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指出,在黄庭坚的“山谷体”和江西诗派风行之时,北宋后期诗坛上还有画家李公麟、书画家米芾、爱国名将宗泽、诗人崔郾、唐庚、苏过、王藻、王庭硅等人,按照自己的创作个性和风格写寺,他们的诗歌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均与江西诗派的作风不同,也取得了创作的实绩。
杨万里的写景诗和范成大的田园诗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北宋王朝被女真贵族建立的金朝灭亡。五月,赵构即位,建立了南宋王朝。
南宋诗的发展,可以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大诗人陆游逝世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宋前期,以南渡诗人陈与义及其后的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大家”为代表,宋诗创作继北宋后期之后,出现了第二个繁荣发展的局面。
南宋前期的诗人,大多出于江西诗派。但时代的剧变,民族的危险形势,使他们逐渐抛开江西诗派流连光景、追求技巧的创作道路,去抒写以抗战爱国为基调的诗篇,吹响了时代的号角。
南宋之初,一大批南渡诗人,首先用他们的诗歌反映国破家亡、多灾多难的生活,反映贯串于整个南宋时期的奋发图强与苟且偷安的斗争,表达了人民要求恢复中原的心声。一些正直、爱国的将相和士大夫如李纲、赵鼎、胡铨和民族英雄岳飞等,虽不以文学为业,也创作了不少慷慨悲壮的爱国诗歌。以抒写爱情的婉约词见称的女词人李清照(1084~1157年),也写了《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两首长诗表达她对朝廷命运的忧虑和思考。她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颂扬不肯南渡的项羽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豪壮气概,辛辣讽刺南宋君臣怯懦苟安。
写得大义凛然,声情激越。论诗主张“活法”的江西派诗人吕本中(1084~1145年)和陆游的老师曾几(1084~1166年),也写了许多把身世之感与家国之痛交织起来的诗篇。在这批诗人中,成就最大的是陈与义(1090~1139年)。宋室南渡以后,他到处飘流,体验了离乱艰苦的生活,注意学习杜甫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写了不少“感时抚事,慷慨激越,寄托遥深”的爱国诗篇。《伤春》云:“庙堂无计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诗中揭露朝廷的腐败无能,赞扬了当时长沙太守向子湮英勇抗敌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忧国的感情,是陈与义七律的代表作,从内容情调、声律句法和风格都很像杜甫的《秋兴八首》、《登楼》、《登高》诸诗。他还写了大量怀想故乡的作品,如《牡丹》:“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诗人从南国的牡丹一下子联想到盛产牡丹的家乡洛阳,抒发出对中原沦陷的悲慨,涛境苍凉沉郁。由此可见,陈与义真正从杜诗中吸取了精髓,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成为北宋南宋之交最重要的诗人。
稍晚,由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至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近50年,宋诗创作随着时代的巨变而达到了新的高峰,被称为宋诗的中兴期。出现了“中兴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尤袤(1127-1194年),一生出处大节,由循吏而诤臣,忠言傥论,载在口碑。他读书多,学问渊博。其诗驰名当时,但诗集焚于兵火,未能流传下来。从现存作品看,艺术水准似不及陆、杨、范。
他的《淮民谣》揭露当时一批官吏豪强借建水寨抗金为名,行夺民肥私之实,抒发出对百姓颠沛流离、饥寒交迫境遇的深厚同情,从内容和表达形式上明显受杜甫“三吏”、“三别”及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影响。杨万里《诚斋诗话》曾标举他《寄友人》诗的断句:“胸中襞积千般事,到得相逢一语无。”表现人生的一种情景,语淡意浓,可窥尤袤的平淡自然风格。
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自号诚斋。
他一共写了二万多首诗,是我国文学史上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现存4200多首。他有关心国事和对时局忧愤的作品,代表作《初入淮河四绝句》是他奉命迎接金国使臣时写的。其中第一首写道:“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柔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抒发了他对国土沦陷的哀痛。
还有一部分诗歌表现对劳苦百姓的同情和关切。但杨万里成就最突出的是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生活情趣的诗。他善于从日常生活的平凡景物中捕捉住新鲜的形象,用清新灵活的笔调、浅近通俗的语言表现出来。这些诗构思新颖,感受别致,想象丰富,充满生活气息,富有一种机智、幽默、诙谐的情趣,被称为“诚斋体”。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
中指出“诚斋则如摄影之快镜:兔起鹘落,鸢飞鱼跃,稍纵即逝而及其未逝,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眼明手捷,踪矢蹑风,此诚斋之所独也。”精辟地论述了杨万里写景的特点。例如:“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观总可观。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晓行望云山》);“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人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也有不少草率、浮浅、媚俗的作品,但瑕不掩瑜。杨万里以其师法自然、感受真切、活泼灵动、充满奇趣的“诚斋体”诗歌,为当时和以后的诗人们树立了用“活法”作诗而取得突出成就的典范。
范成大(1126~1193年)也是一位有爱国思想的诗人。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他奉命使金,在金国君臣面前大义凛然,抗争不屈,词气慷慨,全节而归,为朝野称道。他这一次使金途中所作的72首七绝,比较集中地抒发了爱国之情。如《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旧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抒写沦陷区遗民盼望收复中原的心情,沉痛悲愤,催人泪下。他均《催租行》、《后催租行》等诗,揭露封建租税剥刊的残酷,字里行间渗透了农民的血泪。他是南宋杰出的田园诗人。晚年归隐石湖,写了《四时田园杂兴》绝句60首和《腊月村田乐府》10首为代表的田园诗。这些诗描绘了江南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现了农村的风土人情,反映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阶级剥削与压迫的情景。如:“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范成大给传统的田园诗以更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赋予它新的生命,正如钱钟书所说:“使脱离现实的田园诗有了泥土和血汗的气息。”(《宋诗选注》)他是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为田园诗的创作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陆游的爱国诗和朱熹的哲理诗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现存诗9100多首,题材极广泛,几乎涉及了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以反映民族矛盾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其诗歌思想内容的核心。这些爱国诗篇对妥协投降派的罪恶作了无情的揭露和谴责,表达了人民群众渴望恢复故土、统一祖国的愿望,也抒发出诗人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和壮志未酬的悲愤。在国难当头之时,诗人始终把自己当作一名以身许国的战士,这是他高于当时许多爱国诗人之处。其艺术表现角度和体裁多样,感情悲壮慷慨,风格雄放而沉郁,常常通过奇丽的梦境和幻想来表达爱国情思,因而既有现实主义精神,也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例如七言歌行《金错刀行》以托物咏志手法咏叹宝刀,借以抒发抗战理想和为国立功的壮志。《关山月》以关、山、月为背景,描绘了后方、前线、沦陷区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画面,指斥统治者苟且偷安、纵情享乐而不惜投降卖国的可耻行径,表现前线战士欲战不能的悲愤心情,抒发了沦陷区人民对敌人的仇恨和对恢复中原的渴望。构思巧妙,内容丰厚,感情强烈,声调苍凉,通篇笼罩着一层清冷的月光。七律《书愤》写道:“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诗人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情绪。
用笔纵横开合、起伏跌宕,结构严谨,气韵沉雄,词采宏丽,对仗工整自然,是陆游七律的代表作之一。
晚年闲居山阴时,诗人仍念念不忘恢复之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以“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之句,歌颂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巍然不可侵犯,表达出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在深夜里卧听风吹寒雨,渐入梦乡。在梦里,急风骤雨声幻化成铁马奔腾、大军踏过冰河追敌的声音。
这雄奇壮丽的梦境,展现了诗人至老不衰杀敌报国的壮心。诗人临终时,还写了着名的《示儿》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蘸着血泪写成的绝笔诗,集中地表现了陆游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700多年来一直激励着无数的爱国志士。
在陆游诗中,忧国与忧民这两种思想感情是自然地交织在一起的。他有不少深刻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残酷压迫与剥削,真实地反映农民的悲惨生活与思想感情的作品。诗人还写了很多表现农村风光、农民辛勤耕作及其生活习俗的作品,还有读史、纪行、酬答等诗篇,题材极其广泛。如《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诗中描写了他和农民的友谊、农村欢乐的节日景象以及纯朴的风俗。全诗感情真挚,描写生动,对仗工致,语言清畅,特别是三四句描绘浙东农村景色,意境明媚秀丽、幽深曲折,又富于哲理,历来传诵。陆游诗集中还有几首写他同前妻唐琬爱情悲剧的诗,缠绵悱恻,感人肺腑,在宋诗中是不多见的。
陆游的诗既继承了杜甫的写实传统,又吸取了李白的浪漫精神和表现手法,并有自己的特色,形成以雄浑奔放、明朗流畅为主的多种艺术风格。富于浪漫色彩的诗篇多作于早、中期,晚年的诗歌基本上是写实的。这些描写乡村或京城的诗歌,善于即景生情地发掘出新鲜的诗意,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情状,咀嚼出日常生活中的深永滋味,尤善于组织情景交融工整精切的对偶句。例如《临安春雨初霁》中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一联,描写江南都市之春。14个字中包含着多重诗境,又寄托着诗人惜花伤春和感叹有志难酬的思想感情。对仗工整,一气贯下,清丽疏朗,余韵不绝,给人以丰富的美感。陆游诗歌语言圆熟流转,精练自然,无论写什么题材,表达什么感情,都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其古体诗豪迈奔放,律诗精工圆美,绝句情韵深隽,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
当然,他的诗也有词句重复、句法和构思雷同、议论说理过于浅露的情况,但这不过是白璧微瑕。陆游在宋代诗坛上是可与苏轼相媲美的大诗人,他的爱国诗歌同辛弃疾的爱国词,代表了宋代爱国诗词的最高成就。
在这一时期,还有理学大师朱熹(1130-1200年)和张拭(1133~1180年)的诗。宋代理学家重道轻文,甚至认为作文害道。他们一般不喜作诗,即使有作,也多说教,味同嚼蜡,但朱、张二人却是理学家中的着名诗人。朱熹的诗歌流传下来1200多首,其中有不少佳作。他主张作诗要取法《诗经》、《离骚》,要从陶渊明、柳宗元的门径中来,要有萧散冲淡之趣。他善于描写自然山水景物。例如他退居武夷山讲学时写的《棹歌十首》,把武夷山水胜景描绘得澄净清明,优美如画,诗中还不时有谐趣横生。他更善于通过景物的描写寄寓学理悟道的情怀,或暗喻治学的心得。《观书有感二首》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前首喻写人们须不断地吸收新鲜的事物,才能避免思想的停滞和僵化;后首暗示只有充分积累知识学问,总会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更妙的是《春日》和《水口行舟》。《春日》中云:
“胜日寻芳泅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诗中“泗水”暗指孔门,“寻芳”即求圣人之道。诗人启迪人们:仁是性之体,仁的外观就是生意,所以万物的生意最可观,触处皆有生意,正如万紫千红,触处皆春。
《水口行舟》写道:“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把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诗人告诉人们:风浪虽大,终会平息,青山不老,绿树常青,对于人生、前途应该充满乐观开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