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博弈的智慧
45712500000024

第24章 要全面理解战场作弊

信息是一个变量。既然如此,就应该把握住这个特点,不断调整自己的信息策略,让对手对自己的信息掌握跟不上自己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手永远无法知道自己下一步将要如何行动,也只有这样,才能一方面掌握对手的信息,另一方面隐藏起自己的信息和真实意图。当然,这有点不按照牌理出牌的意思,可是这恰恰是十分有效的信息博弈方式。

如何不断变化己方的信息变量?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作弊”。这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抄袭夹带,不过可以理解为另一种屡见不鲜的作弊形式——替考。变化己方的策略,最重要的就是使用不同的人去执行同一项指令,不同的人是会采取不同的具体策略的,这样一来,对手所掌握的己方的部署也就自然作废了。在《三国演义》里面,孙吴之所以能够夺取荆州,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关羽的大意和骄傲,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孙吴临时更换了主将。根据《三国演义》的记载,当时孙吴的大将吕蒙假装生病而辞职,孙吴委派年轻的陆逊做了长江一带的军事统帅。陆逊作为一个小字辈,对关羽表现出崇拜和谦恭,关羽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可是,就在这种条件下,孙吴偷偷地委派吕蒙率领军队化装成商人,渡江对荆州进行突袭,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关羽杀掉并且夺取了荆州。孙吴的做法固然精彩,不过,这一“作弊”行为最有效的一次,还要数战国后期秦国和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

战国后期,秦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展开围攻赵国重兵的大规模歼灭战。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攻取韩地野王(今河南泌阳),隔绝上党郡(今山西东南部)与韩本土的联系。韩桓惠王震恐,欲献上党与秦议和。上党郡守冯亭欲借赵军以抗秦。私献上党于赵。赵为固守西南屏障,于次年遣廉颇屯军上党郡地长平。五十五年,秦将王龅率军攻上党。秦军远离国土作战,企图速决取胜,开始即猛攻赵军。廉颇初战失利,就开始采取固守的战术。

秦军久攻不下,军队消耗十分严重,于是想出了“作弊”的办法。这个办法实际上十分简单,就是派秦国一个并非出类拔萃的将领统领大军,同时想办法让赵国把廉颇替换下去,然后再把秦国最能干也最勇敢的大将换上场,与赵国军队进行决战。

秦国使用的办法,就是派人到赵国进行离间。赵王本来就对廉颇初战失利然后守而不战的行为十分不满,所以秦国的策反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秦国的卧底进入赵国之后,买通了赵王身边的大臣,让他在廉颇的饮食里面下了泻药。赵王觉得廉颇总是防守不进攻的策略不怎么样,而且觉得这不像是当年骁勇善战的廉颇,于是就派这个下药的大臣去查探廉颇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这位大臣去了之后,因为廉颇吃了泻药,在一顿饭之间去了三次茅厕,这个大臣回去之后便借题发挥,说廉颇已经老了,十分不中用了,连吃饭都要不停地去茅厕,身体已经支撑不了几天了,不能再胜任军队指挥工作。赵王轻易地相信了这一传言——因为廉颇席间去茅厕也是确有其事,于是就考虑把廉颇撤换下来。

这时候,秦国开始了第二步的信息博弈,就是到处散播消息,说秦国的军队,别人都不怕,只怕赵括,一旦赵括率领赵国军队出战,秦国的军队就会不堪一击。赵王听到了这个消息,考虑都没有考虑就下令让赵括代廉颇为将。实际上,赵括这个人言过其实,而且只读过兵书,没有任何的实战经验,根本无法控制整个战局。

当知道赵括成了赵国主帅之后,秦国开始了最后一步的部署,就是秘密地委任军事天才白起为上将军,代替王龅为秦军的主将。白起在秦国以骁勇、智谋和血腥而著称,东方六国听说白起的名字没有不皱眉的,这次白起作为秘密的主将,目的就是为了彻底击垮赵国的军事力量。

果然,秦国的这次临场换人取得了功效。赵括秉承赵王意图,急于求胜,一到长平,即更换部将,改变部署,与秦军决战。而白起利用赵括只善于纸上谈兵而缺乏实战经验和骄傲轻敌的弱点,交战时佯败而退。赵括率军追至秦军营垒。秦军以主力坚守,以两万五千步卒切断赵括退路,将赵军分割为二;又以五千骑兵插入赵军营垒间,以防止营垒中的赵军出援。赵括攻秦垒不破,四面被围,又遭秦军轻兵袭击,于是筑垒待援。秦昭王闻赵重兵被围,亲赴河内(今河南黄河以北地区)。征发十五岁以上男丁至长平,堵截援军,断其粮道。前来救援的齐楚军见秦军势大,观望不前。赵向齐乞粮不得,赵军饥饿四十六天,以致杀人而食。赵括分兵四队,轮番突围未成,遂亲率精兵搏战。被秦军射死。赵四十万众全部降秦,史传被白起尽数坑杀于平谷口(今高平西),秦军也伤亡过半。长平一战,赵国实力大损,再也无法抵御秦国的进攻,而秦国之所以能够一举将赵国的军事力量击溃,靠的就是在信息上做文章,让经验丰富而且作风强硬的白起作为秘密主将登场,操控了整个战局。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以下博弈矩阵来表示:

秦国王龅白起 廉颇赵国赵括

由此矩阵看来,赵国派赵括领兵,在信息上已经输给了秦国,战争的结局就由不可预料变得能够预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