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剩女的情感笔记
45347500000045

第45章 黯然离去的同事宁

单位里新近来了一位叫宁的北京男孩,给沉闷的办公室吹来一丝清风。他堪称高大英俊,阳光气十足,或者说满脸孩子气,举止大方得体。我久违了这样的北京男孩。

我自从走出校门以后,很少遇到北京男孩,对他们几乎有些隔绝了。眼见着外地来的男士们在北京打拼,大多身上缺少从容淡定,绅士风度也属稀缺。而我几乎久久怀念着曾经受到过的北京男孩的照顾。

记得几乎是在20年前,我们在大学图书馆里上俄语课。正逢阴雨天,下课以后,外面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要从图书馆正门跑到中文系上课,有一条花木繁茂又满是积水的小马路。我们走出来,我就鲁莽地跑出去,只听后面同学吕在喊:“哎哎,老海,你别跑啊,我这是双人伞,咱们俩打一把伞啊!”同学吕就是那类修养良好的北京男孩。他越是喊我越是跑,三步两步就跳到了中文系的门口。因为一向没接受过别人的照顾,一向偏爱着小雨,便错过了这把双人伞的遮蔽。现在想起来,似乎还听得到老吕在说:“真是怪人……”

后来,在画报社工作,我碰到几乎是最后一位北京男同事周彤。周彤是那种心思很细腻的绅士男孩。我们说他:“你怎么穿那么脏的牛仔裤啊?”他会笑着说:“这是我姐在美国给我买的名牌儿。那次帮我女朋友家装修,蹭上胶,就洗不掉了。”话虽如此,下回再提起他的牛仔裤,他会特意告诉我们:“这回我洗了,你们没看出来啊?看来不能穿了。”我最难忘的是,我俩出去采访,他一定要跟我换自行车,因为我那辆车闸不灵,他不放心。

再后来,周围遇到的多是女同事,偶尔有男同事也称不上是男孩,都是满脸沧桑,满腹心事,疏于照顾女同事。

我在我们报社资料室有个一席之地,多少年了都是坐在外面屋子桌子最左边。后来因为报社编辑越来越多,来晚了基本就坐不着那个宝座了。有时候,来自内蒙古的小庞会占据那里。小庞与我同龄,是个忠厚的老实人。我便跟他开玩笑:“哎呀,你给我占地儿呢?”他便有些不高兴:“这话说的,我给自己占地儿呢。”我便一笑,再找别的地方。有时候他不大高兴地离开,我也就顺势坐下,心想:虽然他是不情愿的,我也领他这片好心了。

而最近因为个人原因几乎每天晚来,我早就不指望能坐上自己喜欢的那个座位了。谁知一进来,便听见坐在那里的叫宁的男孩热情地招呼:“哎呀您来了,坐这儿吧!”我几乎受宠若惊,忙说着怎么好意思,他却站起身来笑道:“我就是给您占的地儿!”于是众人大笑,热情褒奖着宁男孩的绅士行为。

宁男孩是个安安静静彬彬有礼的人,他总能沉心静气地把一张有价值的报纸看上半天。我们这些老编辑,每天像划拉水一样翻着成摞的报纸,难得停下来仔细看看相关的文章。在他面前,我觉得自己尽管修炼多年,还是一个心烦气躁的人。有时候年龄的确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我们报社女编辑远远多于男编辑,这个工作沉闷压抑,也的确不大适合男孩干。记得年初,来过一个小伙子,研究生将要毕业,在这里干了几周。每天中午,我们都是吃了饭就一头扎到资料室翻阅报刊,他却在楼下四处转悠。有一次我出去办事,回来正看见他闲遛,脸上有憋闷的样子,那时我在想:这小孩在这里憋坏了……果然,后来他说回学校写毕业论文,之后再回来上班。但是,他再也没出现。所以说,同样的年龄,每个人的气质也是差异很大的。

一个自身修养良好的人,带给周围的人,是愉快的感觉。我们就这样欣然感受着宁小孩带来的和他名字一样的气息。

然而,好景不长。单位组织我们去台湾旅游一周,回来只一天,我就发现宁男孩的办公桌已经收拾得空空荡荡,高挑瘦削又有点忧郁的宁的身影也同时消失。宁黯然离去了,只来了4个月。

这4个月他一定很压抑,脸上的阳光也逐渐变成了月光。他小心谨慎,甚至为了进社长办公室要一本杂志,征求了每个他认为可以征求的人:“请教你一个问题,我称呼刘社长什么呢?”我建议他跟大家一样,称他“刘头儿”。宁男孩连连摇头:“不行不行!”连这样的小节都注意,真是个有心人。后来,我好奇他是怎样称呼刘头儿的,他只简单地回答:“刘老师。”

他一定要坚持到4点半准时下班,其实我们是弹性下班,有事可以早走,不必请假。看他如此谨慎行事,有时候我会顺便说一句:“你走吧,没事的。”他又是连连摇头:“哎哟,你别害我,领导还没走呢!”

这是一个心重的孩子,谈笑间,他甚至把夜里的噩梦告诉我们——他被报社辞退了!我曾经跟他说:“你不用担心,报社还从来没有考察谁半天不要谁的呢。像你这样的更没问题。”我说的既是以往的经验,也是觉得他沉静的气质很适合这个工作。

但他放松不下来,经常说,我要低调,低调!我心里暗自好笑,不知道这样老实的孩子能高调到哪去。但是事实印证了他的噩梦,这只能说明他不知道怎样低调,或者说,在没摸清水深浅之前,他低调的不是地方。

闲来无事,我经常去看他的博客,只感觉他这几个月在这里是很难受的,那这样说来,离去也未必不是好事。为了工作,牺牲良好的心情,长久以往,代价就有点大了。

我曾在他的博客中那篇关于噩梦的文章后面留言:“工作就是一场噩梦,需要时刻保持警醒和平和的心态。”我听和他说得来的同事说,他深有同感——工作是一场噩梦!我希望他在新的岗位,能时刻看清自己的处境,有危险来临的时候,知道如何应变。这样的警醒,背后支撑的是人生的智慧,是需要学习一辈子的功课。

只是,宁男孩走了,阴盛阳衰缺少朝气的办公室,又少了一缕阳光,仿佛冬日的下午,接近黄昏的时刻。