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上半年,我被调往团司令部担任作训股长,和老股长黄文豪交接后,我才发现,这项工作承担的责任太重,小到平时哨兵的识别口令,正常的训练保障,驻地社情民情,地形天气,大到战区兵要地志,陆海空三军和友邻部队的识别联络信号,部队机动的方案,预定的各种作战方案,部队战斗准备程度,训练进展,都必须熟记在心。在团首长特别是参谋长的传帮带和我们全股人员共同努力下,我们作训股工作做到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接手作训股工作不久,我们受领了实践军长王昭堃提出的线星点防御理论。
王昭堃军长1944年就参军抗日,战争年代先后参加了胶东、莱阳保卫战、潍县、兖州、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漳州、厦门等战役战斗。他曾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个人二等功二次,三等功一次,四等功一次。战斗中,他先后三次负伤,1953年,曾赴朝鲜战场实习4个月。后被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术研究部研究员,参加过《全军概则》《步兵战斗条令》《营团战斗条令》《师军战斗条令》《队列条令》的编写工作。是文武双全的高级指挥员。
他对我军的战役理论有比较深刻的研究和造诣,撰写的《对防御战役实施「三位一体」大纵深抗击》一文被中央军委总参谋部评为全军战役理论优秀论文,并获得了全军战役理论优秀论文奖。此外,《从超越登陆到纵深交锋》、《提高指挥机关快速反应能力》、《防御战役对敌实施大纵深抗击》等多篇论文先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南昌陆军学院、国防大学等单位的军事学术刊物登载和《解放军报》《前线报》《解放军画报》等采用。1985年,针对我军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确立,他认为未来反侵略战争我军主要应采取运动中伏击型反击战法和利用防御阵地大纵深抗击敌人。为此,他设想用全新的防御阵地构筑对抗敌人。这就是线星点防御阵地。但好多人对线星点防御阵地是什么样,难以理解,军司令部把任务交给我们团,要我们在长泰进行实地阵地构筑并用实弹演习来检验。
受领任务后,我们作训股全部人员开动脑筋,很快标绘出线星点防御阵地构筑要图。我们理解,线星点防御阵地就在于用星状反步坦掩体,堑壕交通壕组成能相互掩护的支撑点,再与各种障碍物结合,形成坚固防御阵地。上报军长后,得到了充分肯定,后来的实弹检验,证明了这种防御阵地有比较好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