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索未知丛书-化学天地(二)
45420700000052

第52章 南极的鱼为什么能经受-2℃的低温

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冷的大陆。那里终年积雪,气候寒冷。但在南极洲海域厚厚的冰层下生活的鱼类,它们竟能经受-2℃的低温,仍然自由自在地在海水中游弋。我们中许多人都了解鱼的体液浓度与人体大致相同,约为海水的五分之一,一般在-056℃时就会冻结。可为什么可以经受-2℃的低温呢?难道南极鱼有特殊的防冻法宝?

有。鱼类学家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原来南极鱼的体液中含有一种结构特殊的抗冻糖蛋白,这就是南极鱼的抗冻法宝。抗冻糖蛋白的分子量在10 500—21 500之间。经过用先进的核磁共振等先进测试手段进行一系列的研究表明,这种抗冻糖蛋白的醇性羟基能与体液中所生成的冰结晶表面的氢原子相结合,从面阻止结晶的生长。由于南极鱼体液中抗冻糖蛋白的作用,当水温达到了-208℃时,鱼的体液才会出现冰的结晶,到了-21℃时才会冻结。

南极鱼的体液中所含的抗冻糖蛋白,如同生物体内的酶一样,含量十分微小,但能极其有效地发挥着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南极鱼所特有的抗冻糖蛋白的含量还能随海水温度变化而自行调节,真是令人惊叹不已。一到了夏天,南极鱼的体液中就不再会产生抗冻糖蛋白;冬天来临,南极鱼的体液中又产生了抗冻糖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