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不自立父母怎么办:有效解决孩子问题的50个对策
45670000000012

第12章

个性培养的前提是十足的自信。恩格斯说:“人的个性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有个性的孩子往往富有创造力、敏锐的洞察力,因此家长在孩子随大流的年龄阶段一定要注意适时地引导。

教子处方

给孩子的主见意识插上翅膀

有的家庭喜欢安静而有序的生活,对孩子的吵闹极为厌烦,小男孩稍有顽皮吵闹就会遭到训斥,对小女孩更是要求文静听话。殊不知,这样的环境对于塑造孩子的个性是十分不利的。缺乏个性的孩子大都性情软弱,这对孩子以后的自立发展必然有阻碍作用。因此,家长首先应具有培养孩子个性的意识。

具体来说,家长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孩子从随大流的圈子中跳脱出来:

1.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培养孩子的自信

有的孩子见同学报了什么特长班,就要求家长也给自己报同样的班。实则并非自己真实的意愿,没有兴趣的驱使很容易半途而废。因此,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来的特长,可以培养孩子在这一方面的兴趣。比如有的孩子反应机敏、逻辑性好,可以让孩子接触围棋。当孩子通过与别人比赛并在成功中收获了成就感便会对围棋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门特长可以让一个孩子拥有自信的资本,拥有了自信孩子就不会盲目地否定自己,而跟随别人的脚步了。

2.让孩子学会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小女孩觉得自己长得又矮又胖,很是自卑,于是总害怕别人会嘲笑自己,性格越来越孤僻。她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呢?”妈妈一听,恍然发现自己的女儿已经处在了深度的自卑中,便对女儿说:“你先笑一个给妈妈看,妈妈再告诉你答案。”妈妈让女儿放松身心,想象着身边有很多朋友,大家一起嬉戏玩耍……女儿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之中,露出了甜美的笑容。妈妈说:“宝贝,你的笑容就很吸引人。很少有人能有这样能打动人的笑容。”从此,女孩打开心扉迎接阳光,迎接朋友的关怀,成长为一个开朗自信的女孩。

这个故事其实传达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所谓过人之处并不是外在的华丽,而是内在的一种情愫。孩子的善良、孩子的真诚、孩子的同情心等等都可以成为他的过人之处。好的品质在任何人的身上都会熠熠生辉。

“尊重个性、弘扬个性”一直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这种教育理念的实现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家长应努力地给孩子创造个性发展的条件,给孩子的主见意识插上翅膀。

26.得理不饶人:怎么哄都不肯原谅别人

家长倾诉

星期天,妈妈要带依依去姑妈家做客,依依特意穿上了妈妈上周刚给买的新裙子。

小表哥强子,十分好动,在家里转来转去。妈妈让他安生会儿,强子怎么也不听,拉着依依非要到里屋去玩儿。

依依妈妈正在和强子妈妈说着话,忽然听到两个孩子吵了起来,跑过去一看,原来是强子学画画的颜料粘到了依依的裙子上。

“我不是故意的……”强子低着头说。

“你就是故意的,你就是故意的……你赔我的裙子……”依依一边哭一边嚷。

“依依乖,强子哥哥真的不是故意的。”妈妈赶紧哄依依。

“姑妈给你做好吃的行吗?回头一定批评强子啊,别哭了……”姑妈见依依不依不饶,也慌了。

“我就不,我就不!就要赔我的裙子……”依依还是得理不饶人地大嚷……

专家分析

宽容心是一种珍贵的感情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遇到别人对不起自己或有损于自己的事情,耿耿于怀或过分计较在只会使自己的情绪长时间深陷于失落之中。能够笑一笑就过去,这就是宽容。宽容是人的一种美德,是做人的一种风度和境界。宽容能使人性情和蔼,能使心灵有回旋的余地,能使人消除许多无谓的矛盾,化干戈为玉帛。宽容的人,时时处处都会受到人们的拥戴,因此他们能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能够很快地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能够融洽地与人合作,充分实现自己的潜能。

孩子的宽容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感情,它主要表现为对别人过错的原谅。这种感情对于孩子性格、情感的健康发展,以及对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说自立需要美德的导航,宽容的情怀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富有宽容心的人往往能懂得为别人着想,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会因为偏执而被心中的怒火灼伤。也就是说,富有宽容心的人能更自如地调整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通过伤害别人而达到宣泄的目的。因此,培养孩子的宽容心对于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很有益处。

相反,心胸过分狭隘的人往往不懂得选择正道的渠道来疏导郁结在内心的不良情绪,这对身心的健康十分不利。

因此,家长要让孩子懂得宽容的可贵,以及这种品质所能带来的好处,并培养孩子宽广的胸怀。当然,如果孩子现在就会为了皮毛小事儿就斤斤计较、不依不饶,家长得先搞清楚隐藏在孩子狭隘情绪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孩子过于任性

对任性的孩子来说,通常道理能发挥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做了错事,别人批评两句就受不了,哭闹、顶嘴,都是这种孩子惯用的“小伎俩”。自己有错尚是如此,更别提是别人弄坏了自己的东西。

然而任性绝非孩子的天性,主要是后天因素的作用。当惯了“小皇帝”、“小公主”,脾气坏也就不奇怪了。

因此家长在为孩子的斤斤计较而不知所措的时候,也应该好好地对自己教育孩子的态度“斤斤计较”一番。

孩子占有欲过强

一个占有欲很强的孩子,十分看重自己喜欢的东西,在他看来,自己的东西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一旦别人触及了自己的东西,稍有损害,便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侵犯。总觉得东西是自己的,而自己的东西被损害了,自然理在自己,于是便没有分寸地蛮横起来。

另外,有些孩子的活动圈子十分狭窄,一接触陌生的面孔,不自觉地就会产生抵触心理。这种心理是任性情绪的催化剂,更容易使孩子失去分寸。因此,家长应该让孩子的小圈子向外界敞开大门,但前提是要适时适度,同时家长应为孩子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当孩子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逐渐摆脱浓重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孩子的心怀也会跟着宽广起来。

教子处方

让孩子学会“心理换位”

会下棋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刚学下棋时,往往仅考虑自己第一步怎样、第二步怎样,而不会考虑别人会怎样。当自己的棋艺练就到一定水平后,就会考虑我怎样,对方会怎样应对,对于对方的应对,自己应当如何一一应对。如此考虑的回合数越多,个人的水平也会越高。不光是下棋,其他的比赛也是如此,在提高自己技术的水平上还要研究战术,而研究战术的关键就是要了解对手的特点以及他可能会运用的策略。

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也是如此,能够站在对方的位置思考,能够设身处地地多为对方设想,生活中的许多矛盾就都容易化解了。这就是所谓的“心理换位”。

而心胸狭隘的孩子往往是将自己囚于自我的小天地,看不到别人的存在,更别说为别人着想了。因此,让孩子学会“心理换位”是培养宽容美德的基地。

那么,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呢?

1.与孩子讨论关于宽容的话题

不少孩子根本就没有宽容的意识,因此宽容教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不是朝夕就可成就的事。家长应经常与孩子谈论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和理解,或者给孩子讲与宽容有关的故事,让孩子在潜意识里对宽容形成概念,进而用行动来诠释对宽容的理解。

2.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

宽容之心是在交往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在与不同性情的人交往的过程,孩子会逐渐发现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都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而只有学会容忍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才能与人正常交往,友好相处。当孩子有了过失,事后得到别人的宽容时,他会由衷地感受到宽容的意义,体验到宽容带来的欢乐,并以随和善意的心态来对待别人无意的过失。

有些家长总是限制孩子的交友圈,让孩子只与学习出众的孩子交往,杜绝孩子与成绩差些的孩子交往。实质上,这种想法在无形之中向孩子灌输了一种“差别”的思想。父母应特别注意引导孩子宽容比自己强的同伴、比自己“差”的同伴和自己的竞争对手。让孩子不嫉妒比自己强的同伴,不嘲弄比自己“差”的同伴,不故意为难自己的竞争对手。让孩子向好同伴学习,帮助“差”同伴,学会与竞争对手合作。

3.及时纠正孩子不宽容的言语和行为

当孩子有不宽容的言语和行为的时候,家长不能通过“哄”的方式来平复孩子情绪的不平。适当的严厉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这样他就不会无所顾忌地重复自己的任性。

培养一个心胸宽广,善解人意的孩子是对父母的一个挑战,因此家长需要有耐心,更重要的是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狭隘的情绪,否则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

27.“马大哈”:做事总是丢三落四

家长倾诉

腾腾上小学三年级了。

一天早上,腾腾早早起了床,开始洗脸刷牙。因为今天学校组织了郊外活动,要提前集合。妈妈提前给腾腾做好了盒饭,放在书包旁边。

腾腾生怕迟到,匆匆吃了几口饭,抓起书包就冲了出去。

过了不到十分钟,突然门铃响了。爸爸妈妈很意外大早上谁来串门,开门一看是跑得气喘吁吁的腾腾。

“妈……妈,我……我……的饭呢?”腾腾喘着粗气说。

“就放你书包旁边了,你没装呀?”妈妈说着赶紧回屋给腾腾取饭盒。

腾腾接过饭又赶紧转身跑了。

这次又没过十分钟,门铃又响了。妈妈赶紧开门,寻思着着是不是腾腾又忘记带什么东西。一开门果然是腾腾,这回,腾腾喘着粗气,脸上还淌着汗。

爸爸叫腾腾慢慢说,别着急。

“妈妈,昨天晚上我带回来的班旗呢?”腾腾好半天才说出来。

“你不是挂在你房间的门后面了吗?”刚说完,爸爸就已经把班旗给取了过来。

“行了,我送你过去吧,想想还有没有落下别的东西?”爸爸提醒说。

“应该没有了……”腾腾想了想说。

到傍晚的时候,天下起了雨。妈妈担心昨天给腾腾准备的伞他有没有带,于是连忙到腾腾的房间看。果然,雨伞正好端端地躺在床头。

专家分析

“马大哈”的背后是不良生活习惯在作怪

家长经常会发现孩子丢三落四。比如经常忘记某一科的笔记记在了哪个笔记本上,考试之前找不到准考证,晚上回家忘记白天的作业,忘带书、作业等等。如果孩子在心智发育方面没有障碍,脑生理上也无缺陷,这样的问题大多数都属于习惯问题。

自立的表现之一就是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内容,使之井然有序。显然,一个经常丢三落四的孩子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孩子既不是故意的,自己也不希望被人称作“马大哈”,那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孩子丢三落四的行为呢?

家长的长期“包办”

家长所提供的温床是孩子很多问题的滋生地。想想看,一个从小很少不动手动脑的孩子,某一天让他独立地负责自己的吃饭、上学问题,恐怕他就只能饿肚子,书本也是放得乱七八糟了。

家长们都觉得自己给孩子安排了十分合理且有规律的生活内容,但却忽略了孩子在执行这些内容的时候完全没有发挥主体的意识。以至于孩子本该逐渐成熟的自理能力却渐渐地沉睡于父母提供的温床之中了。当习惯形成之后,家长再渴望看到一个既勤快想事情又周到的孩子,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对丢失的东西持弃之不惜的态度

现在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丢了红领巾、橡皮、作业本等家长多数不在乎,即便丢的是一件衣服也不觉得是什么大事。家长的态度让孩子觉得丢东西无所谓,反正可以再买,渐渐变得经常丢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往往不懂得珍惜,不懂节约,行为上表现为不能管好自己的东西。

家长的这种态度一方面对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到了负面作用,同时也助长了孩子不负责任的心态。

孩子视觉水平的下降

有专家曾对经常丢三落四的孩子进行测试、评估,结果发现,这些孩子的智商并不低,但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得却不均衡。他们往往听觉能力相当优秀,而视觉水平明显不足,所以在视觉的注意、记忆、速度等方面表现不佳。

分析认为,这与孩子的居住环境、生活内容有很大关系。现在绝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居住在高楼大厦,邻里交往少,学生学业重,缺少游戏伙伴。加之家长的百般呵护,孩子动手机会少,从小接受听、说方面的训练较多,而运动的机会也相对较少,从而造成视觉运动能力不足,导致丢三落四现象的出现。

由以上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马大哈”的心态和行为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时间与有缺陷的生活内容合力形成的生活习惯所致。因此家长应及早让孩子着手打理自己的生活,并给予指导,让孩子拥有真正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子处方

从细节做起,严格要求孩子

孩子从小就“马大哈”,表现在具体的后果上可能并不是十分严重,但是如果到了关键时刻,一丝一毫的疏忽都可能会带来致命的后果。因此,从小培养孩子认真严谨,严格要求自己的态度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家长具体该怎么做呢?

1.对孩子的行为提出郑重的要求

有些家长觉得自己有义务教育孩子安排好自己的事情,但总是以一种提醒的语气来说,到最后孩子把事情弄得一团糟,最多叹口气,也舍不得批评。这样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家长应该十分郑重地对孩子提出要求,并提前告诉孩子,如果自己的事情安排得没有条理,将会有什么样的惩罚。

家长可以选择从小事做起,比如要求孩子前一天晚上把书包收拾好等,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才能逐步培养起孩子的独立性、责任心和认真态度。

2.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记忆能力

在孩子小的时候,从日常生活中微小细节上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比如全家人要出去游玩,提前告诉孩子应该准备什么东西。出门之前,让孩子帮忙检查还缺少什么,如果孩子说出来缺少的物品,及时给予孩子表扬。如果孩子想不起来,可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提示。

3.从细节培养孩子规律的生活

有些孩子被动地接受父母的安排,一旦自己处理问题会显得十分慌乱。因此,家长应及时与孩子协商,询问孩子在什么时间想做什么。如果孩子的要求合理的话,让孩子自己做一个详细的安排。

另外,还可以让孩子把老师每天留的作业都记在一个固定的本子上,每天晚上都检查一遍书包。还可以在门后贴一张小纸条,上面写上每天需要额外携带的东西,出门前再进行对照检查等等。

一开始的时候,这些细节可能会有些繁琐。不过,当孩子的习惯一旦形成,他就会有谨慎的意识,即使没有外在的提醒,他也会在头脑中反复提醒自己,不要因为疏忽而造成麻烦。

4.让孩子因为自己粗心大意而吃些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