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科学饲养鹿
45774000000054

第54章 怎样提高鹿茸生长?

鹿茸的生长除有一定的生长期和生长规律外,还与下面的因素有关。

(1)鹿茸生长与机体的雄性激素分泌水平有关。经研究表明,公鹿茸的生长是受其自身的雄性激素所调节的。当雄性激素分泌处于低水平时,茸即开始生长发育;当雄性激素的分泌处于高水平时,茸即迅速骨化成角。因此,有人做了给公鹿注射雄性激素以增加鹿茸产量的试验研究,使脱盘期提前,使两茬茸的总产茸量增加。

(2)鹿茸的生长与鹿的年龄有关。花公鹿6~8岁是一生中产茸量最高的时期,个别的可以到10岁。一般认为,梅花鹿5~10岁为稳产高产期,马鹿7~14岁为稳产高产期。一般的说,壮龄公鹿产茸量高,老龄公鹿产茸量低。

(3)鹿茸的生长与鹿的品种有关。鹿的品种或品系的优劣与否,可直接影响鹿茸的产量与质量。一般来说,马鹿茸的产量大大超过梅花鹿茸的产量,但质量略低于梅花鹿茸。饲养优良品种或品系鹿,可大大提高鹿茸的产量和质量,如双阳梅花鹿和西丰梅花鹿及长白山梅花鹿,育成的清原马鹿和塔里木马鹿品种,东天杂交和花马杂交等杂交鹿,这些鹿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可比未经培育的鹿种提高鹿茸产量30%~60%。

(4) 鹿茸生长与饲养管理有关。好的饲养管理,有利于鹿茸的生长,可使茸角长得粗、肥、嫩、大。实践证明,公鹿在越冬后加强饲养,追膘复壮,特别是生长茸前期增喂全价蛋白质饲料和青绿多汁饲料,合理调配日粮,精心管理,能促进鹿茸更快生长发育,否则就会影响鹿茸的产量。一般来说,体质健壮、中等膘情的鹿产茸量较高,过肥或过瘦的鹿产茸量低。另外,日常管理不善,也可造成鹿茸生长不良,如鹿的运动量不够,公鹿经常顶架等。

(5)鹿茸生长与鹿的健康状况有关。公鹿由于患病,体质衰弱也能影响鹿茸的生长和发育,甚至使鹿茸生长停滞、萎缩变小等。四肢受伤,严重骨折时,易生长畸形茸,直接影响到鹿茸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6)鹿茸生长与鹿茸受损有关。生长茸期鹿茸受到直接损伤后,不仅影响鹿茸的生长速度,而且往往生长畸形茸。严重的机械损伤能使茸型无法生长,提前收茸还会影响鹿茸的产量和质量。

(7)鹿茸生长与气候条件有关。鹿茸生长的速度与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气候条件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许多因素,它们对鹿茸的生长共同起着综合影响的作用。科学试验和实践证明,光照时间长可以促进鹿茸的生长,增加鹿茸产量。温度和湿度对鹿茸的生长发育也有很大影响。早春气温低,阳光弱,湿度小,鹿茸生长就缓慢;夏季气温高,温、湿度适宜,鹿茸生长就快。若夏季干旱少雨,鹿茸生长发育就缓慢。

(8)鹿茸生长与个体差异有关。不同种类和品种的鹿,其鹿茸生长的速度也不一样。马鹿和梅花鹿是不同种类的鹿,马鹿体型大,鹿茸生长就快,产茸量高。马鹿茸每天增重100~180克,生长75~95天就可锯茸,其重量在10千克以上。梅花鹿体型小,鹿茸生长速度比较慢,产茸量比较低。长茸期每天平均增重40~60克,生长45~55天的二杠锯茸,重量不超过3千克。另外,同一品种与同一年龄的公鹿,由于个体间的体重、生产性能、体质类型、健康水平、营养状况等不同,鹿茸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也有很大差别。一般体大、体质好的公鹿,茸产量就比较高。体大、额宽的公鹿比一般鹿产量高。

(9)鹿茸生长与收茸的规格和技术有关。收茸的规格可直接影响鹿茸的产量,如收锯二杠茸和三杈茸的时间不同,造成长茸时期的长短不一,使鹿茸产量明显不同。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应科学合理收茸。对壮龄公鹿和种公鹿应收取肥大的三杈茸(梅花鹿)和四杈茸(马鹿);上冲、多头肥大的畸形茸可晚收;对左右支生长不齐,差3天以上的三杈茸或四杈茸,应收单锯支茸。

(10)鹿茸生长与影响鹿茸生长的一些其他因素有关。合理选择和使用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鹿茸产量。如果给鹿添加增茸中药饲料添加剂,可提高茸产量。另外,锯茸技术水平的高低,掌握锯茸标准的好坏,以及鹿茸加工技术等都可影响鹿茸的生长或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