系及附中。

本科学制4年、专科学制2-3年。

沈阳音乐学院1958年正式建院于沈阳。设有作曲、声乐、管弦乐、民族器乐、钢琴五个系、九个专业。本科学制为4-5年,音乐干部进修班学制2年。

西安音乐学院1956年建立西安音乐专科学校,1960年改为西安音乐学院。

文革期间停办,1980年恢复建制。设有声乐、作曲、钢琴、管弦乐曲、民族乐器、师范六个系。本科学制4-5年。

天津音乐学院1959年定名为天津音乐学院。设有理论作曲、民族器乐、声乐管弦乐、师范五个系及附中。本科学制4-5年,专科学制2年,招收的硕士生专业为:民族音乐理论,作曲技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