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期,还有湘鄂赣、湘鄂西、鄂豫皖、湘鄂川黔、川l陕、陕甘、海陆丰等几个苏区,先后建立了特区分行及信用机构50多个,发行了纸币、铜币、银币、兑换券、流通券、信用券、信用条等。苏区纸币有个明显的特征,币上均有革命口号,如湘鄂西苏维埃政府特区分行发行的纸币,其口号是:“冲破敌人经济封锁,实现苏维埃政纲。”
2.抗日战争时期。1937至1945年,中国共产党为了抵抗日本帝国的战略,在陕甘宁边区以及全国许多地方开辟了抗日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成立了根据地银行,发行了货币。“晋察冀边区银行”首先成立,并首先发行了边区“银行券”。继之陕甘宁边区“延安光华商店”发行了“代价券”。还有“北海银行”、“冀南银行”、“鲁西银行”、“淮南银行”、“淮北银行”、“豫鄂边区建设银行”、“江南银行”、“浙东银行”等十多个边区银行都发行了纸币,其数量、品种之多远远超过了土地革命时期的货币。
3.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武装队伍,为争取全国的解放,进行了三年的解放战争。在原抗日根据地基础上,解放区逐步扩大,又新建了一些银行,如“东北银行”、“长城银行”、“中州农民银行”、“北海银行”、“南方人民银行”等。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在全国即将解放的时候,为了统一货币发行,1948年12月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撤销了分散的各地区银行,并按比例收兑各银行发行的货币,各解放区银行分别完成了特定的历史使命;1951年,除西藏、台湾外,“中国人民币”在全国通行。
中国货币金融之最
1.最早的金属货币,是3000多年前的商代铜币,形状似贝。
2.最早的铸币,是两千余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的刀币,形状似刀;布币,形状似铲。都是金属铸币的雏形。
3.流通时间最长的铸币,是两千多年前秦始皇铸造的方孔圆钱,沿用到清末才废止。
4使用时间最长也最成功的货币,是五铢钱,自汉武帝直到隋朝,共700余年。该钱在形制重量等方面开标准化之首,每枚钱重4克左右。为后世钱币沿用。
5.面值最高的铜币,是王莽时期发行的“国宝金匮值万”,其面值为当“五铢”钱一万枚或当黄金一斤。
6.最轻的钱,是所谓鹅眼钱,即言钱型小如鹅跟,流行于刘宋时期,11300钱长不到一寸,“入水不沉、随手破碎”。
7.最复杂的铜币,是明崇祯钱,其文字、大小、厚薄、轻重千变万化。
8.最大的铜币,是保存在湖南省博物馆的半枚太平天国特大花钱,直径为335厘米,厚0.8厘米,仅现存的半枚残片就重2170克,估计全片重4500克。
9.最早的带色纸币,是公元1105年北宋印发的“钱形”,有花纹图案,有红、蓝、黑三种颜色。
10.现存最早的纸币,是1982年在呼和浩特东郊辽代古丰州城遗址发现的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到至元六年(1269)间发行的“中统元宝交钞”。
11.最大的纸币和流通时间最长的纸币,是公元1375年明朝印发的“大明宝钞”,长6寸,宽4寸,一直流通到清朝,共200多年。
12.最早的银元,公元1659年—1661年间,郑成功铸造的银币。
13.最早由银行发行的纸币,是公元1897年建立中国通商银行后翌年发行的“银两券”、“银元券”,背面印有“中华帝国银行”字样。
14.面额最大的纸币,是1949年5月10日原新疆省地方银行发行的印亿元纸币,这张钞票的奇特之处,还在于它正式印有另一种面额:“折合金元券1万元。”
15.最早兑换黄金的货币,是公元7年西汉王莽发行的铸铜币“错刀”,每枚五百钱,20枚兑换黄金一斤。
16.最早的铅钱。是公元918年五代时发行的“乾宇重宝”,10枚兑1枚铜钱。
17.最早的银本位货币,是公元1137年(宋绍兴七年)发行的纸币“银会子”,也叫“银票”,分一钱、半钱两种。
18.最早的货币资料,是东晋时的《刘氏泉志》,原本已失散,比欧洲早800多年。现存最早的是公元1149年南宋时的《泉志》,共15卷,收录泉币325种,作者洪遵。
19.最早由国家出版的有关货币的书,是公元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印刷的《钱录》,共16卷。
20.最早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元,是西班牙双柱银元,俗称“本洋”或“双柱洋”,16世纪末(明万历年间)由西班牙商人携入。
21.流入中国最多的外国银元,是墨西哥鹰洋。
22.中国人设立的第一家新式银行,是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于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由盛宣怀创办。
23.中国最早的国家银行,是清政府设立的户部银行,成立于1904年(光绪三十年)。
24.最早在中国设立的外国银行,是英国丽如银行,后改称东方银行,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在香港设立。
25.最早的国家造币厂,1979年陕西省澄城县坡头村发现了一处古代铸币遗址,专家认定正是《汉书·食货志》上记载的西汉“上林三官”铸币地,也就是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设立的国家造币厂,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国家造币厂。”
26.我国第一家造币厂,是1928年4月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后,为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解决军需给养,在井冈山和上井村创办的一家造币厂。该厂专造“花边”(银元俗称),原料主要来自军民打土豪抽缴的大量银链、首饰及各种银质器具。
钱币上的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钱币极少以人物为图案。人们只在一种花钱(并不参与流通的玩赏物)上见到正面分别是持双锏的叔宝(秦琼)和执钢鞭的敬德(尉迟恭),民间一般作压邪之用。
我国最早的人像币出现于近代,是四川省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铸造的四川卢比银币,正面图案是光绪皇帝半身像。
清末湖北官钱局“拾两”银两票上的人像为张之洞和端方。北洋天津银号“壹元”银元票的人像是李鸿章。华商上海信成银行“壹元”正面图案是清朝商部尚书载振。光绪三十四年(1908)成立的大清银行发行的兑换券用摄政王载沣的头像作图案。
民国时期,粤省军政府通用银票“伍元”券,正面印的是都督陈炯明像,中国银行洪宪纸币上的袁世凯被两头狮子“拱卫”着。1909年浙江兴业银行发行的第三版“一元”、“五元”、“十元”的钞票图案为王阳明、勾践和黄宗羲头像,民国后期的钞票多用孙中山、蒋介石的头像作图案。
除了钞票以外,民国时期大量的铸币上也铸上了许多历史人物的头像。
比较着名的历史人物有:孙中山、黎元洪、袁世凯、徐世昌、段祺瑞、张作霖、曹锟、陆荣廷、唐继尧、倪嗣冲、周西城、褚玉璞、蒋介石。币材多为金银。
有讽刺意味的是,抗战时期,伪政权的联合准备银行、中央储备银行,曾用关羽、岳飞、孟子、尧帝、孔子、孙中山等人像作钞票图案。
革命根据地货币也曾用人物头像作钱币图案。土地革命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川陕省银行以及很多根据地钞票用马克思、列宁、斯大林像作图案。
1931年中国苏维埃“一元”银币、1932年铸的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银币,用列宁头像作图案。
抗日战争时期,江淮银行、淮北地方银号以毛泽东的头像作图案。1942年海南岛琼崖东北区政府发行的国币代用券,正面右侧有当时东北区政府主席冯白驹的头像。
解放战争时期用毛泽东的头像作钞票图案的银行有:华中银行、皖西工商管理局、滇黔桂边区贸易局、长城银行、东北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