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提示】本章介绍了领导的概念、特征、职能和分类,并讲述了领导权利的来源及作用,通过各种领导理论的阐述,让人们深入了解领导对于管理实践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领导的内涵、领导者的影响力。了解和掌握领导理论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在影响组织凝聚力和员工积极性的各种因素中,领导心理和行为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不同的领导心理和行为,会造成组织的不同社会心理氛围,从而影响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可以说,要把一个组织搞好,没有过硬的领导者不行,而一个过硬的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各种素质中,心理素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因此,本章将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权力在组织中的正确运用、有效领导的途径、领导者的素质、领导的风格、领导的决策和领导的方法等,以便为提高领导工作的适应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节领导的概念
一、领导的含义
领导与领导活动一直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对领导在领导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提示得越清楚,对管理的认识就会越深刻,对实际管理工作的指导性就越强。但在以往的管理工作和管理心理学研究中,还有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和基本概念界定的模糊和误用。因此,在对管理中的领导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的专门研究之前,有必要对领导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澄清和梳理。
(一)领导与领导者
领导是企业成败的关键,这是管理学家们共同认定的,但是对于什么是领导却各有不同的看法。多数人的观点是:
1.领导是一门艺术。孔茨(Koontz)认为,领导是一门促使其部属充满信心、满怀热情来完成他们任务的艺术。
2.领导是一种行为。泰瑞(G.R.Terry)认为,领导是影响人们自动为达成群体目标而努力的一种行为。
3.领导是一种影响力与能力。坦南鲍姆(R.Tannenbaum)认为,领导就是在某种情况下,经由意见交流的过程所实行出来的一种为了达成某种目标的影响力。
4.领导是上级赋予某个人的权力。杜平(R.Dubin)认为,领导即行使权威与决定。
5.领导是活动过程。斯托格狄尔(Stogdill)认为,领导是对组织内群体或个人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
上述各种定义虽不尽相同,但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论述了领导的含义。概括起来可分为下列3层含义:
1.领导一定要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否则就不称其为领导。
2.领导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所处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
3.领导的目的是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的目标的各种活动过程。致力于实现这个过程的人叫领导者。接受指引和影响的人就是被领导者。
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把领导者称之为领导,把领导者的行为也称之为领导。事实上,领导者和领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领导是领导者所表现出的行为,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全体。现代领导者的概念不仅指个人,而且是集体,如我们说的领导班子,即领导集体。领导行为是通过领导者的活动实行的,领导者的存在,是领导行为的前提条件。两者是不能分离开的。所以管理心理学中既要研究领导行为的特点及有效性,又要研究领导者的心理活动。
(二)领导与管理
从广义来看,管理行为与活动也是领导行为的组成部分,二者可以等同。如中层与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活动,可称为管理活动,领导者也可叫管理者。从狭义来看,二者是不相同的。
1.管理重在控制约束,重在既定秩序的维持,重在制度和组织,重在效率的提高,重在把已经决定了的事情办好;领导重在激励鼓舞,重在革新突破,重在人,重在效果的追求,重在决定做正确的事情。
2.管理依赖权力的运用,依赖规则的运用;领导主要依赖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依赖领导艺术的应用。
3.管理把管理者视为管理的主体,把下属视为管理的客体,管理者负责制订决策,下属负责执行决策;领导将领导者和追随者都视为领导活动的主体,视为决策活动的主题, 领导者只有主动追随追随者才有可能实施现代领导。
4.管理者关注企业的决策、经营的策略;领导者更关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关注策略规划背后的目的。管理重点是现在;领导重点是领导未来。
5.管理者习惯于当裁判,习惯于个人说了算;领导者要学会当教练,当辅导员,当教师,还要为追随者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提供追随者所真正需要的服务。领导就是服务,领导者就是服务员。
6.管理以事为本,以工作为本,以效率为本,以市场为本;领导却以人为本,以员工为本,以顾客为本,以效率为本,以价值为本。
总之,领导偏重于决策与用人,而管理侧重于执行决策,组织力量完成组织目标。从范围上来看,管理者的范围大于领导者的范围,而管理的范围小于领导的范围。在企业中只有法定的个人成为领导者,而管理者则不仅包括领导者,而且还包括一切从事管理工作的职能人员,如会计、统计、调度、质量检查人员等。所以,管理者包括领导者而不等同于领导者。
(三)领导的一般特征
领导作为动态的过程,具有以下特征:
1.领导的作用必须在群体中才得以体现。领导人是针对一般被领导的群众而言,如果没有群众,也就无所谓领导。
2.领导绩效的高低,并不反映在领导行为本身,而主要从被领导者的行为绩效来评定。领导的目的是要指引和影响他人,所以只能从他人那里才能评价一个领导者领导绩效的高低。尽管影响被领导者行为绩效的因素很多,诸如工作的动机、方式、能力、条件和福利待遇等,但是这些因素都与领导者的行为有关。作为一个领导者,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他的行动实际上都无时不在影响着被领导者的行为。
3.任何一个组织都处于某种特定的环境中,环境对于人的心理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领导行为在适应客观环境的要求,同时又在改变环境。对于被领导者,领导行为是构成组织客观心理环境的重要内容。把领导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该过程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及所处环境3个因素所构成的函数,用公式表示为: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4.一个领导者在现实的领导工作中,或因其职权或因其人品对下属产生各种影响。这一点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对另一种影响——下属对领导者的影响却往往被忽视。事实上,任何影响都是相互的,领导者在影响下属的同时,也必然受下属的某方面的影响。比如,一个领导正确地评价一个职工,除了被评价的职工本人,同时也必然会引起其他职工对该领导的良好反映。与此相反,如果是相反的情形,不仅会引起当事者的不满,还会引起其他职工的义愤。所以,领导者的正确行为引起下属的积极反应,错误行为引起下属的消极反应,可谓是影响的分割与共享。领导者通过一定的领导行为影响下属,与下属分享影响。领导者能够从建立较好的相互关系中获得更多的尊敬,得到信任,下属人员则由于对领导者有更多的了解而得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实践证明,在有效的组织里,领导者与下属都会感到自己有较大的影响力。而领导者和下属在组织里的总体影响越大,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就越高。
二、领导的职能
领导属于管理活动的范畴,是组织管理的一个方面。组织领导的作用应该体现在实现组织目标,并在实现过程中尽可能地满足组织成员的所有相关的需要。没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没有管理方法的领导,组织目标是无法实现的。领导的职能归结起来主要就是处理“三大关系”,即与人的关系、与事的关系以及与时间的关系。
领导的基本职能包括组织职能和激励职能两大方面。领导者通过实现组织职能和激励职能,来完成领导的根本任务。
(一)组织职能
管理科学认为,实现企业目标是领导的最终目的。围绕这个目的,领导者必须充分地利用主客观条件,制定企业目标与进行决策,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起科学的管理系统,所有这一切,就是领导的组织职能。
(二)激励职能
激励职能是领导的另一项主要职能。其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
1.提高被领导者接受和执行目标的自觉程度。个体的行为是由个体的需要和动机决定的。一般情况下,个体的目标与组织目标不完全一致的,个体的积极性发挥程度与这两者之间的统一程度成正比。领导者的责任就在于把组织目标的实现与员工需要的满足统一起来,创造一种组织环境,是员工加强对组织的目标的感受性,从而提高职工接受和执行目标的自觉程度。
2.激发被领导者实现组织目标的热情。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一方面,取决于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又依赖于职工工作热情的激发和保持。因此,职工热情的激发是领导激励职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企业内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他们之间不仅存在一般的组织关系,而且存在一种感情关系,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在这种相互影响中,领导者的作用是主要的。因此,注意满足被领导者的心理需要,乃是激发被领导者实现的组织目标热情的关键所在。
3.提高被领导者的行为效率。被领导者生产效率的高低,为组织目标作出贡献的大小、才干、能力水平发挥的程度,一方面,和他本身的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领导者行为水平、影响力的大小有关。优秀领导者不仅能够激发被领导者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工作热情,还要为被领导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以便为组织目标的实现作出最大可能的努力。
三、领导的类型
(一)领导的工作类型
由于划分的标准不同,分类也不相同。按照领导的广义和狭义分类,有领导个体和领导团体;按照领导的权威基础分类,有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按照领导活动的层级分类,有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和基层领导;按照领导活动领域分类,有政治领导、行政领导、业务领导和学术领导等。
(二)领导方式类型
根据领导者的作风和使用权利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3种类型领导。这是勒温(K.Lewin)等人在1937年,通过对团体的实验研究提出的,是管理科学较重视研究的3种领导类型。
1.专制型领导。是依靠领导者个人的能力、经验、知识和胆略来指导群体和组织的活动。这种领导者大多独断专行,而且缺乏对下属的尊重。组织活动的方针由领导决定,群体成员的分工由领导决定后通知各成员,领导者只根据个人主观看法表扬或批评员工。
2.民主型领导。是以平等原则为指导,尊重下属成员的不同能力与资历,使下属由衷地愿意追随并接受其领导。组织活动方针由全体成员讨论决定,领导者与下属成员一起工作,并根据客观情况表扬或批评成员。
3.放任型领导。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一切活动方式都由下属成员自我摸索,组织的方针和决策也由下属自行决定。一般情况下,领导者对工作不提意见,对工作成果也不加评论。
这3种不同类型的领导,会造成群体或组织内3种不同的社会气氛和工作成果。在一般企业中,民主型工作效率最高,放任型最差。专制型领导,易形成群体成员唯命是从、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不高的状态。
§§§第二节领导权力和影响力
一、领导者的权力需要
(一)领导者权力来源
1.法定性权利:指组织内各领导所固有的、合法的、法定的权利。
2.强制性权利:指领导者对其下属具有的强制其服从的力量。
3.奖赏性权利:指领导者提供奖金、提薪、晋级、表扬、理想的工作安排和其他任何会令人愉悦的东西的权利。
4.专长性权利:指领导者由个人的特殊技能或某些专业知识而形成的权利。
5.参照性权利:指领导者由个人的品质、魅力、资历、背景等相关的权利。
(二)领导者权力构成
1.来自于职位的权力
这种权力是由上级和组织所赋予的,并有法律、制度明文规定,故称为制度权。制度权不依任职者的变动而变动。包括:(1)强制权,指可施加扣发工资或奖金、批评、降职乃至开除等惩罚性措施的权力,所以也称作惩罚权或处罚权。(2)奖励权,指提供奖金、提薪、表扬、升职和其他任何令人愉悦的东西的权力,通称奖励权。(3)法定权,指组织内各管理职位所固定的法定的、正式的权力。
2.来自于领导者个人的权力
这种权力不是由领导者在组织中的职位产生的,而是领导者由于自身的某些特殊条件才具有的。有:个人影响权,也叫模范权,个人感召权,这是与个人的品质、魅力、经历、背景等相关的权力,专长权,指具有某些专门知识,特殊技能或知识;一个人以其知识和经验使你不得不尊重他,你就会在一些问题上服从于他的判断和决定。
(三)权力需要的概念
权力需要是指为指导行为达到由控制、影响别人及其手段而带来的满足的意向。权力需要者表现为对其他人施加强烈影响的愿望。这些人需要别人对自己表现出屈从、忠于、献身、听从的意志。
人的权力需要可以通过非社会认可的个人统治方式表现出来,如有大量财富的人认为,可以控制别人做什么,甚至可以采用暴力等手段。
人的权力需要也可以通过得到社会认可的个人统治方式表现出来,如担任政府要职行使个人通知权利等。
(四)权力需要的肯定与否定特征
权力需要的肯定特征是指行使权力会得到肯定的评价。这是因为,只有通过行使权力,才能使组织得以运转,影响管理系统中的工作行为与关系行为,最终实现目标,因而,这是完全合乎需要的。领导者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关心组织目标,为实现目标提供手段,给成员以力量和竞争感,使群体感到自己是主人,而不是工具。权力需要的否定特征是指不正确行使权力会得到否定的评价。这些领导者采用统治—屈服的模式来行使权力,将群体成员看做工具,而不是主人。他们以统治来获得孩子般的满足。这种人具有生硬的、虐待狂型的、有偏见、神经质式的专制型人格特征。由这种需要诱发了权力动机的人,时刻在追求权力和地位。他们并不关心改善他们的工作成绩,而是总想博得注意,得到认可和控制其他人,他们在政治生活中更为积极,倾向于主要从事控制向上至领袖、向下至人民的沟通渠道,以使他们负更多的责任,达到不断升官的目的。
(五)权力需要过甚的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