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连升,湖北恩施人。从小就当了兵,作战非常勇敢,他骑着一匹黄阳宝马,驰骋疆场,屡建奇功,饮誉军营。1839年,他被派往广东前线,领兵驻守官涌山炮台。
自林则徐虎门销烟之后,英国殖民者不甘心失败,屡次向我国军队挑衅。在穿鼻洋一带遭到关天培率领的中国水师痛击之后,又转攻官涌山,企图从这里突破,伺机进攻虎门,夺取广州。陈连升率领守军顽强地抵抗英军的猛烈进攻,并主动出击,击毁进犯珠江口的一艘英国兵船,其他船只见势不妙,连忙逃到外洋。1840年7月,英国侵略者北犯天津时,留一批船只封锁珠江口,以此威吓清政府妥协求和。陈连升亲率战船五艘、兵勇3000,在龙穴岛西南海面围歼进犯的英军,获得大胜。
陈连升出色的战绩,为林则徐、关天培所赏识,晋升他为三江协副将,并将一项重要的任务——守卫虎门要塞的门户沙角炮台和大角炮台——交给了他。这两个炮台,是整个虎门防线的第一道防线,沙角炮台更是沿珠江而上进入广州的咽喉。
这两座炮台一旦失守,那么虎门就难保住,整个广州城则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陈连升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千斤重,丝毫不敢懈怠。他遵照林则徐提出的“以守为战,以逸待劳”的御敌方略,率领军民日夜坚守这两座炮台。
1841年1月7日凌晨,英国侵略军突然袭击虎门。20多艘英舰上的几十门大炮狂轰滥炸沙角、大角炮台。陈连升率领炮台守军英勇还击。同时,估计炮台兵力不够,先后派人飞书钦差大臣琦善,请求增兵,可琦善拒不发兵。
琦善不派援兵,表面上好像是执行朝廷“不准开炮”的禁令,实际上是他“公报私仇”的卑鄙心理在作祟。原来,在虎门禁烟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陈连升多次击败了英军在我国沿海的挑衅,侵略者对陈连升又惧怕又嫉恨。琦善来广州接替林则徐与英国办理交涉,一味幻想求和。为讨好英军,琦善竟诬指陈连升炮击英军“送信船只”,是“肇衅”起事,下令要惩办陈连升。琦善这种颠倒是非的作为,当然遭到爱国官兵的驳斥与不满。因此,嫁祸陈连升以献媚侵略者的阴谋没有得逞。但是,琦善怀恨于心,时刻准备伺机下手。这次,他看到陈连升送来的告急文书,报复心油然而生。
仗着人多炮猛,英国侵略者首先攻破了防守较弱的大角炮台。侵略者头目义律看到琦善未派援兵,便下令集中火力轰击沙角炮台。陈连升和他的儿子陈长鹏率领600守兵顽强抵抗。敌人见正面强攻不成,只好派出陆战队,由几个汉奸带路,从后山的穿鼻湾绕道突袭西面阵地。陈连升获悉警报,当即组织兵力反击,以地雷、木石、大炮等连续数次击退用竹梯往山上爬的敌人,歼敌数百。可是,由于运到前线的一箱箱炮弹,里面竟夹杂着很多砖石和木炭,火力很差,压不住敌人的炮火。激战至傍晚时分,守军伤亡惨重,弹药也快用完了。英国侵略军趁守军炮火减弱之际,偷偷地绕到三江口,放火烧毁了中国水师船,随即弃船登岸,与后山包抄而来的英军会合。
此时,沙角炮台彻底被英军包围了,情况万分危急。眼见侵略军从前后左右蜂拥而至,陈连升跃上战马,眼含悲愤,挥动佩刀,厉声高呼:“中国的土地,绝不能让洋鬼子糟蹋。弟兄们,大丈夫捐身沙场,死得其所。我们一定要把敌人打下去。”将士们全部拔出腰刀,齐声响应:“愿与将军同生死,愿与炮台共存亡。”
弹药用完了,只剩下弓箭大刀。陈连升父子手挽强弩,一口气射死了二三十名敌人。士兵们纷纷引弓搭箭,只见飞箭如蝗,敌人成批成批地倒下。箭又用完了,敌人仍像蚂蚁似的爬上来。陈连升手执佩刀,大吼一声,数百名勇士如猛虎下山一般向敌群扑去。敌人本以为守军弹药和弓箭已经用完,肯定会举手投降或弃阵而逃,没料到他们竟勇猛无畏地扑了上来,一下子慌了手脚,没等回过神来,己身首异处。
陈连升跨着黄阳马,冲在最前面,佩刀抡处,血肉横飞。那匹宝马完全明白主人此时的心情,左奔右突,前踢后踹。敌人的后续部队一看不好,集中火力朝陈连升射去。陈连升躲闪不及,胸部中弹,翻身落马,昏倒在地上。陈长鹏见父亲中弹倒地,悲痛欲绝,奋不顾身地跃入敌群之中。广大兵卒们也相继阵亡,为了不让敌人占领炮台后得到大炮,他们在牺牲前将40门大炮全部推入海中……
损失惨重的英国侵略军终于占领了沙角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