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机构,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统一支配下进行的。而大脑是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起着控制和调节全身各系统机能活动的作用。胎儿时期,神经系统发育最早,尤其是脑的发育最为迅速,出生时脑重约370克,占体重的1/8左右,而成人脑重约1500克,占体重1/40。6个月时脑重约600克-700克,2岁时达900克~1000克,7岁时已接近成人脑重。大脑的发育,尤其是大脑皮层细胞的增生、长大和分化主要在妊娠后期和出生后第1年内,尤其孕25周至头6个月时为激增期。6个月后增殖速衰减慢,而细胞体积增大。
可见怀孕后期3个月至出生后头6个月(主要是哺乳期)是大脑发育的最关键时期,也是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脑发育的物质基础是各种营养素,营养缺乏将对正常的脑发育过程,尤其是脑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功能网络形成的关键时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脑细胞的增殖、分化特点是“一次性完成”,故妊娠后期及产后头6个月期间的营养显得特别重要,错过这个关键时期,再也无法补偿,从而影响小儿的智力至终身。
(3)消化系统发育
①口腔:婴幼儿口腔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受损伤,故应特别注重婴儿口腔清洁,不宜吃过烫的食物,以免损伤口腔黏膜;婴儿双颊部有发育良好的脂肪垫,有助于吮吸活动,出生时小儿已具有良好的吮吸能力;在胎儿时期即有吞咽羊水功能,新生儿吞咽功能已十分成熟。新生儿舌短而宽,齿槽发育较差,但咀嚼肌发育较好,有各种食物反射,到7~9个月,有的婴儿虽仍未有牙齿萌出,但已能做有节奏的咀嚼运动,咀嚼效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强,6岁时达成人的40%,10岁时达75%。出生时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量少,唾液中消化酶至少到半岁才开始丰富,淀粉酶量更低,至3-4个月时达成人量的1/3,故3个月以下婴儿不宜喂谷物等富含淀粉的食物。
②牙齿:牙齿的生长对于婴幼儿来说是与咀嚼功能相互作用的一种消化功能,它有一个发育过程。乳牙在出生后6-8个月开始萌生。但它的钙化过程早在胎儿5个月时就已经开始,到2~3岁时乳牙全部出齐。恒牙在6岁左右开始萌生,但它的钙化过程早在出生时就已经开始,以逐次与乳牙替换,13岁左右恒牙全部萌出。
③食管、胃:婴幼儿食管较成人细而短,食管、胃壁黏膜和肌层都较薄嫩,弹力组织较差易受损伤。婴儿胃呈水平位,至走路时呈垂直位。由于婴儿时期胃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而贲门括约肌控制能力差,加之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差,易引起幽门痉挛而出现溢乳和呕吐。初生儿胃纳量甚少,约30毫升~35毫升,3个月时约100毫升,6个月时约200毫升,1岁时约300毫升。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而异,如母乳为2~3小时,牛乳为3~4小时,水为1~2小时。基础胃酸分泌在出生后的几分钟内已经产生,随后几个小时内逐渐增高到接近较大儿童水平。随着胃酸分泌的增高,胃蛋白酶的分泌也增高,到18个月达成人水平。与成人相比,婴儿的胃分泌功明显不全,但其胃功能完全适宜于消化人乳。
④肠:婴幼儿肠壁黏膜细嫩,发育良好,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结,透过性强,吸收能力好,易于把已消化好的营养物质吸收到血管和淋巴管,并运送至全身,被机体所利用。婴儿肠壁肌肉较薄弱,肠蠕动比成人差,故食物在肠腔内通过时间较长,利于消化吸收,但肠液的分泌和肠蠕动易发生机能性紊乱。胎儿期肠乳糖酶发育较蔗糖酶为迟,早产儿可发生乳糖吸收不良。肠淀粉酶出生时已有,可补充胰淀粉酶的不足。
⑤胰腺:出生时胰腺重3克~4克,1岁时12克,5岁时25克,以后随年龄增加逐渐增重,成人时达80克,在出生时及随后的四周内,十二指肠液中胰淀粉酶一直很少能检出,而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肽酶和脂酶的活性约相当于成人的10%。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其活性逐渐增强,迅速达到成人水平,并维持恒定不变。胰淀粉酶活性在6个月以下小儿较低,以后增多,1岁后才接近成人水平,故不宜过早地喂淀粉类食物。幼婴儿因胰酶的活性比较低,故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尚不够完善。
⑥肝脏:年龄越小,肝脏相对越大,新生儿肝重约为其体重的5.5%,婴儿为3%~5%,而成人为2.5%。小儿肝脏血管丰富,但肝细胞分化不全,肝功能较差。婴儿时期胆汁分泌较少,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
由此可见,婴幼儿期尤其是婴儿期小儿生长旺盛,但消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胃容量小,各种消化酶的活性较低,其消化功能与成人相比明显不全,对乳汁以外的食品不易耐受,如喂养不当,易发生腹泻而导致营养素丢失。因此,1岁以内,应以乳类为主要食物,适当添加辅食,随年龄增长,胃容量增大,消化功能增强,对各种食物耐受性提高,应给予更丰富的食物,这样,就能保证小儿摄入足够的、并能充分消化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总之,婴幼儿处于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与成人相比,婴幼儿需要相对更多的营养素和能量,以保证其生长发育。如果营养供应不足,生长发育就会受到阻碍,甚至停止、倒退,还可由于失去发育的最佳期而影响到今后的健康成长。故婴幼儿的营养对人体一生的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根据其生理特点合理安排其营养和膳食,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又不致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2、婴幼儿对营养素的需要量
(1)蛋白质:婴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一般来讲,年龄愈小,生长愈快,对蛋白质需求量愈多。尤其是半岁前的婴儿,正是大脑继续发育的关键时刻。此期如果缺乏蛋白质,即使以后补足蛋白质,也不能使脑细胞数目增多,以致造成终身缺陷。故蛋白质的供给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婴儿蛋白质需要量,按每日每千克体重计算:母奶喂养2克,人工喂养3.5克~4克。1~3岁平均每日40克,4~6岁平均每日50克。
(2)脂肪:婴幼儿处于生长旺盛时期,需要的热能要比成人高。脂肪不仅供给热能,还能供给脂溶性维生素及必需脂肪酸。婴幼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脂肪4克~6克。1~6岁幼儿每千克体重需要3克。
(3)糖:新生儿由于肝脏不能很好处理糖,故蔗糖摄入不宜太多;幼儿膳食中更应注意不要摄食过多的蔗糖、糖果等,以免影响其他营养素的摄入与发生龋齿。婴儿需要糖每日每千克体重10克一12克。2岁以上需要糖每月每千克体重为10克。
(4)热能:婴幼儿对热能的需要很大,出生后第一周新生儿每千克体重约需60千卡(251.0千焦耳),第2-3周100千卡(418.4千焦耳),第2-6月110~120千卡(460~502千焦耳),6~12月110千卡(460千焦耳),1-3岁每千克体重需要100千卡(418.4千焦耳),3~6岁90千卡(376.6千焦耳)。热能长期不足,可使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止,热能摄入过多,多余的热能将转变为脂肪贮存体内而导致肥胖。因此,热能供给量是否合适,要结合小儿生长、发育的体况予以衡量。
(5)维生素
①维生素A: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均在肠道内与脂肪一起被吸收,具有维持上皮组织健康,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生长发育与维持正常视觉的作用。婴幼儿维生素A摄入不足,会影响体重的增加,继而可出现缺乏疾病;摄入过量,可产生呕吐、昏睡、头痛、骨痛、皮疹等症状。
②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钙、磷的吸收,并使钙、磷沉积于骨骼中,促进骨的形成,对生长发育旺盛的婴幼儿极为重要。如果小儿日光照射不足,食物中又缺乏维生素D,则容易产生佝偻病。故婴幼儿在温暖季节,生后1~2月即应在户外进行日光浴,晒太阳的时间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夏季应在树苗或屋檐下,不要受阳光直射。
③维生素c:维生素c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在维持牙齿、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母奶喂养的婴儿可直接由乳汁中获得维生素c,一般不会缺乏。人工喂养的婴儿因牛奶本身维生素C含量低,又在加工煮沸过程中有所损失,因此应及时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菜汁、果汁或维生素c制剂。
④B族维生素:能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与增进食欲,主要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尼克酸。这几种维生素,都随热能需要的增加而增高。
1岁以内婴儿每日需维生素B(1下标)0.4毫克,维生素B(2下标)0.4毫克,尼克酸4毫克。而1~3岁幼儿每日需维生素B(1下标)0.7毫克,维生素B(2下标)0.7毫克,尼克酸7毫克。3-6岁小儿每日需维生素B(1下标)1毫克,维生素B(2下标)1毫克,尼克酸10毫克。
维生素B1主要来源是豆类、米皮、麦曲和杂粮皮层等。
维生素Bz以肝脏、牛乳、蛋类、酵母等食品含量为最多,其次是肉类。
尼克酸以肝脏、肾脏、蛋类、肉类较多,植物性食物如酵母、花生谷类皮层中也较丰富。
(6)钙:钙是构成骨、齿的主要成分,对生长发育迅速的婴幼儿更加重要。新生儿体内的钙约占体重0.8%,长大成人后则为体重的1.5%。说明生长过程中需要存留大量的钙。钙的供给量是否能满足婴幼儿的需要,要看膳食中供给量是否充足。钙缺乏严重时,则产生佝偻病,如鸡胸、内翻或外翻型罗圈腿、手足抽搐症,严重影响孩子一生体型的健美。我国小儿佝偻病发病率较高,应重视膳食钙的补充。
(7)铁:婴幼儿特别是7个月到不满2岁的小儿,是患营养性贫血的年龄。正常新生儿贮存的铁,足够出生后3~4个月之内使用的。但由于乳类含铁量很低,如在4~5个月以后不从辅食补充足够的铁,容易产生缺铁性贫血。正常婴儿最好从3-4个月开始补充含铁量较高的食品,如蛋黄、婴儿强化食品,以后增加菜泥、肝泥等。
(8)锌:近年来儿童缺锌症相当多见,主要是儿童的偏食所造成的。其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厌食、异食、重复感染,易发生口腔黏膜溃疡、多汗、视觉减退等,故从婴儿起要尽量多摄入母乳,因为母乳中含有锌的配位体。儿童要矫正偏食习惯。婴儿每日供给量3毫克-5毫克,1~10岁10毫克,11岁与成人相同为15毫克。
3、婴幼儿应保证哪些食品的供给
牛奶:每日250克一500克;
鸡蛋:每日1~2个;
瘦肉类(畜、禽、鱼、兔):每日25克~50克;
动物肝脏或内脏:每周1~3次;
豆制品:每日50克;
蔬菜(有色蔬菜占一半):每日250克-400克;
水果:每日最少250克。
4、断奶的最好月龄:8~12个月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需要更多的营养,加上消化机能的发育和出牙,单纯依靠母奶不能满足婴儿的需要,应从3~4个月开始逐渐添加辅食,培养婴儿用奶瓶与小勺进食的习惯,为将来断奶打好基础。
8~12个月是婴儿断奶的好月龄,最好选择在婴儿身体健康、气候合适的季节。如断奶时正逢炎夏或寒冬,婴儿因气候炎热,食欲降低,冬季又是副食淡季,也易患病,故可稍延长1~2个月至秋凉或春暖时期。
断乳要逐渐进行,即逐步减少授乳次数,添加辅助食品。城市居民迟至1岁完全断奶,农村居民可延长至1岁半。如果小儿哺乳到3~4岁,此时母乳成分已不能满足营养需要,而小儿又留恋母乳不肯接受饮食,这样会导致发生贫血和营养不良。此外,如果母亲生病应立即停止哺乳。
5、常用乳类或代乳品及配制方法
(1)鲜牛奶:每100毫升鲜牛奶中平均含蛋白质3.3克、脂肪4克、碳水化合物5克、矿物质0.7克及多种维生素。牛奶不失为婴儿最佳的代乳食品之一。
牛奶中含蛋白质的量虽然较人乳高,但因含酪蛋白较多而不易消化,牛奶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也较人乳低,不能满足婴儿对热量的需要。如果在牛奶中加入适量的糖或淀粉,不但能满足婴儿热量的需要,还可以使乳凝块变小而利于消化。
牛奶最易被细菌污染,吃前应煮沸消毒以达到杀灭细菌、使蛋白凝块变小便于消化的目的。
牛奶的需要量可按蛋白质的需要量来计算。8个月以后的婴儿,由于辅食逐渐增加,牛奶且也应相应地减少,到1周岁时牛奶量不宜超过600毫升~700毫升,否则会影响其他营养素的摄入。
配合乳液的计算方法如下:
已知:
①牛奶喂养的婴儿每天每千克体重需蛋白质4克;
②每100毫升牛奶含蛋白质3.3克,可供热量66千卡(276.1千焦耳);
③婴儿每千克体重每天需水分150毫升;
④6个月以下婴儿每天需要热量120千卡(502.1千焦耳);
设:婴儿体重为x千克,每天所需的牛奶量为Y毫升。则婴儿每天所需的牛奶量为:
Y:(4x/3.3)×100=120X毫升
除牛奶以外需增加的水分为:
(150-120)X=30X毫升
需加糖或淀粉的量为牛奶量的百分比为:
{[(120X-120×66%X)/4]/120X}×100%=(10X/120X)×100%=8.5%
常用5%-8%。
(2)奶粉:全脂奶粉为鲜牛奶用喷雾干燥法制成的干粉,其酪蛋白的颗粒因加工而变细变软,较鲜牛奶易消化。奶粉与水的比例按重量为1:7,按体积的比为1:4,即可配成鲜牛奶。其量的计算与鲜牛奶同。
(3)豆浆的营养价值虽然没有牛奶高,但它价廉易得。鱼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具有各种必需氨基酸,且氨基酸的盐值符合婴儿营养需要,鱼肉细嫩,婴儿易消化吸收。它们都可作为婴儿的代乳食品。
6、1岁以内宝宝的营养配餐
1岁以内婴儿的每日营养需要为热量120卡/千克,蛋白质2克~4克/千克,钙400毫克,铁10毫克,维生素A2000国际单位,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水100毫升~135毫升以上。半岁至1周岁的婴儿除热能需要量为100卡/千克,低于半岁以内婴儿,除按千克体重计算的热能需要量外,其余营养素需要量与半岁以内婴儿相同。其中每千克体重2克~4克的蛋白质需要量范围,应根据食物类别进行调整,人乳中蛋白质最容易被婴儿吸收利用,按每日每千克体重2克,即可满足婴儿生长发育,如果是牛奶,蛋白质需要量应为3.5克/千克/日,如果还加有豆制品或谷类,蛋白质需要量应增到4克/千克/日。因为这些食物的蛋白质与人乳中蛋白质相比,吸收利用率明显较低。
母乳虽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但在营养组成上并不能完全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一般乳汁中的蛋白质、热能、维生素A基本都能满足需要。但是,乳汁中的钙、铁、水溶性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含量较低,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如不增加辅食,会出现以上几种营养素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