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45699900000028

第28章 百战奇略(13)

秦二世的时候,起义首领项梁派遣刘邦和项羽率兵从另一路攻打城阳,屠杀了大量的秦军。然后西进,在濮阳东大殴秦军,秦兵退入濮阳城内。此时刘邦、项羽便转兵攻打定陶,乘势向西扩展而抵达雍丘,又大破秦军,击斩秦三川郡守李由,然后回军攻打外黄。在起义军接连打了几次胜仗之后,项梁更加轻视秦军,显露出骄傲情绪。令尹宋义见了便规劝项梁说:“打了胜仗,如果将领骄傲。士卒怠惰,那就会失败。现在我们的士卒已经有了怠惰情绪,而秦军的兵力正在不断地增加,这是我为将军担忧的事。”项粱根本听不进宋义的话,还打发宋义出使齐国。在路上,宋义碰见了齐国使者高陵君显,他问显:“您去见武信君项梁吗?”显点头答道:“是”于是宋义使劝他说:“现在看来,武信君肯定会失败,您慢点去就可以免除一死,如果去快了,就要祸及其身。”不出宋义所料,秦果然调集了全部兵马增援章邯攻打楚军,楚军大败,项梁兵败身死。

败战①

【原文】凡与敌战,若彼胜我负,未可畏怯,须思害中之利,当整励器械,激扬士卒,候彼懈怠而击之,则胜。法曰:“因害而患可解也②。”

晋末,河间王颙③在关中,遣张方讨长沙王银行利率乂④,率众自函谷入屯河南⑤。惠帝遣皇甫商拒之,方潜军破商,遂入洛阳。乂奉命讨方于城内,方军望见乘舆⑥,于是,少却,方止之不可得,众遂大败,杀伤满衢巷。方退壁十三里桥⑦,人情挫衄⑧,无复固志,多劝方夜遁。方曰:“兵之利钝⑨,是常事,贵因败以为成耳。我更前作垒,出其不意,此兵法之奇也。”乃夜潜进逼洛阳七里。乂既新捷,不以为意,忽闻方垒城,乃出战,遂大败而还⑩。

① 败战:主旨讲打了败仗之后应怎么办,一是不可因败而产生对敌人畏惧胆怯的心理,二是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产生出奇制胜的谋略,抓住敌人因胜利而轻敌的时机,发动进攻而取得胜利。

② 因害而患可解也:语出自《孙子兵法·九变篇》,但与原文略有异,原文是“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③ 河间王颙(yòng):即司马颙,司马懿之侄孙,封河间王,晋惠帝时,镇守关中,官至侍中、太尉,太安二年(公元303年)为争夺政权,他派张方攻入洛阳。

④ 张方:为河间王重用,官至中领军,录尚书事,领京兆太守,后为河间王所杀。长沙王乂(yì):即司马乂,晋武帝司马炎第六子,封长沙厉王,惠帝时,任抚军大将军。后于洛阳为张方所杀。

⑤ 函谷:即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东北。河南:指汉置之郡,即河南郡。治所洛阳,晋因之。

⑥ 乘舆:帝王乘坐的车子。

⑦ 十三里桥:此桥位于洛阳城西,相距十三里,故名。

⑧ 挫衄(niù):挫折、失败,多指作战。

⑨ 利钝:利指胜利、顺利:钝指失败、不顺利。

⑩ 本篇史例出自《晋书·张方传》。

【译文】凡是对敌作战,如果敌胜我负,切不可畏惧敌人心生胆怯,必须思考不利中的有利因素,应当整顿军备,修缮器械,激励和鼓舞士气,等到敌人因胜而懈怠的时候立即进行攻击,这样就可以取胜。兵法说:“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患即可解除。”

西晋末年,河间王司马颙割据关中,他派遣部将张方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张方率兵自函谷关进驻河南郡,晋惠帝派左将军皇甫商率兵抵抗。张方暗中出兵偷袭打败皇甫商部,进入京师洛阳。司马乂奉惠帝之命讨伐张方于洛阳城内,张方的将士望见惠帝乘坐的车子,于是稍向后退,可是一退,便无法控制,于是张方被打得大败,死伤的士卒横尸满街巷。张方率余下的军队退到十三里桥,由于深受挫折,已经丧失固守而再战的决心,多数人都劝说张方赶紧乘夜撤退,但张方却说:“胜败乃兵家常事,重要的是要在失败中找出经验教训,远是可以转败为胜的。我们现在要采取迫近敌人建筑工事的办法,要出乎他们的意外,这就是兵法中说的出奇制胜的办法。”张方于是率兵乘夜秘密前进,直抵距洛阳七里的地方构筑工事。司马乂因新胜,未把张方放在眼里,一听说张方的工事已经垒在洛阳外七里的地方,使勿忙出来应战,结果被打得大败而逃回。

进战①

【原文】凡与敌战,若审知敌人有可胜之理,则宜速进兵捣之,无有不胜。法曰:“见可则进②。”

唐李靖③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突破突厥,颉利可汗走保铁山④,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归附,以靖往迎之。颉利虽外请朝谒,而内怀迟疑。靖揣知其意。时诏鸿胪卿唐俭等慰谕之。靖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安。若万骑赍二十日粮,自白道⑤袭之,必得所欲。”公谨曰:“上巳与约降,行人在彼,奈何?”靖曰:“机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⑥。如唐俭辈何足惜哉!”督兵疾进,行至阴山⑦,遇其斥候千余,皆俘以随军,颉利见使者大悦,不虞官兵至也。靖前锋乘雾而行,去其牙帐七里⑧,虏始觉,列兵未及阵,靖纵兵击之。斩首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擒其子叠罗施,杀义成公主⑨。颉利亡击,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擒之以献。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⑩。

① 进战:在与敌作战中,如果审知可进之理,则应迅速果断地进,不可误失良机。所谓审知可进,即看到了我们战胜敌人的有利条件确实存在;所谓则进,即立即采取果断的行动,迅速出战。

② 见可则进: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

③ 李靖:唐代著名军事家,精兵法,善谋略,唐大宗时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先后南灭萧铣,东平辅公,北击东突厥,西讨土谷浑,战功卓著,封卫国公。著有《李卫公兵法》,其三春本尚存于世。

④ 颉利可汗:东突厩最高首领,在位时,屡犯唐边境。此篇史例讲了其被俘情况。铁山,位于阴山之北,今内蒙古白云鄂博境内。

⑤ 白道:乃阴山南北的重要通道,位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

⑥ 韩信所以破齐也:即汉高祖三年,刘邦派丽食其说齐归汉,齐王为之所支,撤出防守于历城的兵力,韩信从蒯彻计,乘齐不备.一举破历城,入临淄,使齐王败走高密。

⑦ 阴山:即今内蒙古境内之阴山。

⑧ 牙帐:颉利可汗官署处所。

⑨ 义成公主:隋义成公主,原为突厥启民可汗妻,可汗死后,其弟颉利可汗纳之为妻。

⑩ 史例出自《新唐书·李靖传》。

【译文】凡是与敌人作战,如果经仔细研究,认为有打败敌人之理由,就应当迅速出兵直捣敌营,这样就无有不胜利的。兵法上说;“见可胜的时机就要迅速发起进攻。”

唐朝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兵部尚书李靖出任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兵击败了东突厥,颉利可汗退守铁山,然后派遣使者到唐朝请罪,请求允许他举国归附。唐大宗命李靖前往迎接。颉利可汗虽然表面上如此,但内心犹豫不决,另有企图。李靖揣摸透了颉利可汗的心思。正在这个时候,大宗下诏,命鸿胪卿唐俭等人前往突厥宣谕安抚。李靖于是对他的副将张公谨说;“皇帝派的使者已经到了突厥,敌人一定会放心无疑,现在如果我们派万名骑兵带上二十天干粮,从白道对他们袭击,必定能够得胜。”张公谨说:“皇上已经接受他们投降,况且我们的使者已经到了那里,我们一旦采取行动,敌人加害他们怎么办,”李靖果断地说:“机不可失,这正是韩信能够击败齐国的谋略,唐俭等即使死也是值得的。”于是,李靖发兵火速前进,到达阴山时,遇到突厥一支千余人的侦察部队,把他们全部俘获跟随自己的部队。颉利可汗见到唐朝使者唐俭后,十分高兴,根本未想到唐兵会来进攻。李靖的前锋部队冒大雾前进,到了离颉利可汗牙帐只有七里的时候,他们才发觉,当他们拉出队伍还未摆好阵势时,李靖指挥的部队已经猛冲过来,歼灭突劂万余人,俘获十余万,并活捉了颉利可仔的儿子叠罗施,杀死颉利之妻隋朝义成公主,颉利可汗向西逃遁,后被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擒获,献给朝廷。这一仗为唐朝开拓了自阴山直至大沙漠一带的大片土地。

退战①

【原文】凡与敌作战,若敌众我寡,地形不利,力不可争,当急退以避之,可以全军。法曰:“知难而退②。”

三国魏将曹爽③伐蜀,司马昭同行出骆谷④,次于兴势⑤,蜀将王平⑥乘夜袭击,昭令坚卧不动,平退。昭谓诸将曰:“费祎⑦据险拒守,进不获战,攻之不可,宜急旋军,以为后图。”爽等遂退,讳果驰兵趋三岭⑧。争险,爽等潜师越险,乃得过⑨。

① 退战:在敌众我寡,地形不利的情况下,将领要“知难面退”,切不可死打硬拚。应该保全有生力量,以利后战。

② 知难而退,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

③ 曹爽,曹操之侄孙,魏明帝时,官至武卫将军,明帝时拜大将军,与司马懿受谓同辅齐王曹芳,后因与司马懿争权被杀。

④ 司马昭,司马懿之子,征蜀将军。骆谷:位于今陕西周至县西南,谷长四百余里,地势险要,为关中通往汉中的交通要道。

⑤ 兴势:兴势山,位于今陕西洋县北。

⑥ 王平:蜀将。

⑦ 费祎(yī):蜀将。蜀后主时,任黄门侍郎,诸葛亮死后,为军师。

⑧ 三岭:位于今陕西周至县骆谷中。

⑨ 史例出自《晋书·文帝纪》。

【译文】凡是与敌人作战,如果敌众我寡,加之地形条件对我们又不利,此时切不可与敌人力争胜负,应当迅速撤退面避开敌人,这样就可以保全我们的有生力量。兵法上就明确指出:“知难而退。”

三国时期,魏国大将军曹爽率兵攻打蜀国,司马昭为征蜀将军而随军前往,穿过骆谷后,驻扎在兴势山。蜀将王平乘夜偷袭魏军,司马昭命令他的部队坚守不动,王平未能得手而退回。司马昭对将领们说:“蜀国大将费祎把住险要坚持拒守,那我们强进不能获战,硬攻不能奏效,此时就应该撤回军队,再作以后的打算。”曹爽听后,下令撤退魏军。蜀将费祎果然领兵迅建占便了三岭这一险要地段,曹爽等亭兵偷偷越过险阻,才得以撤回。

§§§第七卷

挑战①

【原文】凡与敌战,营垒相远,势力相均,可轻骑挑攻之,伏兵以待之,其军可破。若敌用此谋,我不可以全气击之。法曰:“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②。”

十六国③,姚襄据黄落④,苻生遣将苻黄眉⑤,邓羌⑥等率步骑万五千讨襄。襄深沟高垒,固守不战。邓羌曰:“襄性刚愎,易以挠动。若长驱一行,直压其垒,襄必忿而出战,可一战而擒也。”黄眉从之,遣羌率骑三千军于垒门,襄怒,尽锐出战。羌伪不胜,率骑而退,襄追之于三原⑦,羌回骑拒襄,俄而黄眉至,大战,斩之,尽俘其众,黄眉等振旅⑧而归⑨。

① 挑战:主旨是讲对坚守探沟高垒而不出战的敌人如何作战。其要领在二:一在诱,即挑诱激发,使敌怒而出战;二在伏,即设下伏兵,奇袭敌人。如敌人以此法来挑诱我们,切不可以全部兵力出战,以免中敌人诱伏之计。

② 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此语出自《孙子兵法·行军篇》。远而挑战者。即离我们很远的敌人来向我们挑战,其目的无非是想诱我们出战。

③ 十六国:西晋末年直至北魏大武帝太廷五年的这一百三十五年的时间内,有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十六国:成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夏等十六国。

④ 姚襄:羌族首领橇仲的第五子。其父死后,率众归附东晋,次年叛晋,进驻盱眙称大将军、大单于,后移驻许昌,欲谋取关中,后被前秦苻黄眉所杀。黄落,镇名,位于今陕西铜川西南。

⑤ 苻生:前秦苻健的第三子,父死,即帝位,在位二年,为苻坚所杀。苻黄眉,前秦苻健之兄子,初仕健为卫大将军,苻生即位后,封广平王,后因谋杀苻生事漏被杀。

⑥ 邓羌:前秦将领,苻生时任建节将军,苻坚时,任国骑将军。

⑦ 三原:位于今陕西淳化东北。

⑧ 振旅:整顿师旅。

⑨ 史例出自《晋书·苻生记》。

【译文】凡是与敌人作战,如果双方营垒相距很远,兵力也势均力敌,我们可以派遣轻装骑兵前往敌营挑战,同时设伏兵等他们的到来进行袭击,这样,就可以打败敌军。如果敌人也用这一计策,我们不可出动全部兵力去攻打他们。兵法上说:“敌人离我们很远,却前来挑战,是企图诱我们轻率进攻而上当。”

十六国时期,后秦将领姚襄占据黄落镇,前秦帝苻生派遣苻黄眉、邓羌等率步骑兵讨伐姚襄。姚襄凭据深沟高垒,坚守不出战。邓羌向苻黄眉建议:“姚襄性格刚强自负,容易挑动,如果我们长趋疾进,直迫其营门,必定会激发姚襄怒而出战,此时我们可以一举而活捉姚襄。”黄眉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派邓羌率骑兵三千进驻在他营门前。姚襄果然为此大怒,率领全部精锐部队出营交战。邓羌伪装战败而引骑兵后退,姚襄率兵追赶到三原,此时邓羌突然回转骑兵拒战,苻黄眉所率领的大军也迅速赶到,与姚襄军展开激战,一举击杀姚襄,俘获了他的全部军队,苻黄眉等整顿了军队,凯旋而归。

致战

【原文】凡致敌来战,若彼势常虚,不能赴战,而我势常实,多方以致敌之来,我据便地而待之,无有不胜。法曰:“致人而不致于人。”

后汉,建武五年,光武诏耿弇①,悉收集降附,结部曲,置将吏。弇率骑都尉刘龙、泰山太守陈俊将兵而东,张步②闻之,使其将费邑军历下,又令兵屯祝阿,别于泰山、钟城列营数十以待之。弇渡河先击祝阿。拔,故开围一角令其众得奔归。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恐,遂空壁亡去。费邑分兵,遣其弟费敢宁巨里。弇进兵先胁巨里,严令军中赶修攻具,后三日悉力攻巨里城。阴使亡归,以弇期告邑。邑至日果将精兵来救。弇谓诸将曰:“吾所以修攻具者欲致之耳。野兵不击,何以城为?”即分兵守巨里,自帅精锐上冈坂,乘高合战,大破之,斩邑。即而取首级,以示巨里。城中惧,费敢亡归张步。弇悉收其聚积,纵兵攻诸未下形者,平四十余营,遂定济南。

① 耿弇:字伯昭,东汉扶风茂陵(陕西兴平东北)人。原为王莽部将,后归刘秀,任大将军,参加镇压铜马、赤眉等农民起义。封好畤候,打败齐地割据势力张步,攻占十二郡,屠三百城。

② 张步:原为刘玄部将,后投靠刘永。

【译文】凡是想让敌人前来应战,如果敌人力量虚弱,不能应战,而我方势力充实,就要想方设计使敌人前来。这样我军就占据着有利地形,等待敌人,没有不胜利的。兵法说:“要能调动敌人,而不能被敌人调动。”

东汉建武五年(公元29年),光武帝刘秀诏谕耿弇,让他将各地投降和归附的兵士全部召集起来,编成行伍,并设置文官武将。耿真同骑兵都尉刘龙、泰山太守陈俊率领这些军队东进。张步得知后,便派部将费邑屯兵历下(今山东济南市西),又分兵驻守祝阿(今山东历城西南),此外还在泰山、钟城等处布列营阵几十个,以等待耿弇。耿弇首先渡过黄河,进攻祝阿。打下城池后,却故意放开一角,让敌人逃走。钟城人听说祝阿的军队已经溃散,都十分恐慌,便留下空城而逃。费邑又分兵摄他的弟弟费敢防守巨里。耿弇进兵先威胁巨里,严令军队赶制攻城武器,准备三天后全力攻打巨里城。暗中故意让费敢的人逃回去,将耿弇攻城时间报告费邑。到了那天,费邑果然率领精锐部队来救授。耿弇对众将领说:“我之所以要营造攻城武器,就是要诱敌前来应战,外面的敌兵不消灭,攻下空城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分兵守住巨里,而自己率领精锐士兵,登上山冈,居高作战,结果大败敌军,斩了费邑,然后取下费邑的首级,把首级悬在巨里城外,巨里城里的人都十分害怕,费敢逃回到张步那里。耿弇缴获了巨里城里的全部物资积蓄,又指挥军队攻打各个还未攻下的地方,扫平敌营四十余座,终于平定了济南。

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