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新编科技知识全书:发现创造与传奇故事
45772300000116

第116章 铅笔带来的发现——糖精

糖精也来自一次偶然的发现?

俄国的化学家法利德别尔格是美国化学家雷姆逊的学生,后来成为巴尔的摩大学的研究员。1879年的一天,他用铅笔记下了一次实验结果后,便伺往常一样,习惯性地把铅笔插在口袋里。这时他突然想起今天是自己的生日,于是他便匆匆地往家赶:也许亲友们正着急地等着他哩!

回家后他忙着帮妻子往桌上端莱招待前来祝贺的亲友。席间,亲友发现香酥鸡是甜的,炸牛排也是甜的。他的妻子觉得很奇怪,她自己没有在菜中放糖啊!

客人走后,他们开始找甜味从何而来、法利德别尔格走进厨房,把用过的餐具舔了一下,发觉确是甜的:他想,这一定是他用手端过餐具的结果、他又舔了舔手,手也是甜的。他又想,手为什么是甜的呢?

“对了,手用过铅笔,有可能是从铅笔上来的甜味,”于是他又舔了舔铅笔,果真铅笔上有甜味:

那么,铅笔上的甜味又从何而来呢?

原来,他在研究一类叫芳香族磺酸的化合物,铅笔就是在实验室里沾上这类化合物才有甜味的。糖精就这样被偶然发现了。

从此,法利德别尔格集中全部精力,专心致志地研究糖精,终于从煤焦油中提炼出了糖精。机会和努力,终于给法利德别尔格应有的回报。

1879年,他在美国获得了发明糖精的专利权。1886年,他迁居德国,并在德国建立了世界上生产糖精的第一个工厂,开始了专业生产糖精的历史。使糖精从无意发现走向有意生产。

糖精学名为邻磺酰苯酰亚胺,甜度为食用糖的300—500倍,没有营养价值。科学家们虽然发现大量食用糖精且同时又大量吸烟的人患癌症的几率增加,但这很可能是偶然的。虽然至今尚无食用糖精就一定致癌的结论,但已经有在短期内大量食用糖精是有害的许多实验事实。所以,为了慎重起见,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了每人每天用量不应超过5毫克仟克体重。

此外,人们还不懈地找寻代用品。例如,已找到最甜的天然糖源“丹林”,它是从非洲象牙海岸等国的植物“沙马了”中提取的,其甜度为砂糖的1 500—3 000倍,且无毒,产生热量低。又如,从非洲加纳森林中的一种植物中提取的“卡坦精”,其甜度为蔗糖的60万倍,被称为世界上最甜的物质,如果解决了其来源和成本等问题,则有可能替代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