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剩女的情感笔记
45347500000046

第46章 江湖束导

文章用这个题目,是因为他在我眼里就像个老江湖,而且即将金盆洗手。

束导是我们2008年去欧洲旅游时的领队和导游。他,北京人,满嘴北京话,看着有30来岁,中等个,身体有些发福,神情很倦怠,面色青黄,也许是我夸张了,但的确给人不太健康的感觉,好像长期过着没有规律的生活。后来,在大巴上第一次听他介绍自己,果然如此。他说自己当导游已经9年了,每个月都要跑这趟线,他已经打算明年改行了。

可以说,束导的工作是周到的。在首都机场怎样出关,到阿姆斯特丹怎样入关,他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但到了阿姆斯特丹,一下飞机,束导就敏锐地发现少了一个人。他不仅发现少了人,而且确切地知道少的是哪个人。但他并不惊慌,而是若有所思地前后寻找。后来实在找不着了,他说:“咱们先走吧。”领大家去入关。我很惊讶他能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内记住27张陌生的面庞,又能在团员个人持有护照完全可以跑掉的情况下,镇定自若。但我想,这都不是我操心的,问题到时候就会解决。果然,后来那个人回来了,原来是那个人因内急去了厕所。在入关后,束导收去了我们所有人的护照。

让我见识他另一个功力的,是他的口才。在大巴车上,他坐在最前面的位置,拿起话筒,看着汽车前进的方向,就自说自话起来,而且每次这样的讲解,都持续两个小时左右,相当于一场报告。以前在国内旅游,我是最讨厌导游说话的,讲好多民间故事,插科打诨,再不行就大家一起唱个歌做个游戏。我真希望这样的导游把嘴闭上,让游客能安安静静地看看窗外。束导不同,他历史地理人文讲了许多,注意事项也及时告诉大家,以免到了国外吃亏上当。他这些讲座不像做过什么准备,更像漫谈。如果中途有人打断他,他翻过头来再讲的时候,已经记不住讲哪了,每次都要问大家一下:“我讲哪了?”真有许多人记得,马上告诉他,他便说:“噢,对……”

他不喜欢别人打断他,有时候他会很不客气地说:“别说话,听我讲!”这个语调之熟悉,令我仿佛回到了中学课堂。甚至我当老师的时候,也没少这样断喝过。有时候,游客的手机响,他便不说话,沉默很久后,才接着讲下去。我们的座位在后排,看不到他的表情,但我们都感觉到他有些生气。

他经常沉浸在自己的讲座中,有时候第二天还要提问一下:“我昨天讲的谁还记得,法国大革命是在哪一年?都忘啦?”他也经常随着眼前飞驰的景物及时介绍:“我们马上就要经过的隧道,就是戴安娜王妃出车祸的地方。据说在第14根水泥柱的地方,只咣当一下——就结束了!”语调中有无限的苍凉。戴安娜出车祸的地方就在塞纳河边上,一条短短的隧道,平常极了。我原来一直以为那是一条长长的隧道,长得没完没了。

作为领队和导游,他要处理方方面面的矛盾,尤其面对收费的时候。有一对东北来的公费旅游的老夫妻,面对每人55欧元的小费提出质疑,说当时报名的时候,当地的联系人告诉他们是49欧元。束导面对两位气愤的游客,并不着急,心平气和地让他们拿出他们的行程表。他仔细看了一下,说:“您手里的跟我们发的不太一样,有几处做了篡改。您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是地方人员为了招揽生意,自己又打印了一份。这里有不少自费项目都没有标,要标出了,您恐怕就不会报他的团了,您会找更便宜的团。总社一再要求地方团不要篡改,但是利益驱使,也管不了他们。我不会给您退钱,这些钱都要上缴总公司,但我会给您写个证明,您回去再跟您的联系人交涉。”最后老两口也接受了束导的建议。

团员中有几位大概一直在单位当领导或者搞工会工作,善于鼓动。他们总觉得护照放在束导手里,自己没有行动自由,到哪都是黑人,鼓动着跟他要护照。当了这么多年导游,他知道护照发给个人的危险,便用太极手法予以回绝:“我给你们每个人把护照复印一下,发下去,拿复印件也一样。”在车上他便讲了许多以往丢护照的游客的故事:

大家千万不要给我们国家大使馆的官员们添麻烦。以前有游客丢了护照,我领着去大使馆补办。大使馆的官员说:“干吗出来呀?不出来不就没事了!”又有一次我领一位老先生去补办护照,结果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说需要3天。3天?旅行早结束了,哪等得急呀!不管我们怎么央求都没用,他就是不想管。后来我们是把护照材料速递到巴黎,那儿的哥们到大使馆帮助办下来的,没用多长时间,我们回到巴黎的时候都办妥了。当时我在那个大使馆传达室外边往上边一看,只见楼上“一中国高级将领,身着高级毛料军装,戴白色手套……”哈哈,跟大家开个玩笑。大家知道这是哪段台词吗?唐国强主演的《南海长城》,越南军舰发现了我国军舰,给后方拍的电报。

他的故事精彩,然而他的确是倦怠的。每到一处,他讲清楚注意事项、集合地点后便“放羊”了。他可能躲到一边去休息或聊天,反正大家游览还来不及,没人注意他干吗去了。他总有自己的去处,这里的每一处,他都像家乡那样熟悉。他也说:“我对巴黎,比对北京还熟悉。北京好多地儿我都没去过,不知道怎么走。”这也可能正是他倦怠的原因,他说自己长期从事这一工作,出去久了想回家,在家呆久了想出去。

我以为他只有30来岁,因为知道他是校友,一聊天才发现,他已经40多岁了,后来还知道,猫猫子的高中同学和他是一个班的。回来之后,我问自己在外师西班牙语系毕业的中学同学,是否认识此人。她竟然也听老师提到过他,虽然他那时已经毕业。这世界还真是不大呀。

感觉束导的心态已经不像年轻人。一路上他给我们放的碟是他买的《天道》。这部电视剧,是很沉重的题材,主要角色最后大都死了,左小青演的女警察牺牲,还有人开车冲下悬崖自杀,有人跳楼。因为我们到旅行结束也没看完片子,不知道这些人的死因,但一路上已经看得非常压抑了。有人要求束导讲讲《天道》,他不讲:“我现在不能看这些片子,一看就容易沉浸其中,不管是历史题材,还是‘文革’题材,还是这种情感戏。”语气是十足的中年人的伤感。

旅行结束的时候,束导要求我们填写反馈意见交给旅行社。我爱人猫猫子写了许多表扬他的话,我们早早交给了他。但是在最后时刻,他找到我们,说我俩交的表不见了,让我们签个名,以便凑够人数交上去。我感觉非常遗憾,猫猫子却认为,这是束导不愿意让上边看到别人表扬他,也许他有自己的什么想法。

还有人不希望别人表扬自己?也许吧,对于一个老江湖来说,表不表扬意思不大,何况这还是一位即将金盆洗手的老江湖呢。

在首都机场,猫猫子和束导热情地握手话别,恐怕,人生难得再次相逢了。

感言

作者的交际范围有限,从数量上来说,笔下的男性远远少于女性。不过,就这几位男性主人公来说,也是各具代表性。有人从理想主义的书生滑向自得其乐又小有反叛的刺头;有人在商海中滚爬,却没有泯灭赤子之心;有人为了爱情的失落,做了出国的贾宝玉;有人小心避让职场的陷阱,最终还是掉了进去……

一般,女人会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这也多半是事实,因为男人追求的是建功立业,无毒不丈夫是千年古训。但作者笔下的这几个男人,还是让人看到了也不尽然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