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思维:
穷人:重合同,守信用,道理是如此,但许多情况下,并不一定要坚持。
温州人:重合同,守信用是做生意的基本。为人要遵守自己的诺言,做生意不仅要遵守诺言,更要遵守合同。一次两次的侥幸,带来的损失比得到的小利益要大得多。
在温州商人中有这样的潜规则:“借钱不还就没法生存”。温州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两个:银行和民间。在创业初期,亲戚、朋友或者通过介绍的投资者愿意借钱给企业家。做亏了没关系,在一定金额内大家都可以包容;但如果借钱者有一次故意不还,在整个经营圈和生活圈中就将成为被唾弃的对象,再难生存。靠着这种“潜规则”,在银行贷款不能满足小企业发展甚至是个人创业资金需求的情况下,温州的民间融资便成功地发展起来。
据新华社报道,在温州,有一批仅凭自己的签名就可以从银行贷款上千万元的“诚信老板”。美特斯·邦威老板周成建,手中就握有一支含金量颇高的金笔,他的第一笔签名贷款由工商银行温州分行发给,额度为2700万元。工商银行方面认为,除了因为这家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外,主要是看重周成建的个人信用魅力。工商银行温州分行在给民营企业的贷款中,这种“签名贷款”已经占到8%。在温州所有的金笔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的含金量最高,仅农业银行温州分行给他的授信额度就达2亿元。
温州的“金笔效益”是基于温州树立的诚实守信的形象,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温州地区的不良贷款比率仅为5.9%,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信用成了温州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信用就是生产力”在温州得到了最好的验证。“祸莫大于无信”,温商恪守信用,不仅赢得尊重、信任和合作的机会,更吸引了各方资源为我所用,创造出更大的财富。
据2002年11月12日《今日早报》报道,一位名叫桂小欢的安徽生意人在返家途中丢失了36张温州客户打给他的欠条,“想死的心都有”的桂小欢重返温州后,除一家企业外,几十家温州企业逐一认账,出人意料地基本补齐了所欠13万元的欠条。
桂小欢年近50岁,是安徽桐城一家布轮作坊的老板,他经常带着样品去温州推销。他推销的第一家鞋厂是温州泰马鞋厂,结果,第一笔单子很顺利就做成了。根据温州人的生意规则,一般是一段时间结一次账,而不是每次拿货都付现金。但是,桂小欢希望能够拿到现金,泰马鞋厂的经理陈海永爽快地付了现金。
就这样,陈经理每次都向桂小欢破例支付现金。当第四次去泰马鞋厂送货的时候,桂小欢主动对陈经理说:“你打个条给我就行了!”6年后,桂小欢的客户已经有20多家了,他也已经习惯了送货时打条,一段时间后结一次账的做法。温州商人的诚信让桂小欢觉得很放心,只要有条在,他就高枕无忧。
一年下来,老桂的20多家温州客户给他打了13.1万元的欠条。这是老桂全家辛苦一年多卖出的产品总额,共36张,其中最少的200多元,最多的4000多元。2002年10月21日晚,卖完货的老桂从温州乘夜班长途车回安徽老家,为的是抓紧再生产一些布轮发往温州。作为一名小生意人,卖出13万余元的货很不容易,但想到所有的货物都被温州老板收下,老桂又感到很欣慰。
车到安徽境内时,一觉醒来的老桂被眼前发生的事实吓呆了:放在座位旁的皮包不见了。包里有衣服,衣服里藏的正是总计13万元的欠条。想到凭条还钱的规矩,想到欠条丢了空口无凭,想到那么多财大气粗的温州老板不会相信一个外地的小生意人,老桂心中的绝望感越来越重。回到家里后,人们也纷纷议论:那么多有正式合同的著名企业都被“三角债”拖得苦不堪言,何况连欠条也丢了,钱肯定要不回来了。老伴让老桂回温州试试运气:“好好跟他们说说,如果真不给钱,咱也认了。千万不要想不开,做傻事。”
决定“听天由命”的老桂赶回温州,并不抱希望地从钱数多的企业开始碰运气。这些企业有的收老桂的货不止一次,每个企业欠条也有好几张。有的企业只是手写的便条,这让老桂心里更没底。他先去了温州泰马鞋业有限公司,在老桂的印象里,这家公司给他开的欠条有2000多元。虽然老桂只认识这家公司的仓库员,但热情的仓库员马上带他去找供应部经理陈海勇。陈海勇安慰老桂,对他说:“你放心,我们欠的钱肯定给。”说着马上叮嘱财务人员:“你们看看,有证据的话就找,没证据就回忆一下送货的情况。”出乎老桂的预料,财务人员当时就给他补了欠条,陈海勇经理补签了字,约定一个月后来结账。一连几家公司都给老桂吃了定心丸,当晚老桂打电话给老婆报喜说:“我去了4家,4家都补条啦。”老桂在电话里哭得泣不成声。
后来的几天,本来为丢欠条要哭的老桂,更要哭了。但老桂说:“这回要哭,是被温州人感动的。”在温州,意万达皮鞋厂、龙湾明流鞋底厂、瓯北康艺鞋底厂等20余家企业,无论大小,都认账。能找到存根的老板,将欠条复印签字后补给了桂小欢;找不到依据的老板,核实后或给了现钱,或重新为老桂补办了手续。在不到一周时间里,在离家1000公里外的温州,异乡小生意人老桂的13万元欠条几乎全部补回。老桂的老婆在电话那边感动得直抹泪,说:“温州那边的人,怎么这么好?”
没有认账的企业也有一家,只欠了1260元。老桂不肯对人透露这家企业的名称,只说这家企业的仓库员对他送货的事是承认的,但表示自己无能为力,因为老板娘只说“凭条还钱,没有条不要来找我”,然后就不再理人了。这家企业的生意,老桂决定以后不做了。
给老桂补了欠条的永嘉县瓯北康艺鞋底厂老板陈源,是个30多岁的年轻企业主,手下有200多名工人。他对闻讯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欠条是不可能去公证的。丢欠条的事谁都有可能遇到,只要记账本里有的,我都认。讲诚信对谁都有好处,真正做生意的人都知道‘诚信是无形资产’。大家讲诚信,做起生意来都方便。”
最令老桂难忘的还有一家乡村小店的主人,是一名温州乡下妇女——当时她打的欠条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没有任何存根,而且时间过了好几个月。在老桂的印象里,女店主欠他1380元,但老板娘的记忆是“1000元以上,最后是个‘8’,好像是1180元?”这位女店主于是先补了一张“1180元”的欠条给老桂,对他说:“咱们都想想,如果真是1380元,我再给你补上200元。我骗你,心里会不安的;生意是做出来的,不是骗出来的。”老桂对人说,我们都是小生意人,没想到温州一个农村妇女也如此守诚信。
丢了欠条还能要回钱,老桂在温州的这段经历,成了家乡安徽桐城人饭桌上议论不休的奇事。《今日早报》为此发表评论说:老桂的生意,可能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小得可怜”。他记不住那些经理的名字,对“温州信用工程”也只听说过一点点。但“温州商人”在这个外地生意人心目中的印象是这样的:“他们架子有点大,不怎么爱说话,很会做生意。用安徽话说,尖(小气)是尖,可是真讲信用。”
在这一事件里,仅凭双方多年合作的互相信任,濒临破产的桂小欢又获得了新生。他应该感谢这20余位温州客商,当然最应该感谢的是诚信。如果诚信是双方的无纸合同,那么它的标的额是多少呢?仅就这一事件本身,它的标的额等于13万!
通过实践,温州企业家认识到,诚信是企业取得长远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事实上,有了诚信不一定能取得长久的成功,但没有诚信则一定不能取得长久的成功。诚信是一切行为取得成功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因素,成功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