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4552600000064

第64章 辽太祖皇后述律平“断腕摄政”,稳定江山(3)

述律平喜欢老二和老三,是因为他们身上没有更多的汉族气味。耶律德光精于骑射,很有政治才干,尤其是在军事方面颇有建树,也多次随父亲征战南北。老三耶律李胡生得虎背熊腰,虽然没有韬略,但有一股残忍暴虐的性格,这一点述律平很欣赏。耶律李胡动不动就将下属治死,或是往人脸上刻字,甚至将人抛进火中、剥皮抽筋等残酷的手段,他都经常使用。契丹内部人人觉得他无理、残忍,都非常怕他。

阿保机去世后,耶律倍从东丹国赶回家奔丧,他已经看出母亲述律平不想把契丹国皇帝的位子给他了。他一度非常伤心,情绪低落。在经过痛苦的思考后,他决定先试探母亲的意思,然后再做计议。于是,他向述律平建议:“大元帅(指弟弟耶律德光)公德无量,英武神明,中外归心,应主社稷。”

但城府很深的述律平并没有表示什么。述律平在公开场合始终保持着公正的姿态,但是她的关于皇位继承人的选拔办法,明确地将耶律倍的皇太子地位罢免了。应当说,中原历朝历代,只要已经立了皇太子,大都在皇帝驾崩后立即即位,只有少数情况没有继承,契丹本来已经有了皇太子,可是述律平却以很多大臣希望平等选拔继承人的理由,开始了她按照自己意愿选择接班人的行动,采取表面上的民主方式来解决。她把这样的想法强加于大臣,在私下活动非常频繁,基本表明了拥立老二耶律德光的意思。同时耶律德光也被授意,以各种手段收买大臣。

公元927年年底的一天,述律平召开朝廷会议,在大臣都到场的情况下,让耶律倍和耶律德光分别骑着马立在帐前,对大臣说:“两个皇子都是我的亲骨肉,我觉得他们两个都很有才干,现在请大家来为国家选择皇帝吧!你们立谁当嗣君,就牵起谁的马缰绳。”大臣们不愿为此得罪述律平,大都牵了耶律德光的马缰绳。述律平虚情假意地说:“看来人心归德光,我不能违背,那只能立德光吧!”紧接着按照契丹传统举行了耶律德光的加冕仪式。

公元927年12月11日,二十五岁的耶律德光在母亲的坚定支持下即皇帝位,群臣上尊号称其为“嗣圣皇帝”,他就是辽太宗。年号依然用阿保机的“天显”。述律平被尊为皇太后,日后加冕“应天皇太后”。耶律德光表示,虽然自己应大臣之托当了皇上,但是军国大事仍要皇太后处理。述律平丝毫没有客气,表示同意。

当夜,细心的述律平把耶律倍找来,试图宽解耶律倍,并且表示爱儿之心,尤其强调了东丹国的特殊性,希望他能够坚守东丹,为日后契丹占据中原打下基础。

耶律倍还能说什么?

述律平同时表示,耶律倍的东丹国君地位绝对不会也不可能改变,以此稳住耶律倍。身心疲惫而且沮丧的耶律倍表示,他拥戴自己的弟弟,同时他也顺坡下驴,表示要马上回到东丹。

述律平一颗悬着的心就此放下,她的如意算盘实现了,耶律倍并没有起兵反叛的迹象,避免了一场自家的内战。

实际上,耶律倍何尝不希望自己登上皇帝宝座呢?但他是现实的,他知道,现在的情势已经没有他即位的可能了。

耶律德光等人为耶律倍送行,皇太后和皇上耶律德光都赐予耶律倍很多财宝。

心情沮丧的耶律倍回到了东丹,开始厌倦政事。他在东丹国的宫中建了书楼,整日沉湎于书画之中。

耶律德光和述律平对耶律倍并不放心,他们觉得耶律倍不会就此罢手,他会寻找机会夺回本应属于他的皇帝位。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辽国朝廷不断采取措施加强对东丹国的控制。

公元928年,也就是耶律德光即位的第二年,他趁耶律倍回朝述职的机会,暗中命令在东丹国的宰相耶律羽之,将东丹大批百姓迁到东平(今辽宁辽阳),以削弱东丹的的力量,同时也以此为契机,观察耶律倍的反应。

耶律倍知道情况后,只是觉得心灰意冷。他远离东丹,手里又没有军队,而且他是“文人”,并不希望用武力的方式解决问题。

耶律德光见哥哥没有反应,立刻进一步采取行动。派兵替换耶律倍的卫队,名义上是“保护”,实际上监视。耶律倍回到东丹后,耶律德光又多次到东丹视察。

就耶律倍和耶律德光的关系看,本来就继承权的问题,兄弟两人并没有太大的矛盾,因为两人都知道,这主要是他们的母亲述律平的意思。

就耶律德光说,他当然愿意继承皇位,这一点没有问题,但他觉得自己当了皇帝后,哥哥的内心肯定不情愿。他自己“做贼心虚”,总觉得耶律倍要造反,这也是武夫的共同心理。所以他采取一些措施,就是为了防范耶律倍造反。

从耶律倍一方说,皇位继承问题让他非常无奈,所以他的不高兴、颓废、心灰意冷都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耶律倍开始时并没有造反的想法,但是,他见耶律德光步步紧逼,他也不得不想到造反了,真是逼上梁山。这样,哥俩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就这样过去六年。到了公元930年11月,在后唐明宗的鼓惑下,耶律倍做出了一个改变人生的非常重要的决定:投奔后唐!他知道,从任何意义上说,这在契丹都会被视为反叛或者大逆不道的行为,但是他为了自身的安全,做出了这个决定,这是个属于自我保护的行动。临行前他对下属说:“我对弟弟不薄,把皇帝位都让给他了。可是他还怀疑我,弄得我走投无路,我只好选择走了。”他还有一首诗留给了下属,“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随后,他带着一部分妻儿和财宝走了,没有向契丹放一枪一炮。

后唐明宗李嗣源对耶律倍很欣赏,所以他才冒着非常大的风险劝耶律倍前来避难。耶律倍来后,他赐耶律倍姓“东丹”,以示纪念东丹国;名“幕华”,则是完全意义上的汉族名。后来又征得耶律倍的同意,改其姓为李,以示皇亲,又赐名“赞华”。并且给他怀化州节度使、瑞真州观察使等职务。

这样过了六年的异国生活,耶律倍已经完全汉化了。到了公元936年,李嗣源的孙皇帝、心胸狭窄的后汉末帝李从珂,从与契丹国的关系和个人得失的利益出发,将耶律倍杀害。一代储君,流浪在外,死时年仅三十八岁。呜呼唉哉!

耶律倍跑到后唐后,耶律德光大大松了一口气,但是他没有善罢甘休,还公开说自己早就预见到耶律倍会反叛,并且试图让朝野认为,没有选择耶律倍即位是正确的。

作为母亲,述律平的感受有别于儿子,她在得到消息后没有加以评论,而且多日闭门不出,这说明残暴的她还没有泯灭人性。几天后,她召见耶律德光,阻止他对耶律倍下属和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的迫害。这是非常及时的,当时耶律德光已经开始着手对耶律阮的清洗,因为耶律阮此时凭借着战功,也成为了契丹大将,耶律德光哪能放心?

在皇太后的坚持下,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等人没有受到清洗,而且还继续领兵打仗。之后,耶律德光似乎也动了恻隐之心,停止了一切迫害活动。

对于耶律倍之死,辽朝朝野非常同情。他们的同情实际上是对述律平和耶律德光的声讨,及至后来若干年,很多大臣还对耶律阮给予很大帮助和支持,助其登上了辽朝皇帝的宝座。这是后话。

前文说过,耶律德光虽然当上了皇上,但朝中大权仍由母亲述律平掌握。述律平对辽朝的官制、军制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本着因俗而治的原则,改革了朝廷运作方式,稳定了契丹各部,这为后来耶律德光继续向中原扩张创造了条件。

挺进中原的机会终于来了,辽朝没想到来的这么快,来得这么容易。

公元936年,担任后唐河东节度使的石敬塘发动叛乱,试图夺取后唐天下,但是他兵力不足,无法同后唐开战,于是想到了“向辽朝借兵”这样一个愚蠢的想法。辽朝当然求之不得,这是出师有名啊。不过,辽朝的述律平觉得,借兵可以,必须通过借兵满足辽朝开列的条件。

石敬塘当然答应了这些条件,他向比自己小九岁的耶律德光称“父皇帝”,每年纳贡,割让幽州(今北京市)和云州(今山西境内)十六郡换取了五万辽兵,由耶律德光亲自率领,打败后唐军队,一举扶持石敬塘上台。石敬塘当了“大晋皇帝”,辽朝如愿得到十六州。从此,辽朝迈出了进军中原的实质性一步。

石敬塘靠着出卖民族利益当了七年皇帝,便一命呜呼了。

公元942年,石重贵即位,向辽朝提出“只进贡不称臣”。

耶律德光大怒,亲自率兵再次进兵中原,试图教训后唐皇帝,却被晋兵打得大败,不得不逃回辽朝大营。回兵后,经过四年的整训,耶律德光又来了,这一次他成功了,石重贵宣布投降,后晋灭亡。

公元947年2月24日,耶律德光在母亲述律平的授意下,在原后晋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穿着汉人的衣服接受朝拜,宣布改国号为“大辽”,年号为“大同”,摆出了长期统治中原、唯我独尊的架势。

在这个当口,耶律德光的母亲述律平在辽朝大营举行祭奠仪式,告慰阿保机。之后派人给在前线的耶律德光带去了食物,以表示慰问。

耶律德光在占据的中原地区进行了野蛮统治,激起了中原军阀的大规模反攻,不到三个月时间,耶律德光便坚持不住了。他以归国省母为由,向塞外撤退。当时,耶律德光的情绪很低落,他曾说道:“没想到,中原人这么难统治。”公元947年5月15日,已经到达现河北栾城境内的耶律德光,突然感到身体不适,旋即在杀胡林(今河北栾城县的西北)驾崩,时年四十五岁。

(5)众人造反,无法听政

前文说过,述律平在夫君阿保机驾崩后,曾临朝摄政一年四个月。之后的20年里,虽然由她的二儿子耶律德光当皇帝,但是朝中大事仍由述律平掌管。

可是,耶律德光死后,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众将领和大臣决定摆脱述律平的束缚,推出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来当皇帝,最后获得了成功。

耶律阮此时已被封为永康王。在耶律德光进兵中原时,耶律阮主动要求率兵随从,以便寻找父亲耶律倍的遗骨。

耶律德光死后,随军大将耶律吼和耶律洼等诸将一致认为,朝中大事不能再听皇太后述律平的了。他们决定拥立耶律阮即皇帝位。他们商议道:“国家不可一日无君,若请太后定夺,估计是耶律李胡当权,耶律李胡没有治国的本事!我们应当推举耶律阮当皇帝。耶律阮是皇王的嫡长子,他应该当皇帝。”

耶律阮没有推辞,在退兵途中行至镇阳(今河北正定)时,宣布继承帝位。是为世宗。

消息传回大营后,皇太后述律平大怒。她没有想到经过了十几年,人们还对耶律倍念念不忘。她确实是希望自己的三儿子耶律李胡即位,那就她就可以继续当她的“太上皇”。述律平和耶律李胡当即决定,不承认耶律阮的帝位,立即开拨军队迎击正向辽朝大营回归的军队,以便夺回帝位。

没想到双方一交兵,耶律李胡的军队被打得大败,耶律李胡不得不溃退回营。他发泄般地将支持耶律阮的将领家属和大臣家属抓起来作为人质,同时再次部署军队迎击耶律阮。双方又在横渡之地遭遇,并对峙三天。

此时,述律平在行宫不断找人,希望得到大臣和军队将领的支持,但是,她的希望落空了,人们已经厌倦了她凶残的摄政,纷纷支持耶律阮即位。述律平无可奈何,只得请求皇族重臣耶律屋质出面调停。

可是,这一次述律平又想错了,耶律屋质虽然跟随阿保机和述律平多年,但是这时候,他也希望能够以和平的方式解决辽朝的继承人问题。他对述律平说:“太后还是从长计议,与永康王议和吧。骨肉相残,相煎何急?”

在耶律屋质的斡旋下,述律平和耶律阮同意见面议和。

皇太后述律平和耶律倍的长子永康王这对祖孙终于见面了。一通唇枪舌剑之后,在耶律屋质的再次斡旋下,两人终于同意和解。皇太后述律平承认耶律阮的皇帝位,并表示大事小情由皇帝自己裁决,她绝不干政。耶律倍表示将保证祖母述律平的安全,同时保证祖母的优厚待遇,不受到迫害。述律平将劝导天下兵马大元帅、她的三儿子耶律李胡听从耶律阮皇帝的指令,在其交出兵权后保证其生命安全和俸禄。

双方终于达成了“横渡之约”。

到此,已经六十八岁的、多年只能用一只手处理国事的皇太后述律平,终于退到幕后。

之后,述律平对她心爱的三儿子耶律李胡说:“以前,我与太祖对你格外偏爱!常言道‘偏怜之子不保业,难得之妇不主家’,不是我不想立你当皇帝,是你自己不争气啊。”最终耶律李胡决定放弃武力。

公元947年,耶律阮登基,是为世宗。他为自己的父亲耶律倍争了一口气。但天有不测风云!公元951年,在一次祭祀父亲耶律倍的途中,耶律阮因为喝醉酒被手下杀死。年仅三十三岁。

世宗驾崩后,耶律李胡仍然没有得到皇帝位,而是由耶律德光的长子耶律璟通过武力继承,是为穆宗。

辽穆宗应历三年(953)六月,述律平终于因病离开了人世,终年七十五岁。葬祖陵,谥号贞烈。而本文的另一个重要人物耶律李胡在应历十年(960)六月,因为儿子耶律喜隐谋反而受到牵连,并死于监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