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学习丛书-如何成为小老师
45450300000012

第12章 美观的板书(1)

美观的板书

(第一节)板书的含义

板书,就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书写在黑板上的文字、图表等等。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教学目的及教学大纲的体现,是微观的教案,是教学中的“眼睛”与“窗口”,是传递教学信息的有效手段,是教学中的一门艺术。

板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无声语言,是书面语言的一种形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板书的运用,可以反映出教师对课文及教学大纲的理解程度,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反映出教师的书法艺术水平,反映出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好的板书,展现出教师的教学思路,凝聚着教材的精华,语言概括而凝练,具有内容美;好的板书,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或从上至下,或从中心向四周扩展,或以图为主,或图文并茂,灵活多变,丰富多彩,具有形式美;好的板书,文字结构宽博,笔力遒劲,板画直观形象,画龙点睛,具有艺术美和书法美。工整、清晰、美观、新颖的板书,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如,荣获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一等奖的上海市吴松区教师进修学院钱沛云同志,回忆老师引导他叩开书艺之殿时,有这样一段话:“记得第一堂课,老师在黑板上流利地写了自己的姓名,那三个粉笔字顿时吸引了我,我和邻座几位爱字的同学不约而同地交换了眼色,那是在赞叹——啊,写得多棒!他就是教我们的老师啊!在我的眼里,这几个字仿佛无形中为老师增添了一种美感。”从这以后,钱沛云的书写楷模就不仅仅是手头上的一本字帖了,他上课时经常把目光对准黑板,用心看老师的板书。

(第二节)板书的作用

一、增强教师语言表达效果

口头语言稍纵即逝,不能停留下来让学生得到较长时间的体会和回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板书形式的书面语言,增强学生的直观效果,便于学生做笔记,也就能够弥补上述口头语言的不足,增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表达效果。

比如,教师讲到“演讲的作用”时,可引“盘庚迁都”这个典故。盘庚是商朝汤王十世孙,祖乙曾孙,祖丁之子,继其兄阳甲而有天下。他执政期间,发现贵族和平民斗争激烈,加上水祸所困,再持续下去,会导致整个王朝的覆灭,决定将国都由奄地迁到殷地,以便利用迁都的措施维持王朝的统治。盘庚动员臣民迁都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三次向臣民作演讲,使臣民理解他、支持他。最后,他如愿以偿,将国都由奄地迁到了殷地。他的成功,演讲起了重要作用。讲这一段的时候,如果运用板书,勾画出一幅简单的图形,如图1,就会明显增强教学语言的直观、形象、鲜明的效果,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教学内容更明确。

二、巩固知识促进记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接受知识信息。板书就是使学生通过视觉而获得知识信息的,它是最简单的利用视觉交流信息的渠道。板书不是授课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画龙点睛的启示。有人测算,说视觉获得信息比听觉获得信息的印象要深刻25倍。因此,板书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促进记忆。

如教师讲汉字的构造方法,讲到象形字时,就一定要运用板书写出原始象形字与现代汉字,如图2,使学生对照一看,就明白何为象形字。

又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结构精巧,情景交融,语言优美,质美意深,脍炙人口。读过这篇散文的人,便永远记住了“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玉立的舞女的裙”;“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等美妙情景。讲授这篇散文的时候,如果把全篇描述的美妙情景分层次、阶梯式地板书出来,如图3,就像给学生展示出一幅层层叠叠的美妙的景色图,那么,就会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看出文中描述的美妙情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双管齐下的教学效果,是单一运用口语讲解所远远不能比拟的。

荷塘月色塘荷荷叶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荷花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荷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波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那边去了。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月色正在: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片。叶子荷花上。反衬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小船坞过一样。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落下参差的班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枊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

三、突出难点加深印象

课文中的难点,是教师讲授课文的重点。在讲授过程中,把难点问题板书出来,实际上也就是突出了难点问题,它能够加深学生对难点问题讲授的印象,配合教师对难点问题的讲授,增强对难点问题的教学效果。

例如,讲授鲁迅1926年4月1日撰写的《记念刘和珍君》时的板书。刘和珍,安徽合肥人,1918年考入江西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五四”运动中,积极演讲,参加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爱国运动,1923年秋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1926年“三一八”运动中,她带领女师大同学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卖国军阀的大游行示威,不幸被枪杀,年仅22岁。同时遇害的还有:杨德群,湖南人,1925年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在“三一八”惨案中,见刘和珍倒下,毅然返身抢救战友,遭反动军警枪击,和刘和珍一起英勇牺牲;魏士毅,天津人,1924年考入燕京大学,“三一八”运动中,带病参加游行,举着校旗走在队伍最前头,身上连中数弹,为国捐躯。当时流血牺牲的青年多达47人,可就在鲁迅先生为此愤怒、悲痛得无法提笔的时候,段祺瑞政府反而污蔑被杀的革命青年是“暴徒”,一些所谓的学者文人也阴险地造谣中伤爱国青年,说他们是“受人利用”。这就使鲁迅先生更为愤怒,决心写一点东西。课文中的难点,“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对于这样一些难点,在讲授过程中,就应当对以下几点摘要地板书,配合讲授:

不惮——不怕;中国人——这里是指历来的反动统治者及其帮凶,他们对人民的凶残和卑劣,作者是有深刻认识的,因此毫不抱有幻想;不料、不信——文中连着用“不料”、“不信”的词语,充分突出了反动当局此次手段出奇的狠毒,罪行出人意料地严重;下劣凶残——刘和珍等青年学生被杀,尸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证明了反动当局的下劣凶残。

通过板书,配合讲授,就能更有效地使学生加深对课文难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看清反动军阀的凶残及其走狗文人的阴险无耻的嘴脸。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对课文内容中的难点应做板书之外,对一些生字、生词以及多音、多义的字,也应当做一些简要的板书,如对“膀”字,可作如下板书:

这样用板书进行介绍,工作量不大,却可以使学生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对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有较深的印象,对生字的音、义及用途有全面地了解,这比单纯的就课文讲课文的效果必定好得多。

四、以字代言引人注目

课堂教学中,有时,教师不便于用口语表述,或者用板书比用口述的效果更好一些,在这种特定的情况下,运用板书就能够取得口述所不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