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博弈的智慧
45712500000053

第53章 要学会驯养獬豸

一个规则制定出来,就要有人去遵守,这样规则才有存在的意义。而规则是否被遵守,就要靠监督和审查。而监督和审查,理想的状态下就是考察人们对规则的遵守情况。

实际上却远非如此,很多时候,负责监督审查的人,都是为了维护规则制定者的利益而进行自己的监督工作的。

对规则的制定者来说,遵循他所制定的规则的人,就是善良的,反之,就是邪恶的、有野心的。所以,规则的制定者需要一批为了他的利益而对他人进行监督审查的人。

看起来这就是一种判断善恶的监督机制,而实际上,所谓的善恶,只是对制定者而言的,所以,监督者最终是为了制定者的利益而服务的,并不是只拘泥于一些具体的规则内容。

通过监督者,规则的制定者建立了一个体系,就是执行者要按照自己的规则办事,监督者则用来限制执行者并且维护规则背后的制定者的利益。打着善恶的旗号,实际上进行的却是保证规则制定者的私利的买卖,就好像那个面目奇异但实际上具有甄别善恶的怪兽獬豸一样,只不过是善恶标准的制定者所豢养的工具而已。

汉武帝时期御史的领袖人物是张汤,就是一个被规则制定者(皇帝)豢养的典型的獬豸(獬豸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能辨曲直,见人斗即以角触不正直的那个人,闻人争即以口咬不正直的那个人,被视为严格执法的象征)。

张汤的出人头地,是审理武帝陈皇后“巫蛊之狱”的案件。陈皇后的母亲仗着自己是皇帝的姑姑、皇后的母亲而贪得无厌,经常提出无理要求以满足自己的私欲。

久而久之,汉武帝对她们母女开始不满,汉武帝后宫的美女却越来越多,夫妻之情便越来越疏远了。陈皇后为了挽回武帝的宠爱,就找来女巫作法,此事被武帝知道之后非常生气,认为皇后有意加害自己,便命令御史查办。

当时,张汤只是一个普通的御史,但是他抓住机会,顺着汉武帝的意思去审理案情,便造成了“巫蛊之狱”。张汤借审理巫蛊一案的机会,将后宫的斗争与朝中的争斗之间的关系一点一点揪出来,而且自己毫不偏向哪一方,既把可能危害武帝安全的人都依法治罪,又让武帝觉得他毫无私心。果然,张汤的立场让汉武帝非常欣赏,武帝需要的就是能够按照他个人的意志去做事的人。

他看中了张汤的这个优点,连连提拔,让他从一个御史升为太中大夫,后来又提拔他做专门负责刑法事务的廷尉。

张汤不仅在审理案件时揣摩汉武帝的心意,连一些细枝末节也要投武帝之所好,以博得武帝的赏识。张汤就像汉武帝豢养的獬豸一样,对汉武帝惟命是从,在对汉武帝的宣传上已经达到了虽小善亦张扬,虽大恶亦掩饰的地步。

只要是皇帝不喜欢的人,他就严加查问,不遗余力。作为主持国家法律工作的长官廷尉,他竟然以皇帝的是非作为判案标准。

在张汤努力成为武帝身边最忠诚、最能维护皇帝利益的獬豸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契机,就是诸侯王谋反的案子。汉武帝时的诸侯王谋反,是淮南、衡山王在元狩元年的联合反叛。反叛被平定之后,皇帝自然要追查反叛者的同党,而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张汤身上。张汤从根本上进行追查,据记载,牵扯到的两位诸侯王作乱的党羽,在叛乱过程中死的加上张汤事后查办杀头的,共有数万人。即使张汤亲手查办的仅仅是其中的十分之一,数目也有几千人,这个数目在当时的刑事案件中非同小可,可见他对此事的卖力程度。

规则的制定者需要一批为了他的利益而对他人进行监督审查的人,看起来这就是一种判断善恶的监督机制。而实际上,所谓的善恶,只是对制定者而言的,所以,监督者最终是为了制定者的利益而服务的,并不是只拘泥于一些具体的规则内容。

在彻查此案的过程中,张汤查到严助和伍被也与谋反的诸侯王暗中勾结。这个结果让所有人都始料不及,因为他们两个是武帝身边的红人,尤其是严助,武帝把他视为心腹之臣,谁曾想他会做出与叛逆来往的事情。

当时,按照武帝的意思,准备将严助、伍被二人释放,因为武帝是一个比较念旧情的人,不忍心处治他们。但是,一旦释放他们,张汤的未来就不知会怎样了,毕竟他们与反叛者的勾结是张汤审问出来的,如果他们被释放,日后还有被皇帝重用的可能,那就难保他们不在皇帝身边说张汤的坏话。而皇帝是张汤找到的最可靠的保护伞,一旦有人离间皇帝和他的关系,他张汤的下场将不堪设想;但如果不放他们,皇帝那里恐怕不好交代,而且违背皇帝的意愿去办案也是他不敢冒的风险。

张汤万万没想到,自己出力办案为武帝效忠,最终却出现了让自己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但是,他凭着对汉武帝的了解,迅速想出了对策。于是,他在朝堂之上坚持己见,不惜与武帝进行争论。

他说:“伍被参与了谋反计划的制定,而严助这个人作为能够在内宫出入的心腹大臣,又是您的亲信,居然私下和诸侯结交,并且犯下如此大的罪行。如果不杀了他们以正国法,恐怕以后对亲信的大臣就更不能约束了。万一他们仗着自己是您的亲信就肆无忌惮,难保日后不再做出对您危害更大的事情,到那时候再想处理,就悔之晚矣了。”

汉武帝见他的想法十分得体,而且还指出了不惩办二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心中十分赞同他的建议,便忍痛应允将严、伍二人依法治罪。

因为张汤处处为汉武帝考虑,甚至能在武帝自己拿好主意之前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办事滴水不漏,武帝觉得他是一个堪当大任的人才,便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御史机构的首席长官和副宰相。

张汤在监督群臣的过程中,以汉武帝的好恶为好恶,一切都为了汉武帝的利益出发,而汉武帝也感觉到了张汤对自己的维护,所以十分信赖他。不但如此,作为张汤的保护伞,汉武帝还经常在关键场合为张汤撑腰。在匈奴派遣使者要求和亲时,博士狄山因为在言语上冒犯了张汤,并斥责张汤是“诈忠”,令汉武帝勃然变了脸色,找到狄山言语中的一个空子便派狄山去汉朝与匈奴的边界镇守,结果狄山被匈奴所杀,汉武帝才觉得为自己和张汤出了一口恶气。

张汤和汉武帝之间,正是一种为了维护一种博弈规则,而互相支援的稳定状态。

驯养獬豸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