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奥秘丛书-哺乳动物
45614400000009

第9章 哺乳动物趣闻(3)

鼩鼱是兽类世界的侏儒。它的体长只不过7厘米左右,外貌有点像小老鼠。与众不同的是,这种小动物能量消耗特别厉害,食物消化得特别快。它的肚子简直像个无底洞,需要不停地进食。两个小时不吃东西,鼩鼱会饿得浑身无力,行动呆滞;一旦停食4小时以上,它就会活活饿死。平时,鼩鼱只要遇到可以吃的东西:蠕虫、甲虫、蚯蚓等,便饥不择食,照单全收。可是,如果鼩鼱同时发现一只甲虫和一条蚯蚓,它们都是活的,吃了前者,后者会逃走,那么这个饿得发慌的小动物,究竟先捕食甲虫,还是先吃蚯蚓呢?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动物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这时鼩鼱有个明确的选食准则——挑最大的食物先吃。

让鼩鼱挑选体积大小不同的食物,它总是毫不犹豫地先吃最大的食物。动物学家把一种身体被分成一节节体节的蠕虫,按一节长、两节长和四节长各一段,放在这个贪婪的小家伙面前。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它总是先吃四节长的一段。鼩鼱之所以挑最大的吃,是因为食物中所含的能量,基本上与食物的体积成正比。也就是说,食物的体积越大,越容易填饱肚子,价值也就越高。

但是,这一选食准则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对鼩鼱有利。譬如,把一堆一节长的蠕虫和一堆两节长的蠕虫,放在鼩鼱面前,它肯定会看中两节长的那一堆。实际上,它还是吃一节长的那一堆更合算。因为一节长的蠕虫体积小,鼩鼱可以连续不停地吞进肚去,而两节长的蠕虫体积较大,得花时间咀嚼,一咀嚼,摄入食物的效率就会降低。当然,在野外鼩鼱不大可能遇上这么一堆都是一节长的蠕虫。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鼩鼱的选食准则还是十分有效的。

精心养育儿女的褐鬣狗

横行于非洲阿拉哈里荒漠的褐鬣狗是个出了名的凶猛野兽,它生性残忍,无恶不作。追捕弱不禁风的小动物,咬杀上百斤重的非洲羚羊,都是它常干的勾当。所以,在人们的心目中,褐鬣狗是一个凶残的强盗。然而,这恶魔在它的家族内部,却一改往日的凶残,成为爱护儿女的模范。

褐鬣狗生下儿女后,最担心的就是幼仔的安全问题。因此,褐鬣狗对子女所居住洞穴的建造,考虑得十分周密。刚刚出生的小褐鬣狗住在较小的“产房”洞里。狗妈妈每天细心照顾,按时给孩子喂奶。小狗睡觉的时候,狗妈妈生怕孩子睡得不舒服,常常替小家伙翻身,改变睡姿,挪动地方。经过近半年的精心养育,小狗长大了一些,狗妈妈和小狗们搬离“产房”,搬入一间有奶妈照料的“托儿所”。奶妈最为平等、公正,对待孩子不分亲疏、远近,一律精心喂奶。小褐鬣狗就在这样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一年之后,小狗长大了,它们告别了托儿所的集体生活,自己搬入了“单身宿舍”——这是父母为它们准备的特别洞穴,过起了独身生活。虽然儿女长大了一些,可是母狗仍然要送食物给它们吃。

褐鬣狗每天都要到野外捕获食物,当它们离家远行时,叮嘱幼仔藏入托儿所,不得外出。它们会留下一条精明强悍的母狗照料家族的孩子,孩子们十分听话,隐蔽在洞穴内从不大声吼叫。一旦发现敌情,立刻藏入洞壁上的暗室,谁也休想找到它们。

褐鬣狗对子女充满了爱心,这正是它们能在荒凉的阿拉哈里繁衍生息的真正原因。

野猪的铠甲

猪在人们的心目中,总是呆傻、蠢笨、自私、懒散、好吃懒做、胆小怕事的形象。猪八戒是妇嬬皆知的文学人物,他便是以猪的习性塑造的。那么猪的祖先也像家猪一样吗?动物学家深入原始森林,调查研究野猪的习性和生活规律,发现它们的生活习性并不像家猪那样,而是一种既聪明伶俐,又讲究卫生、喜爱清洁的动物,长期以来人们加在猪身上的一些不实之词应该彻底进行删除改写了。

野猪聪明、机警,在白天通常是不出来活动的,而是隐蔽在石洞、灌丛、草稞之中,养精蓄锐。夜里它才出来寻觅食物。野猪的听觉、嗅觉十分灵敏,稍有风吹草动它便警惕起来,嗅到猎人气味,立即逃跑,因此猎人极难发现它的踪迹。

野猪喜欢清洁,这似乎与它的身份不大相称。猪给人的印象总是不干不净,邋遢不堪。其实这是错怪了野猪。野猪从不随地拉屎撒尿,它有固定的“厕所”,厕所离居地很远。所以野猪的住宅周围的环境是很清洁的,蚊蝇也不多。尤其让人惊奇的是野猪酷爱洗澡。寻找食物是野猪的头等大事,那么第二项大事便是洗澡。它花许多时间擦洗身体。当然野猪的沐浴方式与人类截然不同。它在泥潭水洼里打滚,滚上一身泥水,然后让泥水自然干燥。干燥的泥巴脱落后,可以将皮肤上的寄生虫一道带走,免除疼痒之苦。泥巴涂在周身,又可以防止蚊虫叮咬。看来野猪的沐浴其实是一种保健疗法,比单纯洗澡高明得多。野猪的另外一种锻炼皮肤的方法,是在松树树干上蹭痒。一来能够蹭掉皮肤上的虱子,二来可以粘上一层松树油脂,保护皮肤和身体。野猪随着年岁的增加,皮肤上的松脂泥毛结成厚厚一层,坚硬如铠甲,硬邦邦、光溜溜,可以抵御普通猎枪的枪弹。有经验的猎手在山林中若是瞧见野猪皮上闪闪发亮,便格外当心,宁可躲开它也不向它射击。因为这样的野猪皮肤上已经结成很厚的松脂铠甲,所以才会在日光下熠熠生辉。若是轻率开枪,子弹射不透猪皮,野猪反扑过来,猎手猝不及防,就要吃大亏的。

灰鲸的洄游

灰鲸并不是灰色的,它的皮肤原来是黑色的。由于它皮肤表面附生一种白色的寄生物,才被人误认为是灰色的,因此称它为“灰鲸”。

灰鲸栖息在北冰洋和太平洋,其他各大洋极少见到它的踪影。灰鲸是著名的旅行家,每年当冬季来到北冰洋的时候,灰鲸便开始一年一度的旅行。它的最终目的地是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因为那里气候温暖,海水的含盐量较高,这样的环境对灰鲸的繁殖非常必要。每年冬天灰鲸要花上100天的时间,洄游6000海里,准时抵达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周围海域。

灰鲸这种一年一度的不知疲倦的长途旅行被动物学家称为“洄游”。灰鲸的洄游采取集体行动。它们有时集结成100多条的队伍,在洋面上行进,劈波斩浪,活像一支奔赴战区的舰队!

动物学家对灰鲸的洄游进行过跟踪研究,发现灰鲸的洄游队伍在行进中是井然有序的。奋勇当先的通常是怀孕的雌鲸,它们生儿育女的愿望非常迫切,急于到达目的地。紧跟在它们后边的是年轻的小鲸,其中还有不少是头一次告别北冰洋,重返出生地的。最后压阵的是雄鲸。它们是饱经风霜、久战沙场的老水手,对航线十分熟悉,从来不会迷路。到达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半岛海域之后,它们群居在沿岸的小海湾内,从此宁静的海湾变得喧闹沸腾起来。

地球上90%以上的灰鲸,几乎都是在墨西哥海域交配、生育的。刚刚诞生的幼鲸,身长4米多,体重大约有1吨重。母鲸在海水中分娩生出幼鲸后,立即将它托浮出水面,让幼鲸吸足空气。母鲸喂奶的方式不同于其它哺乳动物,母鲸有两个奶头。喂奶时它收缩腹部肌肉,将奶汁挤入幼鲸嘴巴里,一次大约能挤入奶汁4公斤,灰鲸孩子只要“饭来张口”就行了。由于幼鲸体重会迅速猛增至2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海域的海水盐分高,浮力大,这为幼鲸的游泳训练提供了方便。冬天过去之后,幼鲸已学会游泳。冬去春来,它跟随父母一同启程,向北冰洋方向游去。

灰鲸这样春去冬来,不知已有多少万年,它们一直沿着祖先开辟的航道,不知疲倦地奋勇前进!

热爱音乐的动物

美妙的音乐,不仅使成千上万的人激动不已,而且迷住了动物王国的众多公民们。

早在1898年,俄国一位科学家就已经证实:音乐会对动物的生理活动发生显著影响,使兔、猫、豚鼠和狗等动物的血压波动,心搏加快,呼吸趋缓趋深,最后动物安静下来,开始屏息静听。

动物对各种音乐是否都一视同仁呢?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科学家用老鼠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将刚出世的幼鼠分成三组:一组听莫扎特的交响曲,另一组听现代无音调的音乐,第三组听电扇发出的噪声。听了2个月后,把这些幼鼠都集中在底部装有3块活动键板的笼子里,这3块活动键板分别是控制莫扎特交响曲、无音调音乐和噪声的开关。结果,大多数幼鼠都上了“莫扎特”板,少数上了“无音调”板,而“噪声”板上却一只幼鼠也没有。

巴甫洛夫和他的助手们当年曾用各种音响试验狗对音乐的反应。他们发现,播放歌声和器乐时狗常会随着乐声引吭高歌。一些水手喂养了一条狗,只要水手一拉起手风琴,它就会仰起头,一本正经地伴唱起来。另一条短毛警犬也很有音乐天赋,它能随着小提琴声,哼唱罗马《金色的公鸡》歌剧中的一段幻想曲。主人认为,短毛警犬的歌声基本上没有走调。

为什么动物王国的个别成员会有非凡的音乐才能?这个问题目前还难以解答。但科学家认为,这或许与人类有相似之处:绝大多数人只能欣赏音乐,只有少数音乐家才能成为乐坛的巨人。因而,在只会听音乐的动物中,冒出一些天才“歌唱家”,也是可以理解的。

狒狒的骗术

一群狒狒正在草地上寻找食物。一头年轻狒狒注视着一头成年母狒狒,并缓慢地向它靠近。这时,母狒狒正全神贯注地用石块刨挖着可以食用的地下根茎。年轻狒狒环顾四周,忽然发出了尖叫声,它的母亲以为它受到攻击,立即走过来赶走了母狒狒。于是,那头年轻狒狒得意洋洋地拿起母狒狒刚挖出的根茎,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事实上,年轻狒狒并没有受到攻击,但它的行为却使母亲深信它已受到攻击。这就是为迷惑其他成员从而达到某种目的的骗术。

对于狒狒行骗的机制,科学家的解释是:采用骗术的动物,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遇到了某种强化因素。就拿那头年轻狒狒来说,过去在取食时遇到过一个棘手的竞争者,曾经受到伤害。它那恐怖的尖叫声,把母亲引来了。竞争对手溜之大吉后,年轻狒狒得到了留下的食物。于是,食物在它的印象中便成了一种强化的因素。此后,它试图不劳而获,每当想要夺取其他狒狒的食物时,它就会大声呼叫。行为学家把这种行为视为动物经长期探索而获得的欺骗性行为。

科学家发现,实施“骗术战略”的动物,往往社会性很强。在长臂猿等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动物群体中,常很难找到类似的欺骗行为。在互相依存和帮助的群体中,由于成员间紧密团结,动物很难进行欺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