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订立超级目标。指拟定一个能够满足各个群体的目标。
(3)增加往来机会。在文娱活动、业务往来中,增加各群体交流的机会,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情感。
(4)强调整体效率。强调整个组织的效率,及各部门对组织作贡献的重要性。
(5)提高竞争的认识。通过教育和宣传,使成员了解到竞争可能产生的后果,讨论得失,维护组织团结,起到预防冲突的效果。
§§§第三节非正式群体的成因和作用
非正式群体通常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交的需要,在生活和工作中由心理相容而自发形成的一种实际存在的群体。它既没经官方明文规定,也没有正式结构,群体中的领袖是自然涌现的。一般来说,非正式群体是以感情为纽带,以心理相容为基础的。成员之间由于兴趣相同、经历相似、性格相投而结合在一起。现实社会中,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往往并存。
一、非正式群体的成因
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可分为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
(一)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非正式群体形成的首要因素,其表现为:
1.价值观念一致。价值观念一致的人们有相似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就有共同的理想或生活目的,从而容易形成非正式群体,一旦形成会比较稳固,不会因偶然因素而解散。
2.兴趣与爱好一致。有共同兴趣与爱好的人,很快就能找到共同的语言,从而形成非正式群体。如:公园晨练的太极拳队、业余合唱队等。
3.性格、脾气相近或互补。性格脾气相近的人们相互之间容易理解,愿意在一起交流感情;性格脾气不同的人,彼此之间能得到心理上的互补,都能形成非正式群体。
(二)环境因素
1. 工作与生活方式
在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同一车间的职工等,交流机会多,思想感情容易贴近,很快能够形成非正式群体。
2.亲缘、地缘的关系
由于是亲戚、邻居、同乡等关系,人们会相互关心和帮助,在频繁交往中形成了非正式群体。
二、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根据以上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将其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利益型:以利害关系一致来维系彼此关系;
2.信仰型:以理想、信念、志向的一致来维系彼此关系;
3.爱好型:以兴趣爱好一致来维系彼此关系;
4.情感型:以日常形成的友谊来维系群体关系;
5.亲缘型:以血缘关系来维系群体的关系。
三、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在任何一个组织或正式群体中,都存在着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如何,视具体情况而定。它既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作用,关键取决于它的价值取向与正式群体的组织目标是否一致,即非正式群体的活动能否为达成正式群体的目标服务。非正式群体多种多样,它的作用不容忽视。非正式群体有对组织和个人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用。
(一)积极作用
1.对组织发展的促进作用
当非正式群体的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且管理人员善于协调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活动,将非正式群体的凝聚力强、信息沟通快等特点溶于正式群体中,就会有利于群体的发展和目标的实现。例如:企业遇到技术难题时,管理人员可将其交给自愿结合的技术研讨攻关小组,发动他们各施所长,最后就能够解决难题。
2.对成员的积极作用
(1)控制作用
非正式群体的不成文的行为规范,对其成员有极大的约束力,群体成员自觉地遵守这些规范,否则就会被孤立,甚至被抛弃。这种约束力起着控制作用。
(2)改造作用
非正式群体的内部,群体的态度和行为模式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每一个成员的态度和行为,并使之得到改造。有些是通过压力、控制来达到的,更多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如:某个成员犯了错误,往往会自发地引起良心的责备,于是产生了忏悔感,自觉地改造与群体不一致的行为。
(3)激励作用
非正式群体的成员具有强烈的群体观念和信念,容易受到群体的鞭策。且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是最有威信和影响力的人物,他所提出的要求,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4)满足心理和感情需求的作用
人们心理和感情上多方面的需求在某些正式群体中往往无法得到满足,于是,自然而然地形成非正式群体来弥补这种不足。人们在非正式群体中,因为成员之间关系密切,彼此相互信任和认同,所以不仅可以满足交往、归属、友谊等心理需求,而且能开诚布公地交流思想。
(二)消极作用
1.对组织发展的阻碍作用
(1)当非正式群体的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时,就会对组织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如非正式群体成员对组织目标存在异议或偏见或受到正式群体中领导的批评、处分时,就会产生对抗心理,从而做出妨碍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
(2)当非正式群体的成员结构与正式群体的成员结构不一致,尤其是正式群体的领导人失去非正式群体成员的信任,同时,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又存在许多不良品质时,则往往会产生冲突,阻碍正式群体的工作。
(3)当非正式群体的价值取向和群体行为规范趋向于吃吃喝喝、江湖义气或寻求低级趣味时,会严重影响正式群体的工作效率,成为实现组织目标的阻力。
2.对成员的消极作用
(1)非正式群体活动过于频繁,时间持久,影响休息和睡眠,以致在工作中精力不足,注意力分散,会降低工作效率。
(2)非正式群体成员间感情亲近,一人受批评产生不满情绪,易波及到其他成员,一起产生消极、抵触情绪。
(3)非正式群体的成员交往频繁,信息沟通很快,容易传播小道消息,会引起社会秩序不同程度的混乱。
另外,消极和破坏型的非正式群体,会阻碍或破坏正式群体和组织的团结协作,延缓组织目标的实现。例如:走私集团、流氓团伙等是社会的害群之马。他们的能量越大,消极作用也越大,绝不能等闲视之,放任自流,管理部门要正确对待和处理非正式群体,扬长避短,充分调动和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
群体是指为了达到共同的特定目标,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工作,彼此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是人类最普遍的社会现象。
按不同的分类标准,群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假设群体与实际群体;2.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3.参照群体与非参照群体;4.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5.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
组织行为学家认为:群体应具备以下4个特征:1.各成员之间相互依附,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的存在;2.各成员之间在行为上有共同的规范,彼此相互影响;3.各成员具有群体意识;4.各成员的心理与行为,以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为宗旨。
非正式群体通常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交的需要,在生活和工作中由心理相容而自发形成的一种实际存在的群体。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可分为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根据以上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将其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利益型;2.信仰型;3.爱好型;4.情感型;5.亲缘型。在任何一个组织或正式群体中,都存在着非正式群体。它既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作用,管理部门要正确对待和处理非正式群体,扬长避短,充分调动和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
1.比较假设群体与实际群体的异同。
2.阐述群体规范、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群体规范的作用是什么?
3.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有哪些?
4.什么是群体冲突?举例说明几种解决冲突的方法。
5.什么是非正式群体?简述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