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青春韵语--心絮如歌
45441000000076

第76章 记录历史的文字

——读李辉的《沧桑看云》

用文字来记录历史的人,古来有之,而且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如司马迁和他的《史记》,作者和史书都流传千古,司马迁用文学在历史上的描写中浓浓地涂上一笔,这一笔好重,它力透纸背,这一笔好艳,它光彩夺目。当我静静地读李辉的《沧桑看云》的时候,我竟然也涌起读《史记》时的感觉,忽然觉得他们的文字都是水和空气,抓一把水和抓一把空气没有什么分别,我们抓起它们的时候,一样的丰满,一样的流畅,但剩下的一样是空虚,这就是历史给我们的感觉,就是用文学描述的历史给我们的感觉。

前天晚上,我坐在回徐州的火车上,人很多,也很拥挤,我又拿起李辉的《沧桑看云》,这已经是我第二次读李辉的书,我读的他的第一本书是《风雨人生》,并没有特别喜欢的感觉,但这次的感觉不同,在热闹的人群中,我感到李辉平静的叙述如小河的水静静地流淌着,这些文字,不是一个历史学家写出来的,历史学家的眼里面只有历史,这也不是一个心理学家写的,心理学家的文字里有太多的专业术语,这是一个文人写的关于文人的书。俗话说:文人相轻,但李辉的文字里面没有这些,有的是对历史人物的公正的评说,是对历史的深沉的思考,是对自己的思考的线路的整理……比如对很多有争议的人物的评价,作者有自己的观点,分析独到而精辟。李辉说郭沫若是“太阳下的蜡烛”,他的光辉掩藏在太阳的光辉下,“阳光下的蜡烛,已不属于他自己”。而聂绀弩是“鹤”,是一只“飞翔于历史烟云中的鹤”,他“飞的很高,却‘高处不胜寒’。一直不被认同不被理解的落寞,云一样环绕着他。它欲潇洒地飞潇洒地吟唱,翅膀却被风吹伤,一滴滴血洒在它的小道上。”关于田汉,关于瞿秋白,关于姚文元等等这些历史人物,还有一些历史现象,作者都有公正的评价。

我知道我抓不住历史,尽管我是学文科的,上学的时候也很喜欢历史这门课。每个人都抓不住历史,历史是无形的,而历史中的人物是有形的,作为有形的人如何在自己的历史中写画,我不知道。也许大多数的人并没有想到这一点,只是尽力随着历史的波浪而翻滚,可能他能成为峰尖上的浪花,引人瞩目一时,可能他只是大海里的一个泡沫,谁也没有看见,就已经消逝。我想,作为一个普通语文老师的我,只能是大海里一个泡沫而已,由于爱好文学而喜欢一些文字,喜欢文字里的人物和文字外的人物。比如我喜欢文字里的人物,郭沫若、巴金、沈从文等一批现代文学巨匠,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开始接触他们的文章,喜欢郭沫若如火一般的诗情;喜欢巴金小说里的人物,特别爱那个无能的觉新,就因为他活的最累;也陶醉于沈从文所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湘西风情里……我也喜欢文字外的人,年轻的风流倜傥郭沫若,粉碎“四人帮”之后仍活跃在文坛的巴金,平和谦逊的沈从文。有时候,我分不清书里书外的人物,只是一味地喜欢,这也是我最大的弱点。但读李辉的文字,我发现还有一个人和我这么相似,他就是作者李辉。在李辉的文字里面,你会发现他既喜欢他所描写的人,用自己的笔全方位地去描摹他,公正地对待他,同时他丝毫不掩盖自己的喜好。在对往昔的叙述中让人看到现实的影子,现实每天都在成为过去,我们自己同样也在写一部历史,作者对历史中的人物的喜好,隐藏在平实的叙述中,在这些叙述中,浸润着历史的沧桑和无奈。

读李辉的书,你还能感觉到一种透骨的忧思,这是一种不易察觉的忧思,它如我们家乡的一种名叫拉拉秧的小草,它们的根潜藏在地下,一场春雨,它们会忽然从地下蔓延开来,让你无法阻挡,当你用镰刀去割后,它们反尔生长地更快。李辉的忧思存在于文字中,李辉在《沧桑看云》题记中说:“悠悠沧桑之中,一切人或事,都是飘动的云。它们相互映衬,方显出历史的复杂与丰富。”是的,沧桑看云,本身就有一点淡淡的忧愁,它是对文学沙龙消逝的挽歌,它是对一些现代文人的素描。这种忧伤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在“无心插柳”的吟唱里,忧伤的光芒四溅出来,让你躲也躲不开,等你回过神来,发现它们已经在你的四周飘着,你不得不和作者一起沉浸在历史的忧伤里。

历史有太多的偏差,历史有太多的说不清楚,历史如同遮满云翳的天空,模模糊糊,朦朦胧胧,让人看不清楚,谁对谁错,要有后人评说。作者回望二十世纪的文化人的这段历史时,有一种沉重感,压抑着他自己的心,也压抑着读者的心。他描写的历史人物的命运,或喜或悲,大起大落,时常用一种感叹的目光回望他们生活的年代,尽量走进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想象和体味他们命运的风云变幻。生活是一首诗,历史也是一首诗,这是一首可以自己去书写的诗,也是一首自己不能左右的诗。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在我生命的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我曾以为我会永远陪在她身旁,如今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谁在轻轻地哼唱朴树的《那些花儿》,忧伤的旋律在嘈杂的车厢里回荡。红尘万丈,谁不想逃出命运的手掌?茫茫人海,谁不想找到知音?二十世纪的文化人啊,你们命运的悲欢离合,大起大落,已经无法改变,但你们不必忧伤,你们有一个知音——李辉,他对你们那么了解,说出了你们当时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你们应该安息了!

已经是后半夜了,火车里的人已沉睡,旅途的疲劳使它们忘记了周围的环境,他们有的斜着身子,有的低着头,好有的趴在小桌。我忽然觉得这一瞬间也是历史,在这节历史的车厢里,我和一些民工,和一些为了各种各样的事而转徙于江湖间的人,就如同《沧桑看云》里面的人物,有时候不得不乘着历史的火车行走于黑暗的隧道中。我知道,我的文字还不厚重,语言也很单纯,还不能像李辉那样自由灵活地在历史中行走,但今天晚上,我的心已经随着李辉的文字在现当代文学史中漫游一回,我感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充实。

火车仍在向前,就像历史永远向前一样。但我要下车了。随着拥挤的人群踏上故乡土地的那一瞬,我又回过头去,望了望我曾经坐过的那节车厢,我敢肯定,我的双眸中一定充满着感激,充满着留恋。我知道,我是一个不喜欢评论别人的人,更不会评论一个当代有名的文学家,是这节火车给了我灵感。李辉的《沧桑看云》教会我用观察的方法去看待历史中的人和事,而火车则以它默默的前行告知我同样的道理!

感谢这一趟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