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那么就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巧组织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课。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心理健康课就相当于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课上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信任原则。心理教育的成功在于信任,信任是一种感召力量,只有信任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心理课与其他课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师生之间更像朋友,是一种互相理解和信任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学生在心理课上愿意把自己的心理话说出来,而不会遭到别人的嘲笑。每一位心理老师都像学生的知心朋友一样,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向好的方向发展。
2.接受性原则。跟其他学科教育相似的一点是,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或者说更要强调其内容、形式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有真正了解了小学生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方面的认知特点,才能对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学习问题进行有效的辅导;只有真正了解了小学生的情绪、意志、性格等社会性发展方面的特点,才能够对小学生的情绪和生活进行合理的辅导。并且,在上心理健康课的过程中,要以活动为主,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3.自主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助人自助”,也就是使学生逐渐学会自己去解决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我们倡导的是启发式教学,强调把知识点讲深、讲透,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强调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成长。掌握心理知识不是第一位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能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适应社会的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4.发展性原则。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主要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地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小学生的心理正处在一个向青春期过渡的前青少年对期,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还没有定型,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意识到自己的潜能,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教师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当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不是简单地约柬或贴一个多动症的标签而是要通过谈话、测查等方法了解问题的真正原因,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发展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的课题,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对该阶段的发展任务适应情况不同,其心理发展的结果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不健康的。如,在小学阶段的入学适应问题,有的孩子适应得好,能很快地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而有的孩子则适应不好,需要通过个别辅导、咨询等,解决入学适应不良的问题。
五、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当我们面临问题的时候,你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好的方法会帮助我们顺利地走出困境,而不好的方法则可能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的麻烦。在社会竞争激烈、生存压力比较大的现代社会,每一个人都要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而这些方法和技巧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通过学习来掌握的。以下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几个步骤,你可以想一想,记住它们,并在生活中尝试着去运用。
例如,你跟你的好朋友因为一点小事,争吵起来,结果他误会了你,并且不想再跟你做好朋友了,你心里很难过。
1.这时,你可以先问问自己: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吗?以前我们经常在一起玩,一起学习,还互相帮助,今天的事完全是一个误会,所以只要我把问题说清楚,他一定还会做我的好朋友的。
2.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行动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可以在两个人都平静下来以后,单独找他,直接跟他把问题说清楚;也可以给他写封信,以免当面说的时候控制不好情绪,再次争吵起来;还可以请另外一个你们两个人共同的好朋友作为中间人,替你把问题解释清楚等等。你还有其他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吗?(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这些方法写出来,然后进行小组或在全班交流,分析每一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说一说每一种方法各自适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
3.从这些方法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好的方法,然后去行动。什么样的方法才算好呢?你认为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并且比较适合你和另外一些与这件事情有关的人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在行动之前,最好想想行动的细节,比方说,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口气(有礼貌、心平气和等),万一说不通,采取什么样的补救措施等。
4.秘密问题游戏(1)让学生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写在一张纸上。
(2)把写满问题的纸条收上来,混在一起。然后让每位同学随便拿出一张来有感情地朗读,就像是自己遇到的困难一样(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相信,并不是只有自己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和困难,遇到这些问题和困难是很正常的)。
(3)然后对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价,说出自己的看法或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其他同学也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最初写问题的人做记录。
教学安排
【教学核心】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集中在对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上,能否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是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本课的教学内容要以这一核心思想贯穿始终,将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学校生活的适应紧密联系起来。【教学重点】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通过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若干具体方面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积极主动的体验,促使学生较为系统的认识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激发他们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主体意识。
【教学时间】
二课时。第一课时:小学生注意、想象、意志的发展特点;第二课时:小学生情绪、行为、独立自主性的发展特点。
【教学准备】
幼年时期和小学时期的照片各一张。
小黑板四个:
Ⅰ我长大了
Ⅱ我们的心理特点
注意力特点
想象力特点
意志力特点
情绪情感的特点
行为特点
独立性发展的特点
Ⅲ
Ⅳ行为与习惯
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不按时完成作业、不专心、抄袭作业、上课说话等。
人际交往中的不良行为、习惯:骂人、打架、对同学冷漠、粗暴、给老师和同学起外号、喜欢恶作剧、背后议论人等。
家庭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不尊重父母长辈、不帮助父母做家务、乱花钱、不讲礼貌、浪费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看这两张照片(出示相片)。这是一位同学在幼儿园和在小学时期的照片,可能大家也都有许多这样的照片。短短的几年,这位同学的变化可大了,他长大了,我们也长大了。那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我们到底有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呢?
(出示小黑板I,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罗列出“长大”的具体表现)
(二)总结并提出主题
长大不仅表现在生理方面的变化,而且还包括心理方面的变化,而我们今天的主要内容就是了解在我们逐渐“长大”的过程中我们的心理究竟有一些什么样的特点。出示小黑板Ⅱ,概括心理发展的几个纬度。
(板书:小小心灵特点多)
1.小学生注意的特点与培养
(1)注意力是我们“心灵的窗口”,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心理现象。集中注意力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条件。同学们都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小猫为什么好久好久都钓不到鱼呢?关键在于小猫在钓鱼的时候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搞好学习,就必须锻炼自己的注意力。
(板书:一、我们的注意特点与学习)
(2)小组讨论:
划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时间5分钟左右,老师适时地给予启发。
请同学们讨论集中注意力学习的各种表现。
请同学们讨论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的种种表现。
(板书:注意力集中的表现,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最后,要求同学们自己总结注意力在学习当中的重要作用。
(3)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
在小学阶段,相对于成人,我们的注意力还很不稳定,就是说不能集中注意于某件事物很长时间,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举例说明:如成人可以长时间地从事某一种活动,而我们在从事一种活动时总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不能维持注意力。
由于我们注意力的特点,我们在学习时,就必须有意识的去控制自己集中注意力,培养我们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
(板书:注意力不稳定特点与注意力的培养)
让同学们自由发言,谈一谈如何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可从意志努力与兴趣培养的两个角度加以启发引导。
总结:如何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
2.学生想象力特点与培养
(1)出示小黑板Ⅲ,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将每个图形想象成某种物体,想象得越多越好,越离奇越好,将所想的物体的名称记在纸上。教师逐个提问。先请一位同学说出自己想象出来的物体名称,然后由其他同学补充。
提示:在学生看图想象前,教师可举出一个例子示范。例如:这个图形可以想象为西瓜、飞碟、月亮、太阳、家人团圆等等。要求学生可从图形的外部特征联想起相似的形象,也可想象出图形的象征性含义。
(2)我们的想象力特点。
通过上面的小实验,我们对于我们的想象力已经有一定的认识,而我们的想象力有些什么特点呢?举例说明:喜欢模仿;内容丰富;有创造的萌芽。
(板书:我们的想象力特点)
(3)如何发展我们的想象力。
可以请若干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最后结合前面所做的小实验总结:发展我们的想象力一要不断的积累所学的知识,二要对所学的知识尽可能的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也可以在同学的回答过程中适时地给予启发和引导)
3.小学生意志力的发展特点
(1)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意志,意志的表现形式有哪.即什么是好的意志品质,什么是不好的意志品质,从而简单概括什么是意志力——意志是自觉克服困难,实现我们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2)以学习为例,请几位同学回答在进入小学到目前,意志力有了些什么样的具体变化(具体表现),告诉学生们在小学阶段,相对于成人来说我们的意志力还比较薄弱,但只要我们不断的努力锻炼,就能使我们的意志力得到很快的发展,并促进学习的进步。
(板书:我们的注意力的特点与学习)
注:由于该部分内容在后面的章节里将专门讲到,在此司不作详细展开。
(课后思考题)根据今天所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学习,谈一谈注意力、想象力、意志力与我们的学习有着一些什么样的关系。同时,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以及如何改正。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出示小黑板Ⅲ。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我们心理发展中的注意力、想象力、意志力的发展特点,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来认识我们的情绪情感、行为以及独立性的发展特点。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情绪有什么样的特点。
(板书:我们的情绪情感的特点)
1.小学生的情绪情感特点
(1)将学生分成5人一组,各组选出一名组长。要求各组从组长开始,每人表演一种情绪。什么是情绪情感呢?教师可以这样解释:情绪情感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表现出来的高兴、生气、兴奋、激动、悲伤、痛苦等感情上的变化。
(2)分别请两三组同学上来表演。要求不仅做表演,还要将产生该情绪的事件表达出来。例如,教师给予提示:“听说我们班在运动会上拿了第一名,我心里真高兴!‘’请一位同学表演,以此类推。当同学们基本将日常生活当中的情绪表现表演完之后,要求同学们总结什么是好(积极)的情绪体验,什么是不好(消极)的情绪体验。
(板书:消极的情绪积极的情绪)
(3)提出小学生的情绪特点及表现。第一个特点就是不稳定,容易激动;第二个特点是爱憎分明,爱“好人”,恨“坏人”;第三个特点是比较脆弱。举例说明——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们自己去体验。
(板书:我们的情绪特点)
2.小学生行为的发展特点
(1)出示小黑板。
教师讲解行为与行为习惯的含义及关系,并列举日常学习生活当中的不良行为、习惯,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实际进一步补充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之后,反过来要求学生相对于黑板上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列举出生活当中的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加深他们的认识。
(教师要尽可能的创设一种自我批评的气氛,说明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某些不良的行为或习惯,只要大家勇于承认并下决心改正,就能不断进步。)
(2)小学阶段的行为特点。
相对于成人,我们的行为还显得很不成熟,这与我们的年龄有关系,但另一方面我们的行为能力在非常迅速的发展着,逐渐的能独立的做许多事情,而且还渐渐地养成许多稳定的习惯。(板书:我们的行为特点)
进一步举例讲解小学生的行为特点:第一,逐渐的从单纯依靠外部压力发展为内心的要求。第二,从简单易行的行为逐渐发展到复杂的行为。第三,从表现得起伏不定的行为逐渐变成巩固的、稳定的行为习惯。
3.小学生独立性的发展特点
(1)教师要求:根据每个同学的日常生活当中观察和实际体验,你认为自己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每个学生在一张白纸上列出自己父母的优缺点。
(2)结合父母的优缺点,组织学生讨论:“如果你是父母你将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并要求作记录。
(3)结合学生的讨论教师做总结:我们能够独立地评价家长对于我们的教育方式,说明这是因为我们的独立自主性有了很大的发展,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和判断能力。
(4)最后要求每个学生将所做的笔录带回家与家长交流。
注意:在学生列举评价时,要尽可能的肯定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优点和成绩,然后再提出不足的地方(语气宜尽量平和,以体现对家长的尊重),同时要尽可能的是学生们理解父母,认识父母对于他们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