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智慧百科(人体卷)
45662100000005

第5章 人体系统(2)

原来,要使皮肤健美,首先要确保皮肤能获得充足的营养。这包括营养成分的量和质两个方面。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细胞的原料,也是构成皮肤的主要成分,长期缺乏蛋白质,皮肤就会变得粗糙、无光泽,常可产生皱纹。糖又叫做碳水化合物,人体大部分热能都由此类物质提供。脂肪也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原料,适量的脂肪可增加皮肤的细腻、弹性、滋润。维生素、微量元素能确保人体能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维护生理功能。如维生素A具有润滑、强健皮肤、防止干燥和老化的作用,缺乏时可导致上皮角化、皮肤干燥、粗糙。维生素B类参加蛋白质、糖、脂肪的代谢,可使皮肤光滑润泽,被称为美容维生素。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延缓皮肤的衰老,增加免疫力,对变性胶原胶纤维和弹力纤维的恢复有一定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黄褐斑、皮肤角化症、银屑病、扁平苔藓等。

总之,要使皮肤变得光滑、细腻、又弹性就必须保持充足的蛋白质、糖、脂肪来源,适量增加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摄入。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要适量使用护肤品,改掉不良卫生习惯,如熬夜、抽烟等。

哪些原因会加速皮肤老化

从婴儿期开始,皮肤组织就变得日益发达,功能逐步健全,到某个年龄阶段开始达到高峰,接着便会逐渐退化,到50岁左右,皮肤的老化比较明显。

人的颜面和眼部一般是人体内皮肤最先老化的部位。当眼角出现小皱纹时,通常是皮肤老化的开始,这时,表皮逐渐变薄,黑色素逐渐增多,并失去光泽,皮脂腺、汗腺功能逐渐退化,皮肤变得较干燥。

导致皮肤老化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1)内分泌:女性皮肤较男性皮肤容易衰老,俗语有“男人三十一枝花,女人三十豆腐渣”的说法,妇女在绝经期后,皮肤的弹性会由于雌性激素减少而降低。

(2)精神因素:皮肤的健美与良好的精神面貌密切相关。心情烦闷会造成面部皱纹增多。只有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才能青春常在、魅力永存。

(3)营养失调及慢性病:胃肠功能紊乱,长期偏食等可以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糖、脂肪的吸收,维生素缺乏,常可使皮肤组织营养不良引起粗糙松弛。

(4)不良卫生习惯:熬夜、过度疲劳、吸烟都可产生皱纹,不注意皮肤保养,不讲究个人卫生都是面部粗糙、弹性低的原因。

(5)环境因素:长期暴露在太阳下,可以使面部皮肤色素增加,并过度角化。

毛发

毛发分为毛干和毛根两部分。

毛干是露出皮肤之外的部分,也就是毛发的可见部分,由角化细胞构成。组织包括表皮、皮质及毛髓三层。毛干由含黑色素的细长细胞所构成,胞质内含有黑色素颗粒,毛呈现颜色就是由于黑色素的作用。黑色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毛发的色泽。

毛根是嵌入皮肤内的部分,是毛发的根部。毛根长在皮肤内看不见,并且被毛囊包围。毛囊是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的鞘状囊,是由表皮向下生长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外面包覆一层由表皮演化而来的纤维鞘。毛根和毛囊的末端膨大,我们把它叫做毛球。毛球的细胞分裂活跃,是毛发的生长点。毛球的底部凹陷,结缔组织突入其中,形成毛乳头。毛乳头里面有毛细血管及神经末梢,能滋润毛球,并有感觉功能。如果毛乳头萎缩或遭到损伤,毛发停止生长并逐渐脱落。毛囊的一侧有一束斜行的平滑肌,叫做立毛肌。立毛肌一端连接毛囊下部,另一端连着真皮浅层,当立毛肌收缩时,毛发将会竖立。有些小血管会经由真皮扩散到毛球里,其作用就是供给毛球毛发部分生长的营养。

毛发几乎遍步人体全身,只有掌跖、指趾屈面、指趾末节伸面、唇红区、龟头、包皮内面、小阴唇、大阴唇内侧及阴蒂等处没有分布毛发。

毛发的作用主要是保护身体、美化人们的仪表。健康毛发能使人的头部免受或减少外界机械性及病菌的伤害,并能调节体温。夏季,毛发能够向体外散发热量;冬季,毛发可以确保身体保持一定的温度。

头发

头发是指在头顶和后脑勺部位的毛发。头发不仅使人增加美感,而且它能够保护头脑。夏天可防烈日,冬天可御寒冷。细软蓬松具有弹性的头发,可以抵挡较轻的碰撞;还可以帮助蒸发头部的汗液。

一般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左右。在所有毛发中,长度最长的是头发,尤其是留长发的女孩子,有的头发可长到90~100cm,甚至150cm。

在正常情况下,头发每日生长约0.3毫米,3天长1毫米左右。阳光照射能加速头发生长。每根头发的寿命一般为2至4年,最长的可达6年。假如连续50年不理发的话,可长至6米以上。据说,世界上头发最长的人是印度的一个僧侣院院长史华美,他的头发竟长至7.9米。

头发在世界上,由于种族和地区的不同,有乌黑、金黄、红褐、红棕、淡黄、灰白,甚至还有绿色和红色的。科学研究证明:头发的颜色不同是由于头发中所含的金属元素不同。黑发含有等量的铜、铁和黑色素,当镍的含量增多时,就会变成灰白色。金黄色头发含有钛。红褐色头发含有钼。红棕色的除含铜、铁之外,还有钴。绿色头发则是含有过多的铜。在非洲一些国家,有些孩子是因为严重缺乏蛋白质而使头发呈现红色。

指甲

指甲是指人和猿猴类指(趾)端背面扁平的甲状结构。它是爪的变形,又叫做扁爪。指甲是指(趾)端表皮角质化的产物,起保护指(趾)端作用。人和灵长目猿猴亚目的种类均有指甲。原猴亚目有些种类没有指甲,有些种类仅部分指(趾)端有指甲,如蜂猴(懒猴)第2趾为爪,其余为指甲,而指猴仅第1指(趾)有指甲,其余指(趾)端均为爪。

我们可以从指甲上看出人类五脏的变化。只要我们平时多注意观察指甲上的微妙变化,即可预测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1.健康人的指甲呈美丽的粉红色。

2.苍白指甲无血色,提示贫血、血寒、气血亏损、低血压。

3.青紫指甲,提示供血不足缺氧、动脉硬化、血脂高(胆固醇高)。

4.接近死亡的人,指甲往往从基部的指尖开始逐渐呈现黑色,向上发展形成一直线,这表明死在旦夕。

5.蓝指甲缺氧。青太过,为蓝,淤血,或心脏滞阻,是恶性病变指甲。

6.青指甲为重寒症,血淤。青黑病情危重。

7.黄指甲为黄疸,肝胆疾患,嗜烟成性,并提示是慢性病变。如果出现在拇指上,则提示全身健康状态较差。

8.甲床白斑,提示体内缺钙、缺硅、或有寄生虫。药物或尼姑丁中毒也出现白班。有白班指甲的人,容易疲劳,或有慢性习惯性便秘。中指上出现白班,提示脊椎缺钙,骨质疏松,容易出现腰椎,腿疾患或骨折,不容易修复。

咬指甲的成因、预防和治疗

咬指甲也叫做咬指甲症或咬指甲癖,是一种反复咬指甲的不良行为。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不良习惯,多见于3~6岁儿童,男女均可发病。绝大部分儿童的咬指甲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少数顽固者可持续到成人。

这种现象的产生与精神紧张有关,在生活节奏改变例如孩子入托、入学时特别容易出现紧张的情绪,在生病时也容易发生此症,部分小儿由于效仿他人而形成。一些内向、敏感、焦虑的小儿容易患此症。部分患儿诱因不明。

某些孩子嗜好反复咬指甲。轻者只咬指甲,严重的可将每个指甲咬断,甚至咬坏指甲周围的皮肤,少数小儿还咬脚趾甲。部分儿童常伴有其他行为问题,如睡眠障碍、多动、焦虑、紧张不安、抽动障碍、吸吮手指、挖鼻孔等。症状顽固者夜间也出现咬指甲行为。

咬指甲的预防和治疗:

首先,消除导致小儿紧张的一切因素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父母对患儿以鼓励为主耐心说服教育,调动患儿克服不良习惯的积极性。多让小儿参加娱乐活动,转移其注意力。当孩子出现咬指甲时,家长要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讲故事等。其次,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修剪指甲。再次,频繁出现可到医院进行矫正,行为矫治疗法如强化济、消退法、厌恶法等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般由医生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设计出一套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由家长负责实施,同时给予支持性心理疗法。行为疗法的效果在于医生、家长和患儿三方面的密切配合,而且要持之以恒。

感觉器官

眼睛

仔细观察清楚,你就可以看到你眼睛的一些结构。首先你可以看到的是黑白眼球(珠)。覆盖在黑眼球的表面上的是一层透明的薄膜,这就是人体相机的镜头——角膜。它包含着丰富的神经末梢,感觉相当敏锐。透过角膜,你还能看到一个由于布满色素而呈棕黑色的环形薄膜——虹膜。虹膜环的正中央是一黑幽幽的圆形小孔,这就是人体相机的光圈——瞳孔。瞳孔是外界光线进入眼球内部的唯一通道。

不透光的含色素细胞的脉络膜将眼球的其他部分包裹起来,如同相机的暗箱。虹膜环中有呈放射状排列的平滑肌,在神经支配下舒缩,以调节瞳孔的大小。

在虹膜和瞳孔后面,还有从外面看不到的、扁平的、富有弹性的双凸镜——玻璃体,是相机内的主要折光调节装置。通过改变对光线的折射程度,最后使物象聚焦于底片——眼球后壁的视网膜上。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并将冲动传入大脑,视觉就产生了。一般在看近物时,晶状体的凸度增大,而瞳孔缩小。反之则晶状体的凸度变小,同时瞳孔扩大。通过这种调节,成像的亮度将变得清晰、适宜而又不失眼睛的侧面观真。眼睛的构造十分灵巧,就像一架高级照像机,有很好的调节和适应光照的能力。晶状体的弹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小,一般年龄过40岁的人,由于晶状体的弹性退化,在看近物时,晶状体不能充分凸出,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之后,于是就形成了看远不看近的老花眼,所以应该戴凸镜矫正。如果眼晶体过凸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则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前。这就是看近不看远的近视,需戴凹镜来矫正。

人的眼睛有多少像素

人眼视网膜大概有500万个锥细胞。由于锥细胞负责色彩感应,因此可以认为人眼的平均解析度已经达到500万像素水平。

但是还有100万个杆细胞负责感应光强度,它决定了你所看到图像的清晰度。眼睛是不可低估的,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台静止的相机。

你的两只眼睛连续扫视一周时,大范围的场景已经在你的大脑中合成好了。当光线适当的时候,你能分辨两根0.01度视角(0.6弧度)的细线。

这样一来,可以估算人眼的“像素”单元是0.3弧度。保守估算你的视野在水平方向为120度,垂直方向为60度的话,那么你视野的解析度为576万“像素”。

奇怪的是,经常有这种情况发生:从相同距离观看时,大多数人不能区分300dpi(dpi为打印分辨率)和150dpi的6×4寸的相片。

所以,即使人眼和大脑可以共同处理大量数据,然而从静态图像来说,150dpi的输出解析度是足够让人们普遍接受的图像质量。

然而,较男性而言,女性有着更多的锥细胞和杆细胞。所以在光线比较暗时,女性能看到的美丽景色在男性看起来也许是一片漆黑。

视觉的形成

人的感觉非常之多,如触觉、味觉、嗅觉等,可通过触摸物体的形状、品尝味道、嗅其气味来感觉物体。而视觉是一种相当复杂和重要的感觉,人所感受的外界信息80%以上来自视觉。

视觉的产生必须有完整的视觉分析器,包括眼球和大脑皮层枕叶,以及两者之间的视路系统。因为光线的特点,人眼对光线的刺激可以产生相当复杂的反应,表现有多种功能。当人们看外界物体时,物体的影像经过瞳孔和晶状体,落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在受到光刺激后,把光信号转变成生物电信号,经由神经系统传至大脑,再根据人的经验、记忆、分析、判断、识别等极为复杂的过程而形成视觉,在大脑中形成物体的形状、颜色等概念。

人的眼睛除了可以区分物体的形状、明暗及颜色,还可以在视觉分析器与运动分析器(眼肌活动等)的协调作用下,产生更多的视觉功能,同时各功能在时间上与空间上相互影响,互为补充,使视觉更精美、完善。因此视觉为多功能名称,我们常说的视力是就其内容的一方面而言,广义的视功能应包括视觉感觉、量子吸收、特定的空间时间构图及心理神经一致性四个连续部分。

视错觉的产生

眼球传递给大脑的信息可能会误导我们。有时我们以为看到了某个物体,其实它并不在那里;有些令人费解的信息还会使大脑迷惑。此外,当大脑没有收到关于某个物体或某个图片的足够信息时,也会做出错误的判断。这些情形统称为视错觉。

大脑在过去判断的经验中形成定势。例如,我们能从简单的几笔中看出人形,因为大脑中储存有丰富的相关线索会自动填充空白。但是,有时大脑会对视觉信息做出错误的解释。在有些情况下,大脑没有接收到了其他信息的迷惑和误导,就会产生视错觉。

有些视错觉的产生时由于大脑将若干图像混合在一起,形成了某个不存在的物体的图像。还有一种情况是图片的某一部分对大脑影响很深,以至于大脑对该图片的其他部分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或解释。

有些图片会导致视错觉,这种图片很有趣,也很有挑战性。视错觉的产生和大脑处理视觉信息的方式有关,它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图片种类多种多样,以下列出的6张图片分别以不同方式为大脑设置了视力陷阱。有趣的是,每个人受视觉错觉影响的程度不同。

眼睛的疾病与治疗

(一)近视眼

一条平行光,在不进行调节的情况下,通过角膜进入人的眼睛,经过房水、晶体、玻璃体等自然屈折后,在视网膜前聚焦成点,由焦点再到视网膜上的光线是发散的,这时人们就会有视物模糊的感觉,我们把它叫做近视。

近视患者通过配戴近视镜来矫正视力较正常眼的前后径相比,近视眼的眼球前后径比较长,而屈光能力又正常的,叫轴性近视;如果眼球前后径正常,可是因为屈光系统(角膜、房水、晶体、玻璃体)屈光不正常引起的近视叫屈光性近视。

当眼球还没有变形,或前后径稍微变长,屈光系统屈光能力强者,平行光线仍可被聚集到视网膜上,人仍可看清物体;如果眼球前后径过长或屈光能力下降,光靠人眼屈光系统是无法将外来平行光调节到视网膜上聚焦的,必须依靠工具——眼镜才能完成调节作用。

近视镜是一种凹透镜,通过凹透镜的平行光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聚焦,经聚集后光线再通过屈光系统,经屈折,正好在视网膜上形成聚焦,人们就可看到清晰图像了。

(二)远视眼

与近视眼相对,当外界平行光在没有调节的情况下,通过角膜、房水、晶体、玻璃体等调节系统后,就会自然发生聚集,正常人的聚集点正好落在视网膜上,人可看到清晰的图像,但如果是聚集点落在视网膜后,那么视网膜上形成的是一个光圈而不是一点,这样我们就会看不清物体,我们称这种情况叫远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