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中华国学百部——白话聊斋
45671000000028

第28章 红玉

广平县人冯翁有一个儿子,名叫相如,父子都是秀才。冯翁已近六十岁,性格端正耿直,而家里经常穷困不堪,几年间,老伴与儿媳先后去世,更加悲凉,一切家务都得亲自操持。

一天夜里,相如一人在月下独坐,忽然看见东邻有个女子从墙头偷看。他仔细端详,见那女子长得很漂亮,走到她跟前,她含情微笑。他打手势招呼她,她既不过来也不离去。相如就一再请求她过来,她才从梯子上爬过来,两人便共枕同眠,睡在一起。相如问她的姓名,女子说:“我是邻居之女,名叫红玉。”相如很喜欢她,便与她订终身之好。女子答应了。后来红玉每夜都来和他欢聚,这样大约过了半年时间。

冯翁偶然起夜,听见儿子房里有女子的说笑声,悄悄近前去窥察,发现有个女子。他不觉发怒,立即将儿子喊出来,骂道:“你这畜生,干些什么事?家境衰落到如此地步,还不刻苦奋发,竟然学浪荡吗?若被人知道,就败坏了你的品德;人不知道,也缩短了你的寿命。”相如扑通一声跪到地上向父亲认错,哭着说知道悔改。冯翁又叫来那女子训斥道:“你一个女孩子家也不知严守规矩,既玷污自己,又伤害了别人。倘若事情暴露出去,不仅仅只是我们一家丢脸。”骂完后,老头便愤愤然回自己房里睡觉去了。红玉流着眼泪对相如说:“你父亲斥责我们,很使人感到羞辱。咱们的缘分到这里就算完了。”相如说:“有父亲在,我不能自作主张。你如果对我真有情,还应含羞忍辱地继续好下去。”红玉言词决绝,相如便涕泪俱下。红玉却劝住他说:“我和你没有媒约之言,父母之命,只是翻墙越隙暗中往来,这怎么能白头偕老呢?此处有一个好女子,你可以托媒人聘她,结为夫妻。”相如告诉她家里穷得没有能力娶亲。红玉说:“明天晚上你等着我,我可以替你想想办法。”到了第二天夜里,红玉果然到来,拿出四十两白银送给相如,说:“离这儿六十里的地方有个吴村,村里有家姓卫的,他家女儿今年整十八岁,因为要聘礼太高,所以还没人能娶得起她。你给卫家送去这笔重礼,一定能成好事。”红玉说完,就离去了。后来,相如选择时机趁机向父亲说起此事,表示他想前去相看。但他不敢提起红玉给他的那笔聘金。冯翁自知家里无钱,就劝他不要去。相如婉言对父亲说:“只去试探一下罢了。”冯翁点头同意。

相如就向朋友借了马匹仆人,前往卫村。卫家是世代农民,相如把卫老头请出来,说闲话中提及亲事。卫老头知道相如出身望族,又见相如长得仪表堂堂,心里已有许亲的意愿,只是怕相如不肯拿出更多的彩礼。相如听他讲话吞吞吐吐,就明白了他的心思,于是将那四十两银子掏出来放在桌上。卫老头很高兴,就请来邻居书生做中间人,用红纸写下婚约。相如便进屋去拜见卫氏母女。卫家屋子狭窄,卫家女儿藏在母亲身后。相如扫了一眼,见她虽然身穿粗布衣裳,但长得光彩照人,心里暗暗喜悦。卫老头借邻家屋子来设酒款待女婿,在席间说:“公子就不必亲自迎娶了。等我们稍做些陪嫁衣服,就将嫁妆和人一起抬着送过去。”相如和他们约好日子,就回来了。相如骗父亲说,卫家看重冯家清高的门第,不要彩礼。冯翁听了也高兴。到了约定的日子,卫家果然将女儿送过来。卫氏很勤俭也很孝顺,夫妇两人感情很深厚。两年后,便生下一个男孩,取名福儿。

恰巧在清明节那天,妻子抱着儿子去扫墓,路上偶然遇见本县一个乡绅宋某。此人曾做御史官,因行贿而被免职,还乡后仍大施淫威。这一天他也扫墓回来,见卫氏长得十分娇艳,就起淫心。他一问村人,得知是冯家媳妇,料想相如是个贫士,用重金诱惑,希望使他动心而让出自己的妻子。宋某派家人前去暗暗示意。相如一听,脸上现出怒色,但一想自己不是宋家对手,便转怒为笑,回家告知父亲。冯翁怒火中烧,奔出家门,指着宋某家人破口大骂,宋某家人仓皇逃窜而归。宋某也大怒,就派了几个人前往冯家,对冯家父子大打出手,气势凶恶,卫女听见打闹声,将小孩放在床上,披散着头发大喊救命。那一群人不由分说,抢了卫女,直向宋家抬去。冯氏父子被打得遍体鳞伤,在地上呻吟,小孩也在床上哇哇啼哭。邻居们很同情他们,就把他们抬到床上躺下。过了一天,相如才勉强拄着拐杖站起来,冯翁却气得吃不下饭,不久便口吐鲜血死去。相如痛哭不已,抱着儿子到衙门去告状,上至总督巡抚衙门,几乎告遍了,始终没有得到伸张。后来他又得知妻子不屈服而死,更加悲痛。他满腹含冤却无处伸诉。常常心里想着要拦路杀死宋某,但怕他出门时随从众多,还担心儿子太小,无处托付。他白天夜里苦苦哀思,两眼未合过。

忽然有一个壮士登门来凭吊,络腮胡子宽下巴,从未见过。相如请他坐下,刚想询问他的姓名籍贯,而客人却抢先说:“你有杀父夺妻的仇恨,而忘了报仇吗?”相如怕他是宋某派来的探子,就假装着应付他。客人仿佛被激怒了,双目怒睁,眼眶欲裂,转身要出门说:“我把你当君子,现在才知道你原来是个不足挂齿的懦夫!”相如观察他的言行,不像是装出来的,就跪下来拉着客人说:“我深怕宋家派人来引诱我上钩,所以才这么谨慎。我实话告诉你:我卧薪尝胆已有多日,只是可怜这襁褓中的儿子,怕使我们冯家绝后。你是个仗义之士,能不能代我抚养他?”客人说:“这本是妇道人家所做的事情,我不能使你如愿。你想托别人代替抚养孤儿的事,就请你自己办,而你亲自要报仇的事,我愿意代你去办。”相如听了他的话,在地上叩响头。客人并不答理,径自转身出门。相如赶快追出来问他的姓名,客人说:“事情办不成,不愿受责备;办成了,也不会接受感谢。”说完就离去了。

相如惟恐灾祸秧及自身,就抱着孩子逃走了。深夜时分,宋某全家都睡去,有人翻过重重墙垣,将宋某父子三人一起杀死,又杀了一个媳妇一个丫鬟。宋家递状子告到官府。县官大惊。宋家坚持控告是相如所干,县官于是派差役前往捉拿,而相如已不知去向。由此便确认是相如干的。宋家仆人与官府差役四处搜寻。夜里,他们在南山听见小孩的啼哭声,就循声搜寻,捆着相如拉走了。小孩哭得厉害,众人将小孩夺过去扔在路边。相如怨恨欲绝。县令见到他,责问道:“为什么杀人?”相如申辩说:“冤枉啊!宋某等人夜里被杀,我白天就出走,并且抱着个小孩,怎么能够翻墙去杀人?”县令说:“既然没杀人,你为什么要逃跑?”相如被问得答不上话来,就被投到监牢里。相如悲愤地说:“我死了不足怜惜,小孩何罪之有?”县令说:“你杀人家儿子多了,现在杀你一个儿子,怨什么?”相如被革去功名,屡次遭受酷刑,始终不招供认罪。这天夜里,县令刚刚躺下,听见有什么东西击中床,响声震耳,他惊恐得连声呼叫。全家人都被惊起,举着蜡烛察看,发现一把短刀亮闪闪地放出寒光,刀尖已扎入床板有一寸多深,紧得拔不下来。县令看见,吓得魂飞魄散。衙役们手持刀枪四处搜寻,什么痕迹也没有。县令心里发虚,觉得宋家人已经死了,没什么可怕的,于是在上报这宗案子时为相如开脱,终于无罪释放。

相如回到家里,瓮里早已没有米面,他一人孤孤单单地面壁而坐,凄惨极了。幸好邻居送来些饭食,暂且得以度日。当他想到大仇已报,心里觉得欣慰,再一想到家里遭到这么大的灾难,几乎满门灭绝,就不禁潸然泪下,等想到自己贫寒半生,连个儿子也保不住,冯家香火断绝,就在无人处失声大哭,不能自我控制。这样过了半年时间,捉拿案犯的禁令更松了,他便去哀求县令,要求判决归还妻子的遗骨,由他安葬。后事办完,十分悲伤,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只感到绝望。忽然听见有人敲门,他凝神仔细一听,有一个人在门外和小孩说话。他急忙起来从门缝往外看,好像是个女子。他刚一开门,就听见女子说:“大冤已经昭雪,幸得无恙吧!”他觉得声音很熟悉,仓猝中却又记不起来。当他秉烛相照时,才认出是红玉。她手里牵着一个孩子,那孩子在胯下嘻笑。相如来不及询问,抱着红玉就哭。红玉也凄然泪下。红玉推了一下孩子说:“你忘了自己的爸爸了吗?”孩子抓着红玉的衣服,目光闪闪地望着相如。相如仔细端祥,认出他正是福儿。于是大吃一惊,哭着问:“你从哪儿找到他的?”红玉说:“实话告诉你,以前我对你说我是邻家女,那是骗你的。我是狐仙。那天我在黑夜中行走,听见小孩在山谷口啼哭,就抱到陕西抚养。得知你而今大难已过去,所以领他来和你团聚。”相如挥泪向她拜谢。孩子在红玉怀里,就像依偎母亲一般,竟然不再认识自己的爸爸。

第二天天还未亮,红玉便起了床。相如问她要干什么,红玉说:“我要走了。”相如光着身子跪在床头哭得抬不起头。红玉笑着说:“我只不过是哄哄你。现在家道要重新创建,非早起晚睡不可。”于是清除杂草打扫灰尘,像男子那样操劳。相如忧虑家境太贫穷,日子过不下去。红玉说:“你只管闭门安心读书,不要操心家里经济,或许不至饿死的。”于是拿出银两来置办了织布机,租下了几十亩田地,雇人来耕作。她自己里里外外一手操持,耕作修房每天如此。邻里听说她是个贤慧的媳妇,更乐于主动来帮助她。过了大约半年时间,家道兴旺已像富户。相如感激地对红玉说:“这个被毁掉的家,全靠你白手重建起来。但是还有一件事没了却,不知该怎么办?”红玉问他什么事,相如说:“考试的日期已经迫近,我的功名还未恢复。”红玉笑笑说:“在此之前,我已送给学官四两白银,你的功名已经恢复在案。这事若等你说起再办,早就耽误得不像样了。”相如更加敬慕她的神明。这次乡试,他中了举人。这一年他三十六岁,田地肥沃,庄稼连片,房屋鳞次栉比。红玉腰身苗条柔美,似乎风都把她能吹走,但操持家业胜过了农家妇女。即使在严寒的冬天,她的手也柔嫩如脂。她自己说已经二十八岁了,别人看去却只不过二十岁上下。

异史氏说:“冯家父子具有贤德,所以才得侠士的相报。不只那位壮士是侠士,狐精红玉也是侠士。相如的遭遇也真算奇异了!但是县官的荒谬令人发指,使人愤怒。那短刀震响,扎入床板,为何不稍稍移到床上半尺左右?若让宋人苏舜钦读到这里,一定会像当年读《汉书·张良传》时,对刺客未击中秦始皇而拍案大叫,饮一杯酒后说:可惜啊没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