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咨询心理学
45419300000017

第17章 行为疗法的理论与方法(8)

对于她的思考、领悟以及行为上的进步,咨询师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在对障碍原因进一步讨论和对人际交往方面的一些方式方法作出必要的指导后,咨询师为柳某制订了下一步的治疗计划:①每天坚持写观察日记,着重观察周围人的举止言行和对她的态度。②分别调查两位教师和两位男生对她的评价,证实自己的感觉是否正确。③每天做2~3次想象——放松训练。即在想象中将最想见又最怕见的人(如某位男生),想回避又回避不了的人(如任课教师)突然呈现在自己面前,体察自己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反应,然后放松,使情绪和肌体产生由紧张到松弛的反应,最后产生意向上的适应并扩展到现实行为中。④为其布置了“大目标小步走”的与人接触、交谈的作业。⑤加深对障碍产生原因的认识,淡化负性心理印痕,提高挫折承受力,树立正确的交往观。

为了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和进行反馈调节,咨询师又约见了柳某几次。从反馈中了解到,通过注意观察别人和写观察日记,发现“别人各做各的事,各忙各的,并不特别关注我,也不在意我的行为。”在对男生和教师的调查中,她意外地获知:由于自己成绩不错,听课时埋头记笔记,教师说她“很有发展潜力”,辅导员对她争取入党给予了热情鼓励。男生对她的评价是“文静、端庄、矜持”,只是觉得像一位“骄傲的公主”,但并没发现她有什么异常,更不讨厌她。这些评价证实了她自己过去“想象观念”的错误性,使她信心大增。再加之改变了过去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坚持了想象放松训练,执行了逐步与人交往的任务,心情更加轻松愉快。

第六 行为疗法评价

行为疗法与其他心理疗法的区别在于:行为疗法是以心理学中有关学习过程的理论和实验所建立的证据为基础的。与传统的心理治疗相比,它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可以进行客观的科学检验、演示和量化,即使重复试验也可得出同样可靠的结果,有一整套定型化的治疗形式,有坚实的理论根据和大量的实验证明。

行为治疗有很多吸引人的东西:它的明快简洁的风格,它的以实证研究为根源的原理,它的可观察可验证的疗效,以及应用范围的广泛性,都使人感到它是咨询和治疗领域的一次革命。

总的说来,行为主义者们所做的研究从其关注的内容上看,是十分丰富的,从小鼠的操作行为到狗的习得性无助,从吸烟、攻击性行为、适应不良到利他、自我规范和人际信任,他们对自己的理论作了广泛而深入的论证工作。从研究方法来看,行为主义是一个以倡导心理学的研究要像自然科学研究一样讲求客观、实证为主旨的理论流派,因此,从行为主义的开创者华生,新行为主义的杰出代表斯金纳,到社会学习论者班杜拉,实验法都是他们最为倚重的研究方法。除此之外,他们和他们的合作者及追随者也采用自然观察与实验、心理测量、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多种方法来进行他们的研究。事实上,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们不仅用自己在临床上的观察和实验来检验自己的理论和观点,而且还发展出许多种行为治疗的具体方法。在现在的心理和行为治疗领域中,包括系统脱敏疗法、满灌疗法、厌恶疗法和强化疗法等在内的行为疗法,已经是一大类广为人知、广为人用的方法了。

但是行为疗法也遭到了在道德方面和来自心理动力学流派的批评。

行为疗法遇到的第一种批评是道德方面。批评者指责它对人进行操纵和控制,这损害人的基本权利。的确,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是发现了控制人类行为的钥匙,应用行为方法可以“随心所欲”地操纵人做些什么和不做些什么。华生当年的说法的确有些骇人听闻:“给我一打健全的孩子,我可以培育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可以把他们训练成我选择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乃至乞丐、小偷。”行为治疗和矫正确实是对人的行为的控制,这个指责符合事实。对此,行为治疗者的答复是:行为治疗是对人的行为的操纵和控制。但是,又有哪一种心理治疗不是对行为进行控制呢?只要是以社会性为特征的生物,相互之间的控制是不可避免的。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相互控制史。其他疗法对人的控制无非就是隐蔽一点、间接一点,而人们对此用一个不太刺激的词——“影响”。因此,问题不在于治疗是否对来访者有多大控制,而在于这种控制是否有益于来访者和社会。

到此,这个争论很快滑向一个伦理学上争论不清的核心问题:什么对人是有益的?

对行为疗法的第二种批评主要来自心理动力学流派。这种批评是以医学模式为基础的,它认为外在的行为障碍(譬如强迫洗手行为)起因于内在冲突。从理论上说,只改变外显行为是表面的、无效的,因为内在冲突并未消除,它会导致新的外显行为障碍和症状。因此,直接矫正外显行为的行为疗法只不过是以一种行为障碍替代另一种行为障碍而已。这一被称为“症状替代”的假设对行为疗法构成了更具实质性的挑战。它必须在理论上做出答辩,并从实验中检查是否出现了批评者预言的症状替代现象。

在理论方面,行为主义答复说,如果来访者有问题,问题就是不适行为本身,而不是什么假设性的内在原因。不适行为不是某种内在冲突的表面症状,它之所以发生,根本不是由于发生了某种内在冲突,而是由于学习。假如洗手能引起家人的关注,而这种关注又使来访者在焦虑时觉得好受一些,洗手行为本身后来变得不可控制而成了新的痛苦之源。既然如此,治疗洗手行为就是心理治疗的目标,放弃这个直接目标而硬要去寻找某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症结实在毫无意义。

在实证检验方面,一些考察并没有发现行为治疗的结果出现了症状替代。在多数情况下,发现直接矫正行为既是成功治疗的必要条件,也是充分条件,尽管其原因现在仍不清楚。

虽然症状替代问题终于未能打击行为疗法,但与此有关的一个更基本的问题仍然存在: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它是知(认知)、情(情绪)、意(意志)、行(行为)四种成分合一的。这个常识性的道理谁也无法否认。行为治疗只问其一,不管其他,这个道理有多大可靠性?对于认知功能没有受损的个体来说,外界因素作用于他,首先引起认知方面的反应。其他成分(包括行为)无一不受认知因素的调节。忽视认知因素,只作外在行为矫正,难道没有舍本逐末之嫌吗?话说回来,这一分析看来也不会导致要求放弃行为疗法,而只是对它的功能作一些限定。毕竟,从任一因素入手来干预心理障碍都是可能的,至少从理论上说是这样。因此,行为治疗仍不失为一种合理、有效的疗法。只不过它不会对任何种类的障碍都是合理、有效的,而是对那些适于作行为矫正的障碍较为合理、有效。这话听起来有循环论证的味道,然而事实很可能正是如此。

临床心理学家最关心的还是一种疗法的疗效。行为疗法的疗效如何呢?与其他疗法比较起来,它是更好呢?还是较差?已经有不少疗法比较研究,但由于这种研究存在方法上的困难,结论的可靠性不很高。大致说来,人们同意这样的看法:像其他几种主要疗法一样,行为疗法的疗效是肯定的。行为疗法如果不是更好的话,至少也不比其他疗法差。对于某些障碍,行为疗法可能是最有效的疗法。

思考题

1.什么是行为治疗?

2.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3.行为治疗有哪些基本治疗方法?

4.如何做系统脱敏治疗?

5.厌恶治疗怎么实施?

非言语信号插曲三:坐姿

坐的姿势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典型常见的坐姿有以下几种:

(1)坐得越近越亲密。谁都不会和自己不喜欢或不感兴趣的人坐在一起,而且相邻而坐比面对面地坐,意味着更亲密。心理专家曾在某大学的餐厅发现,恋爱的男女都是相邻而坐而不是相对而坐,尽管面对面的相对而坐便于交谈,但相邻而坐却意味着双方已融为一体。

(2)在椅子上深坐且双手合在一起成尖塔状的人,表明其此时十分悠闲、安宁和信心十足。

(3)在椅子上浅坐或坐在椅子的边沿并将双手搁在膝盖上的人,是表示对对方的恭敬,也表示对对方的话题感兴趣。

(4)坐在房间的最里边并注视房间入口处的人,多半怀有强烈的权利欲。背对入口处或坐在边角位置上的人,一般较自卑。居中而坐则是有自信心的表现。

(5)双手抱着脑袋而斜靠在沙发上的人,表明其对所谈话题已感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