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之一是把圆滑世故作为人生的处世哲学。这种人为人处世八面玲珑,能说会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一团和气,不得罪人.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对待领导会奉承拍马,言听计从,对待同志会恭维赞美,左右逢源,对待工作却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这是一种没有立场,没有观点,不负责任的表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即使他人有错也不给予指出,更谈不上批评和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
二是把算计别人作为寻找心理平衡的支点。这种人爱算计别人,背地说闲话,品头论足,说长道短,甚至无中生有,恶语诽谤,造谣中伤,损人形象,破坏团结,破坏友谊。今天张家长,明天李家短,就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甚至在关键时候泄私愤。这是道德缺陷,人格扭曲的表现。
三是把外部环境作为影响个人进步的主要因素。这种人,日常不注重学习,不注重实践锻炼,不注重自身修养,不勤奋工作,因而个人的某些愿望达不到,就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甚至破罐子破摔,意志消沉,不思进取,虚度年华和美好时光。要知道,“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个人勤奋努力,奉献社会。才会被社会认可,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
四是把冷漠处世作为个人洁身自好的标志。这种人自命清高,孤芳自赏。对待他人冷淡,没有热情,不理解人,不善待人;对身外事情事物漠不关心,好坏都是别人的事,与己无关,保守思想甚浓,人生领域狭隘,生活色彩单调,生命内含贫乏,导致人的个性与追求受到压抑,出现人生模式的单一性和凝固性。
五是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作为自己的人生轨道。这种人没有人生的目标和方向,更谈不上有完善的人生追求,对事业,对工作,不求进取,无所事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思想麻木,意志消沉,萎靡不振,信奉的是中庸之道,一生中不会有所作为。
对于人生的误区,当然还有一些方面,在此不再一一列举。那么,让我们平下心来,冷静思考,有多少人陷在里边,应该扪心自问。
二、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
1.正确的人生目的是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正确的人生目的。第一。历史上被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先进代表人物,为了反对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把争取翻身解放做为人生目的。我国元朝农民起义队伍红巾军,提出“杀尽不平方太平”口号。“杀尽不平”,就是要消灭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不平现象;“方太平”就是建立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的太平世界。第二,历史上不论是封建阶级还是资产阶级。当它们还是一个进步的上升阶级的时候,当本阶级利益和人民利益相一致的时候或者当外敌入侵,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处于危急关头时,其中一些杰出代表人物,也能树立这样的人生目的的,如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民族英雄。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提出为”民族”、“民权”、“民生”而奋斗等。在人民群众中具有这种进步的、高尚的人生目的的人更是层出不穷,像张衡、李时珍、哥白尼、爱因斯坦等许许多多古今中外科学家,为揭示大自然的奥妙并以此为人类造福而献身科学。第三,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最后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与全人类的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所以这个阶级具有最彻底的为人民大众的人生目的。
2.人生目的的层次与选择
(1)人生的目的在于幸福
生命力和幸福——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可以领略到他对人生目的的感受。“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也许再也没有对这一命题的解答有更多分歧的了。而且也许再也没有比这一问题更难做出明快的回答和难以做出根本性的回答的了。不过,从根本上说,可以说它的目的在于幸福。
在佛法中,信仰的目的是“一生成佛”,这和意味着永不毁灭的“幸福”是一脉相通的。对于这点,有人认为:幸福也有“相对的幸福”和“绝对的幸福”,并说:“人生的目的就是确立绝对的幸福。”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最优秀的学生,是精通逻辑学、政治学、诗学等各种学问的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讲义、由其子尼古玛古斯编纂起来的《尼古玛古斯伦理学》,被认为是世界上伦理学学科中第一部系统的着作。其中关于“幸福的实象”一节,含有许多发人深思的丰富内容。亚里士多德在本书中一方面指出:学问或行为的目的是最高善,即“人的善”(包括其他各种目的在内的终极的善),而这不外是幸福的实现;同时又详细论述了人的卓越性、美德和“正义”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说:所谓幸福,可以这样认为,它是长期性的,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也不会轻易改变。但是,虽是同一个人也会有走运的时候和不走运的时候,而世上则把它有时认为是幸福的,有时认为是不幸的。这未免太奇怪了。如果根据走运不走运来判断同一个人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话,那么显然是要把幸福的人当成“一种变色龙,一种无法捉摸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还接着说:应该说,这种根据走运与不走运来改变看事物的方法本身,原本就是错误的。决不应该根据走运不走运来决定我们的幸与不幸。在人的生活当中,之所以将“运”视为必要,只是附加的看法。对此,对幸福具有决定性力量,只能是按照卓越性和美德而进行的活动。反过来说,决定是否不幸,也只能是根据这一准则。
亚里士多德在走运、不走运或表面的幸、不幸这类“附加的”现象的深层,向我们提示出卓越性和美德这一根本性的中心命题。
而且,他认为“所谓幸福就是按照终极的卓越性的心灵的某种活动”.并解释说:“然而,我们所理解的卓越性不是身体的卓越性而是心灵的卓越性,关于幸福,我们也是把它作为心灵的活动来理解的。”既然幸福是绝对性的幸福。当然会有支撑它的东西,于是亚里士多德主张它应当是心灵的卓越性的境地。
这样。在(尼古玛古斯伦理学)这本书中,详细论述了卓越性和美德的内容,阐释了“伦理的卓越性和理智的卓越性”,同时还论及了与佛法中的中道的一部分相通的“中庸”。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卓越性(即美德)里边蕴涵着勇敢、节制、真实、亲爱等多种的内容。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正义,它认为只有正义才是最重要的美德、最完美无缺的美德。其理由是,因为正义不只局限在自己的行为上,而且它也能波及到别人身上。正如他指出的那样:给集体或同胞带来幸福或创造出带来幸福条件的行为,就是正义;因为虽在自己身上能发挥出美德,但在对待他人的事情上不能按美德行事的人是很多的。就这样,亚里士多德把作用于旁人的“正义”作为“完美的美德”,举了出来并在这点上认为人是“社会性的(有组织的)动物”,显示了他的哲学的精髓。
人,从与生存有关的、属于本能的欲望,到实现自我的欲望,这中间有种种不同层次的欲望。这种能量,在成为追求自身幸福的力量的同时,又会变为束缚自己生命的“我执”。——为了摆脱这个“人”的生命的宿命式相互矛盾的枷锁,使生命获得无限解放,究竟应该抓住什么呢?其关键的一点,就是“利他”的实践。
(2)将混沌的生成与流动的世界整顿得十分有序——林肯演讲
历史是真实的证明人。而且,深深触及时代核心的一句话,就会将混沌的生成与流动的世界,整顿得十分有序,仿佛拨开云雾见青天一般。当一个人真实的呼喊激荡着人们心灵的时候,真不知会产生多么大的价值,开辟出多么广阔的可能性!
美国的第十六届总统林肯发出的箴言“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治”,是非常有名的。但它实际上只是短短五分钟演说的结语。在今天,它作为表达民主主义基本精神的演说,受到所有人的赞成和高度评价,但据说在发表这个演说的当时,既有称赞的,也有人贬之为质量不高的演说。任何一件事总要出现一些风言风语,但是林肯的演说却在时间流逝中放出永远不灭的光辉。
林肯在肯奇兹堡的演说,如今,作为世界最短又最伟大的讲演,为人所极口称道。当天的听众,也毫不吝惜地尽情为他鼓掌和欢呼,表明了林肯的演说深深打动了他们。许多有识之士更是加倍赞扬。的确,这场演说,十分简洁,言词也经过千锤百炼,演说词从独立宣言中“所有的人都是被平等地创造出来的”的语句开始,然后明快地说明了所有活着的人都应该献身于美利坚合众国以及这个国家种种高迈的理想。
爱贝列德本人后来在致林肯的信中谦虚地说:“我的两小时演说,如果能多少接近阁下五分钟演说的要旨,我将感到十分荣幸。”爱贝列德肯定也自豪地认为自己是美国最大的雄辩家,即便如此。他也不得不承认林肯演说的光辉成就。由此可见,充满人格和思想光辉的林肯演说,是何等的卓越了。
言辞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这不只限于演说,在小规模的集会上或日常会话中都同样的。同时也不能以言辞的巧拙来评价演说的优劣。
比如,言辞虽然不那么美,但受到多数人的信赖和尊敬的领袖是屡见不鲜的。相反,也有的人尽管舌如鼓簧,但却逐渐失去了周围的人的信赖。
总之,问题在于是否能在言辞中具有打动人、使人信服的某种东西。紧要的是“体贴对方”和“诚挚”的精神,再有就是“高迈的精神”,以本人的人格或人性形成的明快的逻辑力量,感动对方,推动社会。
人,是活在人与人之间的动物,联系其间的则是言语。在社会上发出的一句话——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也会成为比林肯演说毫不逊色的伟大言辞,成为促使人的觉醒的“演说”。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生目的的不同层次
第一层次,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这种人生目的主要表现在真正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境界的先进人物身上。他们的一切言行,都能以是否有利于国家和集体为准则,一事当前,总是先为国家、集体和他人着想,对同志极端热忱,对人民极端负责;他们在思想上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他们的行动,总是闪耀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把别人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维护集体利益当作自己的天职。这样的觉悟水平、思想境界,就是无产阶级的大公无私。这种人生目的,对大多数群众来说,是一种崇高的理想境界,而对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来说,是一种可以达到或已经达到的境界。
第二层次,先公后私即先人后己的人生目的。具有这种人生目的的人,在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时,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并在此前提下谋取个人正当利益。在处理社会和个人关系时,愿意多作贡献,少取报酬;在考虑个人利益时,能先集体后个人,先他人后自己,总是要或多或少地做出一定的牺牲。这种人生目的有相当的群众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经过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个人修养,很多工农群众和知识分子达到了先公后私的境界。
先公后私与大公无私,都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同属于共产主义道德体系,没有本质不同,但在程度上有差异。先公后私是说先集体后个人,是要以集体利益为重,个人利益在一定条件下服从集体利益。大公无私是指一心为公,绝不是说只有集体利益,没有个人利益,而是说已经形成了自觉地、一贯地、真诚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是他们程度上的差异。
第三层次,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人生目的。即“合理利己主义”的人生目的。这种人生目的是以利己为主又兼利他人。在利己同时又不想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利益。这种人生目的从根本上来说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关系和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和表现;这种人表面上看,好像在利已的同时也照顾了别人的利益,其实质利己是核心,是把利他作为利己的手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人生目的有一定的基础。
“合理利己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容易诱发人们的私欲不断膨胀,造成个人同国家、同集体的疏远和分离,最终沦为利己主义。
第四层次,自私自利的人生目的。具有这种人生目的的人,一切以是否有利于自己私利为标准,其行为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私利。为此,可以不择手段,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就是这种人生目的真实写照。具有这种人生目的的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是少数。
3.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的期望和大学生成才的内在要求。人生目的的确立,在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在社会活动中,每个人的目的、愿望和行为虽然各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无数个别的目的、愿望和行为相互作用,必然会形成一个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力量,这个力量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此,我们每个人要选择和确立的人生目的,必须符合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建立在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建立在同人民的命运、国家的前途相一致的基础上,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是正确的。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我们既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过程,就认为共产主义渺茫;也不能超越现阶段。对共产主义作不切实际的幻想。志存高远,立足现实,既胸怀实现人类美好社会的崇高理想,又具备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永远是大学生应有的政治品格和精神境界。
我们坚持共产主义的前进方向,必须从革命和建设不同阶段的实际出发,把奋斗目标置于不同社会阶段的现实基础之上,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我们的事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始终为实现党的基本纲领而奋斗,始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当代大学生的人生目标要落实到这里;衡量一个大学生信念是否坚定。着眼点也要放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