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彬州(今陕西彬县),后迁居平江(今江苏吴县)。范仲淹生于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两岁时,父亲范墉病故,母亲谢氏,贫困没有依靠。
范仲淹因家境贫寒,没钱上学,但他却立志报国,所以只好到一家僧舍中去读书。冬天的时候,晚上他用粗米煮一盆稀饭,第二天粥冻了以后,用刀划成几块,早晚吃一块;没有菜,就用盐水泡野菜,切上几十段来下饭。
有一天,一个朋友的儿子见范仲淹生活得很苦,就送去好酒好菜。过了一会儿再去看他时,送去的食物却原封不动。范仲淹解释说:“我并非不感激令尊的厚意,但既立志报国,就要准备吃苦。现在贪图好吃的,将来怎么能吃苦呢?”
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寒窗苦读后,范仲淹终于成为一个精通儒学经典,博学多才,又擅长诗文的人。范仲淹通过科举考试,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考中进士,以满腔热忱报效国家。后历任大理寺丞、秘阁校理、太常博士、右司谏、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曾出任陕西宣抚史、陕西四路安抚史,战功显赫,又做过泰州、楚州、陈州、睦州、饶州等地方官。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但是由于屡遭奸佞小人的诬谤,数度被贬。
范仲淹于宋仁宗皇佐四年(1052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言行导航
范仲淹说,既立志报国,就要准备吃苦。现在贪图好吃的,将来怎么能吃苦呢?一个人如果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纵使现在能够吃上好酒好菜,将来可能连粗茶淡饭都没有了,后悔莫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