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一样的温州人
45812200000025

第25章 有耐心,不妄想一夜暴富

不一样的思维:

穷人:一点一点做生意太慢了,如果能一下把生意做大就好了。

温州人:我们不幻想一步登天,干事业就要从现实出发,讲究脚踏实地,每一个“现在”叠加起来,于是成就了“未来”。

大家公认,温州商人非常能吃苦,意志非常坚韧。即使是生意已经铺得比较大,温州商人仍会像初创时期一样拼命工作。看起来没什么钱赚的小生意,温州商人也不会嫌弃。几分钱的螺丝螺帽,几角钱的小元件,他们都会认真对待,把小生意当作事业来筹划。

不过,最近人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温州商人几乎都不炒股。在几次股市热潮中,温州商人集体“缺席”,作壁上观。一向头脑灵活的温州商人竟然“放过”了暴富的机会,一时成为上海报纸的“新闻”。温州人敢闯,但不乱闯。温州商人在积累财富的过程中,非常有耐心,不妄想一夜暴富。一旦看准某项业务,就会扎下根来,踏踏实实地做事、赚钱。这就是温州人的一大特色。

素有中国“电缆大王”之称的上海亚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文荣,多年来一直坚持稳妥的经营之道,从来不求一夜之间暴富,他觉得一步一步累积做大才是最可靠的。为此他说起了一次看中医时的经历,“一次我去检查身体,一位老中医对我说,人的病不是一天之间得的,而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逐日累积才导致了大病;同样,要治病也不能寄希望于一针见效,也要靠一天一天的调养。我认为这个道理同经营企业是一样的。那种一夜之间暴富的资本玩家我没有本事当,也不想当。”

正是本着这样一种平和的心态,谨慎的态度,张文荣一直坚持以实业为本,并且以自身积累发展为主。他曾自豪地说,在亚龙集团投资房产之前,没有一分钱银行贷款。至今,企业的负债率仍保持在30%以内。

关于张文荣的这种踏踏实实的经商之道,有两个小故事最能充分说明。

曾经有一个酒店要出售给张文荣,评估价是1.6亿元,而酒店老板卖给他只要7000万元。按照评估价,张文荣可以向银行贷款1亿元,相当于不用自有资金就可以拥有这家酒店,但是他没有要这家酒店。因为他作了一些调查,觉得酒店以后的租金收益率可能抵不过银行的利息。

还有一次就是要向市场公开出售由亚龙集团投资开发的四星级酒店公寓——亚龙酒店公寓,这个位于浦东的房地产项目从品质和地段来说,均可卖到每平方米8000元,但是张文荣坚持售价7000元,他的这一举动招致了来自小股东方面的责怪。张文荣对此表示,该处房产面市仅五六天就销售一空,资金早些回笼便可投入下一个项目。更重要的是,在保证足够利润的基础上,向广大消费者和市场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亚龙开发的房子质量好而价不贵,为集团未来房产经营做了免费广告。

“赚钱不要赚到尽”,张文荣此话背后反映出他作为商人难能可贵的平和心态,而他本人也意识到,这正是亚龙在上海几年打拼下来一直稳步发展的主要原因。“退一步海阔天空,做生意和做人都一样,要从长远利益着眼,而不要盯着眼前的一点得失。”他说。

有许多人认为他这套实业为本的思路太过落后,张文荣说:“他们说我傻,我是挺傻的,但是我做生意要对我下面所有的员工负责,对我的家人负责。”温州人做生意的务实之风由此可见一斑。

做任何一项生意,在经营之初,从小做大,脚踏实地,积累经验,逐渐壮大,是温商的成功之谈。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挣钱,这就是温商做生意的态度。

“要想创造未来,首先要直面现实。”说这话的,是温州商人王鹏,如今他是吉林省长春市眼镜行业的龙头老大。他16岁闯关东白手起家,硬是靠着不屈不挠的实干精神,在东北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

今年40岁刚出头的王鹏,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他创办的吉林王鹏眼镜公司现在是吉林省最大的眼镜连锁机构,还建立起了多店连锁、局域电脑网络销售为一体的销售体系。谈到自己成功的经验,王鹏说,最重要的是认清现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千万不能好高骛远。

1979年,年仅16岁的王鹏口袋里装着有限的一点钱来到长春,在长春市西四马路胡同口摆了个眼镜摊。他还清晰地记得刚到长春时,只穿了一条单裤,让他深刻体会到了北方的寒冷,而这种辛苦比起创业的艰难来却又显得微不足道。王鹏用了一句在温州人中非常流行的顺口溜来形容创业的艰辛:“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也要搞好市场经济。”

1983年,王鹏开了一家正规眼镜店,看到当时顾客到国营眼镜店配眼镜要排队,还得一个月后才能取镜的情况时,他打出了“配镜高效率”的王牌:半天之内一定让客户满意,并建立起当时很少有企业顾及的售后服务,每天有2~4名专业人员分乘两辆专车,随时到客户家上门验光和免费维修。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眼镜行业处于上升趋势,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986年,王鹏花昂贵学费到重庆眼镜职业学校就读,学习现代化的眼镜制作技术知识,使自己成为验光配镜的专家。到90年代,由当初的小店发展到后来的多家连锁店,由当初的验光配镜员发展成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在新的现实面前,王鹏又一次选择了迎接挑战,自修了企业管理课程,并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理念。

大多数温州人都有着和王鹏类似的经历。温州人在长春闯荡大概经历了几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擦皮鞋、弹棉花;80年代末沿街叫卖纽扣等小商品;90年代初开始租柜台经营;90年代中期有了品牌意识,着手经营自己的产品;如今走上了多元化经营道路。正是凭着脚踏实地的精神,才有了温州人今天的成就。

温州人从来不幻想一步登天,干事业从现实出发,讲究脚踏实地,每一个“现在”叠加起来,于是成就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