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夏小军医学文集
45452000000026

第26章 临证经验(5)

临床资料表明,以此三步辨治法治疗急性白血病总缓解率为80.36%,与国内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缓解率(60~80%)比较,处于高值范围,且缓解速度快,疗程短,90%的患者有2个疗程内达到CR.同时该疗法可使患者生存期处长,中位CR期18.6月,CR后复发率为40.8%,起到了增敏减毒的作用,保证了联合化疗用药的顺利进行。

中医理论认为急性白血病是由于邪毒入血伤髓引起的邪实正虚、虚实夹杂之证。三步辨治法中的基本方是在广泛收集民间单方、验方的基础上拟定的,方中天蓝苜蓿、脚汗草、龙葵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紫河车粉补气养血、填精补髓。临床应用时根据急性白血病不同病期再辨证加入相应药物,随症变化,灵活应用,体现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故对邪实正虚的急性白血病收效显著。

(1995年北京召开的全国首届中医药治疗造血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议上大会交流,与张鑫智合作)

十二、顿咳汤治疗百日咳78例

,百日咳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和咳后伴有鸡啼样的吸气回声为特征,祖国医学称之为“顿咳"、“鹭鹚咳”等。我们自1989年以来以自拟“顿咳汤"为基本方,辨证治疗百日咳78例,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l一般资料

78例中男53例,女25例;年龄最小4月,最大ll岁,其中l岁以下5例,2~3岁l6例,4~5岁39例,5岁以上28例;病程最短8天,最长180天,其中l5天以内7例,15~30天24例,30~60天42例,60天以上5例;咳嗽伴发鼻衄者9例,伴发鼻衄并咯血者2例;合并支气管肺炎者3例,合并扁桃体炎、中耳炎者各l例;经中西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者34例。

1.2诊断依据

(1)发病前1~3周有明显的百日咳接触史。(2)有典型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和咳后伴有鸡啼样的吸气回声。(3)感冒患儿经治疗好转后咳嗽反而加重,并以夜间为甚,目胞浮肿者。(4)血白细胞大于10×109/L,分类中淋巴细胞占60%以上。(5)肺部听诊及胸部透视排除引起痉挛性咳嗽的其它呼吸道疾病,但除外资料中合并支气管肺炎的3例。

1.3治疗方法

,1.3.1基本方(顿咳汤)百部6~9g,旋复花(包煎)3~9g,地龙3~9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服,婴幼儿不拘次数,当水频服。

1.3.2辨证分型(1)寒痰束肺型(27例):咳嗽频作,声急而浊,痰多而稀白,遇寒即咳,咳声连续不断,咳甚涕泪俱出,咳后有口吼声,面色(白光)白或灰暗,舌苔薄润,脉浮紧,指纹淡红。治则:温肺化痰,顺气降逆。方药:顿咳汤加紫菀、款冬花各6~9g。(2)痰热阻肺型(32例):咳嗽剧作,咳时面赤握拳,弯腰弓背,目晴红赤,痰液粘稠,咳后有鸡啼样回声,反复发作,入夜尤甚,痉咳甚则呕吐,痰涎吐出后咳嗽稍止,或咳血,或鼻衄,舌红苔黄而微干,脉滑数,指纹紫滞。治则:清热化痰,泻肺止咳。方药:顿咳汤加黄芩、竹茹各3~6g。(3)气阴两虚型(18例):咳嗽较缓,咳声无力,无痰或少痰,气短乏力,口燥咽干,纳差神疲,汗出,舌红少苔,脉细无力,紫纹色淡,治则:滋阴润肺,健脾益气。方药:顿咳汤加沙参、麦冬各6~9g。

1.3.3加减法伴发鼻衄、咯血者加白茅根、山栀;纳差加生山楂;合并肺炎、扁桃体炎及中耳炎者5例均配合西药抗生素治疗。

1.4疗效分析

1.4.1疗效标准(1)痊愈:痉咳完全消失,无显著的连续咳嗽,或偶有1~3声咳嗽;(2)好转:服药6剂,痉咳次、声减少1/3以上者;(3)无效:服药6剂,痉咳症状无改善者。

1.4.2治疗结果78例中痊愈56例,好转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9%。有效74例中,服药量少者3剂,最多24剂,其中服药3剂者14例,4~6剂者29例,7~9剂者22例,10剂以上者13例。

1.5典型病例

例1冯某,女,3岁半,1990年3月6日就诊。20天前发热,咳嗽,流清涕,经治疗后热退,清涕止,但咳嗽渐见重,以夜间为甚,近6日来每夜阵咳十余次,每次连咳20~30声不等,咳甚涕泪俱出,咳后有鸡啼样回声,呕吐白涎沫后始平息,面色灰暗,目胞浮肿,舌苔薄白,脉滑数。血白细胞13.5×109/L,分类中淋巴细胞占68%。诊为风寒痰阻型顿咳。投顿咳汤加紫菀、款冬花各6g,服药3剂,痉咳大减,延续时间甚短,不吐,知药中病机,仍守上方继服3剂而愈。

例2田某,男,5岁。反复咳嗽3月余,为阵咳性,入夜尤甚,经用抗生素、止咳剂及穴位封闭等多方治疗无效。1991年l2月l7日初诊。查患儿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痉咳频作,喉中有痰,不易咯出,咳甚欲呕,纳差神疲,汗出,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发病前有密切的百日咳接触史。诊为气阴两虚型顿咳,投顿咳汤加沙参、麦冬、生山楂各9g,共进l2剂而愈。

2体会

百日咳的病因病机为素体不足,调护失宜,内蕴伏痰,外邪束肺,肺失清肃,气逆而咳,久则耗气伤阴。前人将其分为初咳期、痉咳期和恢复期进行辨证治疗,并积累了不少治疗该病的经验。笔者认为,对本病辨证的关键在于掌握寒、热、虚、实四要素。大凡初病在表,久病在里;初病多实,久病多虚;痰多为实,痰少为虚;咳剧有力为实,咳缓声怯为虚;痰液粘稠、舌苔黄干为热,痰液稀薄、舌苔薄白为寒。在症状上痰涎壅盛病重,痰液稀少病轻。只有正确掌握上述原则,才能准确辨别病性,判断病势指导治疗,推测预后。由于病之始初,多兼表证,按“感冒”论治而咳嗽缠绵难愈,只有痉咳频频这一典型症状出现,才易被察觉,但此时病情已重,治疗亦难。故早期诊断至为重要,既缩短病程,也易于治疗。

针对本病痉咳阵作这一主症,笔者以自拟顿咳汤作为治疗本病各期的基本方,异中寓同。方中百部性平,润肺止咳;地龙咸寒,清热平肝熄风,旋复花微温,疏肝降逆和络,二药相配,一寒一热,不凉不燥;甘草益气补中,四药合用,共奏肃肺镇咳化痰,清肝调气降逆之功,临证时再椐寒热虚实的不同而加味调配,同中有异,验之临床,常获显效。若风邪与寒痰相结阻肺,则加用温润苦泄、润肺止咳的紫菀、款冬花;如风邪与热痰相结阻肺,便合用清热泻火之黄芩及清化热痰之竹茹,此二型相当于百日咳的初咳期及痉咳期。若咳嗽日久,肺脾之气损伤时再加用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的沙参、麦冬,此型相当于百日咳的恢复期。由于小儿纯阳之体.感邪之后易从热化,故以上三型中以痰热阻肺型最为多见。总之,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切合病机,方可轻剂取效,亦不必应用重剂及收敛止咳之品。

本组患儿中据统计有54例未进行百白破预防接种,6例预防接种无规律,4例预防接种史不详,而在有密切百日咳接触史的小儿中,经规律预防接种者发病率极低。由此可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宣传,进行规律的预防接种对减少本病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997年被收入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华综合医学研究》一书中,并被评为优秀论文,与胡清洲合作)

十三、复方鸡血藤汤治疗成人单纯性

白细胞减少症84例

自1998年3月~2003年10月,我们以自拟复方鸡血藤汤治疗成人单纯性白细胞减少症84例,并与西药治疗组38例作对照,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门诊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复方鸡血藤汤治疗组84例,男36例,女48例;年龄16~71岁,其中20岁以下4例,21~40岁39例,41~60岁28例,60岁以上13例。对照组38例,年龄18~68岁,其中20岁以下2例,21~40岁21例,41~60岁12例,60岁以上3例。观察组中体检时发现者45例,有乏力、头晕症状者48例,纳差者41例,合并口腔溃疡者3例;对照组体检时发现者18例,有乏力、头晕症状者16例,纳差者22例,合并口腔溃疡者1例。所有病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低于4.0×109/L,红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正常,并排除物理化学物质接触史、服药史、恶性肿瘤放、化疗史、血液系统及全身其它系统疾病史,表现为单纯性白细胞减少症者。

2治疗方法

观察组84例服用复方鸡血藤汤治疗。药物组成:鸡血藤30~60g,黄芪、补骨脂各20~40g,女贞子、生麦芽、白术10~20g,大枣5~10枚。每日1例,水煎分2次服,15天为1疗程。对照组38例均服用鲨肝醇50~100mg/次,利血生10~20mg/次,维生素B10~20mg/次,每日3次,疗程同前。合并口腔溃疡者用复方银菊漱口液(本院制剂)漱口,每日4~6次。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一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疗效标准分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白细胞计数连续3次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白细胞计数连续3次检查均较治疗前提高50%以上,临床症状减轻。无效: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增高,临床症状未见减轻。

4病案举例

赵某,女,36岁。1999年3月16日初诊。乏力、头晕、纳差2年余,时有失眠,平时易感冒。曾服贞芪扶正冲剂等治疗,效果不显。血常规化验:红细胞4.4×1012/L,血红蛋白126g/L,白细胞2.5×109/L,血小板计数130×109/L。心肺透视、心电图及肝肾功等检查均未见异常。舌质淡红,苔薄微腻,脉细。诊断为单纯性白细胞减少症。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之虚劳。治以健脾补肾、益气养血之法,方用复方鸡血藤汤。处方:鸡血藤60g,黄芪、补骨脂各30g,女贞子、生麦芽、白术各10g,大枣5枚。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15剂,乏力、头晕、失眠诸症消失,纳食增进。化验末梢血白细胞计数5.2×109/L。后间断服用以上方药10剂以固疗效,并复查白细胞计数6次均在4.5×109/L以上,随访1年未复发。

5体会

白细胞减少症为常见血液病。凡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持续低于4.0×109/L时,统称为白细胞减少症。临床表现以乏力、头晕为主,常伴有食欲减退、四肢酸软、失眠多梦、低热心悸、畏寒腰酸等症状,并易并发咽喉炎和粘膜溃疡。中医理论中虽无该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特征,可归属于“虚劳”、“虚损”、“血虚”之范畴。临床体会,成人单纯性白细胞减少症起病缓慢,症状不重,常易被忽视,往往在体检时才能发现。从本病症状来看虽属气血亏虚,但究其病根,则应责之于脾肾,且以脾虚为主。《灵枢·决气》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久则脾胃功能虚弱,不能化生精微,而致气血化源不足,内不能调和五脏六腑,外不能洒陈营卫经脉,渐至表里俱虚。肾主骨生髓,藏精,“精血同源”,脾虚日久,累及于肾,肾精亏虚则阳不化气,不能温煦中焦脾胃,致使气血更虚,且久虚易成瘀。

根据“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拟定复方鸡血藤汤,方中主药鸡血藤苦甘性温,既能补血,又能活血;配以黄芪益气生血,补骨脂温补肾阳,女贞子滋补肾阴,白术、生麦芽健脾益气开胃,再加大枣益气补中、养血安神。诸药合用,共奏健脾补肾、益气养血之功效,且补血不致瘀,滋补不碍脾,故对成人单纯性白细胞减少症,收效甚捷。

(2004年在大连召开的第五届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学术会议上大会交流)

十四、清解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240例

1一般资料

240例门诊患儿中,男l32例,女108例;年龄在1岁以内者36例,2~5岁者l4l例,6岁以上者63例;体温在38~39℃者53例,40℃者l62例,41℃以上者25例;发热1天以内者37例,2~3天者134例,4天以上者69例。伴咳嗽32例,咽痛65例,食滞51例,大便干燥18例。

2治疗方法

基本方:薄荷、蝉蜕各3~9g,生石膏10~40g甘草3~6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婴幼儿可不拘次数,当水频服。加减:咳嗽加桑叶、款冬花;咽痛加连翘、桔梗;食滞加炒麦芽、鸡内金;大便干燥加大黄。

3治疗结果

240例中服药1剂体温降至正常者l24例;服药2剂体温降至正常者38例,服药3剂体温仍不能降至正常,或停药后发热回升者1l例。总有效率95.4%。

4典型病例

王某,男,3.5岁。1988年11月7日就诊。患儿发热3天,经用抗生素及西药退烧剂治疗2天无效,仍发热,体温39.8℃,面红目赤,烦躁哭闹,无汗,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而微干,脉弦数。予清解汤加味。处方:薄荷6g,蝉蜕6g,生石膏30g,甘草3g,大黄3g(后下)。水煎分3次服。服药l剂后体温38.0℃,微汗出,大便畅通,原方去大黄,更进1剂,诸症悉愈。

,5体会

,清解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由薄荷、蝉蜕、生石膏、甘草四味药物组成。主治“温病初得,头痛,周身骨节酸疼,肌肤壮热,背微恶寒无汗,脉浮滑者”。本方用药简练,配伍精当,表里双解,兼能生津镇惊,笔者以本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退热效果显著,尤以发热3天以内者更佳,80%以上的患儿可在服药1~2剂后取效,且热退后不易反复。

小儿纯阳之体,感邪之后,易从热化,不少患儿在初诊时就可见表里同病的症状。此时若不敢大胆投药,而仍单纯以透表法解之,往往会延误病情,甚至出现热极生风等诸多变证。故外感初期,既便是里证未显或初显而不重时,就应酌情采用表里双解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截断病程发展,“先安未受邪之地”。同时,对服药l剂未尽病已愈者,则不必尽剂。

(刊登于《河北中医》199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