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科学栽培白灵菇
45771900000065

第65章 为什么白灵菇会出菇慢甚至不出菇?

白灵菇迟出菇、不出菇的表现主要有三点:一是出菇缓慢,从接种日起,菌龄超过130天。二是出菇快慢不一,如同一接种期的整批菌袋中,先后出菇时间可以相差1个多月。三是不出菇,接种后数月,菌袋不现菇蕾。迟出菇、不出菇,其主要原因是技术失误和管理不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错过接种期。其原因多为原料准备跟不上,或灭菌灶没衔接好。由于接种时间延误,气温逐渐下降,菌丝发育缓慢,生理不能成熟,无法转入生殖生长。到了菌袋生理成熟时,气温升高,温度已不适应,造成整批菌袋不出菇,即使出菇也是菇体偏薄、品质较差。

(2)配方不科学。白灵菇菌丝生长需要高氮营养物质,故发菌培养菌龄超过百日,如果养分积蓄不能满足营养生长时,就难出菇;基质中氮的浓度过高时,菌丝生长过旺,拖长营养生长时间,反而抑制原基形成;当菌丝进入生殖生长时,已错过自然低温刺激的良机,也会导致不出菇。

(3)养菌管理欠妥。接种后的菌袋在室内摆叠过密,菌袋间不透气,或在发菌期翻袋不及时,使菌丝严重缺氧;菌袋堆集过密,加之接种处于秋季,常出现秋热,导致菌温、袋温、室温骤增,造成底层菌袋“烧菌”,影响出菇。翻袋次数太少,上中下各层菌袋受光触氧不匀,生理成熟度有差异,造成出菇不一致。

(4)后熟培养未达标。有的栽培者认为白灵菇属侧耳科,与平菇近缘种,仿效平菇栽培技术,因此菌丝长满袋后就开口喷水,结果久不出菇;有的后熟期室内湿度太低,后熟时间延长,导致出菇期推迟;也有的因室内光照直射菌袋,造成菌袋内水分蒸发,菌丝体增厚,养分消耗,影响后熟。

(5)催蕾控温失误。菌袋生理成熟后,还需要0℃~13℃的低温和变温刺激,促使原基形成,分化菇蕾。有的菌袋成熟后,没及时进棚码垛,留在室内恒温培养,延误了出菇期;也有的在菌袋进棚码垛后,自然气温已达到0℃,虽能满足低温刺激,但为了创造温差条件,有的采取无限时蒸汽加温,使垛内菌温聚集不散而烧菌,结果成批不长菇,或盖面凹陷,或斑点麻脸、色变,以及采收过期,菇体超大,不符合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