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办事艺术大全集
4547900000031

第31章 办事的心态(19)

要做到忍让,就必须具有豁达的胸怀,不能对他人要求过于苛刻。应学会宽容、谅解别人的缺点和过失。要有气量,不能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度。特别是在小事上,如果你能“糊涂”一些,便容易使人感到你通达世事人情。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有一次颜回看到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在吵架,买布的大声说:“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多收我一个钱!”颜回上前劝架,说:“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错了,别吵了。”那人压根不理会颜回:“你算老几?我就听孔夫子的,咱们找他评理去。”颜回问:“如果你错了怎么办?”买布人说:“我把脑袋给你。你错了怎么办?”颜回答:“我把帽子输给你。”两人找到了孔子。孔子弄清楚事由后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嘛,颜回,你输了,把帽子给人家吧。”颜回只好把帽子摘下,那人拿了帽子高兴地走了。后来孔子告诉颜回:“说你输了,只是输一顶帽子,说他输了,则会性命不保!你说是帽子重要还是人命重要?”颜回恍然大悟:“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非,学生惭愧万分!”

这种宽厚与容忍绝对不是轻易能做到的,明知对方错了,却不争不斗反而认输,宁愿自己吃亏也要保证别人不受损。不重表面形式的输赢,而重思想境界和做人水准的高低,这样的人其实活得很潇洒。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在林中皎洁的月光下散步,他突然开悟了自性的般若。

他喜悦地走回住处,却在门口等到了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于是他把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惊愕地看着禅师,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披上这件衣服吧!”

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惊恐万分地离去。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

第二天,禅师从极深的禅定中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高兴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是啊,我们在同一蓝天下生活,为什么要去轻易地指责别人呢?要知道,这样做只会给我们造成损失。

成大事者善让,他们不会与你争高论低,而是通过忍让的办法,去专注地做自己的事情。很多人之所以不能成大事,其中要害之一就是缺乏忍让之心。

创设自在、简朴的生活状态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认为奋斗的目标就是追求成功、财富,认为拥有汽车洋房、各种现代化设备等等这些物质条件,就是理想的生活。于是,我们盲目地去拼、去冲、去闯、去拿、去要,直到最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早已拥有了幸福。

不可否认,近年来,“金钱”“财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有的人甚至把这些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富是美好生活的保障和象征,想要获得财富,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作为一个人,只把财富作为终生追求的目标,除此以外,对别的一切毫无兴致便不好了。

有位作家这样写道:“生活大概只有走过的人才知道,所有崇高、伟大、复杂、多变,落定之后无他,只是好好过日子而已。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疲于奔命地去吃、穿、玩和享受,也许是该从复杂退回简单的时候了!”

其实,回归单纯也是一种诗意的人生。我们常常会听到周围一些人谈论自己未来的梦想:“将来我退休之后,要过闲适的乡村生活。”“以后,我打算到乡下开一个农场,种菜、养鸡,自己养活自己。”“我向往到处去旅行,这让我觉得无拘无束。”

但是,人们也常感叹:“即使是追求这种简单的日子,也好像总是遥不可及。”

日本前几年开始风行一种“清贫思想”,就是指“以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创造简朴的生活形态”。这是由作家中野孝次提出的,他对“清贫”的界定和一般所谓的“贫穷”不同,是指人愿意节制欲望,刻意放弃对物质的占有,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主动选择。

日本社会学者加藤秀俊提出了这样一个名词:计划性的陈腐化。大意是说现代人为了满足消费欲望,想尽各种方法来加速商品流通,把能跑的车卖掉买新车,把能用的电视换掉买新电视,故意把好好的商品弄坏、弄旧。

其实,我们应该尽量使自己变得简单一些,也让生活变得更有品位。有一句话说得好:“物质原是为了提高生活素质,而不是让人成为它的奴隶。”如果我们的要求能简单一点,就不会觉得生活是如此沉重的负担,也不会总觉得自己生活在绝境里。

简单,并不是说就要消极地放弃一切,而是追求一种心灵的简单——不追求流行,不参与人际争斗,不接受外在诱惑,不虚伪,不欺骗……这些都叫做“简单”。简单其实是积极负责的人生态度。

人的一生,目的无非是让自己生活得更好。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到头来才发现,要真正过得好,就要过得简单。然而,要生活得简单却真不简单。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简单、轻松起来呢?

第一步,把你能想到的开心事记录下来。

第二步,计划好未来一周(或一天、一个月)的工作,在艰难的会议或辛苦的一天之后,在消耗大量精力之后,适当地放松、快活一下。

第三步,把上述情形养成习惯。想不出什么开心事来吗?有个放松的方法:洗个热水澡,洗头发;抽个时间,到外面散散步;周末时到外面游玩一下;和好朋友玩游戏;和子女共处一段时间;给自己买一束花;偶尔吃块巧克力;呆在洗澡间里,把门锁起来,和外界隔绝10分钟。

创造简朴的生活状态,需要不断地调适自己。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别小看这些自我否定的话,这是一种严重的不良情绪的暗示,它可以让人丧失战胜自我的决心。还有的人习惯于抱怨生活:“我真是太倒霉了,生活对我太不公平了。”他在抱怨中寻求解脱:“这个问题怪生活而不怪我。”结果却因小失大,让自己越来越难以主宰自己的生活。

所以,当你身处逆境时,一定要以开放性的语气对自己坚定地说:“我一定能走出情绪的低谷!”这样你的自主性就会被启动,沿着它走下去就是一个崭新的天地。

具备自我控制意识是驾驭自己情绪的关键一步。曾经有个中学生,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和同学争吵,甚至和老师争执。老师没有动怒,而是列举了身边大量事例,使他心悦诚服。从此,他有了自我控制的意识,经常提醒自己,主动调整情绪。就在这种潜移默化中,他控制了自己不良的情绪。

其实,调整控制情绪很简单,只要掌握一些正确的方法,就可以很好地驾驭自己。在众多调整情绪的方法中,有一种简单的“情绪转移法”,即暂时避开不良刺激,把注意力、精力和兴趣投入到另一项活动中去,以化解不良情绪。

可以转移情绪的活动很多,你最好还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如各种文体活动、与亲朋好友倾谈等等。总之,将情绪转移到这些事情上来,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强烈撞击,这样才能使情绪尽快稳定下来。

情绪的转移关键是要主动及时,不要沉溺太久,立刻行动起来,你会发现自己完全可以战胜情绪。

常常有人发牢骚说“我烦死了”“气死我了”“这个人真讨厌”等等。也可以看到一些人虽一言不发,但心情忧郁,他们准是碰上令人气愤或烦恼的事情了。其实,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挫折,那么,该怎么办呢?你也许早就知道一些方法:找朋友倾诉、打热线电话、听音乐、踢足球、向心理医生求助等等。诚然,上述每一种方法都可以大大减轻你的痛苦。还有一种认知层面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要更好地调节不良情绪还得靠自己。

一般人都能自觉地调整心态,较好地适应社会。但也有少数人在遇到重大挫折时往往会一蹶不振,严重的甚至不能正常工作学习,会给自己和别人造成很多麻烦。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经常反省自己,尤其是因挫折而产生不良情绪时更应该从积极的方面来考虑。运用理智调控情绪。古语云“物极必反”。这就是提醒我们,“乐极”与“怒极”都不好,应保持适度的冷静和清醒,在欢乐、顺心时,主动降温;遇苦闷或情绪转入低谷时,要给自己积极的暗示。事物都有多重性,受许多因素制约,要从有利及好的一面去想,以此来摆脱不良情绪。

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生活中出现一点烦心之事是很自然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许多人都懂得要做情绪的主人这个道理,但遇到情绪变化就会觉得“控制情绪实在是太难了”,言下之意就是:“我是无法控制情绪的。”

为人处世要怀揣一颗平常心

有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有一头驴子吃饱喝足后,感到浑身是劲,精神抖擞,就兴奋地踢跳起来,并自豪地说:“我父亲肯定是一匹雄壮的骏马。”第二天,由于它赶了一段长路,于是精疲力竭地承认:“毕竟我的父亲是一头驴。”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在顺境时得意忘形、逆境中自怨自艾的人。这种不良的心态使自己难受,更谈不上能干出什么大事。所以,保持一颗平常心非常重要。

古人说:“平常心即是道。”这是一种人生哲学,而且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人生哲学。其实,所谓的平常心,是“无为、无争、不贫、知足”等等观念的综合反映。如果我们能够以平常心去对待突发事件,不但不会惊慌失措,反而可以从容镇静。一面充分保持着人情味,一面作出正确的判断,这种心态便可称作“平常心”。

平常心是颗宠辱不惊的心。拥有它,你就能任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拜伦说:“真正有血性的人,决不乞求别人的重视,也不怕被人忽视。”爱因斯坦用钞票当书签,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牌给女儿当玩具。这些看似“荒唐”的行动正是他们淡泊名利的平常心的表现,是他们崇高精神的折射。他们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

在生活中拥有一颗平常心,你就会发现:真情,就在自己身边。平常心是颗理解、宽容、忍让的心,就是欢乐别人的欢乐、喜悦别人的喜悦。多一份理解和关爱,世界就多一份真善美。

平常心是尊重别人的劳动、人格、理想、信仰等的表现。尊重使自己无形中得到好的修养,感受到精神的美。平常心使人坚强,不畏泥泞路,不怕风雪夜。它使人始终奋勇向前,永不倒下。

平常心不是“看破红尘”,它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拥有平常心,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平常心是一种超脱。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下,都能拥有平常心的人,就如孔子所赞美的,不是个圣人,也是个贤人。

我国著名的学者张中行先生,就具有超凡脱俗的平常心,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以平常人的平常心,看人看事,写人写事,自然而坦荡。捧读张中行先生的文章,犹如倾听一位友人讲述他的人生经历。

张中行先生说:“对不同意见,我一是尊重,二是欢迎,三是未必接受,四是决不争论。”在《流年碎影》中写有两段来讲述张先生与杨沫关系的话,真切自然,很有分寸。20世纪50年代,杨沫的《青春之歌》出版了,一些读者认为有些事是对张先生的影射,张先生写道:“我却没有在意。”这种宽容的态度,非常人所及,何等难能可贵!当问及先生为何选择沉默,张先生又写道:“其一,这类过去的事,在心里转转无妨,翻来覆去地去说就没有意思了。其二,我没有兴趣,也不愿意为爱听张家长、李家短的闲人供应茶余饭后的谈资。其三,最重要的,是人生大不易,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老了,余年无几,幸而尚有一点点忆昔的力量,还是想想那十之一二为是。”

张中行先生待人亲切、坦诚,他坦诚记录自己的人生体悟,使人们在一种平和而冷静的心态中,感受并学习坦坦荡荡的平常心态。他的这种省悟,是原原本本的,像李叔同坐禅时的冥想,也似丰子恺的冷观,同时又如闻一多、朱自清那样直面人生。

平常心并非是伟人的专利,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辉煌和挫折。而自己的情绪和心境会随之起起落落,有时前途无量,有时一落千丈;有时迷茫无助,有时又柳暗花明。

有人说:“所有的人的加减乘除,最后的得分都是一样的。”其实,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组成完整人生必不可少的内容,有大起就会有大落,不可能一帆风顺。

要以平常心做事,不攀比,不虚荣,沿着自己期望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人生就会充实而美好。

不妨做个超然物外的小人物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其含义是:当人们没有得到的时候,拼命地想去追求;得到时,又担心失去它。

人生处世的一大禁忌,便是患得患失。自古以来,既有超然物外者,也有患得患失者。前者是一种健康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样的人,往往容易体会到心灵的自由和满足,过得悠然洒脱,充分享受人生的尊严和快乐。后者则是一种病态的处世心理,这种人终日患得患失,无法得到内心真正的超脱,更无法体悟到人生真正的快乐滋味。正所谓“患得患失常戚戚,超然物外天地宽”。

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郑燮,被誉为诗、书、画“三绝”。他写的诗歌,自然流畅,大都来自真情实感,不矫揉造作。他的书法苍劲有力,自成一家。他的画富于灵性,栩栩如生。他所画竹子,挺拔潇洒,疏落有致;所画兰花,含蓄秀气,兰蕊如蝶。他常常在为别人题诗的时候署上“板桥”二字,因此,人们都习惯叫他郑板桥。

乾隆元年(1736年),郑板桥考中进士,做了县令。他对人民的苦难生活深感同情,并且不满于那些残害人民的官僚,最终因得罪显贵而罢官。回到扬州后,他心静如水,过着清静幽雅的生活,期望从中感受大自然赋予自己的惬意和安详,体悟生命的乐趣。这种旷达超然的人生态度,尤其体现在著名的《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致其介弟之家书中,原文如下:

“吾弟所买宅,严紧密栗,处家最宜,只是天井太小,见天不大。愚兄心思旷远,不乐居耳。是宅北至鹦鹉桥不过百步,鹦鹉桥至杏花楼不过三十步,其左右颇多隙地,幼时饮酒其旁,见一片荒城,半堤衰柳,断桥流水,破屋丛花,心窃乐之,若得制钱五十千,便可买地一大段,他日结茅有在矣。吾意欲筑一土墙院子,门内多栽竹树草花,用碎砖铺曲径一条,以达两门。其内茅屋两间,一间作客,一间作房,贮图书史籍笔墨砚瓦酒董茶具其中,为良朋好友后生小子论文赋诗之所。其后住家主屋三间,厨屋二间,奴子屋一间,共八间。俱用草苫,如此足矣。清晨日尚未出,望东海一片红霞,薄暮斜阳满树。立院中高处,便见烟水平桥。家中宴客,墙外人亦望见灯火。南至汝家百三十步,东至小园仅一水,实为恒便。或曰:此等宅居甚适。只是怕盗贼。不知盗贼亦穷民耳,开门延人,商量分惠,有什么便拿什么去;若一无所有,便王献之青毡,亦可携取质百钱救急也。吾弟当留心此地,为狂兄娱老之资,不知可能遂愿否?”

这段话是郑板桥心胸旷达、不为物欲所累的最真实写照。看来,他是真正悟透了“不患得,斯无失”的人生真谛,因此,他获得了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惬意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