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太后和载沣两个人都是没有主见的人,而且平庸、得过且过,加上皇帝只有三岁,你说这朝廷大事可不就是糊里糊涂嘛。
当年在处理光绪遗物时,隆裕太后在光绪的砚台盒里,发现了光绪亲笔手书的“必杀袁世凯”的墨迹。
隆裕太后找载沣商量,两人都是没有主意,又找来其他皇亲国戚商量,最后只是让袁世凯辞职罢了,最终养虎为患。
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算起,到1911年,反清的革命势力不断高涨,终于爆发了几乎席卷全国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告独立脱离清朝,清廷毫无办法,不得不再次起用袁世凯。
此时的袁世凯既没有为清朝孝犬马之劳的想法,也没有参与革命的意念,说白了,他已经开始为自己铺路。袁世凯东山再起,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后,首先搞垮了摄政王载沣,迫使隆裕太后下诏让载沣走人。与此同时,他与革命党达成妥协,以迫使清朝退位为条件,当中华民国大总统。不过,袁世凯的智商比隆裕太后以及清廷大臣高出许多,他每一步行动都显得深思熟虑。
袁世凯开始出手了,他首先怂恿部下逼清廷退位,而自己却躲在后面要军饷,搞得隆裕太后以及清廷大臣六神无主、不知所措,不得不拿出八万两黄金给了袁世凯。可是,钱给了,袁世凯就是不出兵和革命党开战。之后,皇亲国戚开始商量,许多人认为必须制裁袁世凯,隆裕太后不知如何是好。
在得到中华民国郑重承诺后,袁世凯终于与他赖以发家的清朝王室决裂。
1912年1月16日,袁世凯奏请清帝退位,实行共和制度。他在奏折中提出“民主如尧舜禅让”,他威胁道:“我皇太后、皇上怎能忍心让九庙祖宗受到炮火的震惊?怎能忍心被赶出京城?”
之后,袁世凯来到养心殿见隆裕太后。隆裕太后无言以对。袁世凯出宫时,被激进的革命党人张先培用炸弹袭击。袁世凯立即称病不出,将逼宫的重任交给了亲信赵秉钧、胡惟德等人。
革命党人进入京城,使隆裕太后和清廷完全慌了手脚。
隆裕太后希望通过御前会议来决定大清的命运,虽然她自己留恋大清,但严峻的形势不由得她不低头。
1912年1月17日、19日,隆裕太后连续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对策。皇室宗亲形成两派意见,一方觉得应当退位,以保住退位优待条件;另一方则认为应当发动军民保卫大清。隆裕太后被搞得头昏脑胀,身心疲劳,但还是没有主意,只能搂着溥仪痛哭。26日,以保卫大清江山为主旨的宗社党首领良弼被炸,隆裕太后感到了危险。她立即派人将袁世凯一方的赵秉钧、胡惟德等人叫来,哭着说:“梁士诒啊!赵秉钧啊!胡惟德啊!我们母子的性命,都在你们三人手上了,你们回去好好和袁世凯说说,务必保全我们性命啊!”
赵秉钧等人也哭泣起来,于是一片哭声。哭声凄惨之极前所未有,不过,这哭声是无能的哭泣,是必然的结果。大清的亡国泪从慈禧当政开始,便命里注定了。
袁世凯见时机已到,立即展开与清室和革命党的谈判,最终逼迫大清国退出历史舞台,溥仪小皇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在隆裕太后的支持下,清朝以宣统皇帝溥仪的名义一口气连下了三道诏旨。第一便是清帝退位;第二是公布优待条件;第三是劝谕臣民。
清帝退位诏书中写道: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予以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
同日颁布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的优待条件》、《优待皇室条件》中写道:
3关于大清皇帝宣布赞成共和国体,中华民国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如左:
一、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二、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四百万两,挨改铸新币后,改为四百万元。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
三、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四、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
五、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
六、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召阉人。
七、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
八、原有之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响,仍如其旧。
4关于清族待遇之条件:
一、清王公世爵,概仍其旧。
二、清皇族对于中华民国国家之公权及私权,与国民同等。
三、清皇族私产,一体保护。
四、清皇族免当兵之义务。
5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
今因满、蒙、回、藏各民族赞同共和,中华民国所以待遇者如左:
一、与汉人平等。
二、保护其原有之私产。
三、王公世爵,概仍其旧。
四、王公中有生计过艰者,设法代筹生计。
五、先筹八旗生计,于未筹定之前,八旗兵弁俸响,仍旧支方。
六、从前营业、居住等限制,一律除,各州县听其自由如籍。
七、满、蒙、回、藏原有之宗教,听其自由信仰。
我们之所以不厌其烦地罗列上述内容,主要是它结束了中国封建社会自秦始皇以来两千一百三十二年的封建社会以及皇帝统治。不管是隆裕太后也好,其他清室成员也罢,他们不管怎样,总算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溥仪成为了第四百九十五位皇帝,也就是末代皇帝。当然,溥仪后来复辟,在日本的扶植下当满洲国执政、皇帝,隆裕太后都看不见了。这是后话。
(3)终了残生
虽然大清皇帝退位了,隆裕太后以及溥仪也完全丧失了权力。但是,按照优待条款,清朝的皇亲国戚仍然生活在紫禁城中。不过,这些大清的遗老遗少,内心是非常苦的。
隆裕太后的心情一直没有放松下来,处于深深的自责之中。不愿意面对现实,总觉得是自己将大清二百六十八年的江山葬送掉的,因此在低落的情绪中,她几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精神恍惚。起居没有节制,饮食更是没有规律,饭菜几乎不吃,每天只吃一些水果。太监不得不拿着水果袋子跟着她,以便她随时食用。
到了一年后的1913年,这位四十六岁的皇太后终于病倒了。清室请来了医生,后来把洋大夫也叫来了,可是他们对太后的病都显得无能为力,他们知道,隆裕太后得的是心病。
此时的隆裕太后,在紫禁城中的威信越来越高,很多晚辈都来侍侯她,大臣世续、溥伦及载沣都来了。溥伦拟好了由醇亲王载沣掌管宫中事务的诏书,等待隆裕太后点头,可是隆裕太后却昏迷不醒。世续等人不断大声呼唤,太后没有反应。
太监小德张在太后的耳边大声叫:“现在世续等王爷为太后能更好颐养身体,希望宫中的事务由醇亲王掌管,行不行?”这样喊了三遍,太后睁开了眼,听懂后点了点头。众人立即问她还有什么话要说,隆裕太后良久才说出一句话:“叫皇帝来!”
众人立即将溥仪抱来,太后看清了溥仪后,脸上有了一点安慰之色,她微微指着溥仪,使出全身气力对众人说:“他太小了,你们不要难为他……”然后闭上了眼睛。
众人都大哭起来。人们知道,这位年轻时不受光绪皇帝喜欢、未能生子,中年饱受袁世凯威逼的皇太后,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惦记着清朝的皇帝。她虽然能力不强,但对清室忠心耿耿。清朝退位,是她一生最大的遗憾。
众人同样知道,袁世凯对小皇帝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不感兴趣,清朝的优待条件,几乎都是袁世凯看着隆裕太后的面子给的。现在隆裕太后走了,不知道袁世凯如何对待他们这些遗老遗少。有一点是明确的,隆裕太后离开人世后,清朝小朝廷的处境会更为艰难。想到这些,众人哭声更大了。
隆裕太后死讯传出后,中华民国上到总统袁世凯,下到很多官员,都表示了哀悼之情。举行隆裕太后的葬礼的时候,总统代表、民国总理、部长等达官贵人参加者众多。生前没有享到多少福的隆裕太后,死后却享受了皇太后的礼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