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CR疗程
治疗组除1例M3连续服用ATRA24dCR之外,其余50例,应用化疗1~5疗程CR,平均(2.08±0.79)疗程;对照组13例应用化疗2~4疗程CR,平均(2.58±0.52)疗程。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6中位生存时间
治疗组5l例CR者中位生存时间35.3个月,对照组13例CR者中位生存时间8.6个月。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7生存率,
所有CR病例均随访至1996年12月31日,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治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8%、39.5%、13.2%;对照组则分别为64.6%、18.6%、4.1%。经时序检验,治疗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4讨论
联合化疗作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目前己被广泛采用。但化疗祛邪亦伤正,轻则妨碍化疗的顺利进行,重则危及生命。因此,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如何增强化疗药物的治疗效应,减轻其毒副作用,是提高疗效和预防复发的关键。
中医理论认为,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理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邪毒外袭,内窜营血,伤及骨髓所引起的一派邪实正虚、虚实夹杂之证。据此,我们将其辨证分为三型,根据疾病过程中白血病细胞贯穿始终这一特点,拟定出以当地特产中草药天蓝苜蓿、墓头回、龙葵及补益中药紫河车为基本方药,应用于疾病治疗的始末,达到清热败毒、宁血补虚、益肾清髓之目的,以其最大程度的杀灭白血病癌细胞。具体应用时再根据疾病不同阶段病机的演变,邪正的盛衰及实验室所见,辨证分析后加入相应的药物,组成中药回生汤系列,三步辨治,同中有异,随证变化,灵活应用。临床资料表明,回生汤系列配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不仅能够明显提高CR率,缩短CR所需时间,减少化疗疗程,降低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及并发症,而且能够明显改善预后,且对ALL的疗效相近。从而证实该系列配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具有明显的增效减毒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52.
[2]全国白血病化学治疗讨论会.急性白血病疗效标准.中华血液杂志,1988;9(3)︰183.
(刊登于《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年第5期,与张鑫智、胡清洲、丁进芳、权晓理、贾廷斌合作)
回生汤系列辨治AL病案举例
例1男,35岁,朝鲜族,农民。1992年5月l3日经延边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ALL—L2”,并用PV方案化疗6次,未缓解。1992年8月27日因困倦乏力、腹胀赴我院治疗。查体:T36.8℃,P68次/分,R20次/分。全身淋巴结均肿大,胸骨压痛明显,肝右肋下3cm,脾左肋下3cm,质软无压痛。舌质淡,苔少,脉弦数.实验室检查:Hb120g/L,RBC4.0x1012/L,WBC12.5x109/L,原幼淋0.05PBC88×109/L,BR0.008。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原幼淋巴细胞0.62,POX(一)。诊断:ALL-L2。用中药回生汤I号,每日一剂,水煎服,并逐渐停减强的松,病情逐渐好转.30天后周围血象恢复正常,分类中未见幼稚细胞,40天时骨髓象提示达CR。此后坚持服用中药回生汤系列(汤、丸剂),1年半后改为间断服用,至l996年4月停药。先后经6次骨穿复查,疾病一直处于CR之中,并于l993年10月开始从事体力劳动至今,已持续CR5年.
例2女,12岁,小学生。因头痛、头晕乏力2月,伴突眼、耳聋,于1996年2月17日就诊。查体:T38.0℃,P90次/分,R30次/分。胸骨有压痛,必肺听诊无异常,肝、脾及淋巴结无肿大。舌质淡,苔薄,脉细。实验室检查:Hb95g/L,RBC3.4x1012/L,WBC32.4x109/L,原幼单0.54,BPC58×109/L,BR0.001.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原幼单核细胞0.62。脑脊液化验:压力高(108滴/分),蛋白十。诊断:ANLL-M5b,合并CNSL。住院期间,用中药回生汤Ⅰ号,每日一剂,水煎服,并用MTX+DXM各10mg鞘内注射5次,至4月9日经周围血象、骨髓象检查达CR,脑脊液恢复正常,突眼、耳聋已愈。此后坚持服用中药回生汤系列(汤、丸剂),疾病一直处于CR之中。l996年7月患“急性黄胆型肝炎”,经治痊愈,现已健康上学,学习成绩优秀。
回生汤系列辨治AL病案举例
例1男,35岁,朝鲜族,农民。1992年5月l3日经延边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ALL—L2”,并用PV方案化疗6次,未缓解。1992年8月27日因困倦乏力、腹胀赴我院治疗。查体:T36.8℃,P68次/分,R20次/分。全身淋巴结均肿大,胸骨压痛明显,肝右肋下3cm,脾左肋下3cm,质软无压痛。舌质淡,苔少,脉弦数.实验室检查:Hb120g/L,RBC4.0x1012/L,WBC12.5x109/L,原幼淋0.05PBC88×109/L,BR0.008。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原幼淋巴细胞0.62,POX(一)。诊断:ALL-L2。用中药回生汤I号,每日一剂,水煎服,并逐渐停减强的松,病情逐渐好转.30天后周围血象恢复正常,分类中未见幼稚细胞,40天时骨髓象提示达CR。此后坚持服用中药回生汤系列(汤、丸剂),1年半后改为间断服用,至l996年4月停药。先后经6次骨穿复查,疾病一直处于CR之中,并于l993年10月开始从事体力劳动至今,已持续CR5年.
,例2女,12岁,小学生。因头痛、头晕乏力2月,伴突眼、耳聋,于1996年2月17日就诊。查体:T38.0℃,P90次/分,R30次/分。胸骨有压痛,必肺听诊无异常,肝、脾及淋巴结无肿大。舌质淡,苔薄,脉细。实验室检查:Hb95g/L,RBC3.4x1012/L,WBC32.4x109/L,原幼单0.54,BPC58×109/L,BR0.001.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原幼单核细胞0.62。脑脊液化验:压力高(108滴/分),蛋白十。诊断:ANLL-M5b,合并CNSL。住院期间,用中药回生汤Ⅰ号,每日一剂,水煎服,并用MTX+DXM各10mg鞘内注射5次,至4月9日经周围血象、骨髓象检查达CR,脑脊液恢复正常,突眼、耳聋已愈。此后坚持服用中药回生汤系列(汤、丸剂),疾病一直处于CR之中。l996年7月患“急性黄胆型肝炎”,经治痊愈,现已健康上学,学习成绩优秀。
回生胶囊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
1处方
天蓝苜蓿30g墓头回15g,龙葵15g,虎杖15g
半枝莲20g,白花蛇舌草20g夏枯草15g,山豆根15g
赤芍15g仙鹤草15g白茅根15g,炙鳖甲15g
青黛4g
2制法
以上十四味,将紫河车反复漂洗,烘干,粉成细粉,过60目筛,与青黛充分混合均匀;鳖甲沙烫醋淬后,与其余十一味药加水煎煮两次(3小时、2小时),合并煎煮液,静置12小时,过滤,滤液浓缩成稠膏状(T=80℃,D=1.2~1.25g/cm3),加入紫河车与青黛混合的粉末,继续加热,浓缩并搅拌,使成干膏(水分小于或等于7.0%),将干膏粉成细粉,过60目筛,用0#胶囊分装,即得。
3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深蓝色的粉末;气微,味微苦。
4鉴别
4﹒1取本品10粒,除去囊壳,内容物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浓氨试液(4: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2取大黄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鉴别(1)项下的供试品溶液10μl及上述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15: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
5检查
应符合胶囊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IL)。
6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用于治疗:(1)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恶性组织细胞肿瘤。(2)肝癌、胃癌、食道癌、肺癌等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3)用于治疗和预防因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造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低下等。
7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粒,一日2~3次,小儿酌减;一疗程30天。
8规格,每粒装0.45g。
9贮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10起草说明
10﹒1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的有关内容起草。
10﹒2鉴别4﹒1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P21山豆根的鉴别(2)以检出山豆根所含成分—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
10﹒3鉴别4﹒2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P552热炎宁颗粒项下鉴别(2)以检出虎杖所含成分——大黄素。
五、再障生血胶囊系列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2005年通过甘肃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2006年获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二等奖。
主要研究人员:夏小军张鑫智姚金华、开金龙、谢君国、殷建峰、俄静(甘肃省庆阳市中医医院)
郭川赵继胜(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
再障生血胶囊系列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分类
1肾阴虚型
证候:心悸,气短,周身乏力,面色苍白无华,唇淡,甲床苍白;伴有低热,手足心热,盗汗,口渴思饮,大便干结,口腔粘膜、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有出血点及紫癜,妇女月经量多,舌质淡,脉细数。此型重者多为急性再障,轻者可见于慢性再障。
分析:血属阴,阴虚包括血虚。心血不足,心阳偏亢,故有心悸;血为气之母,血虚者气亦虚,故有气短、乏力;血不荣肤,故见苍白无华、唇淡、甲床苍白、舌质淡;阴虚生内热,故见低热,手足心热;汗为心之液,阴虚阳亢,常迫汗外溢,夜属阴,故有盗汗;虚热伤津,故有口渴思饮,大便干结;热伤血络或迫血妄行,故有多部位出血。脉细数亦为阴虚内热之象。
2肾阳虚型
证候:心悸,气短,周身乏力,面色苍白无华,唇色淡,畏寒喜暖,手足冷凉,腰酸,阳萎,夜尿多,大便稀溏,虚胖或浮肿,多无出血,脉细无力,舌质淡,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苔白。
分析:上述证候,既为血虚所致,也为肾阳虚所致。阳虚不能温煦机体,故有畏寒、肢冷;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酸;肾关不固则尿频;阳事不举,为肾阳虚损无力举阳;肾阳虚不能温煦脾土,水谷运化失职,故有便溏、虚肿,甚者浮肿;脉细无力为气血两虚所致;舌体胖,舌边齿痕乃气虚之象。
3肾阴阳两虚型
证候:心悸,气短,周身乏力,面色苍白,并有肾阴虚及肾阳虚证,轻型者阴虚、阳虚均不明显,只表现气血两虚。
分析:重型病例,阴虚、阳虚两证兼见;轻型病例,因阴虚生热,阳虚生寒,二者互补,阴阳两虚证均不明显,只显气血两虚证。气属阳,血属阴,故仍列入阴阳两虚范畴。
再障生血胶囊系列治疗CAA目的意义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骨髓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以致红髓被脂肪代替,血中全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衰竭性疾病。根据起病缓急、病情轻重、骨髓损伤程度和转归等,国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依其发病分为先天性再障及后天性再障,其中获得性再障依其有无病因而分为原发性再障与继发性再障。我国再障年发病率约为7.4/106,其中慢性再障(CAA)为6.0/106,急性再障为1.4/106。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北方多于南方。
1888年Ehrilich首先报告一例21岁妇女,严重贫血、白细胞减少、发热、齿龈溃疡和月经过多,死后尸检发现大部分骨髓呈黄色脂肪髓。1904年Chauffard提出“再生障碍性贫血”名称。但直到20世纪30年代开始有骨髓活体检查,方有存活期病人的诊断。在病因学上,除遗传素质(如Fanconi贫血)外,放射线、苯类化合物、有些药物(如氯霉素、磺胺药、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马利兰等)、病毒(肝炎)等已在临床或动物实验证明了与再障发病密切相关。在发病机制上,继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种子”(干细胞异常)、“虫子”(免疫缺陷)、“土壤”(骨髓微环境损伤)学说之后,近年来人们日益重视造血调控失常在再障发病中所起的作用。诊断上,1976年Camitta提出重症再障(SAA)标准;近年来人们又从SAA中分出极重型再障(VSAA),随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技术的提高,再障排除诊断更加完善。治疗上,雄激素改善了慢性再障的预后,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TG/ALG)、环孢菌素A(CSA)及造血因子的临床应用,使SAA的疗效和预后得到很大改善。骨髓移植增加了根治再障的希望。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中医“髓劳”、“虚劳”、“血虚”等范畴。因先后天不足,精血生化乏源,或因有毒药物及理化因素伤正,邪毒瘀阻,新血不生。以出血、血亏、全血细胞减少、易感染邪毒为主要表现。临床常见面色、眼睑、口唇、指甲苍白,头晕、心悸、气短、耳鸣、腰膝酸软、出血、皮肤紫斑、月经过多,以及发热等表现。中医药治疗再障,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以补益心脾或补益气血为主;20世纪70年代,在前法的基础上,出现了补肾或补肝肾的治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乎均以补肾为主,或兼健脾,或兼活血,或兼解毒,或兼补气血,或兼活血通络。治疗以复方为主,多数按阴虚、阳虚、阴阳两虚辨证论治。以上主要应用于慢性再障。对于急性再障,近年来有人提出按急劳髓枯温热型和虚劳型,分别应用凉血解毒汤和加味参芪仙补汤进行治疗,取效亦良,但由于其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凶险,故多配合应用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