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运筹帷幄(中华美德)
4571500000007

第7章 野菜的回归

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对野菜的记忆是尤为深刻的,马齿苋、婆婆丁、水芹菜、榆钱儿……每个人能如数家珍说出一大串名字来。

那个年代,家家户户生活贫困,做饭的时候都将野菜和地瓜、高粱等粗粮放到一起煮,记得一句话叫“一锅粥,半锅汤,还有半锅野菜香”,就是十分生动地写照。

那时候,我们家里兄弟姐妹多,粮食少,根本不够吃。为了填饱肚子,母亲常常带着我们,每人背一个小竹篮,到附近的山上去挖野菜。

春秋季节去山里挖野胡葱,是特别好玩的事情。胡葱和小葱、大葱都不一样,它的根部很像大蒜,根藏得很深,但香味和辣味更重。而且,胡葱和各种草木混在一起,要找到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要颇费一番工夫,所以能挖到胡葱就感到特别的高兴和满足。为了能挖到更多的胡葱,我们常常会满山跑,兄弟姐妹几个还互相比赛,看谁挖得多。回到家,母亲会将它们洗干净,然后晾干,再用盐腌上。吃饭的时候,把它当咸菜吃。

其实,别看挖野菜时挺好玩,等到吃野菜时就十分痛苦了。因为天天吃它,野菜的香味早已让人反胃。饭是榆钱或者是婆婆丁加上一点高粱米做的饭,吃的是胡葱腌的咸菜,那种难以下咽的感觉真是让人难以忍受。而且还吃不饱,一会儿就饿。为了能让我们吃饱饭,母亲又变着法子,有时做野菜饼,有时做野菜糊。那时候,我们就想,如果有一天,能吃上一顿没有野菜的大米饭,该是多么幸福啊后来,分田到户之后,家里的生活渐渐好了起来,粮食不仅够吃,而且还有积余,再也不用满山遍野地去挖野菜了。每天吃饭,都像过节一样做一大桌子菜,鸡鱼肉蛋,样样都有。那种吃野菜的艰苦日子浙渐地离我们远去了。

可近几年,我突然发现,野菜又悄悄地回到了大伙的餐桌上。在菜市场,卖野菜的摊点很多,品种也很全,很多人在买菜的时候,都爱挑选一些喜欢的野菜买回家。一碗榆钱饭,一碗香椿炸酱面,那样的清香,能渗到骨髓里。如果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街头巷尾,一些卖野菜饼、野菜馅饺子的店铺前,常常会排起长龙。

当然,我家也加入到当中,买一些水芹菜,洗净切碎做成馅,包成馄饨或饺子,咬到嘴里,浓烈的清香扑鼻而来,说不出的美妙滋味。有时,也会用小火煨一锅野菜粥,浓浓的菜汁裹着稠稠的米糊,清淡而滋味绵长。

过去吃野菜,是因为穷,没有饭吃。现在吃野菜,却是由于生活富裕,让自己的餐桌重新回归自然,回归绿色。

一样的吃野菜,却是多么不同的两种境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