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用“眼珠一动一个主意”这句话来形容一些人鬼点子多。我们有时会看到眼球总是上下左右摆动或旋转的人。这些人是不是鬼点子多呢?不是的,这是一种病态,与鬼点子多少无关。相反,这样的人,有时还伴随智力发育障碍。眼球上下左右摆动或旋转,统称为眼震。按其发病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先天性冲动型眼球震颤:发病原因尚未明确。有人认为其病变位于脑干,而眼球本身则无器质性病变。病人一般出生后数日即有眼球震颤,但因程度较轻而常被忽视;数周数月后,因眼球震颤明显才被发现。病人的眼球震颤可随年龄增长而减轻,但精神紧张时又会加重;通常为水平型震颤,且有慢相、快相之表现。由于本病造成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左右摆动而影响视力,严重者还有复视。由于向慢相侧注视时可提高视力,故病人常取代偿头位,迫使两眼转向慢相侧。这种眼位称“中间带”。“中间带”眼位不但可使视力提高,而且眼球震颤亦减轻或消失。
眼源性眼球震颤:因双眼在幼年时期丧失注视能力所致,常见于婴儿期某些有损视力的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角膜葡萄肿及白化病等。此类眼球震颤为水平型,呈钟摆式震颤。
成年人长期在暗处工作,亦可发生眼球震颤。因在弱光下仅视网膜杆状细胞发挥作用,而黄斑部锥细胞经常处于抑制状态,天长日久中心视力减退而引起眼球震颤。
迷路性或耳源性眼球震颤:见于中耳、内耳疾病病人,由于半规管壶腹嵴受刺激所致;呈水平型震颤,有慢相与快相之别。病人往往伴有耳鸣、眩晕、听力减退或平衡失调等症状。
中枢性眼球震颤:常与小脑病变有关,为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之一,但亦可见于脑干部病变,如中脑、脑桥及小脑桥角等处的炎症、肿瘤、变性或血管性病变。小脑半球的病变所致者,当眼球向水平方向偏斜时,眼球震颤更为明显;中枢性眼球震颤多冲动型,有时与耳源性者相似,可根据有无眩晕、听力障碍或神经系统定位症状与之鉴别。
对眼球震颤,主要针对病因予以治疗。眼源性者,应对幼童防盲治盲,提高视力;先天性冲动型者,按“中间带”眼位进行手术治疗;迷路性眼震,要治疗中耳或迷路的原发病;中枢性眼震,多无有效治疗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