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不自立父母怎么办:有效解决孩子问题的50个对策
45670000000015

第15章

从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入手

大人孩子均有一定的惰性,因此人们需要靠不断战胜自己的惰性来提升自己。要提高身体素质,进行锻炼是必不可少的。相比于在温暖的被窝里睡觉,躺在沙发上安逸地看着电视等,跑步等体育锻炼无疑是没有吸引力可言的。但是,体育锻炼所能带来的好处,又使我们不能忽视体能的锻炼,因此要迈出第一步,就要先打败自己的惰性。

如何让孩子爱上运动呢?

1.告诉孩子运动可以给自己带来什么

锻炼的好处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体育锻炼能促进儿童身体全面发展。食物中含有各种蛋白质和无机盐,这些都是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而人体必须有足够的维生素才能使钙和磷得到吸收。经常在户外活动能较多接收日光,而日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使皮肤中的一种物质转化成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另外运动对于神经系统、心脏的生长发育都是十分有利的。经常运动的孩子,心肌健壮,跳动次数比一般孩子少,这是心脏健康的表现。

此外,运动还可以通过消耗大脑的氧气促进血液循环来使大脑获得更多的氧气和养料。一个人是否聪明,主要取决于大脑的功能。儿童大脑需氧量占整个人体需氧量的50%,因此运动可以使孩子更聪明。

另外,运动还可以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塑造人的气质等等。

当孩子对于运动的认识不仅仅是停留在使人费力出汗的表层时,便会在这些好处的“诱惑”之下进行尝试。

2.将孩子好动的天性转化成对运动的热爱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有些喜欢安静的家长对孩子好动的习性十分反感,这是不应该的。家长应积极地保护孩子这种天性,并通过恰当的方式转化成对运动的热爱。比如和孩子一起观看体育比赛,让孩子为运动的拼搏精神所感染等等。

另外,家长可让孩子多接触不同的运动方式,可能有的孩子不喜欢跑步对足球特别感兴趣。家长就可以让孩子通过足球运动来增强体质。

3.让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

缺乏常性是很多孩子的毛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是行不通的。要养成习惯,首先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按照运动量的递增原则为孩子制定一个运动计划,让孩子乐于接受。另外,家长要注意督促孩子,不要给孩子找借口的机会。

4.重视运动过程中人的因素

要让孩子在运动中发现乐趣,人的因素也不可忽视。比如说,孩子可能因为自己的好朋友十分喜欢篮球而受到感染,也对篮球产生浓厚的兴趣。还有家长在可以抽取时间和孩子一起锻炼,这会让孩子在锻炼的同时体验到和亲人以运动方式相处的快乐。

运动不仅能增强孩子的体能,更给予孩子生命的关怀。儿童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家长应关注孩子的体能发展,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为孩子由足够的“本钱”来充分发挥自身的自立能力。

35.浪费:花钱总是大手大脚

家长倾诉

旭旭和晶晶是同班同学,而且还是一对儿要好的朋友。最有意思的是两个人竟然是同年同月同日生。

生日的前一天,两个人在学校商量生日应该怎么安排才最有意思。由于生日刚好赶在周末,两个人最后两个决定,请其他的朋友中午到旭旭家一起玩儿,晚上再到晶晶家玩儿。

旭旭回到家就“宣布”了自己的生日计划。爸爸没有表态,妈妈提议还是请爷爷奶奶到家里来,一家人过生日才更有意义。

“可是我都跟同学商量好了,总不能让别人说我言而无信吧!”旭旭一下子不高兴了。

爸爸妈妈不好说什么就同意了。

“妈妈,给我钱,我要去给晶晶买礼物!”旭旭说。

“妈妈前两天不是才给过你吗?买个礼物足够了吧?”妈妈说。

“晶晶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当然要花很多钱给她买最好的礼物了。上次你给我的,我早就花完了。妈妈,你不会那么小气吧……”

最后,晶晶和旭旭都送了彼此一份很贵重的礼物,请同学们吃饭更是花了很多钱,两个人总算觉得生日“有意思”了。

专家分析

引导孩子消费,培养勤俭美德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不乏勤俭的格言和例子,如诸葛亮说:“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大到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小到个人的前途命运,不走勤俭之道,恐怕要走不少弯路。中华民族素以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以吃苦耐劳着称于世。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有人就认为勤俭美德过时了,因此也不必要要求孩子从小节俭了。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人来维持,和谐的社会环境需要人来营造,同样,社会的进步还需要人来推动。试想,如果每个人将自己的所得都全部挥霍,那扩大再生产不就成了空谈吗?

勤俭节约,不是表现在行为上的过分吝啬,而是一种正确对待物质的观念。懂得勤俭的人往往能将手中的财富进行最合理的配置,让它们各自生产出新的价值。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大都花钱大手大脚,毫无勤俭意识呢?

没有“勤”自然不知道“俭”

权利和义务是一对儿相关的概念。勤劳工作,履行了自己的义务才有权力享受的道理对成年人来说不难理解,但孩子往往对此没什么概念,因为他们习惯了父母为自己提供所有的必需品和非必需品,不需要流汗,更不需要思考。人们都有这样的心理,那就是对得之不易的东西往往分外珍惜。其实儿童大手大脚的花钱也是这种心理的反向作用,无法体会所得的艰辛,自然不会找理由去珍惜。

因此,家长要想让孩子节制自己的花钱欲望,爱惜周围的事物,还得明白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的。让孩子付出适当的代价,是激发孩子勤俭意识的必要条件。

沉溺于物质所带来的感官舒适

很多孩子将名牌服装看成身份的象征,于是他们穿贵的;高档美味的事物对味觉的极大诱惑又使得他们无法抵挡,于是他们吃贵的;精美出众的文书、书包等又被孩子视为“品味”的象征,于是他们用贵的。很显然,他们是利用金钱换取的物质来满足虚荣心的膨胀。

有些家长总觉得自己在小的时候,没有条件享受便想象设法地想让孩子得到最大的满足。殊不知,过分舒适的物质享受不仅仅会使孩子毫无勤俭的意识,而且还会消磨孩子的意志、受挫能力,成为无法自立的寄生体。

行为上的勤俭节约还需要正确消费意识以及金钱观的引导,家长应该从让孩子从小接收勤俭的德育教育并及时纠正孩子乱花钱的行为。

教子处方

给予孩子精神财富可使孩子受用一生

两次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居里夫人对女儿说:“我只给你们精神,而绝不给你们金法郎。”这种对待孩子的方式在中国尚不多见,但在国外是被普遍认可的。国外的家长从孩子很小就让孩子自己处理各种事物,甚至是让孩子自己打工挣钱,既锻炼能力同时对付出与享受的因果关系有深刻的理解。

当然,我们并不是提倡家长照搬国外的教育模式,但应学习他们的教育观念。有位教育家说过:“当父母不断地满足孩子过分的物质欲求时,那是在对孩子进行犯罪。因为家长对孩子的有求必应很容易助长孩子的私心、欲望不断膨胀,再加上孩子又不懂得自食其力,一旦家庭无法再满足他的需求时便会将目光投向外面的世界,最终误入歧途。”

因此,与其为了让孩子获得一时的享受,倒不如让孩子成为精神的富有者,自如地驾驭自己的能力,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财富。

家长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引导呢?

1.家长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现在有不少家庭条件富裕,父母们过分讲究排场,其行为也在无形之中影响孩子的思维。因此,即使家庭条件允许,父母也应该以身作则,勤俭持家。比如妈妈添置了一件不必要新衣服,爸爸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对妈妈提出批评,请征得孩子的认同,妈妈则应该对自己的所为表示后悔。直接对孩子进行理论教育,孩子一时间无法深刻理解。而活生生的例子,而且还是发生在身边的事儿则可以让孩子印象深刻,从而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消费观念,而不必要的支出由什么不妥之处。

2.让孩子学会合理使用自己的零用钱

一般来说,儿童对外界的诱惑没有足够的抵御能力。因此,家长不要让孩子带太多的零用钱在身上。同时让孩子有属于自己的小账本,让孩子把自己的支出都记下来。如果孩子的花费十分合理,比如买了有益的书等,家长应及时地对孩子提出表扬。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在花钱之前就会有一个权衡的思考过程,不至于养成乱花钱的毛病。

儿童时期是品德塑造的关键时期,家长一定从点滴小事做起成就培养孩子美好的德行。让孩子经常参加劳动,体验劳动的辛苦。同时让孩子通过阅读来认识美德的意义,当然不仅仅是勤俭节约的美德,精神的财富可以使孩子受用一生。

36.胆儿小:晚上连门都不敢出

家长倾诉

小静上幼儿园大班了。这天,老师对小朋友们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幼儿园新买了一个蹦蹦床,大家想不想玩呀?”

“想!”小朋友响亮地回答到。

“那现在大家跟我出来吧!”说完,老师带着全班同学到了放蹦蹦床的地方。

小朋友们都欢蹦乱跳地抢着去玩了,只有小静一个人在一边站着。

“小静,你不喜欢玩蹦蹦床吗?”老师问小静。

“不是不喜欢,但是我不敢上去。”小静小声地说。

“没关系,你看别的小朋友不都玩得好好的吗?”老师说。

小静摇了摇头说:“我不去了,万一摔着了会很疼的。”

“那老师带你去玩滑梯吧。”老师又说。

“我不敢,那个弄不好也会摔着的。”小静说。

这下子,老师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只好在一边陪小静一起看别的孩子玩。

37.犹豫:来来回回游移不定

家长倾诉

星星快过生日了。爸爸问星星想要什么礼物,星星说让爸爸带着自己出去游玩。

“那星星,你想去什么地方玩儿呀?”爸爸问道。

“我想去……想去游乐场,还想去……动物园。”星星想了半天回答说。

“这两个地方离得太远了,一天恐怕来不及呀,爸爸只能请一天假,星星还是选一个最想去的地方吧。”爸爸说。

“那等我想好了再告诉爸爸吧。”星星说。

三天过去了,星星的生日马上就到了。但当爸爸问星星想好去哪儿玩了没有时,星星却说:“爸爸,我每天都在想去哪儿玩,我想去游乐场坐木马,但也想去看长颈鹿……我不知道怎么办了……”星星还显出一副很苦恼的样子。

最后爸爸提议用抓阄的方法决定,星星同意了。

爸爸把拿了两块纸,一个写上了“动物园”,一个写上了“游乐场”,然后团成团儿握在手里让星星选一个。

可是星星盯着爸爸的两只拳头,又开始犹豫了……

专家分析

果断性是意志品质的显着特征

有的家长抱怨,我的孩子做事犹犹豫豫,优柔寡断,没有果断性。果断性是什么?果断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明辨是非,迅速地估计情况,适时地做出并执行决定。这一过程需要意志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那意志又是什么?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体现出人的心理活动的能动性。人有了意志就能够积极地改造客观现实。由此可见,果断性是意志品质的显着特征。

与果断相对应的就是与果断性相反的是寡断性。具有寡断性的人在决断中思想、情感不集中,面对紧急情况犹豫不决,束手无策,迟迟做不了决定,总是顾虑重重,左右徘徊,患得患失,怕担风险,不敢决断。

人生当中会由无数个偶发事件的发生需要我们在第一时间做出当机立断的决定,在这个时候果断性便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立能力要求个人具有在应对危机的关键时刻果断决策的能力,否则延误了时机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果断地做出决定是一种负责的表现,同自立能力的体现。

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事不果断的性格形成可以追溯到儿童时期。因此家长们一定注意观察自己孩子的表现是否已经背离了果断的方向。

那又是什么使得孩子做决定时犹豫不定呢?

缺少做决定的机会

不少家长习惯于帮孩子做很多选择,大到孩子在业余时间学习哪一门特长、孩子与哪些孩子交往,小到孩子每天穿什么衣服等。这样一来,便剥夺了孩子做出选择的机会。孩子缺乏权衡利弊的思维,遇到需要选择的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让自己的家长帮自己做出决定。

受寡断父母的影响

这种寡断性对孩子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家长在处理自己的问题上,总是十分犹豫,在抉择的过程中表现得十分苦恼;另一方面是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提问或向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态度不够坚定,要么是传达的信息来回不一致,要么就是总有余地。这样长久下去,孩子必然会受到影响。

还有一种性情被称为“武断性”,具有武断性的人与具有果断性的人在行为表现上截然不同。有武断性的人往往懒于思考而轻易做出决定。这种人虽然能够迅速做出决定,但不考虑客观条件,不考虑后果,做出的决定是虚妄的、主观的。因此家长切忌只求“速度”,而忽视了“质量”。

孩子们果断性的发展水平比较低,有时会体现出轻率的意志特点。我们不能轻视孩子的果断性的培养教育,要培养孩子们面对新生事物的认识、辨别能力,认准的事情要快决定,快行动,今天能做的事情决不等到明天再开始。并从小事抓起让孩子判断问题的能力、速度不断地提升。而这个过程也是在不断打磨自立所需的意志的过程。

教子处方

锻炼孩子正确抉择的能力

果断性并非天生就有的能力,需要后天的培养。由于儿童时期所形成的很多习性会在很大程度对他以后的性格构成影响,因此家长应尽早地重视对孩子果断抉择能力的培养。

家长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不要让孩子做没有意义的选择

有些父母之间产生矛盾的时候,会问孩子到底是错了。对于这种作出任何回答都无法给予准备判断的事情,让孩子去做决定只会让孩子因为无法判断对错而感觉到无所适从,甚至长久下去会造成孩子在性格上的游移不定,或者对做决定产生厌恶情绪。

2.让孩子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解释

泾渭分明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家长若要孩子果断地做出决定,首先要保证孩子思维的正确倾向。每当孩子做出选择的时候,家长可以让孩子讲讲自己为什么要做出那样的选择,有什么根据没有还是自己的主观喜好。家长可以通过孩子的回答捕捉很多由价值的信息,比如孩子的价值观等。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解释十分合理,应给予孩子及时的鼓励,如果发现孩子的思维有所偏离就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学会从不同角度来权衡问题。从而提高正确抉择的能力。

3.有意地展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