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甘肃省花椒病虫害防治
45452200000007

第7章 主要虫害(6)

体长17~18.5mm,宽11.5~12.8mm ,宽椭圆形,金绿色,具密刻点。头侧叶于中叶等长,边缘稍翘,背面有黄褐色断续纵纹2条,复眼内侧具1光滑斑,触角棕褐色,第4~5节棕红。前胸背板前侧缘、侧角端缘及后侧缘狭窄地黄褐或红黄色;前侧缘锯齿状,稍内凹,侧角长,明显上翘,末端前后部呈角状突出,前部角突长而尖。小盾片端缘有黄褐色窄边。前翅膜片淡烟褐色。侧接缘黄黑相间。足红褐色,退节具暗棕褐色小斑点,爪黑色。腹部腹面黄褐色,光滑,腹基刺突短,伸达后足基节中央。

卵 圆筒状,形似罐头,顶端有盖。

若虫 五龄若虫体色、形状、色泽和成虫相似。翅芽已很发达,伸至第3可见腹节背面。小盾片三角形,尚未完全长成。单眼已渐出现。腹背有臭腺孔3对,色深。

生物学 在陇南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6~8月田间易采到成虫。

防治方法 参照黑须稻绿蝽。

分布:甘肃(文县、宕昌、舟曲)、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青海、陕西、浙江、湖南、福建、贵州、云南;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日本。

35.褐真蝽 Pentatoma semiannulata (Motschulsky)

体长17~19.5mm,宽10~10.5mm宽椭圆形,黄褐色,具暗棕褐色刻点。头色也于中叶等长,边缘色暗,稍翘;触角第1~3节黄褐至棕褐色,第4节基部及第5节基部大半黄白,其余部分黑色。前胸背板前侧缘上翘,基半部锯齿状,并具黄白色宽边;侧角外伸,上翘,末端平截,后部近端部具小突起,小盾片两基角处各有1小黑点。前翅革质部外域基部刻点黑而粗,膜片淡烟褐色,长过腹末,侧接缘黄黑相间。足黄褐或淡棕褐色,腿节大半及胫节具暗色小斑点。腹部腹面同体色。

防治方法 参照黑须稻绿蝽。

分布:甘肃(文县、武都、宕昌、舟曲)、北京、黑龙江、几理解、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河北、陕西、陕西、河南、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俄罗斯(西伯利亚),朝鲜。

36.斑莽蝽 Placosternus urus Stal

体长17~18.5mm,宽12~14mm。宽椭圆形,淡黄至黄褐色,刻点黑,具若干不规则黑斑。头侧叶长于中叶,并在中叶前会合,背面中部有1黑斜纹;触角黑色,第1节内侧及其端部,第2、3节基部、第4阶段半部及第5节端部大半淡黄褐色。前胸背板前侧缘西锯齿状,侧角明显外伸,略上翘,末端款,端缘成3个不明显突起,角体后侧具横列的黑带纹。小盾片基半隆起,末端微呈匙状。前翅膜片色淡,散生若干淡褐色小斑,与腹末几等长。侧接缘黄黑相间。足同体色,有小黑点,腿节近端部处具黑环,胫节端部及第1、3跗节黑色。腹部腹面黄褐色,侧区色暗,刻点较粗密;中区色淡,刻点较稀。

生物学 在陇南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5月中、下旬成虫出现,6月上旬成虫大量出现,并交尾产卵,卵产于叶背,块状,每块9~25粒不等,若虫孵化后群集叶背为害。

防治方法 参照黑须稻绿蝽。

分布:甘肃(文县、武都)、山东、河南、湖南、湖北、福建、贵州、云南、西藏;印度,缅甸,斯里兰卡。

37.宽铗同蝽 Acanthosoma labiduroides Jakovlev

体长17.5~20mm,宽7.5~9.5mm。卵形,草绿色。头及前胸背板前部黄褐色。头上有横皱;触角暗褐色,第3节端部至第5节暗棕色。前胸背板侧角甚短,末端钝圆,光滑,橙红色。小盾片浅棕绿色。翅膜片棕色,半透明。足暗褐色,跗节棕色。腹部背面棕褐色,末端红色,侧接缘各节具黑色斑点;腹面淡黄褐色。雄虫生殖节发达,铗状,桔红色,铗后端略平行,顶尖各有一束褐色长毛。

防治方法 参照黑须稻绿蝽。

分布:甘肃(文县、宕昌、舟曲)、北京、黑龙江、吉林、宁夏、河北、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广西、贵州、云南;俄罗斯(西伯利亚),日本,朝鲜。

38.花椒同蝽 Acanthosoma zanthoxylum Hsiao et Liu

雌虫体长18.8~19.5mm,宽9.8~10.5mm。窄卵形,黄绿色。头黄褐色,具横皱纹和少数黑色刻点,头侧缘、中叶及眼与单眼之间光滑,触角第1节暗褐色,第2节棕色,其余各节暗棕色,喙黄褐色,末端黑色,伸达中足基节。前胸背板侧角稍长,基部有黑色粗刻点,中部刻点细小,末端光滑较钝,黄绿色。小盾片黄褐色,有均匀的黑色刻点,向端部逐渐变窄,顶端几乎不接触膜片。革片前缘光滑,其他部分具均匀的细密刻点,膜片暗棕色。足浅棕色,爪端半部深棕色。腹部背面黑棕色,末端微红;腹部腹面黄褐色,腹中脊明显,腹刺伸达前足基节。

防治方法 参照黑须稻绿蝽。

分布:甘肃(文县、武都、宕昌、舟曲、西和、礼县)、陕西、四川。

39.副锥同蝽 Sastragala edessoides Distant

雄虫体长14.8mm,宽8.8mm,雌虫体长15.9mm,宽11.4mm。长椭圆形,褐绿色,具黑色刻点。头褐黄色,中叶光滑,侧叶具黑色刻点。触角第1、2节和第3节基部黄褐色或绿褐色,其余各节棕黑色。前胸背板中域暗黄绿色,后部棕色,侧角强烈延伸成较粗的长刺,血红色,末端尖锐,伸向侧前方。刺前缘通常桔红色,刺基部中央具黑色粗大刻点。小盾片黄绿色或浅褐色,具分布不均匀的黑色刻点,顶端光滑,黄白色。革片刻点较细密、均匀,外域及顶角绿色或黄褐色;内域棕色,膜片淡棕色,半透明。中胸隆脊高起。腹部背面浅棕色,末端红色,侧结缘黄褐色;气门黑色,腹刺伸达前足基节。

防治方法 参照黑须稻绿蝽。

分布:甘肃(文县、宕昌、州区、成县、徽县、洗河、礼县)、北京、河北、山西、陕西、浙江、四川、贵州、云南;锡金,印度。

40.剪板同蝽 Platacantha forfex (Dallas)

雄虫体长10.5mm,宽6mm,雌虫体长13mm,宽6.8mm。常椭圆形,棕褐色,具黑色粗刻点。头浅棕黄色,中叶前端、眼与单眼无刻点,侧叶、中叶后部刻点较粗大,触角第1节粗壮,远超过头的前端,微向内弯曲。第1~3节棕色,第4、5节暗棕色。前胸背板具黑色较密刻点,侧元黄褐色,几乎无刻点,中央稍向内弯曲,侧角稍突出,扁宽,末端圆钝,棕黑色。小盾片基部浅棕色,具黑色粗刻点,其中央有1条不明显的光滑纵线,顶端前黄白色。革片具黑色粗深刻点。中胸隆脊半圆形,前端远不伸达前胸腹板前缘,后端在中足基节前突然降低。膜片褐色,半透明。腹部背面暗棕色,末端红棕色;腹面黄褐色或棕红色,两侧各具两列黑斑点。雄虫生殖节发达。

防治方法 参照黑须稻绿蝽。

分布:甘肃(文县、宕昌、舟曲)、陕西、四川、云南;印度,锡金。

41.波原缘蝽 Coreus potanini Jakovlev

体长11.5~13.5mm,宽7~7.5mm。黄褐至黑褐色,背腹均具细密刻点。头小,略呈方形,头前端在两触角基内侧各具1棘,两棘相对向前伸;头顶中央具短纵沟。触角基部3节三菱形,第1节最粗大,,向外弯;2、3节略扁,第4节纺锤形。前胸背板侧角近于直角。喙伸达中足基节。腹部侧接缘扩展,并向上翘。体下前胸背板在近前缘处有1新月形斑痕。腹部腹板散生黑斑,深色个体尤显。各足腿接腹面有两列棘刺,前足更显,呈锯齿状,腿节上有黑褐色斑,胫节上的黑斑几成环形,胫节背面具纵沟。前翅膜片淡棕色,透明,科大腹末端。气门周围淡色。

防治方法 参照黑须稻绿蝽。

分布:甘肃(文县、宕昌、舟曲)、河北、陕西、陕西、湖南、四川、云南。

42.暗黑缘蝽 Hygia opaca Uhler

成虫 体长8.5~10mm,宽3~3.8mm。近长椭圆形,黑褐色,无光泽。喙、触角末节(除基部外)、各足基节和跗节、腹部侧节缘各节后端淡黄褐色。头背面拱起。喙长,伸过后足基节。前翅稍短,不达腹端。膜片的横脉远离膜片基部,纵脉互相接连。雄虫生殖节腹面完整,后缘稍凹陷。雌虫生殖节腹面有1条纵裂。

卵 长1.4~1.5mm宽约1.1mm。卵圆形,黑褐色,前端略尖钝,后端略圆钝,表面光滑,具光泽。假卵盖位于前端上方,周缘不清晰。

若虫 体近长椭圆形,黑褐色;喙长,伸达腹部第1~2节腹面;第1跗节白色。一龄体长1.9~2.3mm,触角第1节稍粗,末节色稍淡,一、二龄时胸背略呈梯形,但一龄前胸背板稍窄而长,后胸背板稍宽而短,长仅为前胸背板的1/3。腹背中区黑褐,两侧紫色。二龄体长2.8~3.4mm;密被黑点和绒毛,触角第1节麻灰色,末节顶端红褐,其余为黑褐色;中、后胸背板宽度略等,后胸背板长度约为前胸背板的2/3。三龄体长4.3~5mm,宽2~2.3mm,触角色泽同二龄,头部前端和头顶后缘黑色;中、后胸背板前缘各具不正形黑斑2枚;翅芽长及后胸背板长度的一半,其中央呈圆糊状后延;后胸背板后缘平直。四龄若虫体长5.8~7mm,宽2.5~3mm;密布黑点;头、胸背的黑斑同三龄若虫;翅芽伸达第1腹节后缘。五龄若虫体长7.8~9.1mm,宽3.2~4mm;头顶后缘黑色,其上有4个向前的齿状黑斑;中胸背板前缘有2个不正形的黑斑;翅芽伸达腹背第3节中后区。

生物学 在陇南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寄主附近的枯枝落叶下和土缝中越冬。越冬成虫于4月中、下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至6月上旬交尾,5月上旬至6月底产卵,其中以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盛期,5月下旬至7月初陆续死亡。若虫5月中逊制约0日左右孵出,其中以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盛期;8月上旬至9月下旬羽化,其中以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盛期。10月中下旬以后开始蛰伏,陆续越冬。

卵期9~14天;若虫期74~88天,其中一龄6~7天,二龄13~16天,三龄15~18天,四龄18~22天,五岭21~25天;成虫寿命9~10.5个月。

成虫在寄主茎秆上吸食汁液,越冬千多分散取食,越冬后有一定的群集性。卵产于叶、茎或寄主附近的粗糙表面,散生,易脱落。若虫在花椒叶背或嫩茎上吸汁。

防治方法 参照黑须稻绿蝽。

分布:甘肃(温县、武都、宕昌、舟曲、西河、礼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