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咨询心理学
45419300000036

第36章 心理咨询的技能(1)

引言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理解掌握心理咨询的整个过程及各种咨询技能,并且能够很好地运用在实践环节中。

[内容提要]

心理咨询包括建立关系、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实施咨询和评估效果等基本内容,咨询者采用何种理论技术将视具体情况而定。首先,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正确的咨询态度则是建立咨访关系的基础;其次,根据来访者心理问题的程度及性质,与其共同协商有效的咨询目标,并制定可行的方案;最后,做好咨询评估与整理。整个咨询的过程都需要咨询者熟练掌握相关技能,才能把握好咨询的节奏。

第一 心理咨询的过程

一、对咨询过程的认识

(一)改变的途径——反应釜

可以把整个咨询改变比喻为一个反应釜中发生的复杂反应过程。在这个“咨询反应釜”中,人们投进了全部咨询要素:咨询者的理论立场、人格、态度、策略和技术,来访者的经验、认知和情感、行为、人格,等等。这些要素的反应过程如何,它们是怎样最终得到一个反应生成物——来访者的改变?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使我们能更好地把握咨询过程的本质。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科学发展的现阶段,现有研究尚不能确切地告诉我们,在咨询过程的每一个时刻,反应釜中发生的每件事的详情。但是,对一些主要变量的相互作用情形,现在许多咨询者已有一些一致或近似的看法。根据海伦和希尔(Helen and Hill,1984)的综述,当代研究者对咨询过程本质的见解倾向于两种模型,即“相互作用模型”和“单向影响模型”。

从两种模型可看出,研究者对各种要素的影响方式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相互作用模型认为,每一要素都对其他要素发生影响,同时又受其他要素的影响。而单向影响模型则认为,各要素是相对独立地影响来访者的。

我们对影响过程的看法更接近于相互作用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关系要素居于核心地位。在我们看来,咨询者可以采用一般策略(如行为矫正)和特殊技术(如自我管理)来影响来访者,但任何策略和技术都是在一定的咨访关系气氛下施与的,关系的性质必然会影响技术的选择和指导的方式,而且也会影响来访者是否容易接受它们的影响,是否发生实际的治疗效用。

在这种把咨访关系看作各种要素的媒介和载体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就在具体的咨询进程中特别强调咨访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尤其是在前期,从开始接触到探索问题再到探讨治疗目标这些阶段中,始终把咨访关系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同时,我们也强调灵活性。如果咨询者的各个变量和来访者的各个变量是相互影响的,便无法按一个固定僵死的程式去行事,必须随时根据事迹互动情况调整我们的反应。

(二)咨询过程的特点

心理咨询过程有如下特点:双向性、多端性、社会性、渐进性和反复性。只有把握这些特点,才能驾驭心理咨询活动的基本规律,更好地组织心理咨询过程及其环节。

1.双向性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者起着主导作用,咨询对象(求询者)是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主体。咨询者与咨询对象相互影响、相互配合,使咨询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以圆满的结局来完成,即为心理咨询的“双向性”。

因此,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一方面,咨询对象必须认真听取咨询者的意见,积极配合咨询者的帮助与教育;另一方面,咨询者也必须洞察咨询对象的心理变化,并根据其反应调节自己的帮助与教育,调动咨询对象的积极性。

2.多端性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心理结构和心理面貌主要由四方面组成:知(认知)、情(情感)、意(意志)和行(行为)。一个人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也主要是这四个方面发生了偏差。

在人的心理结构中,这四方面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体:认知愈深刻,情感就愈有理性,意志就愈坚定,行为就愈自觉。一般说来,认知是起点,行为是归宿,情意是中介。认知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知道了怎样行动和为什么要这样行动,才有可能自觉地产生相应的行为。因此,心理咨询过程应在转变咨询对象的认知方面下工夫,做到“晓之以理”。行为是归宿,知是心理结构的核心,只有知而去行的“知”才是“真知”,知而不行,等于不知。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咨询对象的心理问题,就要“导之以行”,对其行为习惯或行为方式提出相应的要求和进行必要的训练。情意是中介,只有积极的情感与意志,才能使认知顺利转化为行为。

由于社会生活实践不同,每个人心理结构中这四方面的因素所占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其发展的不平衡就产生了某个方面的薄弱环节。因此,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必须根据咨询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需要、最迫切的方面作为咨询工作的开端和突破口,从“晓之以理”着手,帮助其弄清事理,认识危害;从“动之以情”入手,用爱的情感沟通双方的心灵,解除心理防卫的屏障,并调整其情感;从“炼之以意”着手,使其树立信心,坚定决心,培养恒心,善始善终配合咨询过程;从“导之以行”入手,让其从事与原有心理障碍相颉颃的健康心理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是心理咨询过程的“多端性”。

3.社会性

心理咨询不是在“真空”里进行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兴衰、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价值体系的变化,都会给心理咨询事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心理咨询者对于咨询对象的帮助,也只是各种“影响源”中的一“支流”。家庭、学校、社会机构等若干“支流”无时不在荡涤、浸染着咨询对象的心灵。这些“流”中,有些与心理咨询方面一致,能够帮助和促进咨询对象更好地克服心理障碍;有的则与心理咨询方面相悖,甚至阻碍和削弱心理咨询的顺利开展。这就要求心理咨询者必须把心理咨询与学校、家庭、社会联系起来,统一步调,协同帮助咨询对象。一方面,必须注意分析咨询对象存在心理问题的社会背景,弄清其产生心理障碍的真实原因;另一方面,在解决咨询对象的心理问题时,必须积极取得各方面的配合,利用与心理咨询要求一致的积极影响去克服和抵制与心理咨询要求相违背的消极影响。这就是心理咨询过程的“社会性”。

4.渐进性

人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是渐进的。同样,不良心理品质的克服与消除也是渐进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一蹴而就。因此,心理咨询者与咨询对象要克服急躁情绪,不能一下子提出过高要求,而要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由量到质逐步地去做。心理过程的“渐进性”要求咨询者培养仔细而耐心的品质,对于咨询对象的帮助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5.反复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的,是螺旋式上升而非直线式前进的。人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也是如此,不良心理品质的克服与消除更是如此。因此,心理咨询者不能存有一劳永逸的思想,与咨询对象的关系也不要仅局限在咨询室内,对咨询对象出现的反复性不可表现出厌恶、冷漠,更不可横加批评与指责。心理咨询者还必须注意检查自己的咨询效果,对重点咨询对象定期回访,巩固咨询效果,同时预防旧病复发。

二、 咨询过程的基本阶段

不同的治疗者对咨询应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意见不一。有的分为三个阶段,也有分为上下几个阶段的。但仔细研究他们的划分,却发现他们的说法实际上大同小异。各种分法都包含了一些基本的阶段性任务。尽管不同的划分有繁有简,表述有同有异,但大都包括五个基本工作内容。我们认为,依照这五个基本工作内容的先后顺序把咨询过程划分为五个基本阶段,不论从事情的发展逻辑上看还是从咨询的实际看,都是比较合适的。这五个基本阶段是:①问题探索阶段;②目标设定阶段;③方案探讨阶段;④治疗/行动阶段;⑤评估/结束阶段。

下面几节,我们将按照上述五个基本阶段的划分详细讨论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互动内容及其特点,以及咨询者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拓展小知识七:心理问题的特点

一般心理问题的特点

一般心理问题是指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这类心理问题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心理咨询有较好的效果。

严重心理问题的特点

严重心理问题者经历过强烈的现实性刺激;内心冲突属于道德性或现实意义,有求治愿望(与精神病作区分);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各方面都受到了影响;求助者的问题有没有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通过以上的分析、排查后,再与神经衰弱、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做鉴别。

第二 问题探索阶段

一、建立咨询关系

一例咨询的开端并不是一开始就单刀直入地探讨来访者的困难。在此之前还有一个初始预备期,即心理咨询场面的设定和心理咨询开始前的心理学诊断。

进入实质性的咨询之后,来访者的自然反应就是谈论他(她)的困难,而这也正是我们希望他(她)做的事。这一阶段有下面一些工作任务。

(1)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在这一阶段,咨询者心中始终要意识到关系的发展,并小心地选择反应方式。此外,咨询者要认识到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等咨询态度的重要性,这对咨访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2)澄清问题:归纳出来访者有哪些方面的困难,一个还是几个,症状表现是什么?真实想法和情感又是什么?

(3)收集有关资料:收集资料是为了理解和界定问题,同时也为确定目标和计划方案做准备。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既与对问题的初步了解有关,也与咨询者的理论取向有关。

(4)理解和界定问题:理解和界定问题的实质是将心理困难的症状表现与可能的原因联系起来。要求我们用明确的陈述把问题及其原因表述出来,并得到咨访双方的认可。

下面结合一个实例对这一阶段的操作过程进行详细讨论。咨询者:小黄,你说有许多烦恼要跟我说,你能告诉我都是哪些事使你烦恼吗?

来访者:我没有事做了,我的老板不要我了。我很想回家,可我父母已经不认我,我离开家已经八年,我伤了他们的心。我现在连安身的地方也没有,我恨死了我的老板,我要杀了他!可我觉得不是他的对手,我怕……问题探索阶段的最大特点可以说是尝试错误,逐渐接近实质。咨询者要尽快抓住一个话题,对它进行较深入讨论。在讨论中,如果发现此话题不是当前的中心问题,可以再折回来,换一个主题。

就上例来说,咨询者一眼就能从中发现三个可能的主题:第一,她与老板的关系;第二,她与父母的关系;第三,她眼前的打算(报复老板)。此时,咨询者要尽快作出决策,确定谈其中一个主题。初学者往往徒劳地想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找出唯一正确的话题,实际上是很难能一步达到的。就这一例来说,假如咨询者这样反应:咨询者:你说父母不认你了,你能谈谈原因都是什么吗?

来访者:嗯,我13岁就背着父母出来当保姆,把他们气坏了。后来这些年,我又不学好。这都是我那老板,他骗了我,害了我,我要报仇!显然,咨询者确定的第二个主题(她与父母的关系)不太合适,来访者谈了几句又跳到她与老板的关系上来。当然,上例中咨询者确定的第二个主题是作者为了讲解而故意安排的,有经验的咨询者会根据来访者的最初叙述,把谈话议题确定为第一个主题(她与老板的关系)。

假如来访者接受第一个主题(她与老板的关系),咨询者现在就要就此问题收集有关资料。

收集资料也是一个典型的试误过程。大体有两种收集资料的方法途径,可以形象地比喻成“拉大网法”和“定点撒网法”。

当咨询者决定就一个选定的主题收集资料后,咨询者要诱导来访者就此主题谈论情况。那么,一个开放式询问是进入有关情况的最好办法。咨询者:我觉得你对你老板对你做的事感到屈辱和气愤,你愿意告诉我都发生了哪些事吗?

来访者:好……(以下内容略)在来访者开始讲出一些情况时,咨询者就要边听边在头脑里开始尝试性地理解和定义她的问题。所以,收集资料的任务和理解、定义问题的任务往往是同时进行,且相互支持的。

能否从多个角度提出多种可能的理解和定义,是衡量咨询者效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无效能的咨询者往往视野狭窄,说不出多种可能性,他们容易轻易接受来访者的说法,而不去探求第三种、第四种可能性。

提出或考虑到多种可能性是为了不致遗漏正确的假设。在此之后,我们还要排除无效假设。排除无效假设的方法有两个:一是依据假设询问有关事实,看看事实是否支持该假设;二是把你的看法用来访者能理解的表述方式直接跟他(她)讨论,看他(她)是支持还是否定。

在问题探索阶段,不论用什么方式收集资料,都有以下一些重点是要特别留心的。

第一,事实: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在什么时间、地点、情景下发生的,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第二,认识:来访者是怎样知觉这一事件的,是怎样评价或看待的,又是怎样看自己和其他有关人的?这种知觉、评价有偏差吗?除此之外,咨询者还要考虑来访者的一般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有些什么特点。

第三,情绪:不仅要留心来访者在事件中和事件后的情绪反应,更要注意来访者现在的情绪体验,即来访者当时的情绪表现常常是判断问题、探索方向的重要指标。另外,咨询者还要注意来访者的一般情绪活动特点,如稳定性、冲动性、主导心境等。

第四,行为:事件过程中来访者做了些什么,事后做了什么,现在又想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来访者的一般行为方式,如他(她)通常是怎样待人处事的、怎样应付困难的、有无行为不足或行为过剩等。

第五,环境:要从实际生活环境中去理解问题和理解来访者。

总之,收集资料时必须认真对待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和资料的真实性,未经验证的资料不能作为分析问题的依据。既要寻找与问题直接相关的资料,又要了解属于一般人格特点方面的资料,不能有主观随意性,要符合客观逻辑性。必要时,咨询者可以使用心理测试的方法。

二、 目标设定阶段

确定咨询目标是咨询全过程中意向性阶段的任务,通常是在了解情况和确认问题后开始讨论咨询目标。

(一)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列出来访者的全部问题

心理咨询者在听取来访者自述和他人介绍之后,应进一步询问和观察,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有关资料。收集资料围绕下面七个问题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